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条件,对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信息化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政府有效管理农业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政策的日益支持,信息化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农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突破。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现代农业把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作为目标,这足以说明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
1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1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信息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就必须有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作保证。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业信息更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行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
1.2新农村建设需要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產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因而“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只有实现了“生产发展”,才能使农民“生活宽裕”,才有经济实力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所以“生活宽裕”和“村容整洁”离不开信息化;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政务公开网络系统,促进“管理民主”,需要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乡风文明”也需要信息化。
1.3促进城乡互动发展需要信息化
2007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亿,但其中农、林、牧、渔等行业的用户仅占2.2%,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不仅比经济差距还大,而且还在继续快速扩大城乡差距,农民渴望获取信息,但缺乏从网络上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造成制约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因素。在现代农业进程中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将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将城市的产品需求信息反馈到农村,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在农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从而将促进城乡互动,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
2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涉农信息资源和平台开发利用整合程度不高涉农信息资源
分散在各个部门,缺乏统一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资源的共享程度低,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2.2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总的来说,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已有很好的基础,但县、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资约10亿元,仅相当于新建1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投资规模,远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近年来,国家加大贫困地区、边远山区脱贫攻坚投入,农村信息化建设短板明显改善,但和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2.3农业信息化消费和需求不强
2016年,我国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达到280万个,其中,农民合作社达到179.4万家,农业产业化组织超过38万个,有强烈的信息化需求,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消费能力。但是全国还存在着上亿个分散经营的农户和家庭,这些分散经营户信息需求不旺盛,消息消费能力不强,信息处理和有效利用程度低,不利于农业信息化建设。
3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3.1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正确把握方向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农业信息化也在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不断创新与发展。研究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把握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向更高层次推进农业信息服务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政府的主导化。政府将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作为重要职能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必须发挥着主导作用。二是需求的复杂化。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在信息需求的种类上、质量上都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三是渠道的多样化。由于各地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别,农业信息化的推进方式也各不相同。“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有效方式之一。四是工作的交织化。农业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环节,农业信息工作的内涵更丰富了,外延扩大了。五是发展的社会化。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2加强远程教育和培训
抓好科技入户,启动“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建立山西“星火110科技信息网”,坚持课堂授课和远程教育结合,把科技送到农民手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加大非农技农培训力度,支持和帮助农民进城就业,异地发展,内容包括:计算机、电器维修、务工常识、园林绿化、环卫、保安知识和家政服务、烹调技术、礼仪接待等,为农民工从容走出黄土地创造条件和提供就业机会,特别是能够让农民享有教育平等、信息共享,实现农民智力支撑服务功能。建立相对完善的以农广校为培训主阵地的市、县区、镇衔三级培训网络,加大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知识更新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
3.3建立现代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现代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包括4个板块(农产品交易系统、生产资料交易系统、消费品交易系统、废旧物资交易系统),主要是以采集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为目的,以“三农”为服务对象,将政务、商务、服务包括提供健康、咨询等。
3.4拓宽信息传递渠道,扩大信息覆盖面县直相关职能部
门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电信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发布窗口,强化信息发布工作。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结合成县农业产业化的实际,建立严格的信息采集发布的标准与制度,明确市场信息的内容、范围、时间、方法和责任,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除制定对乡镇农业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的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外,还应制定对信息员和其他信息编写人员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报送收集信息的积极性,强化科技人员信息采集意识,举全县农业科技力量,营造一种广泛宣传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的氛围,确保全县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实施,逐步建立信息分析和预测制度,强化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增强信息引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5引导与组织农民上网,耕耘互联网这块肥沃的土壤在
现阶段,基层政府只有通过行政渠道,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宣传、引导、教育和帮助农民。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探索合适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上网,这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引导信息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带动农民上网,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构建乡镇、村委会、自然村信息网络。切实解决县以下到自然村信息服务问题,是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结语
综上所述,大力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是顺应国际国内信息化大趋势的必然选择,各级农业部门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激发农村信息化市场需求,补齐边远地区贫困山区信息化建设短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樊合文.以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推进发展[N].经济日报,2014-06-07(13).
[2]张玉番.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N].农民日报,2014-10-25(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公共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14):2.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现代农业把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作为目标,这足以说明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
1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1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信息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就必须有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作保证。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业信息更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行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
1.2新农村建设需要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產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因而“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只有实现了“生产发展”,才能使农民“生活宽裕”,才有经济实力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所以“生活宽裕”和“村容整洁”离不开信息化;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政务公开网络系统,促进“管理民主”,需要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乡风文明”也需要信息化。
1.3促进城乡互动发展需要信息化
2007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亿,但其中农、林、牧、渔等行业的用户仅占2.2%,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不仅比经济差距还大,而且还在继续快速扩大城乡差距,农民渴望获取信息,但缺乏从网络上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造成制约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因素。在现代农业进程中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将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将城市的产品需求信息反馈到农村,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在农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从而将促进城乡互动,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
2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涉农信息资源和平台开发利用整合程度不高涉农信息资源
分散在各个部门,缺乏统一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资源的共享程度低,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2.2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总的来说,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已有很好的基础,但县、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资约10亿元,仅相当于新建1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投资规模,远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近年来,国家加大贫困地区、边远山区脱贫攻坚投入,农村信息化建设短板明显改善,但和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2.3农业信息化消费和需求不强
2016年,我国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达到280万个,其中,农民合作社达到179.4万家,农业产业化组织超过38万个,有强烈的信息化需求,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消费能力。但是全国还存在着上亿个分散经营的农户和家庭,这些分散经营户信息需求不旺盛,消息消费能力不强,信息处理和有效利用程度低,不利于农业信息化建设。
3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3.1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正确把握方向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农业信息化也在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不断创新与发展。研究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把握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向更高层次推进农业信息服务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政府的主导化。政府将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作为重要职能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必须发挥着主导作用。二是需求的复杂化。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在信息需求的种类上、质量上都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三是渠道的多样化。由于各地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别,农业信息化的推进方式也各不相同。“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有效方式之一。四是工作的交织化。农业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环节,农业信息工作的内涵更丰富了,外延扩大了。五是发展的社会化。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2加强远程教育和培训
抓好科技入户,启动“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建立山西“星火110科技信息网”,坚持课堂授课和远程教育结合,把科技送到农民手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加大非农技农培训力度,支持和帮助农民进城就业,异地发展,内容包括:计算机、电器维修、务工常识、园林绿化、环卫、保安知识和家政服务、烹调技术、礼仪接待等,为农民工从容走出黄土地创造条件和提供就业机会,特别是能够让农民享有教育平等、信息共享,实现农民智力支撑服务功能。建立相对完善的以农广校为培训主阵地的市、县区、镇衔三级培训网络,加大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知识更新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
3.3建立现代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现代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包括4个板块(农产品交易系统、生产资料交易系统、消费品交易系统、废旧物资交易系统),主要是以采集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为目的,以“三农”为服务对象,将政务、商务、服务包括提供健康、咨询等。
3.4拓宽信息传递渠道,扩大信息覆盖面县直相关职能部
门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电信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发布窗口,强化信息发布工作。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结合成县农业产业化的实际,建立严格的信息采集发布的标准与制度,明确市场信息的内容、范围、时间、方法和责任,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除制定对乡镇农业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的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外,还应制定对信息员和其他信息编写人员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报送收集信息的积极性,强化科技人员信息采集意识,举全县农业科技力量,营造一种广泛宣传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的氛围,确保全县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实施,逐步建立信息分析和预测制度,强化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增强信息引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5引导与组织农民上网,耕耘互联网这块肥沃的土壤在
现阶段,基层政府只有通过行政渠道,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宣传、引导、教育和帮助农民。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探索合适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上网,这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引导信息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带动农民上网,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构建乡镇、村委会、自然村信息网络。切实解决县以下到自然村信息服务问题,是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结语
综上所述,大力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是顺应国际国内信息化大趋势的必然选择,各级农业部门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激发农村信息化市场需求,补齐边远地区贫困山区信息化建设短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樊合文.以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推进发展[N].经济日报,2014-06-07(13).
[2]张玉番.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N].农民日报,2014-10-25(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公共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