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教育是一种服务于社会的教育,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以立足当下,服务社会,培养人才为宗旨,所以当下大学教育,社会实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内容。通过不停地改进与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与途径,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在本文中,谈及了当下公益教育的开展与社会实践形式的结合,并对二者的融合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实践 公益教育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一·公益活动与公益教育开展的意义
公益事业是当下中国呼吁全民开展的活动,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无私奉献的表现,而我们当代大学生缺少的正是这种思想与观念,所以公益教育在大学里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无私奉献他人,投身社会实践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以及对社会的文明发展,和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校开展公益教育与公益活动是高校教育一种崭新的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得到了政府、社会和学生普遍认可。高校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处理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和事物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这些都是在学校内和书本里无法学到的经验。而且公益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的各个方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与观念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高校开展公益活动与公益教育对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培养起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明确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价值,明确自己的定位,避免了学生思想的空虚,与此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内在价值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实现自我价值,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2.学生思想的体现模型与价值载体
高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与公益教育,通过给学生提供各样的活动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公益教育模式,有效的发挥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的教育功能。在公益活动中,不仅能促进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了解社会,而且多种多样的公益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社会公益思想得到升华,陶冶自身情操,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坚定的信念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高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是对学生进行公益教育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环节,公益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明确当下社会形式,丰富自身经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实现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公益活动开展的问题与现状
1.公益教育的实践性不足
当下社会,公益活动与公益教育处在初级阶段,高校公益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例如西部支教,大型社会活动,自然保护区宣传,和当地政府开展合作等等,自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目前的公益实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些高校的公益教育与公益活动依然停留在浅显的尝试阶段,也有许多高校的公益活动开展看起来红红火火,但是实际活动的实际效果与理想的目标差距很大。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最终导致公益活动走向形式化,使公益活动的社会价值无法完全体现。造成高校公益活动的形式化,实际效果差,无法使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有限,缺乏社会公益活动锻炼与培养等一系列问题。
2.公益活动开展的 资金问题
高校开展公益教育与公益活动,很多情况下都是高校单方面的决定与组织,虽然高校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和公益教育得到了社会与政府的认可,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多的支持。公益活动的特性是无偿,高校开展公益活动自然也是无偿活动,这就造成了物质方面与资金方面的短缺。全国的高校教育经费中并没有为公益活动的开展设立额外资金,这就意味着,开展公益活动的费用需要高校以及学生个人承担,这会很大程度上 打消学生与高校对公益活动开展的积极性,极大程度上的影响了公益教育的效果与实行。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其次是社会实践,因此学校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学生也是一样。
三·如何更好的开展公益教育与公益活动实践
1.公益活动创设要体现时代性,满足当代大学生需求
高校的公益教育与公益活动的开展,必然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就需要高校肩负培养现代化人才与高综合素质人才的使命,公益活动的创设方法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禁口时代的脉搏,才能与时俱进,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较强的可持续性,才会被当代大学生认同并参与进来。所以在公益活动的创设上我们需要以当代大学生为主导,联系现实情况,进行开展活动,这样才会得到学生的响应。
这些社会公益活动无一不是当下最热门的公益活动,与时代息息相关,以活动为媒介,传递正能量为目的,开展一些列的公益活动,不仅调动了当代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使其在参与中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提升。
2.搭建制度平台,拓宽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服务受众
首先高校应尽快制定针对公益活动的管理机构职责、指导教师职责、活动管理制度,解决公益活动多而无序的状态,理清管理主体与责任主体,完善分工,落实责任。其次在调研中,常见高校开展活动以慰问养老院、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服务对象单一,并且在服务单位,也有可能出现高校扎堆的现象出现,特别是以雷锋月尤为严重。因此我们提倡高校在开展公益活动时,可以将服务受众扩展到周边社区、中小学、医院,以义工志愿者的形式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扩展服务受众,高校组建志愿者团队,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深化公益教育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学会团隊合作。
3.加深公益活动中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公益活动的开展是对公益教育效果的深化与实践,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以学生的思想教育为主,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公益活动的结果。学生思想会在接受的教育与社会现实中渐渐改变,高校应该明确自己追求的效果,以思想教育为主,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例:辽宁科技学院于暑期开展了红色经典主题社会实践,以红色教育为主题,深入当地,让学生零距离感受红色记忆。提升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并提高了学生们的思想高度与对生活的热爱。倡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公益活动形式的途经研究与创新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明确了做公益活动的开展方向与服务受众,与此同时了解了现下社会公益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现状的方法路线与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对今后的开展做出了假设与猜想,对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方面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 公益教育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一·公益活动与公益教育开展的意义
公益事业是当下中国呼吁全民开展的活动,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无私奉献的表现,而我们当代大学生缺少的正是这种思想与观念,所以公益教育在大学里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无私奉献他人,投身社会实践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以及对社会的文明发展,和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校开展公益教育与公益活动是高校教育一种崭新的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得到了政府、社会和学生普遍认可。高校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处理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和事物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这些都是在学校内和书本里无法学到的经验。而且公益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的各个方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与观念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高校开展公益活动与公益教育对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培养起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明确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价值,明确自己的定位,避免了学生思想的空虚,与此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内在价值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实现自我价值,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2.学生思想的体现模型与价值载体
高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与公益教育,通过给学生提供各样的活动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公益教育模式,有效的发挥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的教育功能。在公益活动中,不仅能促进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了解社会,而且多种多样的公益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社会公益思想得到升华,陶冶自身情操,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坚定的信念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高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是对学生进行公益教育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环节,公益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明确当下社会形式,丰富自身经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实现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公益活动开展的问题与现状
1.公益教育的实践性不足
当下社会,公益活动与公益教育处在初级阶段,高校公益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例如西部支教,大型社会活动,自然保护区宣传,和当地政府开展合作等等,自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目前的公益实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些高校的公益教育与公益活动依然停留在浅显的尝试阶段,也有许多高校的公益活动开展看起来红红火火,但是实际活动的实际效果与理想的目标差距很大。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最终导致公益活动走向形式化,使公益活动的社会价值无法完全体现。造成高校公益活动的形式化,实际效果差,无法使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有限,缺乏社会公益活动锻炼与培养等一系列问题。
2.公益活动开展的 资金问题
高校开展公益教育与公益活动,很多情况下都是高校单方面的决定与组织,虽然高校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和公益教育得到了社会与政府的认可,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多的支持。公益活动的特性是无偿,高校开展公益活动自然也是无偿活动,这就造成了物质方面与资金方面的短缺。全国的高校教育经费中并没有为公益活动的开展设立额外资金,这就意味着,开展公益活动的费用需要高校以及学生个人承担,这会很大程度上 打消学生与高校对公益活动开展的积极性,极大程度上的影响了公益教育的效果与实行。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其次是社会实践,因此学校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学生也是一样。
三·如何更好的开展公益教育与公益活动实践
1.公益活动创设要体现时代性,满足当代大学生需求
高校的公益教育与公益活动的开展,必然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就需要高校肩负培养现代化人才与高综合素质人才的使命,公益活动的创设方法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禁口时代的脉搏,才能与时俱进,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较强的可持续性,才会被当代大学生认同并参与进来。所以在公益活动的创设上我们需要以当代大学生为主导,联系现实情况,进行开展活动,这样才会得到学生的响应。
这些社会公益活动无一不是当下最热门的公益活动,与时代息息相关,以活动为媒介,传递正能量为目的,开展一些列的公益活动,不仅调动了当代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使其在参与中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提升。
2.搭建制度平台,拓宽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服务受众
首先高校应尽快制定针对公益活动的管理机构职责、指导教师职责、活动管理制度,解决公益活动多而无序的状态,理清管理主体与责任主体,完善分工,落实责任。其次在调研中,常见高校开展活动以慰问养老院、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服务对象单一,并且在服务单位,也有可能出现高校扎堆的现象出现,特别是以雷锋月尤为严重。因此我们提倡高校在开展公益活动时,可以将服务受众扩展到周边社区、中小学、医院,以义工志愿者的形式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扩展服务受众,高校组建志愿者团队,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深化公益教育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学会团隊合作。
3.加深公益活动中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公益活动的开展是对公益教育效果的深化与实践,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以学生的思想教育为主,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公益活动的结果。学生思想会在接受的教育与社会现实中渐渐改变,高校应该明确自己追求的效果,以思想教育为主,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例:辽宁科技学院于暑期开展了红色经典主题社会实践,以红色教育为主题,深入当地,让学生零距离感受红色记忆。提升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并提高了学生们的思想高度与对生活的热爱。倡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公益活动形式的途经研究与创新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明确了做公益活动的开展方向与服务受众,与此同时了解了现下社会公益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现状的方法路线与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对今后的开展做出了假设与猜想,对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方面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