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指导性教学”的理念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宗旨有着一致的价值诉求。本文分析了非指导性师生教学资源特点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系构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还应就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关键词】初中语文;“非指导性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自从罗杰斯提出“非指导性教学”这一教学理念之后,美国本土即产生了很多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教学理念逐渐传播到了全世界,当它传播到中国之后,正当中国基础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非指导性教学”的理念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宗旨有着一致的价值诉求,并且它自身有其特异性,能够帮助有效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存在的顽固问题,能够帮助优化语文教学,帮助语文阅读教学道路走得更好更远。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意义
(一)“非指导性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提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師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师不再居高临下,而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当中,教师不再把大量时间放在备课与讲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源上,教师不再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指导,而是从学生个体的情感需要出发,接纳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自我指向性学习提供保障。这就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和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非指导性教学”激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展开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解决问题的工具要隐含在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但是在具体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由于情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学生的独立学习是有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成了目标达成的手段,因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和交往发展起来的。
(三)“非指导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的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创设了一种和谐、易于交流的情感氛围,使得学生的潜能自由运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能更多更好地把传统教学中教者手执教鞭填充式教学所夺走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实现学生有兴趣地学、积极地学、主动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二、“非指导性教学”的实施
(一)确定活动主题
在实际中实施非指导性教学,首先需要做的是确定活动的主题。主题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学生对该主题是否有兴趣,该主题对于学生能力提高和个人发展是否有帮助,该主题实际可行性是否强。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主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阅读时体验的好坏。前文中已经提到,在非指导性教学中,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所以在确定主题的时候,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不能一味地照顾学生的兴趣,需要努力平衡老师、学生、教学要求三者,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建构正确的师生关系
根据非指导性教学的论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被看作教学资源的存在,但这种教学资源不能简单地看作“用于教学活动的资源”或是“用于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教学资源不光光指用于调度的资源,也指代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调度的资源的选取、使用等资源,即使用的资源。在这两者中,“使用的资源”因为隐性地穿插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因此常常会被大家忽视。
1.教育资源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本身不会改变教学,会改变教学的是老师和学生以某种方式形成的师生关系。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彼此之间有积极的来往与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
(1)老师和学生是平等且互相尊重的。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那么就在两人之间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大门,导致师生之间没有办法抛下包袱真诚地交流。平等与互相尊重体现在两个维度:第一,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是掌握的知识多与少的区别,而不是从属、阶级关系;第二,老师和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处事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老师和学生要意识到人与人的不同之处,在对话中理解彼此的差异性。
(2)老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存在互动交流。如果没有互动交流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没法针对学习中的体会和困惑展开有效的对话,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就没法顺利进行。所以,互动交流是保障教学向前推进的基本方式。
综上所述,教学资源下的师生关系,首先得是平等且互相尊重的,其次必须存在互动交流,这样才能把这种教学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优,从而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
2.如何构建师生关系
构建正确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设定期望。这个期望同时包括老师对课堂上所有人整体的期望和对每个学生的期望。一旦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是有所期望的,学生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并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责任感,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2)为学生事先准备好充足的资源。老师所需要准备的资源,不仅仅是课程准备、上课、批改作业与试卷等,还需要考虑怎样的资源能够引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这样的资源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会给他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学生可能在途中遭遇怎么样的障碍等等。
(3)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如何引导是有很大的技巧的,在引导中老师不能简单地利用自己老师的身份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能直白地要求学生机械地听取自己的话语,而要循序渐进、旁敲侧击地点拨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理清问题的思路,从而解决问题。
(4)多与学生谈心。老师与学生的交谈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对方,它本质上是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是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平等的对话,以增进互相的信任感。其次,这种交谈可以帮助老师理解因为个体不同造成的学生的思维差异、价值观的不同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从而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进而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提升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和信任感。这对于非指导性教学的实践,以及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是由很大益处的。
(5)对于学生的各种行为及时做出反馈。非指导性教学要求老师对于学生的各种行为都有回应,当学生表现优秀的时候,要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与褒奖,同样的,当学生犯错或者存在消极情绪的时候,要及时地指出他们的错误,用巧妙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点拨。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敏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是来自老师的评价,因此老师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不经意的一个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强的鼓舞作用,并在长期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控制学生的行为,这种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操控,而是通过老师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饱满的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帮助学生改正一些不恰当的言行举止,扭转消极的态度。在帮助学生改正不恰当的言行举止之中,老师禁止使用凶悍的态度和过激的行为,否则不但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还容易产生反效果。
本文分析了非指导性师生教学资源特点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系构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还应就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杨四耕.师生关系与教育资源[J].当代教育论坛,2003(8).
【关键词】初中语文;“非指导性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自从罗杰斯提出“非指导性教学”这一教学理念之后,美国本土即产生了很多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教学理念逐渐传播到了全世界,当它传播到中国之后,正当中国基础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非指导性教学”的理念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宗旨有着一致的价值诉求,并且它自身有其特异性,能够帮助有效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存在的顽固问题,能够帮助优化语文教学,帮助语文阅读教学道路走得更好更远。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意义
(一)“非指导性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提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師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师不再居高临下,而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当中,教师不再把大量时间放在备课与讲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源上,教师不再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指导,而是从学生个体的情感需要出发,接纳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自我指向性学习提供保障。这就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和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非指导性教学”激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展开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解决问题的工具要隐含在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但是在具体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由于情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学生的独立学习是有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成了目标达成的手段,因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和交往发展起来的。
(三)“非指导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的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创设了一种和谐、易于交流的情感氛围,使得学生的潜能自由运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能更多更好地把传统教学中教者手执教鞭填充式教学所夺走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实现学生有兴趣地学、积极地学、主动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二、“非指导性教学”的实施
(一)确定活动主题
在实际中实施非指导性教学,首先需要做的是确定活动的主题。主题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学生对该主题是否有兴趣,该主题对于学生能力提高和个人发展是否有帮助,该主题实际可行性是否强。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主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阅读时体验的好坏。前文中已经提到,在非指导性教学中,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所以在确定主题的时候,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不能一味地照顾学生的兴趣,需要努力平衡老师、学生、教学要求三者,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建构正确的师生关系
根据非指导性教学的论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被看作教学资源的存在,但这种教学资源不能简单地看作“用于教学活动的资源”或是“用于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教学资源不光光指用于调度的资源,也指代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调度的资源的选取、使用等资源,即使用的资源。在这两者中,“使用的资源”因为隐性地穿插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因此常常会被大家忽视。
1.教育资源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本身不会改变教学,会改变教学的是老师和学生以某种方式形成的师生关系。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彼此之间有积极的来往与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
(1)老师和学生是平等且互相尊重的。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那么就在两人之间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大门,导致师生之间没有办法抛下包袱真诚地交流。平等与互相尊重体现在两个维度:第一,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是掌握的知识多与少的区别,而不是从属、阶级关系;第二,老师和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处事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老师和学生要意识到人与人的不同之处,在对话中理解彼此的差异性。
(2)老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存在互动交流。如果没有互动交流的过程,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没法针对学习中的体会和困惑展开有效的对话,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就没法顺利进行。所以,互动交流是保障教学向前推进的基本方式。
综上所述,教学资源下的师生关系,首先得是平等且互相尊重的,其次必须存在互动交流,这样才能把这种教学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优,从而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
2.如何构建师生关系
构建正确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设定期望。这个期望同时包括老师对课堂上所有人整体的期望和对每个学生的期望。一旦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是有所期望的,学生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并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责任感,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2)为学生事先准备好充足的资源。老师所需要准备的资源,不仅仅是课程准备、上课、批改作业与试卷等,还需要考虑怎样的资源能够引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这样的资源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会给他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学生可能在途中遭遇怎么样的障碍等等。
(3)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如何引导是有很大的技巧的,在引导中老师不能简单地利用自己老师的身份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能直白地要求学生机械地听取自己的话语,而要循序渐进、旁敲侧击地点拨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理清问题的思路,从而解决问题。
(4)多与学生谈心。老师与学生的交谈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对方,它本质上是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是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平等的对话,以增进互相的信任感。其次,这种交谈可以帮助老师理解因为个体不同造成的学生的思维差异、价值观的不同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从而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进而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提升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和信任感。这对于非指导性教学的实践,以及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是由很大益处的。
(5)对于学生的各种行为及时做出反馈。非指导性教学要求老师对于学生的各种行为都有回应,当学生表现优秀的时候,要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与褒奖,同样的,当学生犯错或者存在消极情绪的时候,要及时地指出他们的错误,用巧妙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点拨。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敏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是来自老师的评价,因此老师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不经意的一个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强的鼓舞作用,并在长期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控制学生的行为,这种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操控,而是通过老师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饱满的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帮助学生改正一些不恰当的言行举止,扭转消极的态度。在帮助学生改正不恰当的言行举止之中,老师禁止使用凶悍的态度和过激的行为,否则不但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还容易产生反效果。
本文分析了非指导性师生教学资源特点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系构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还应就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杨四耕.师生关系与教育资源[J].当代教育论坛,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