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川东津沱,很有名。因为有大型纺织企业重棉四厂,这里一度非常兴盛,合川主城的人曾经好不羡慕。可随着企业衰败,这里成了社会治安的“重灾区”,说起它,人们都甩脑壳。可如今的东津沱井然有序,成了重庆有名的社区建设先进典型,前来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重灾区”变好,和一个人紧密相关,他就是退休干部张年全。
东津沱是砣“炭丸”,家人极力反对,朋友说他“脑袋进水了”,可他选择了走马上任
2001年,合川撤乡并镇,南津街街道忽然多出了60多名年龄偏大需要提前离岗的干部。就在大家留恋机关舒适安乐的日子不愿离开的时候,当过多年乡镇领导的张年全第一个办理了提前离岗手续。
“他是一个能人!”这是当时人们对张年全的评价。
张年全有长年从政积累的社会关系,熟悉管理、懂经济,还有驾驭、处理复杂事情的气魄和能力。因此,退下来的张年全,一时成了“抢手货”,好几家企业要聘用他,其中一家给出每月1500元的待遇。
正在这时,南津街街道领导找上门来,希望他去南津街街道所辖东津沱社区“主政”,每月工资350元。
那时的东津沱有“十多”:下岗职工多、“两劳”人员多、盗窃案件多、贫困低保户多……打架天天有,闹事开门见。1997年至2000年,东津沱社区就发生刑事案件141件,治安案件252件。
很明显,东津沱是砣“炭丸”,张年全的家人极力反对:“稀罕那300多块钱?”
经过无数个夜晚的辗转反侧,54岁的张年全最终选择了答应,走马上任当上了东津沱社区党支部书记,后来又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放弃1500元,选择350元?“是不是脑袋进水了哟?”张年全的举动在同事和亲朋好友中引起一片哗然。
但张年全认为搞社区工作社会价值更大,他说:“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为的是体现人生价值。”
上任第一天,张年全拍着胸口对街道领导说:“社区班子成员都是原来的机关干部,管不好一个社区,群众会把我们看白了!”
治乱,治脏!“小混混”们说:“‘老汉’对我们这么好,再乱来就对不起他了!”
提劲归提劲,社区近5000户1.6万多人,吃喝拉撒、打架斗殴、扯筋撩皮等等,都需要管,工作千头万绪,从何抓起?
张年全理清了头绪,先从建立组织抓起。他将党员们划分为10多个党小组,并恢复居民小组、楼院长制度。
社区管理全盘棋开始动起来了,他将工作的突破口锁定在“治乱”和“治脏”上。
刑满释放人员陈某,返家之后身无分文,父母兄嫂不愿收留,社区群众见之如遇“瘟神”。本想改过自新,无奈无人理睬,陈某干脆破罐子破摔,又和社会上的小混混搅在了一起。张年全了解情况后,一次又一次找陈某谈心,有时说得口干舌燥至深夜。
为使陈某彻底改变恶习,张年全为陈某申报了低保,借钱帮他办起纯净水送水站。送水站开业了,张年全又逐一到各单位帮助联系送水业务,使陈某的送水站逐步走上正轨。见陈某还是单身一人,张年全和社区干部一道,牵线搭桥为陈某张罗对象。在社区的扶持下,陈某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娶妻生子,生活幸福。陈某结婚时,特地请来社区干部喝喜酒,陈某当着满堂客人,流着泪说:“社区党组织特别是‘老汉’(方言,意即父亲),把我一个坏人引上了正道,你们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后来,陈某见了张年全就喊“老汉”,还多次要求加入黨组织。
当时,东津沱社区的小混混有五六群,是影响社区治安秩序的根源。可渐渐地,在东津沱,喊张年全“老汉”的小混混多了,社区也逐渐清静下来。“‘老汉’对我们这么好,我们还去干坏事就不是人了!”那些曾经的小混混说。
为彻底根除治安混乱状况,社区党组织配合公安机关组建了100余人的治安巡防队,由20余名党员带队,24小时值班巡逻,同时发挥党小组长、楼院长的作用,排解大量的矛盾纠纷,使社区从根本上告别了治安混乱的历史。
东津沱社区原是东津沱街道所在地,自街道撤消后,城管队、环卫队相继撤走,于是社区成了卫生管护的死角。上豫丰街自发形成菜市一条街,卖菜的、杀鸡鸭的、各种小吃摊点,横七竖八占据了整个街道,一条街污水横流、臭气熏人,群众怨声载道。
张年全决定从这儿开刀“治脏”。
社区环卫人员敢于碰硬,在两个月内让所有占道经营户迁到社区农贸市场,摘除了社区环境卫生一大“毒瘤”。紧接着,社区划分了5个卫生责任段、11个卫生责任区,成立1个卫生清扫队、1个卫生监督队,实现全天候清扫,并开展乱摆摊点、乱堆乱放、放养家畜、临街烧煤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很快,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求惊天动地,但求努力做好身边的小事”。
“张书记想得很周到,就像我们的亲生儿女一样!”说这话的是东津沱社区托老所的老人们。
80岁的左智清老人患老年痴呆症,大小便常拉在床上,服务人员天天给老人洗身子、换床单;85岁的吕碧华患有大脑萎缩、心脏病,腿也摔伤了,服务人员每天帮她洗脚、擦身、盖被子;老上访户兰梦岳老人住进老年公寓后,被社区带来的温暖所感动,主动放弃了上访。
东津沱社区有60岁以上的老人近2000人,因子女忙于生计,许多老人无法得到很好照顾。为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张年全多方筹资1万元,于2002年办起托老所。目前,托老所托养老人35人,平均年龄83岁,最大的年龄95岁。在托老所里,老人们一日三餐有人管,吃药看病有人问,生活起居有人理,成天笑意洋溢在脸上,真正成了幸福老人。
社区托老所只是东津沱社区的服务平台之一。
近年来,东津沱社区建立了老年服务站、家政服务组、腰鼓队、医疗服务站、丧事服务队、党员自愿者服务队等十几个平台,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
张年全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求惊天动地,但求努力做好身边的小事。”7年之中,每年365天,他都在忙忙碌碌做着与社区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小事。
滴水穿石,这些小事的积累,使一个社区的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东津沱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社区”、“和谐社区”,7年来未发生一件刑事案件,盗窃现象也被彻底根除,文明之风再度吹拂。
2005年,东津沱社区被重庆市民政局授予“示范社区”称号;今年,社区党委被重庆市委组织部授予“双五好社区党组织”称号。
东津沱是砣“炭丸”,家人极力反对,朋友说他“脑袋进水了”,可他选择了走马上任
2001年,合川撤乡并镇,南津街街道忽然多出了60多名年龄偏大需要提前离岗的干部。就在大家留恋机关舒适安乐的日子不愿离开的时候,当过多年乡镇领导的张年全第一个办理了提前离岗手续。
“他是一个能人!”这是当时人们对张年全的评价。
张年全有长年从政积累的社会关系,熟悉管理、懂经济,还有驾驭、处理复杂事情的气魄和能力。因此,退下来的张年全,一时成了“抢手货”,好几家企业要聘用他,其中一家给出每月1500元的待遇。
正在这时,南津街街道领导找上门来,希望他去南津街街道所辖东津沱社区“主政”,每月工资350元。
那时的东津沱有“十多”:下岗职工多、“两劳”人员多、盗窃案件多、贫困低保户多……打架天天有,闹事开门见。1997年至2000年,东津沱社区就发生刑事案件141件,治安案件252件。
很明显,东津沱是砣“炭丸”,张年全的家人极力反对:“稀罕那300多块钱?”
经过无数个夜晚的辗转反侧,54岁的张年全最终选择了答应,走马上任当上了东津沱社区党支部书记,后来又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放弃1500元,选择350元?“是不是脑袋进水了哟?”张年全的举动在同事和亲朋好友中引起一片哗然。
但张年全认为搞社区工作社会价值更大,他说:“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为的是体现人生价值。”
上任第一天,张年全拍着胸口对街道领导说:“社区班子成员都是原来的机关干部,管不好一个社区,群众会把我们看白了!”
治乱,治脏!“小混混”们说:“‘老汉’对我们这么好,再乱来就对不起他了!”
提劲归提劲,社区近5000户1.6万多人,吃喝拉撒、打架斗殴、扯筋撩皮等等,都需要管,工作千头万绪,从何抓起?
张年全理清了头绪,先从建立组织抓起。他将党员们划分为10多个党小组,并恢复居民小组、楼院长制度。
社区管理全盘棋开始动起来了,他将工作的突破口锁定在“治乱”和“治脏”上。
刑满释放人员陈某,返家之后身无分文,父母兄嫂不愿收留,社区群众见之如遇“瘟神”。本想改过自新,无奈无人理睬,陈某干脆破罐子破摔,又和社会上的小混混搅在了一起。张年全了解情况后,一次又一次找陈某谈心,有时说得口干舌燥至深夜。
为使陈某彻底改变恶习,张年全为陈某申报了低保,借钱帮他办起纯净水送水站。送水站开业了,张年全又逐一到各单位帮助联系送水业务,使陈某的送水站逐步走上正轨。见陈某还是单身一人,张年全和社区干部一道,牵线搭桥为陈某张罗对象。在社区的扶持下,陈某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娶妻生子,生活幸福。陈某结婚时,特地请来社区干部喝喜酒,陈某当着满堂客人,流着泪说:“社区党组织特别是‘老汉’(方言,意即父亲),把我一个坏人引上了正道,你们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后来,陈某见了张年全就喊“老汉”,还多次要求加入黨组织。
当时,东津沱社区的小混混有五六群,是影响社区治安秩序的根源。可渐渐地,在东津沱,喊张年全“老汉”的小混混多了,社区也逐渐清静下来。“‘老汉’对我们这么好,我们还去干坏事就不是人了!”那些曾经的小混混说。
为彻底根除治安混乱状况,社区党组织配合公安机关组建了100余人的治安巡防队,由20余名党员带队,24小时值班巡逻,同时发挥党小组长、楼院长的作用,排解大量的矛盾纠纷,使社区从根本上告别了治安混乱的历史。
东津沱社区原是东津沱街道所在地,自街道撤消后,城管队、环卫队相继撤走,于是社区成了卫生管护的死角。上豫丰街自发形成菜市一条街,卖菜的、杀鸡鸭的、各种小吃摊点,横七竖八占据了整个街道,一条街污水横流、臭气熏人,群众怨声载道。
张年全决定从这儿开刀“治脏”。
社区环卫人员敢于碰硬,在两个月内让所有占道经营户迁到社区农贸市场,摘除了社区环境卫生一大“毒瘤”。紧接着,社区划分了5个卫生责任段、11个卫生责任区,成立1个卫生清扫队、1个卫生监督队,实现全天候清扫,并开展乱摆摊点、乱堆乱放、放养家畜、临街烧煤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很快,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求惊天动地,但求努力做好身边的小事”。
“张书记想得很周到,就像我们的亲生儿女一样!”说这话的是东津沱社区托老所的老人们。
80岁的左智清老人患老年痴呆症,大小便常拉在床上,服务人员天天给老人洗身子、换床单;85岁的吕碧华患有大脑萎缩、心脏病,腿也摔伤了,服务人员每天帮她洗脚、擦身、盖被子;老上访户兰梦岳老人住进老年公寓后,被社区带来的温暖所感动,主动放弃了上访。
东津沱社区有60岁以上的老人近2000人,因子女忙于生计,许多老人无法得到很好照顾。为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张年全多方筹资1万元,于2002年办起托老所。目前,托老所托养老人35人,平均年龄83岁,最大的年龄95岁。在托老所里,老人们一日三餐有人管,吃药看病有人问,生活起居有人理,成天笑意洋溢在脸上,真正成了幸福老人。
社区托老所只是东津沱社区的服务平台之一。
近年来,东津沱社区建立了老年服务站、家政服务组、腰鼓队、医疗服务站、丧事服务队、党员自愿者服务队等十几个平台,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
张年全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求惊天动地,但求努力做好身边的小事。”7年之中,每年365天,他都在忙忙碌碌做着与社区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小事。
滴水穿石,这些小事的积累,使一个社区的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东津沱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社区”、“和谐社区”,7年来未发生一件刑事案件,盗窃现象也被彻底根除,文明之风再度吹拂。
2005年,东津沱社区被重庆市民政局授予“示范社区”称号;今年,社区党委被重庆市委组织部授予“双五好社区党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