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_福斯特尔的作品

来源 :公共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h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夫·福斯特尔(Wolf Vostell,1932-1998)是德国画家、雕塑家,被认为是早期的录像艺术、环境/装置艺术、偶发艺术(Happening)和激浪派(Fluxus)的先驱之一。使用模糊手法和抽象拼贴技术是其作品的特点,如在作品中植入固体实物和使用电视机等。
  沃尔夫·福斯特尔出生于德国勒沃库森,从1950年起把自己的艺术想法付诸实践。1953年,他在伍珀塔尔的应用艺术学院学习平版印刷,于1954年创作了他的第一幅抽象拼贴作品。1955至1956年,他就读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1957年,他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Dusseldorf Academy of Arts)学习。沃尔夫·福斯特尔信奉随处可见并贯穿整个20世纪的破坏性艺术理念。1954年他在粘贴海报的过程中使用“抽象拼贴”(De-collage)这个术语,以便移动和拼合海报的碎片。福斯特尔的工作理念是通过不同媒介之间的功能差异性,将抽象拼贴作为一种打破陈腐价值观的视觉力量。
  福斯特尔的首次偶发艺术创作《街上的剧院》(Theater is in the Street)于1958年在巴黎完成,是汽车零部件和一台电视机的组合。1958年,他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首次欧洲偶然艺术展,并首次展出他的以电视机和汽车零件组成的实物作品。他被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的作品所感染,并于1964年与他在德国无线电播放机构(WDR)的电子工作室中相遇。在1959年,福斯特尔创作了他的电视抽象拼贴作品,这意味着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投身于激浪派的创建运动。福斯特尔还参加了除纽约之外的柏林、科隆、伍珀塔尔和乌尔姆等地的偶发艺术运动。
  1962年,福斯特尔参加了激浪派运动,这是一个在德国威斯巴登市创建的包括白南准(Nam June Paik)、乔治·麦西纳斯(George Maciunas)等人参加的国际艺术组织。1963年,福斯特尔的6台电视抽象拼贴作品展出于纽约莫斯林画廊(Smolin Gallery),并由此成为录像艺术和装置艺术的先驱,该作品现收藏在马德里的雷纳索菲亚博物馆(Museo Reina Sofia)。这个斯奠林画廊赞助了两个沃尔夫·福斯特尔的电视创新项目:首先是《沃尔夫和电视拼贴》(Wolf Vostell and Television Decollage),其特点是鼓励参观者在画廊墙上创作招贴画。随后,1967年他的偶发艺术作品《越南小姐》(Miss Vietnam)完成,该作品涉及越南战争的主题。1968年,他创建劳工协会(Labor e.V.),开展声觉和视觉的调查活动,参加者有毛里西奥·卡赫尔(Mauricio Kagel)等人。
  福斯特尔是艺术史上第一个让电视成为艺术品的艺术家。1958年创作了题名为《循环的黑房间》(Cycle the Black Room)的装置作品,其中一部分现被柏林画廊艺术博物馆所收藏。早期的电视装置作品包括创作于1958年的《轮回1-3》(Transmig racion Ⅰ-Ⅲ)和创作于1968年的《偶发艺术房间中的电子抽象拼贴》(Electronic De-coll/age HappeningRoom)。1974年,他的第一个大型回顾展在巴黎现代美术馆展出,同年更大规模的展览在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展出。
  福斯特尔的汽车混凝土雕塑(Automobile Concrete Sculptures)《静止交通》(Stationary Traffic)在1969年展出于科隆,使用汽车和混凝土制作而成。1987年在柏林展出《混凝土凯迪拉克》(Concrete Cadillacs),1976年在西班牙福斯特尔·马尔帕尔迪达博物馆(Museo Vostell Malpartida)展出《V.O.A.EX.》,以及1970年在芝加哥展出《混凝土运输》(Concrete Traffic)。
  沃尔夫·福斯特尔的平面和实物作品获得良好社会反响,例如将美国的B-52轰炸机的图像,刊布于“资本现实主义”(Capitalist Realism)标题下,以此作为他的与彩绘结合的电视装置系列作品。白南准和沃尔夫·福斯特尔同为激浪派运动的参与者和致力于批判电视拜物教和消费文化的艺术家。福斯特尔的丝网版画和招贴画目录,在1982年由弗朗索瓦丝·沃伊芒特(Francoise Woimant)和安妮·奠格林·迪克拉斯(Anne Moeglin Delcroix)编辑在法国《印刷新闻》(News About Prints)内刊发。
  1992年,科隆市隆重举办沃尔夫·福斯特尔大型回顾展。他的作品分别展出于6个展馆:科隆博物馆、科隆美术馆、莱茵河州立博物馆、曼海姆美术馆、莫斯伯罗赫博物馆和米尔海姆博物馆。大卫·福斯特尔(David Vostell)导演的纪录片《福斯特尔60年——92年回顾展》(Vostell 60-Review 92)也在这一年拍摄完成。
  沃尔夫·福斯特尔去世后安葬于西班牙的圣母阿尔姆德娜圣母公墓(Cementerio Civil de la Almudena)。
  大约与回顾展同时期,福斯特尔建立了他的档案馆。他以极大的热情和严格的一致性,收集了照片、艺术文本,与合作者白南准、阿兰·卡普罗(Allan Kaprow)、迪克·希金斯(Dick Higgins)等人的私人通信,以及剪报等,还包括刊载福斯特尔与他同代人的作品的书籍和文件。他的超过6000本的私人藏书也成为档案馆的一部分。沃尔夫·福斯的全部作品都通过摄影文件的形式用以存档,记录福斯特尔从艺40年来的25000份文件尤其珍贵。自2005年以来这个位于马尔帕蒂达福斯特尔博物馆(Museo Vostell Malpartida)中的档案馆供艺术史学者、记者和作家使用。
  作为20世纪下半叶的重要艺术家,沃尔夫-福斯特尔的作品体现为雕塑、视频艺术和装置等多种形式。他提出艺术应该出现在街上并引起观众的参与。他使用水泥于公共空间中创造大体量艺术品,有明显的体量感和形式张力,为城市空间增加了浑厚有力的精神气息。使用新媒材和新技术,尤其是应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借此创造出颠覆传统审美观的新奇艺术品,是20世纪以来西方前卫艺术的大潮流,沃尔夫·福斯特尔的很多作品体现了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立场,并由此成为这个潮流中的前沿人物。
其他文献
老鼠布莱克(Blekle Rat),原名泽维尔·普鲁(XavierProu),是巴黎首批涂鸦艺术家之一,被称为“纸模涂鸦之父”。  1952年,泽维尔·普鲁出生于巴黎西郊的小镇布洛涅-比扬古(Boulogne-Billancourt)。他从1981年开始在巴黎街道的墙壁上绘制纸模老鼠。他认为老鼠是“城市中唯一自由的动物”,它们“将瘟疫传播四散,正如街道艺术一样”。他的名字“老鼠布莱克”源于名为《罗
期刊
韩国公共艺术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在1995年时,韩国政府就针对原有的《文化艺术振兴法》第11条规定进行修改,要求在新建或增建一万平方米以上建筑物的情况下,须拿出1%的经费用于公共艺术项目,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等美术装饰。据统计,1995年至2008年间,韩国共花费5.46亿美元打造了万余件公共艺术作品。韩国国民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崔泰晚指出,尽管韩国很早就颁布了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
期刊
再生能源雕塑(Renewable Energy Sculpture)是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水利发电和潮汐等自然动力资源进行艺术创作表现的雕塑类型。  这种雕塑既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功能,同时又是独特的艺术作品,可谓是集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于一身的全新艺术表现形式。再生能源雕塑的创意来自生态未来主义者们的奇思妙想,他们中有莎拉·霍尔(Sarah Hall)、帕特里斯·斯特尔莱斯特(Patrice
期刊
维多莉娅·芙勒(Victoria Fuller,1952-)是美国芝加哥的一位雕塑家、画家、自然科学读物插画家、歌手、作曲家和音乐人。  芙勒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农庄里,这个农庄还是马术中心。她在孩童时代就擅长艺术和音乐,甚至爬树,常常缠着她的哥哥和妹妹。她的父亲是一个摄影师,她的妈妈鼓励她在艺术上追求创新,她也受到同样有创造力的兄弟姐妹的影响。芙勒擅长绘画,自学吉他,很早就开始唱歌和写歌。她
期刊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是一种土地再开发项目,目的是为了缓和城市用地的紧张。在英国,城市更新又被叫做城市重建(Urban Regeneration),在美国则被称为城市复兴(urbanRevitalizatin)。它兴起于发达国家,20世纪40年代后期较为集中出现。城市更新项目不仅包括商业区迁移、建筑物拆除和人口再安置,还包括政府利用土地征用权将一些私有物产纳入公共建设项
期刊
2018年12月21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诚如所思:加速的未來”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分展场及公共芭术展同日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开幕。此次公共艺术展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策划,主题为“共生·未来”、邀请范勃、周力、刘可、方琦、沈烈毅、金江波六位艺术家参展。本次展览是一个关于公共社区的当代艺术计划,融合了当地的湿地自然生态和城市艺术氛围,真正实现让美术馆走出围墙,艺术回归到公众的主动参与中,从而达到艺术与
期刊
前不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上海已经进入了都市空间微更新时代,从景观园林而言,几年前市中心几个区的绿地增量已经接近零。土地不能增加,空间品质还需要提升,这里面的唯一对策,就是更新。面对无论大小的空间,微更新又是必由之路。微更新,一个微字,有
期刊
帕特里夏·约翰森(Patricia Johanson,1940-)是一位美国艺术家,以为人类和野生动物创造的美丽实用栖息场所的大型艺术项目而闻名。她在自然景观中设计和创作了具有功能性的艺术项目,一方面解决了基础设施和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重新联系起城市居民与自然及该地方的历史。这些项目的设计可追溯到1969年,这使她处于生态艺术的先锋领域。约翰森的作品也被列为大地艺术、环境艺术、特殊场地艺术和园林艺
期刊
阿曼(Arman,1928-2005)是著名的法裔美国艺术家,生于法国尼斯的阿尔芒·费尔南德斯(Armand Fernandez)。阿曼为让绘画保持其自身特点,在油彩或水彩创作中不掺杂任何现成物品,而他最著名的艺术作品是“集合物”(Accumulations)——对批量生产的人工产品进行分拆和重构。  阿曼的父亲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Antonio Fernandez)是尼斯的一位古董商,也是一位
期刊
编者按:  本文的插图为著名画家贺友直先生在2008年绘制的《弄堂里的老上海人》,贺老用他擅长的白描手法描绘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石库门房子里的生活场景。他笔下的上海弄堂生活,鲜活地呈现了一个逝去的时代,以及一代人的文化生活记忆。谨以此文纪念2016年仙逝的贺友直先生。  上海的弄堂,在外省人眼里似乎一样的别有洞天,一样的紧凑,一样的拥挤,一样的破败。从窗口伸出来的竹竿,挑起的衣衫是一样的花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