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报纸、广播、电视到网络的出现,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媒介自身处于不断地进化之中。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给信息传播内容、方式、效果带来巨大变革。手机报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意味着又一次的媒体转型。手机报与传统媒体相比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得它能够迅速勃兴。新兴媒介的出现使得军事新闻传播迎来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如何利用手机报增强军事新闻的传播效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手机报 军事新闻传播 传播效果
一、“知己知彼”——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讯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匡文波在《手机媒体概论》中把手机报定义为:“一种将纸质报纸的新闻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传播,使用户能通过手机阅读到报纸内容的信息传播业务”。①目前手机报的操作模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彩信手机报模式;另一种是网站浏览的模式。
手机报作为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新型媒介,继承了报纸、电视、互联网的特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便于携带
手机便于携带的特性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节奏紧凑的生活方式,手机报内容的快餐化使得受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获取最多的信息。以往的媒体经过时间的不断流逝,在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社会时往往会暴露出它们所存在的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报纸严肃认真,可不断增加的广告版面却让报纸变得越来越厚,使得它携带起来很不方便;电视由于其媒体自身技术的限制,往往是呈线性传播,观众只能被动的接收电视所传递信息,且电视体积庞大,不易携带;广播的受众年龄整体偏大,渐渐地被现在年轻人所抛弃。就算是被誉为“媒介新星”的互联网,其也要受到接收端的限制,信号的好坏、设备的优劣都会制约受众接收信息的效果,而且受众接收前提是你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因此准入门槛较高。但就手机报而言,只要你携带着手机,并且手机有信号,手机话费充足,那么无论你身处何方,都可以阅读新闻,接收你所需的信息。
2、私密化、个性化
手机阅读隐私化、个性化,使手机报具备了成为真正的个人媒体的条件。随着现代受众自我个性化意识的加强,大众传播已向分众化传播方向发展。传统媒体的目标受众不是很明确,为了追求传播效果往往实行的是一种大众传播。它所能提供的特色服务也会由于受众覆盖面过广、目标过于模糊而受到限制,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个人化媒体。而手机作为一个私密化很强的个人通讯工具,它所连接的受众就只是手机的持有者和信息的发布者,不会涉及其他的传播环节,其他受众也不能了解到他人手机上有什么样的信息。在技术层面具有实现个人媒体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个受众将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订制到只属于自己的手机报。
3、及时、迅速、互动性强
通过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机,受众能在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到来时第一时间接到信息,能够了解到突发事件的动态。在2003年3月20日上午10:34分,美国向伊拉克正式宣战仅一分钟,众多手机用以此来户屏幕上就显示了这一重大信息。②在“5·12”汶川地震中,手机报的地震专题也对发布信息、传达民意起到很大的作用。
4、收费低廉
目前的手机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手机用户定时收到营运商发送到彩信内容,通过固定的几十页文字、图片去了解当前的新闻内容。一般是早晚两报,费用基本为每月3—5元。另一种是通过流量主动下载报刊阅读软件,实现新闻的屏幕化。操作的自主性。这种方式更加的经济,因为浏览新闻的流量花费很小,一般移动用户50兆流量价格为10元。收费的低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零碎的时间里去用最少的花费来尽可能的满足自己信息的需求,既缓解了一天的工作疲劳,又开阔自己的眼界。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手机报增强军事新闻传播效果
随着信息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速,信息已成为当今各国追逐的资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不再只是硬实力与硬实力的碰撞,软实力成为一个国家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军事新闻的传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军民的士气的高低以及国家所处的舆论环境的利弊。随着手机日益普及和硬件设备的逐步高端化,各种军事类媒体都欲在手机报上进行尝试。例如《环球军事》开通手机报版。根据手机报的媒介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军事新闻的传播效果:
1、精准的受众定位、内容为王
受众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反馈源,在整个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准确的受众定位就无法取得满意的传播效果。不同的受众对军事新闻的需求和心态也各有不同。新时期的军事新闻内容不再是宣传主管部门意志的简单呈现,也不再是军事新闻从业者个人主观的个性表达,而更多的体现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选择。当前的手机报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做到上述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和严肃报道无法实行。虽然目前手机报的种类繁多,但却有极大的相似性,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源于传统媒介如报纸、网站和通讯社等,经过简单的浓缩和精简后发送给手机用户。这种情形造成的后果就是虽然各种手机报名称不同,但是发布的新闻信息内容却都相差无几,这实际上是对新闻媒介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是严肃报道不能够通过手机报进行传递。由于手机屏幕较小、电量不足和手机接收流量的限制,手机报不得不将严肃新闻进行压缩和削减,以《环球军事》手机报为例,每期手机报的容量为35K左右,显示内容为11—16页,其中图片4—5张。要想把受众所关心的内容都压缩在这十几页的彩信中就必定只能在众多新闻中选取最简单、基本的信息,由此对于受众关于相关背景和深度连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能较好的完成受众需求,取得不了预期的传播效果。因此,手机报在发挥自身内容简短、通俗易懂、阅读方便的特点的同时应该利用手机媒介优势增强自己的内容特色,不应当仅仅只是传统媒介的简化版和瘦身版,而应在传统媒体进行海量信息的报道中走出一条内容简短但不失丰沛、接收方便而不失全面,消息及时但不失新闻价值的发展之路。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内容上注重贴近受众群体的需要,选择受众所喜闻乐见的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整理和优化,使传播内容能够最大化的满足手机报军事类信息的订阅者。二是针对手机报读者呈分众化趋势,而目前大部分手机报个性欠缺问题,提供各种满足内容需求多样化的特色服务,例如对喜爱军史方面的用户可以多增加历史还原、军史解读方面的信息,对于爱好兵器知识的用户可以侧重于介绍各国先进武器装备情况以满足其信息需求。
2、采编、营销体系的创新
大多数手机报缺乏创新,无论在运作上还是编写上都只是对传统媒体简单的复制。目前的手机报其实还是传统报纸或者网站的“附属品”。当前绝大多数手机报都是在纸媒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多沿袭了纸媒在采编、运作等方面的传统,负责运作手机报的部门缺乏独立采编和运作模式,其内容来源、媒体业务完全依附于传统媒体或媒体网站。③特别是在营销体系方面,只是采用简单的用户试用以培养其消费习惯,随后进行收费。尽管这种推广方式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但是当免费体验期结束正式收费时,用户则很可能会因心理上的厌恶而倾向于退订,对于大范围的推广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不利。因此,除了传统式营销外,手机报还应该加大自我宣传力度,整合同质化的手机报,避免新闻资源的浪费并树立良好的手机报信息品牌形象。同时,建立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的手机报,应该依托传统媒体的信息采编平台,充分利用已有优势,根据手机媒介的特点制作适合目标受众的手机报,在发展成熟之际还可以适当引入广告,进一步完善手机报营销模式,避免收入过于单一化,使手机报的发展能够尽快独立,真正的成为“第五媒介”。
3、更深层次的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被提出。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对于手机报的未来,最佳的理想状态是这样的:手机用户屏幕上显示的报纸是全色印刷,和真正的纸媒一样,有头版,有标题,有内容和图片。设计看上去仍是报纸,但它又不仅仅是报纸,随着光笔的点击,一个个新闻图片可以迅速转变为音频和视频。再一次点击,屏幕上将出现对该新闻的历史分析和背后的故事。再一次点击,可以激活麦克风,使用语音给编辑们发邮件表达个人感受。个人通信服务技术可以自动地将自己的语音信息反馈给读者,如果被某则广告吸引了视线,读者还可以用光笔去提取关于该产品更多的信息以决定是否购买。④而在新闻报道中,理想的全媒体融合状态是这样的:以手机媒体为先导,充分发挥手机媒体传播速度迅速范围广的特点,对于大众所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一时间给予信息的报道,为公众意见的形成作铺垫;以互联网媒体为平台,在手机报第一时间报道的基础上,网络媒体及时进行展开和背景的分析,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新闻事件,进行互动交流;以党报、军报媒体为主,发挥其权威、严肃的特点,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出迅捷的反馈,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可以看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中,手机报扮演的是先锋角色。
参考文献
①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②赵红艳,《关于手机报和传统报纸关系的“传播动力学”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6)
③王宇,《北京手机报:现状、问题及发展》,《现代传播》,2008(6)
④[美]约翰·帕夫利克:《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背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关键词】手机报 军事新闻传播 传播效果
一、“知己知彼”——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讯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匡文波在《手机媒体概论》中把手机报定义为:“一种将纸质报纸的新闻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传播,使用户能通过手机阅读到报纸内容的信息传播业务”。①目前手机报的操作模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彩信手机报模式;另一种是网站浏览的模式。
手机报作为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新型媒介,继承了报纸、电视、互联网的特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便于携带
手机便于携带的特性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节奏紧凑的生活方式,手机报内容的快餐化使得受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获取最多的信息。以往的媒体经过时间的不断流逝,在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社会时往往会暴露出它们所存在的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报纸严肃认真,可不断增加的广告版面却让报纸变得越来越厚,使得它携带起来很不方便;电视由于其媒体自身技术的限制,往往是呈线性传播,观众只能被动的接收电视所传递信息,且电视体积庞大,不易携带;广播的受众年龄整体偏大,渐渐地被现在年轻人所抛弃。就算是被誉为“媒介新星”的互联网,其也要受到接收端的限制,信号的好坏、设备的优劣都会制约受众接收信息的效果,而且受众接收前提是你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因此准入门槛较高。但就手机报而言,只要你携带着手机,并且手机有信号,手机话费充足,那么无论你身处何方,都可以阅读新闻,接收你所需的信息。
2、私密化、个性化
手机阅读隐私化、个性化,使手机报具备了成为真正的个人媒体的条件。随着现代受众自我个性化意识的加强,大众传播已向分众化传播方向发展。传统媒体的目标受众不是很明确,为了追求传播效果往往实行的是一种大众传播。它所能提供的特色服务也会由于受众覆盖面过广、目标过于模糊而受到限制,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个人化媒体。而手机作为一个私密化很强的个人通讯工具,它所连接的受众就只是手机的持有者和信息的发布者,不会涉及其他的传播环节,其他受众也不能了解到他人手机上有什么样的信息。在技术层面具有实现个人媒体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个受众将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订制到只属于自己的手机报。
3、及时、迅速、互动性强
通过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机,受众能在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到来时第一时间接到信息,能够了解到突发事件的动态。在2003年3月20日上午10:34分,美国向伊拉克正式宣战仅一分钟,众多手机用以此来户屏幕上就显示了这一重大信息。②在“5·12”汶川地震中,手机报的地震专题也对发布信息、传达民意起到很大的作用。
4、收费低廉
目前的手机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手机用户定时收到营运商发送到彩信内容,通过固定的几十页文字、图片去了解当前的新闻内容。一般是早晚两报,费用基本为每月3—5元。另一种是通过流量主动下载报刊阅读软件,实现新闻的屏幕化。操作的自主性。这种方式更加的经济,因为浏览新闻的流量花费很小,一般移动用户50兆流量价格为10元。收费的低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零碎的时间里去用最少的花费来尽可能的满足自己信息的需求,既缓解了一天的工作疲劳,又开阔自己的眼界。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手机报增强军事新闻传播效果
随着信息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速,信息已成为当今各国追逐的资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不再只是硬实力与硬实力的碰撞,软实力成为一个国家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军事新闻的传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军民的士气的高低以及国家所处的舆论环境的利弊。随着手机日益普及和硬件设备的逐步高端化,各种军事类媒体都欲在手机报上进行尝试。例如《环球军事》开通手机报版。根据手机报的媒介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军事新闻的传播效果:
1、精准的受众定位、内容为王
受众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反馈源,在整个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准确的受众定位就无法取得满意的传播效果。不同的受众对军事新闻的需求和心态也各有不同。新时期的军事新闻内容不再是宣传主管部门意志的简单呈现,也不再是军事新闻从业者个人主观的个性表达,而更多的体现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选择。当前的手机报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做到上述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和严肃报道无法实行。虽然目前手机报的种类繁多,但却有极大的相似性,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源于传统媒介如报纸、网站和通讯社等,经过简单的浓缩和精简后发送给手机用户。这种情形造成的后果就是虽然各种手机报名称不同,但是发布的新闻信息内容却都相差无几,这实际上是对新闻媒介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是严肃报道不能够通过手机报进行传递。由于手机屏幕较小、电量不足和手机接收流量的限制,手机报不得不将严肃新闻进行压缩和削减,以《环球军事》手机报为例,每期手机报的容量为35K左右,显示内容为11—16页,其中图片4—5张。要想把受众所关心的内容都压缩在这十几页的彩信中就必定只能在众多新闻中选取最简单、基本的信息,由此对于受众关于相关背景和深度连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能较好的完成受众需求,取得不了预期的传播效果。因此,手机报在发挥自身内容简短、通俗易懂、阅读方便的特点的同时应该利用手机媒介优势增强自己的内容特色,不应当仅仅只是传统媒介的简化版和瘦身版,而应在传统媒体进行海量信息的报道中走出一条内容简短但不失丰沛、接收方便而不失全面,消息及时但不失新闻价值的发展之路。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内容上注重贴近受众群体的需要,选择受众所喜闻乐见的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整理和优化,使传播内容能够最大化的满足手机报军事类信息的订阅者。二是针对手机报读者呈分众化趋势,而目前大部分手机报个性欠缺问题,提供各种满足内容需求多样化的特色服务,例如对喜爱军史方面的用户可以多增加历史还原、军史解读方面的信息,对于爱好兵器知识的用户可以侧重于介绍各国先进武器装备情况以满足其信息需求。
2、采编、营销体系的创新
大多数手机报缺乏创新,无论在运作上还是编写上都只是对传统媒体简单的复制。目前的手机报其实还是传统报纸或者网站的“附属品”。当前绝大多数手机报都是在纸媒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多沿袭了纸媒在采编、运作等方面的传统,负责运作手机报的部门缺乏独立采编和运作模式,其内容来源、媒体业务完全依附于传统媒体或媒体网站。③特别是在营销体系方面,只是采用简单的用户试用以培养其消费习惯,随后进行收费。尽管这种推广方式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但是当免费体验期结束正式收费时,用户则很可能会因心理上的厌恶而倾向于退订,对于大范围的推广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不利。因此,除了传统式营销外,手机报还应该加大自我宣传力度,整合同质化的手机报,避免新闻资源的浪费并树立良好的手机报信息品牌形象。同时,建立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的手机报,应该依托传统媒体的信息采编平台,充分利用已有优势,根据手机媒介的特点制作适合目标受众的手机报,在发展成熟之际还可以适当引入广告,进一步完善手机报营销模式,避免收入过于单一化,使手机报的发展能够尽快独立,真正的成为“第五媒介”。
3、更深层次的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被提出。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对于手机报的未来,最佳的理想状态是这样的:手机用户屏幕上显示的报纸是全色印刷,和真正的纸媒一样,有头版,有标题,有内容和图片。设计看上去仍是报纸,但它又不仅仅是报纸,随着光笔的点击,一个个新闻图片可以迅速转变为音频和视频。再一次点击,屏幕上将出现对该新闻的历史分析和背后的故事。再一次点击,可以激活麦克风,使用语音给编辑们发邮件表达个人感受。个人通信服务技术可以自动地将自己的语音信息反馈给读者,如果被某则广告吸引了视线,读者还可以用光笔去提取关于该产品更多的信息以决定是否购买。④而在新闻报道中,理想的全媒体融合状态是这样的:以手机媒体为先导,充分发挥手机媒体传播速度迅速范围广的特点,对于大众所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一时间给予信息的报道,为公众意见的形成作铺垫;以互联网媒体为平台,在手机报第一时间报道的基础上,网络媒体及时进行展开和背景的分析,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新闻事件,进行互动交流;以党报、军报媒体为主,发挥其权威、严肃的特点,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出迅捷的反馈,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可以看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中,手机报扮演的是先锋角色。
参考文献
①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②赵红艳,《关于手机报和传统报纸关系的“传播动力学”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6)
③王宇,《北京手机报:现状、问题及发展》,《现代传播》,2008(6)
④[美]约翰·帕夫利克:《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背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