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立刻牵动了世界三大主流势力——资本主义势力、法西斯势力、共产主义势力的目光: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鼎力支持发动叛乱的佛朗哥;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政府坚定地站在左派共和派的一边;英国和法国则担心会再次引起世界大战,实行“不干涉”政策;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内天主教压力下,对西班牙内战亦采取“中立”。
“不干涉”和“中立”政策,表面上是“不援助内战中的任何一方”,但是从西班牙内战爆发的那一刻起,这些国家就未停止过对佛朗哥的支援。英国准许佛朗哥军队使用直布罗陀的电话线,和德、意、葡联络;葡萄牙则提供港口、电话及铁路给叛军;美国在1937年就有将近2亿美元的武器和物资通过德意卖到佛朗哥军队手中;德国成立了“W”特别司令部,专门向佛朗哥输送武器和专家,在战争开始的头两年,就提供了650架飞机、200多辆坦克、700门火炮和5万多名德军;意大利手笔更大,不仅给佛朗哥贡献了巨量的武器,更是派出了15万名意军。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之所以热心支援佛朗哥的叛军,一方面缘于俩人极端仇视左翼政权,另一方面则想为不久后发动世界大战试验新式武器。最新式的飞机、高射炮、坦克和反坦克炮等武器,都一一在西班牙战场上亮相,而且首次使用了飞机轰炸坦克的战术,发明了对不设防城市的反人道的大规模轰炸——这种地毯式的摧毁性空袭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以至于德国将军莱希劳无耻地说:“德国把西班牙当成了自己的练兵场和最高等的军事学校。”
此时,这些西方国家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各自所打的盘算,又慑于德意的武力,均以“不干涉”为由,断绝了西班牙人民购买军火自卫求生的权利,任凭德意法西斯将西班牙当作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这巨大的不义局面,触动了全世界知识分子的良心。人们开始对法西斯不断对外扩张感到焦虑,许多人预感世界大战的风暴即将来临。法国作家马尔罗立刻募款组织了一个飞行队伍,亲自到马德里参战;英国作家奥威尔投笔从戎,纵身于西班牙战壕;智利诗人聂鲁达那时正在智利驻西班牙大使馆当参赞,他说:“我要使自己谦卑的诗,成为他们的剑和手帕,用以抹去他们悲痛的汗水。”美国记者拉德纳到西班牙拜访海明威等作家后,决定自己报名参战,他的理由很简单:“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不得不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有什么理由置身不顾”?
此时,马德里没有像样的军队,民众却热情高涨。这时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整合,需要一个除了打垮佛朗哥而没有其他利害心思的力量。这个力量终于出现,那就是“国际纵队”。
1936年9月,共产国际成立专门委员会,世界各地的共产党设立了志愿人员招募中心,来自53个国家的4万余名热血青年加入国际纵队,奔赴西班牙战场。国际纵队的成员有工人、农民、海员、医生、护士、教师、学生、作家。他们并不属于某个特定的政治组织,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反对独裁,反对法西斯专政。
就在这些人当中,出现了近百名中国勇士的身影,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从中国出发的,也有从法国、荷兰出发的,还有从美国出发的。他们以国际主义战士的身份,满怀理想的激情来到西班牙,被分配在不同的国际纵队,与来自50多个国家的志愿者并肩战斗,上演了一幕幕为信仰而战的动人故事。
在1936年12月的马德里保卫战中,国际纵队第一次亮相,把共产党推到了西班牙政治的聚光灯下。
此时,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在延安发出致西班牙人民的公开信,信中写道:“中国红军中许多同志愿意到西班牙来参加你们的斗争,没有一天不是在讨论着你们的斗争和整个西班牙的时局。如果不是我们眼前有着日本敌人,我们一定要参加到你们的队伍中去的”。
一场内战,一夜之间突然转化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国际战争。
“不干涉”和“中立”政策,表面上是“不援助内战中的任何一方”,但是从西班牙内战爆发的那一刻起,这些国家就未停止过对佛朗哥的支援。英国准许佛朗哥军队使用直布罗陀的电话线,和德、意、葡联络;葡萄牙则提供港口、电话及铁路给叛军;美国在1937年就有将近2亿美元的武器和物资通过德意卖到佛朗哥军队手中;德国成立了“W”特别司令部,专门向佛朗哥输送武器和专家,在战争开始的头两年,就提供了650架飞机、200多辆坦克、700门火炮和5万多名德军;意大利手笔更大,不仅给佛朗哥贡献了巨量的武器,更是派出了15万名意军。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之所以热心支援佛朗哥的叛军,一方面缘于俩人极端仇视左翼政权,另一方面则想为不久后发动世界大战试验新式武器。最新式的飞机、高射炮、坦克和反坦克炮等武器,都一一在西班牙战场上亮相,而且首次使用了飞机轰炸坦克的战术,发明了对不设防城市的反人道的大规模轰炸——这种地毯式的摧毁性空袭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以至于德国将军莱希劳无耻地说:“德国把西班牙当成了自己的练兵场和最高等的军事学校。”
此时,这些西方国家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各自所打的盘算,又慑于德意的武力,均以“不干涉”为由,断绝了西班牙人民购买军火自卫求生的权利,任凭德意法西斯将西班牙当作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这巨大的不义局面,触动了全世界知识分子的良心。人们开始对法西斯不断对外扩张感到焦虑,许多人预感世界大战的风暴即将来临。法国作家马尔罗立刻募款组织了一个飞行队伍,亲自到马德里参战;英国作家奥威尔投笔从戎,纵身于西班牙战壕;智利诗人聂鲁达那时正在智利驻西班牙大使馆当参赞,他说:“我要使自己谦卑的诗,成为他们的剑和手帕,用以抹去他们悲痛的汗水。”美国记者拉德纳到西班牙拜访海明威等作家后,决定自己报名参战,他的理由很简单:“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不得不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有什么理由置身不顾”?
此时,马德里没有像样的军队,民众却热情高涨。这时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整合,需要一个除了打垮佛朗哥而没有其他利害心思的力量。这个力量终于出现,那就是“国际纵队”。
1936年9月,共产国际成立专门委员会,世界各地的共产党设立了志愿人员招募中心,来自53个国家的4万余名热血青年加入国际纵队,奔赴西班牙战场。国际纵队的成员有工人、农民、海员、医生、护士、教师、学生、作家。他们并不属于某个特定的政治组织,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反对独裁,反对法西斯专政。
就在这些人当中,出现了近百名中国勇士的身影,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从中国出发的,也有从法国、荷兰出发的,还有从美国出发的。他们以国际主义战士的身份,满怀理想的激情来到西班牙,被分配在不同的国际纵队,与来自50多个国家的志愿者并肩战斗,上演了一幕幕为信仰而战的动人故事。
在1936年12月的马德里保卫战中,国际纵队第一次亮相,把共产党推到了西班牙政治的聚光灯下。
此时,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在延安发出致西班牙人民的公开信,信中写道:“中国红军中许多同志愿意到西班牙来参加你们的斗争,没有一天不是在讨论着你们的斗争和整个西班牙的时局。如果不是我们眼前有着日本敌人,我们一定要参加到你们的队伍中去的”。
一场内战,一夜之间突然转化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国际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