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材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创新的口号,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出现。教材在变,老师在变,教学的理念、方式也在变。于是,最被动的反倒成了学生。总是被牵着走,这样的学习永远是被动的。然而教育永恒不变的准则是——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生为本 观察 实践 思维
教学目的本身,除了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笔者是一名初中生物教师。以生物为例,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应当有科学的内容和合适的形式。在内容方面,应当启发学生学会:
1 全面地看待自然界、生物界和生物学知识,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
2 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生命活动过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待生命活动。
3 对生物和生物学知识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相对地看问题,克服认识绝对化。
4 通过观察、实验、实习、参观、采集制作标本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实践活动来发现、认识事物和学习生物学知识,避免单纯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的倾向。
5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6 把获得的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避免认识仅停留在低级阶段。
7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观察、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记录有关资料,有序地进行操作,认真地完成全过程,克服实践活动中行动或行为的随意性。对观察、实验、实习等的过程和数据应如实记载,不容篡改(即使与权威或教材相反也应如实记载),培养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和执着的科学精神。
8 正确使用生物科学术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来掌握生物科学的概念、规律、原理和观点等,避免学习行为的无序性,培养学生的“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的科学精神。
9 渗透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由“知识就是力量”向“创新才有力量”转变。
一、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确立了教学目的,所有的教学活动就要围绕着这些展开。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和要求去观察。观察结果的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便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1 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2 对比观察
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
3 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学会了观察,其次便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将观察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正确、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独立思考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论甚至有独到的见解的思维。很多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总有些新奇的想法,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也是教学成功的一种体现。这说明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发掘总结出的知识,这往往比老师灌输的印象深刻。但是一定要做好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如教师提问时,不是问这道题怎样做,而是问你是怎样想的。问“怎样想”,人人都可以讲,而且讲出来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样的提问,所有的学生都会显示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讲解的思维过程加以比较,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重视思维过程的成功之处,就是让所有学生搞清楚结果的来龙去脉。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提问的设计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比如追问“这个问题你怎样想?”“你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思考步骤”等。思路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因为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教师还应注意学生智力活动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思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对于那些简捷巧妙、概括力强、有独到见解的方法,应予以肯定和表扬,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
在学生拥有了思考和观察的能力之后,他们会迫切地用手上的技能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表现空间。
一项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变为产品,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样,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辛苦得出的知识,如果得不到表现,得不到认同或修改的建议,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不能强化,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创新的动机。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努力营造让每个学生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操作绝技,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他们精心构思的作品,如诗歌、模型、标本等。
总而言之,生物学没有过多的计算,我们需要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自觉地学习。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教会他们怎么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生为本 观察 实践 思维
教学目的本身,除了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笔者是一名初中生物教师。以生物为例,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应当有科学的内容和合适的形式。在内容方面,应当启发学生学会:
1 全面地看待自然界、生物界和生物学知识,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
2 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生命活动过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待生命活动。
3 对生物和生物学知识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相对地看问题,克服认识绝对化。
4 通过观察、实验、实习、参观、采集制作标本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实践活动来发现、认识事物和学习生物学知识,避免单纯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的倾向。
5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6 把获得的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避免认识仅停留在低级阶段。
7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观察、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记录有关资料,有序地进行操作,认真地完成全过程,克服实践活动中行动或行为的随意性。对观察、实验、实习等的过程和数据应如实记载,不容篡改(即使与权威或教材相反也应如实记载),培养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和执着的科学精神。
8 正确使用生物科学术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来掌握生物科学的概念、规律、原理和观点等,避免学习行为的无序性,培养学生的“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的科学精神。
9 渗透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由“知识就是力量”向“创新才有力量”转变。
一、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确立了教学目的,所有的教学活动就要围绕着这些展开。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和要求去观察。观察结果的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便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1 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2 对比观察
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
3 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学会了观察,其次便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将观察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正确、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独立思考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论甚至有独到的见解的思维。很多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总有些新奇的想法,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也是教学成功的一种体现。这说明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发掘总结出的知识,这往往比老师灌输的印象深刻。但是一定要做好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如教师提问时,不是问这道题怎样做,而是问你是怎样想的。问“怎样想”,人人都可以讲,而且讲出来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样的提问,所有的学生都会显示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讲解的思维过程加以比较,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重视思维过程的成功之处,就是让所有学生搞清楚结果的来龙去脉。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提问的设计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比如追问“这个问题你怎样想?”“你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思考步骤”等。思路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因为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教师还应注意学生智力活动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思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对于那些简捷巧妙、概括力强、有独到见解的方法,应予以肯定和表扬,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
在学生拥有了思考和观察的能力之后,他们会迫切地用手上的技能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表现空间。
一项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转变为产品,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样,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辛苦得出的知识,如果得不到表现,得不到认同或修改的建议,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不能强化,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创新的动机。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努力营造让每个学生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操作绝技,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他们精心构思的作品,如诗歌、模型、标本等。
总而言之,生物学没有过多的计算,我们需要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自觉地学习。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教会他们怎么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