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微课、码书码课和AI为代表的时代科技不断介入教育领域,吸引教师思考与实践,进而引发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将试图前沿科技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中,通过听研、辩研、悟研、写研四方面进行教研实践总结,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提供实践性的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 语文阅读 教学研究 合作共享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9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人文性和功利性,决定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模式,不断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众所周知,教育的变革总是与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相关。近年来,微课、码书码课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们是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提。而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更高发展阶段,正積极介入教育。它的主要优势有:1、通过大数据扫除知识点盲区;2、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推荐;3、能实时反馈,与老师亲密互动。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为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服务,深入地推动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智慧深研”是以人工智能为桥梁,通过线上(互联网)线下(校园、课堂)互动,研究学生、研究课堂、讨论教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开展的深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它颠覆并超越了传统的教研模式,将课前教学准备、课中教学组织、课后教学辅导等方面中机械的、简单的教研内容交给人工智能去完成,教师从固有的时间、空间和旧有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个性化引导、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将人工智能融入到教学、教法的研究中,灵活开展研讨活动,让教师主动思考,收集信息,认识世界,更加专注于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让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这不仅迎合了信息化社会学习的需求,也是教学研究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课前深研:听研与辩研
课前深研主要是通过对文本的初读、细读与研读,确定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制作丰富的教学资源,上传到教研数据库备用。教师利用大数据,能够很快并精准地找出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不同的班级不同学生的素质特点。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论,教师就能较轻松地通过初读、细读和研读文本活动,生成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具体操作是,教师根据这些参考数据,经过初读和细读文本,形成个人的思路和观点,在线上(Q群、微信群)线下(学校教研活动)进行交流讨论,听取他人的意见及建议,对文本作更深的学习与思考,找到适合本班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制作微课、录制视频或寻找其他材料,及时与组员进行合作交流,调整后上传到教研组数据库,和全体成员共享。以文言文《与朱元思书》阅读教学为例,在AI的帮助下,教师从文本、学生、和教学的不同层面开展辩论与分析,确定了从五个角度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导(用富春江美景图引入)、读(配乐诵读)、练(重点字词与特殊句式的练习)、法(引导学生情感观点归纳四借助法去归纳文章的思想感情)、展(将本文与《三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对比阅读拓展),教师根据这一结论,对照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各自制作适合本班教学的相关微课、录制视频或寻找其他材料,及时交流,最后传到数据库里,供全体组员参考使用。
教师在课前深研中形成教研合力,在集体备课中将思、听、辩一体化,根据学情,及时交流调整,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共享使用,针对性强。课前深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核心素养。
二、课中深研:听研与悟研
课中深研是聚焦核心问题:学生的主体学习、教师的主导教学、课堂的组织生成等,合力深入探究课堂。在微课、码书码课、AI技术的帮助下,课堂成了“学习者中心”的课堂,而教研听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转变,教师的听课由单向听课转变为多元选研。课堂在教师的眼中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个鲜活个体,个性化特点与需求决定了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对话交流中要更加用心地去创设“学习情境”,通过真实的任务来让学生学,教师细心地捕捉他们的学习过程,记录、感悟他们学习的生命状态。通过亲身实践、观察反馈,思想交流,教师间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如:在听何威老师的《故都的秋》一课,有的老师从观秋色、听秋声和品秋味三个方面的去录教学片断,对比自己的教学去探究教师的导引的方法;有的老师将镜头放在学生的精读、略读、合作阅读三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学情;有的老师专门记录教师的教学语言,从中感悟教学语言的艺术;有的老师从学生在与现实生活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里学习时的反应,适时、适度去感悟真实的学生和本真的课堂……
课中深研旨在通过实践、观察和反馈,自由寻找“研点”,聚焦核心问题,边做边听,听中有悟,悟中有得,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服务,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深研:听研与写研
课后深研就是教师进行总结反思与智慧生成的过程。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就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在教研过程中,教师以微课、小视频、码书码课、AI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从阅读教学中某个角度感知到的问题或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探讨,在认真听评和相互质疑中,找到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并将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视频或微课,上传到数据库里,继续丰富教研组的阅读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课后利用AI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测出学生对阅读教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再针对盲区进行专门的视频讲解、专项练习、专题测试等,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承载着个体、家庭和国家关于未来的崇高理想与不懈追求,教师的责任很重大。做好“智慧深研”工作,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教学与管理中的科学性以及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面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
[2]张速.微课深研:改进群文阅读--《侨之思》教学探微[J].教育科学论坛.2017(11).
[3]严华银.人工智能时代带给教育的变化[J].中国教师报.2018(01).
作者简介:
夏文雁(1975-),男,汉族,广东省梅州市人,梅州市梅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语文讲师。
【关键词】人工智能 语文阅读 教学研究 合作共享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9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人文性和功利性,决定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模式,不断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众所周知,教育的变革总是与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相关。近年来,微课、码书码课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们是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提。而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更高发展阶段,正積极介入教育。它的主要优势有:1、通过大数据扫除知识点盲区;2、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推荐;3、能实时反馈,与老师亲密互动。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为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服务,深入地推动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智慧深研”是以人工智能为桥梁,通过线上(互联网)线下(校园、课堂)互动,研究学生、研究课堂、讨论教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开展的深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它颠覆并超越了传统的教研模式,将课前教学准备、课中教学组织、课后教学辅导等方面中机械的、简单的教研内容交给人工智能去完成,教师从固有的时间、空间和旧有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个性化引导、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将人工智能融入到教学、教法的研究中,灵活开展研讨活动,让教师主动思考,收集信息,认识世界,更加专注于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让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这不仅迎合了信息化社会学习的需求,也是教学研究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课前深研:听研与辩研
课前深研主要是通过对文本的初读、细读与研读,确定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制作丰富的教学资源,上传到教研数据库备用。教师利用大数据,能够很快并精准地找出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不同的班级不同学生的素质特点。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论,教师就能较轻松地通过初读、细读和研读文本活动,生成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具体操作是,教师根据这些参考数据,经过初读和细读文本,形成个人的思路和观点,在线上(Q群、微信群)线下(学校教研活动)进行交流讨论,听取他人的意见及建议,对文本作更深的学习与思考,找到适合本班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制作微课、录制视频或寻找其他材料,及时与组员进行合作交流,调整后上传到教研组数据库,和全体成员共享。以文言文《与朱元思书》阅读教学为例,在AI的帮助下,教师从文本、学生、和教学的不同层面开展辩论与分析,确定了从五个角度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导(用富春江美景图引入)、读(配乐诵读)、练(重点字词与特殊句式的练习)、法(引导学生情感观点归纳四借助法去归纳文章的思想感情)、展(将本文与《三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对比阅读拓展),教师根据这一结论,对照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各自制作适合本班教学的相关微课、录制视频或寻找其他材料,及时交流,最后传到数据库里,供全体组员参考使用。
教师在课前深研中形成教研合力,在集体备课中将思、听、辩一体化,根据学情,及时交流调整,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共享使用,针对性强。课前深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核心素养。
二、课中深研:听研与悟研
课中深研是聚焦核心问题:学生的主体学习、教师的主导教学、课堂的组织生成等,合力深入探究课堂。在微课、码书码课、AI技术的帮助下,课堂成了“学习者中心”的课堂,而教研听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转变,教师的听课由单向听课转变为多元选研。课堂在教师的眼中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个鲜活个体,个性化特点与需求决定了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对话交流中要更加用心地去创设“学习情境”,通过真实的任务来让学生学,教师细心地捕捉他们的学习过程,记录、感悟他们学习的生命状态。通过亲身实践、观察反馈,思想交流,教师间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如:在听何威老师的《故都的秋》一课,有的老师从观秋色、听秋声和品秋味三个方面的去录教学片断,对比自己的教学去探究教师的导引的方法;有的老师将镜头放在学生的精读、略读、合作阅读三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学情;有的老师专门记录教师的教学语言,从中感悟教学语言的艺术;有的老师从学生在与现实生活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里学习时的反应,适时、适度去感悟真实的学生和本真的课堂……
课中深研旨在通过实践、观察和反馈,自由寻找“研点”,聚焦核心问题,边做边听,听中有悟,悟中有得,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服务,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深研:听研与写研
课后深研就是教师进行总结反思与智慧生成的过程。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就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在教研过程中,教师以微课、小视频、码书码课、AI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从阅读教学中某个角度感知到的问题或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探讨,在认真听评和相互质疑中,找到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并将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视频或微课,上传到数据库里,继续丰富教研组的阅读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课后利用AI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测出学生对阅读教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再针对盲区进行专门的视频讲解、专项练习、专题测试等,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承载着个体、家庭和国家关于未来的崇高理想与不懈追求,教师的责任很重大。做好“智慧深研”工作,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教学与管理中的科学性以及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面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
[2]张速.微课深研:改进群文阅读--《侨之思》教学探微[J].教育科学论坛.2017(11).
[3]严华银.人工智能时代带给教育的变化[J].中国教师报.2018(01).
作者简介:
夏文雁(1975-),男,汉族,广东省梅州市人,梅州市梅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语文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