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2年是一个分水岭。
泰坦尼克号的惨剧促使国际社会成立了一个叫“国际冰清巡逻队(IIP)”的组织,后者负责对“冰区”——纽芬兰附近,由拉布拉多寒流带来大小冰山的海域——进行监控。空中巡逻队和雷达双管齐下,分析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冰山的潜在危害。在南半球,欧洲宇航局的“极面观”(Polar View)项目也在通过卫星实时侦测着冰山动向。
按理说,监控机构兢兢业业每日发布公告,卫星实时传回图像,舰载雷达显示细节,现在的船只撞到冰山的风险应该越来越小。
然而,撞冰山的事故仍不时发生。
最近一次大型亲密接触发生在2007年11月23日,美国的探索号(MS Explorer)在南极海域撞上了冰山一角,沉没在冰冷的海洋。154人不得不弃船,在救生筏上呆了好几个小时才获得救援。虽然无人遇难,这次意外仍被《纽约时报》冠以“现代泰坦尼克事件”。
一个月后,同样在南极海域,挪威的弗拉姆号(MS Fram)由于动力故障,径直向冰川冲去。船上的一艘救生艇被撞毁,但300人都毫发无损地逃出生天。
就在去年,南极附近的冰山还将一艘俄罗斯渔船戳了个大窟窿,32名船员不停地丢弃货物,减轻船身重量,在熬了两周后才获得救援。
BBC的统计显示,从1980年到2005年,北半球共发生了57起事故与冰山有关,事故率为每年2.3起。据海洋技术研究所的希尔(Brian Hill)介绍,南半球的事故更频繁,目前更是呈上升趋势。
随着南极热的兴起,前往南极的游客从1969年的数百人到2012年至2013年计划的31265人。据国际南极旅游协会介绍,虽然大多数团队游路线不会太靠近冰山众多的海域,但是风险仍不可避免。
近年来,南极洲周围的冰架与冰川上时有崩塌。两年前,南极两大冰山相撞,形成第28座新冰山。在风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冰山会远离南极大陆。
北半球的情况更糟。剑桥大学极地物理学研究小组的负责人瓦汉姆斯(Peter Wadhams)说,与1912年相比,现在有更多的冰山。
他解释,在过去的十年,随着气候变暖,格陵兰岛冰川加速流动,促使了大量冰山崩离。
这些冰山中的一部分幸运儿,随着拉布拉多寒流一路向南漂入西北大西洋。据统计,约有1%-2%的冰山会向南漂流至北纬48度——也就是泰坦尼克号出事的地点附近。
在西北大西洋,由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于是就形成了一股漩涡。在地面风的作用下,洋流运动常可以将冰山推至更远的南方。
同时,随着北极海冰的减少,商业航运的门户大开,北极航线的通航时间不断延长,这样船只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燃料成本,英国南极调查局的弗莱明(Andrew Fleming)介绍说,而不是向南绕路走苏伊士运河。
如果走北冰洋捷径,撞冰山的可能性相应提高。
在冰山林立的格陵兰岛和北冰洋水域,还有很多机会主义者。这些船只主要在寻找自然资源,如矿石、石油或天然气。
“就算海洋里面的冰山数量没有增加,当你把更多的船弄进这个方程,最基本的数学都会告诉你风险也增加了。”弗莱明说。
事实上,每一年的冰山数量相差都很大,平均每年会产生1.5万个冰山,有些年份会多达4万座冰山从冰架上崩离。
冰山可以大如牙买加,小如一辆汽车、一架钢琴。最新趋势是,“格陵兰岛分离出来的冰山更多,而且增速加快,形成的冰山越来越多,越来越小,”瓦汉姆斯补充说。而这些被称作“bergy bits”的小冰山,危险性更高:它们往往小到躲过雷达的扫描,小到船员不易察觉。由于冰的密度略小于水,冰山总是有近乎90%的部分深藏不露。这些小冰山的水面部分虽小,但对船只来说还是会造成致命打击。
1立方米的冰重达1吨,就算它们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撞击产生的力量足以给船砸个大洞。瓦汉姆斯称。
目前,监控这些小冰山是个挑战。
弗莱明说,目前人类还不可能弄清楚每座冰山,甚至海冰与冰山之间,都很不容易分清。
对于船长斯奈德(David Snider),这种差别可就大了。“撞冰山,就好比撞砖墙一样;而撞海冰,就好比撞上一碗麦片粥。”
自从IIP于1913年成立,他们的首要职责就是帮助船只避开冰山。最初他们使用侦察船,后来几十年里发展出雷达、附近船只及监控飞机的无线电通报。
不过,技术再怎么先进,开船的脑袋还是最重要的。“理论上讲,现在来自冰山的威胁小了很多,因为你有雷达,还有IIP的警示,”瓦汉姆斯说,但如果你在冬季的北大西洋全速前进,而不顾冰与雾,那你就是自讨苦吃。
泰坦尼克号的惨剧促使国际社会成立了一个叫“国际冰清巡逻队(IIP)”的组织,后者负责对“冰区”——纽芬兰附近,由拉布拉多寒流带来大小冰山的海域——进行监控。空中巡逻队和雷达双管齐下,分析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冰山的潜在危害。在南半球,欧洲宇航局的“极面观”(Polar View)项目也在通过卫星实时侦测着冰山动向。
按理说,监控机构兢兢业业每日发布公告,卫星实时传回图像,舰载雷达显示细节,现在的船只撞到冰山的风险应该越来越小。
然而,撞冰山的事故仍不时发生。
最近一次大型亲密接触发生在2007年11月23日,美国的探索号(MS Explorer)在南极海域撞上了冰山一角,沉没在冰冷的海洋。154人不得不弃船,在救生筏上呆了好几个小时才获得救援。虽然无人遇难,这次意外仍被《纽约时报》冠以“现代泰坦尼克事件”。
一个月后,同样在南极海域,挪威的弗拉姆号(MS Fram)由于动力故障,径直向冰川冲去。船上的一艘救生艇被撞毁,但300人都毫发无损地逃出生天。
就在去年,南极附近的冰山还将一艘俄罗斯渔船戳了个大窟窿,32名船员不停地丢弃货物,减轻船身重量,在熬了两周后才获得救援。
BBC的统计显示,从1980年到2005年,北半球共发生了57起事故与冰山有关,事故率为每年2.3起。据海洋技术研究所的希尔(Brian Hill)介绍,南半球的事故更频繁,目前更是呈上升趋势。
随着南极热的兴起,前往南极的游客从1969年的数百人到2012年至2013年计划的31265人。据国际南极旅游协会介绍,虽然大多数团队游路线不会太靠近冰山众多的海域,但是风险仍不可避免。
近年来,南极洲周围的冰架与冰川上时有崩塌。两年前,南极两大冰山相撞,形成第28座新冰山。在风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冰山会远离南极大陆。
北半球的情况更糟。剑桥大学极地物理学研究小组的负责人瓦汉姆斯(Peter Wadhams)说,与1912年相比,现在有更多的冰山。
他解释,在过去的十年,随着气候变暖,格陵兰岛冰川加速流动,促使了大量冰山崩离。
这些冰山中的一部分幸运儿,随着拉布拉多寒流一路向南漂入西北大西洋。据统计,约有1%-2%的冰山会向南漂流至北纬48度——也就是泰坦尼克号出事的地点附近。
在西北大西洋,由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于是就形成了一股漩涡。在地面风的作用下,洋流运动常可以将冰山推至更远的南方。
同时,随着北极海冰的减少,商业航运的门户大开,北极航线的通航时间不断延长,这样船只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燃料成本,英国南极调查局的弗莱明(Andrew Fleming)介绍说,而不是向南绕路走苏伊士运河。
如果走北冰洋捷径,撞冰山的可能性相应提高。
在冰山林立的格陵兰岛和北冰洋水域,还有很多机会主义者。这些船只主要在寻找自然资源,如矿石、石油或天然气。
“就算海洋里面的冰山数量没有增加,当你把更多的船弄进这个方程,最基本的数学都会告诉你风险也增加了。”弗莱明说。
事实上,每一年的冰山数量相差都很大,平均每年会产生1.5万个冰山,有些年份会多达4万座冰山从冰架上崩离。
冰山可以大如牙买加,小如一辆汽车、一架钢琴。最新趋势是,“格陵兰岛分离出来的冰山更多,而且增速加快,形成的冰山越来越多,越来越小,”瓦汉姆斯补充说。而这些被称作“bergy bits”的小冰山,危险性更高:它们往往小到躲过雷达的扫描,小到船员不易察觉。由于冰的密度略小于水,冰山总是有近乎90%的部分深藏不露。这些小冰山的水面部分虽小,但对船只来说还是会造成致命打击。
1立方米的冰重达1吨,就算它们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撞击产生的力量足以给船砸个大洞。瓦汉姆斯称。
目前,监控这些小冰山是个挑战。
弗莱明说,目前人类还不可能弄清楚每座冰山,甚至海冰与冰山之间,都很不容易分清。
对于船长斯奈德(David Snider),这种差别可就大了。“撞冰山,就好比撞砖墙一样;而撞海冰,就好比撞上一碗麦片粥。”
自从IIP于1913年成立,他们的首要职责就是帮助船只避开冰山。最初他们使用侦察船,后来几十年里发展出雷达、附近船只及监控飞机的无线电通报。
不过,技术再怎么先进,开船的脑袋还是最重要的。“理论上讲,现在来自冰山的威胁小了很多,因为你有雷达,还有IIP的警示,”瓦汉姆斯说,但如果你在冬季的北大西洋全速前进,而不顾冰与雾,那你就是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