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茶之茶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苏东坡这几句,读来不禁令人一笑。只是他没有说,劣劣茶也是胜白水的。旧时,吾乡少茶,偶尔有,也都是粗茶,实在不好意思说泡茶。客人来了,只是说,水泡着了,喝水啊。
  可能是因为茶太过珍贵,好多能冲泡的东西便都称为茶了。最有特点的有两种,一是米茶,一是面茶。南米北麦,各炒各的。
  郑板桥给四弟信中说:“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暖老温贫”,四个好字。其实,炒米为茶,炒面为茶,都含着这四个字,虽说冷水烧热本来就是心意,可不加点儿东西,总好像欠缺点什么。
  汪曾祺先生写: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炒米微黄,白嘴吃好,做米糖也好,自然,冲一碗当茶喝也好—炒米见了水,一下就膨胀了,加点儿糖,顺着喉咙就进肚了,不麻烦牙齿。
  也有加盐的,成了盐茶。盐茶要擂,有专门的擂具,没有也行,放在小石碓里,三两下就成了。如此太速成,没有慢慢擂着有意思,跟慢橹摇船捉醉鱼一样,有乐趣在里头。
  除了炒米,盐茶有时还要加点料,茶叶可加可不加,要加炒熟的黄豆或者绿豆、花生、芝麻,各种干果仁;也有加调料的,像干姜、草果、陈皮,想加点儿什么都没有问题,只要擂得细。
  添在碗里,水煮开,高壶冲散,香气勾人。端起来慢慢喝,不能等凉,盐茶滚烫时最出味、最香。
  盐茶到处都有人喝,这其中广东海丰人喝盐茶有些名气,据说没事就喝。也许旧时芝麻难得,盐茶下芝麻还有故事,《海丰竹枝词》里录有黄汉宗的一首:
  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
  面茶较之盐茶,因为不用擂,是直接用面粉炒的,一碗冲出来差不多就是“糊”了,因此也细腻一些。
  面茶有荤有素,就看炒面子时加不加油脂。炒面子这事儿,麦面能炒,玉米面也能炒,着急不得。净锅之后,灶里烧火,几近点烛那样的小火,慢慢翻炒,面粉变黄起锅。
  炒面子古时还是一味药,“每以方寸匕入粥中食用,能疗日泻百行,师不救者。”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记了唐人《外台秘要》的单方。方寸匕是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一方匕相当于金石药末2克的样子,草木药末才1克。这个单方如今乡下还在用,特别是小孩拉肚子时,炒点炒面冲了喝,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炒面子可以白口吃,只是得闭口嚼,不能说话不能笑,不然,喷人一脸不说,关键是呛得自己难受。
  将炒面冲了来喝,并非引车卖浆者专属,王公贵族也要喝的。《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到尤氏和惜春吵完架去了李纨那儿,李纨说“昨日他姨娘送来好茶面子”,要人对碗给她喝。第七十七回,天亮时,小丫头立等叫开前角门传王夫人的话,又说:“你们快飞跑告诉他去,立刻叫他快来,老爷在上屋里还等他吃面茶呢。”贾政要贾宝玉来喝面茶,不知喝的是素的还是荤的?
  荤面茶也叫油茶,元人忽思慧《饮膳正要》曰:“羊油又作油茶,以油煎滚,用面粉炒黄搅之,佐以椒盐葱桂之类,以凝冷成团。每摘少许,煎汤饮之,冬日最宜,体温而适口。”
  后来没有这样“成团”的油茶了,牛油炒得多些,里头搁些黑白芝麻、碎末儿果仁,直接冲在碗里,不加葱末。要是煮着喝,切点香菜或者芹菜撒在里头,立刻添色不少。喝油茶,要是有馓子来泡,吃起来很好玩,开始还是脆响,慢慢不脆了,后来馓子便耍赖一样软在碗里。
  《随园食单》里说:“熬粗茶叶汁,炒面兑之,加芝麻酱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盐。无乳则加奶酥、奶皮亦可。”袁枚这个做法挺新潮,不过,想着牛奶添进去有点甜,油茶的味道有点儿不正了。
  从前待客,客来吃茶,客走要喝汤。汤是啥汤?朱彧《萍州可谈》中说:“汤取药材甘草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后来不知道怎么的不喝汤了,只是喝茶,有不招待见的,主人端起茶碗,知趣的就得告辞了。
  礼失而求诸野,这话总是不错。岳父住在闻一多故里巴河的对岸,有一回去几十里外的罗田做客,一进门,爆竹即响;落座不久,好多人鱼贯而入,一手持壶,一手持杯,来献茶。有清茶,有糊米茶,有糖茶,亦有盐茶,这盛情让岳父甚为不安。主人说,只管享用,是敝村的风俗。岳父念念不忘,古风荡漾啊。
其他文献
提起人类文化遗产,第一时间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不是失落在时间长河中的城墙、深埋于地下的青铜器,就是传承百年的独门手艺—总之绝不会与“工业”沾边。“工业”二字,似乎总是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铁锈味,带着钢铁和汽油的冰冷触感。我们在机床轰鸣的声音里,被裹挟着向未来奔去。  我们的城市已然建立在工业之上,我们的生活已然建立在工业之上—不再用石头堆砌城墙、不再把黄金玉器埋进墓地里的现代人,留给未来的遗产又是什么
期刊
一  与亦莹成为同桌时,我刚经历了两次沉重的人生打击。  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竟然离职了。她给我的第一篇作文打了满分,在我的每一篇周记后写下长长的评语,夸赞我颇有创作天分。我虽整体成绩不优,却因这份认可,始终开朗自信。  也许她会诧异为何唯独我没有出现在送别她的队伍里。那天风有点儿凉,我高坐在操场栏杆上,吸着鼻涕打着牙颤,远望她被簇拥着离去。  另一个打击来自我的死党阿希。我带她去看校内散文比赛获奖
期刊
一  住在美国中西部那个叫Sycamore的小镇时,大多数时间我是孤单的。  那是一个满是玉米地的小镇。秋天玉米成熟的时候,玉米火红而有些焦灼的穗子就在微风中摇摇晃晃,直到与农场里轰隆作响的收割机交织在一起,那摇晃着穗子的玉米秆才波澜壮阔地倒在一望无垠的土地上。  于是,小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玉米节。小镇的居民携家带口,簇拥着这黄灿灿、香喷喷的日子。  那天,老式的蒸汽机烹煮着成千上万根玉米,流水线
期刊
昨天收到一个采访提纲,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疫情影响下,你对自由职业者有什么建议?  其实疫情对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并非天翻地覆,只是出门次数更少了。我每天仍旧是早起吃早饭,去花园看看,坐在书房看书、发呆、写一些自己怎么都不满意的内容,很沮丧。  本来有一些计划,比如等春天重新设计一下花园,可那时工人们不上班,新买的家具也不发货,只好在家种一些小植物。我们全家都爱上了在花园里劳作。我妈穿着雨靴,上面沾
期刊
一  25岁那年,我在北京一家图书公司做发行,也就是销售。当时公司里有个带我跑业务的师父特别爱喝茶,下了班以后常带着我去茶城,这家店喝两杯,聊几句,那家店喝两杯,聊几句。有时候他试喝之后会买二两茶叶,有时候什么都不买,白喝。我挺喜欢这种气氛的,不功利,很放松,很喜欢在茶城里待着。有一次我问他:“那些老板会不高兴吗?”师父笑了笑说:“这叫以茶会友,每家茶叶店手里都捏着好几个大客户呢!我们这种小散客就
期刊
莫里斯先生有一个助手,是一个19岁的犹太女孩。1942年11月,德军进入海滨小镇的当天,莫里斯把她藏在自家的阁楼上,一步也不让她下来。  有一天,一个经常来药店买药的德军士兵悄悄告诉莫里斯:“你们家可能会被搜查。”犹太女孩藏不住了,让她出去是死路一条。莫里斯思来想去,决定去找刚从巴黎来的一对老夫妇。他们的儿子去伦敦投奔了戴高乐将军,老人带着孙子躲到这里避难。莫里斯知道他们是正直而勇敢的人。老先生当
期刊
小金湾  夕阳下最灿烂的那一抹金黄  一直留在最偏远的小金湾  沙枣树下的芬芳,一直留在  食不甘味的夜晚  桃子、梨、葡萄的秋天  停歇在金黄金黄的小金湾  没有谁听见  半个沙漠上,一对情人的悄悄话  一輪下弦月,照着他们金黄的背影  像是两株葵花西戈壁  向西,是戈壁  再向西,还是戈壁  姥姥说,如果还是向西  就看见哈拉湖了  我一直想象着  戈壁上的湖  会是一个多么阔气的富豪  它把
期刊
一  阿城走后,大飞收到了一堆信件,是各个杂志写给阿城的退稿信。大飞把信箱翻了个底朝天,发现还有一封是阿城寄来的,被压在最底下。这些信里面夹着那种随处可买到的明信片,一起被大飞塞到了关于那个夏天的笔记本里。  故事要从2017年的那个夏天说起。那时阿城和大飞刚刚中专毕业,被暂时分配到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  2017年的夏天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一个腼腆内向的男孩子走上舞台,唱了几首自己写的歌,幸
期刊
表弟是山东人。一次他举家来西安,我按照我东北老家的口味准备了一桌子菜,其中包括从大连寄来的两样“特色菜”:血肠、蚕蛹。这是我家很得意的两种食物,充满了我儿时的记忆。  一番觥筹交错,气氛融洽。然而对这两道“特色菜”,表弟一家三口个个面露难色,迟迟不敢下筷。任由我们劝说,终究只是一边吃着其他的菜,一边以惊讶的眼神看着我们消灭这两道“美味”。  饭后聊天,表弟谈起鲁南一带很流行吃的“pacha”(知了
期刊
刚刚在《疯狂的进化》中看到关于虎甲的内容,就拍到了一只。这是我第一次拍到虎甲,非常欣喜。  书中说,虎甲靠迅捷的速度在昆虫中傲视群雄。速度最快的一种虎甲,每小时能跑9000米。单看这个数字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这只相当于人类慢跑的速度。可是你要知道,虎甲的身长不到2厘米,这么换算一下,它1秒钟就跑过了125个身长的距离,这个速度是猎豹的16倍!我要有这个速度,每小时就能跑770多千米了,这是飞机的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