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每站在美术课的讲台上,年复一年的向同学们阐述美术欣赏课诸多观点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一丝惆怅。惆怅的是十年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无用论”依然根深蒂固。惆怅的是我们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
记得很久以前读到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一段话:“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我认为话语中道出了新时代赋予艺术教育新的目标和方向。美术教育不再是简单的通过一幅作品的欣赏来了解艺术之美,或是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掌握艺术技巧的艺术工作者,而是要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健康的普通公民。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美育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美育也是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公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与艺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联系,例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是以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可见艺术教育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全社会普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今天,我们教师应提高对美术教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更好地发挥積极效用。当代学生抵御压力和挫折的能力非常脆弱,面临着“抗压防挫”能力差和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固执的五大不良的心理和缺乏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等。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自暴自弃,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那艺术教育如何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形成健全人格?
一、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自我心理疏导,表达情感
“色彩宛如琴键,眼睛好比音锤,心灵有如绷着许多根弦的竖琴。艺术家是拨动琴弦的手,只要接触一根根琴弦,就会引起心灵的颤动。”俄罗斯的热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就是这样享受艺术给予的快乐。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也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门户”。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音乐的聆听对压抑的情感和抑郁有着很好的疏导和宣泄作用。比如我们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听听能触动心灵的歌曲,大声歌唱,看看电影或书写心中逸气,坏心情就会得到缓解。我们的艺术作品可以理解为艺术家或者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宣泄,艺术的创造过程就是心理疏导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各种图案、标志或者某种线条、形状、颜色,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影响:三角形稳重,水平线和开阔。我们熟悉的挪威画家蒙克毕生画了大量爱的题材,抚平心灵的创伤,荷兰画家梵高用强烈的色彩,激情跳跃的笔触与其坎坷的命运聚力抗争。美国小说家欧亨利在墙上画的绿叶支撑了病中少女的生命,可见美术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在他若干年努力后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时候,感悟到艺术让他重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通过美术专业的学习和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从自卑、脆弱的泥塘中挣脱出来,并树立远大志向和拼搏生活的自信。看到他生活的轨迹,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对艺术教育的思考。
二、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欣赏艺术的过程就是心灵的释放,彼此情感碰撞的过程。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美丽和理解生活的意义,从而认识真善美的真谛。经典的艺术是人类美和爱的颂歌。在人类道德思想与心灵智慧的光芒,那些流芳千古、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无不具有陶冶人类精神世界、传递人类所共同拥有的高尚情感的超凡魅力。它们不仅仅是拍卖场上的文物瑰宝,更是艺术大师们用生命培育出来,留传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食粮。我认为要想感悟生命,让艺术之花在孩子性灵深处绽放,首要任务就是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了解让孩子们逐渐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产生心理间的共鸣。让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中无不涉及的生存意义、人格尊严、道德价值、文化传统等等都是其中诠释的精神。在以其精妙绝伦、意趣深远的艺术魅力带给人们以精神享受之外,还会自然地激发起学生们源于中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愫。
然而现实里很多同学对于美术课不屑一顾,上课睡觉、做课外作业、敷衍互动等现象屡见不鲜。究其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以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体制下,以往很多家长、学生,其中也不乏部分教师都存在着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学习美术对于升学没有很大意义,又耽误文化学习,更没有意识到艺术学科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结果教师教学敷衍了事,学生不屑一顾,家长漠不关心,领导视而不见。陈旧的观念已经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是时候更新观念了。其二,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枯燥乏味,学生被动学习。现在的美术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认真备课,不及时丰富知识,不更新教学手段,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课堂教学肯定索然无味,学生的积极性又怎么调动,主动学习如何谈起,践行课改怎能实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就成了空话、套话。此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课堂,赋予孩子们真正的“心灵鸡汤”。老师们任重道远……
艺术教育的甘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塑造着健康的心理,也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美的憧憬和爱的体验,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用艺术去欣赏精彩的生命吧,让他们的人生之路璀璨而多彩!
记得很久以前读到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一段话:“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我认为话语中道出了新时代赋予艺术教育新的目标和方向。美术教育不再是简单的通过一幅作品的欣赏来了解艺术之美,或是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掌握艺术技巧的艺术工作者,而是要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健康的普通公民。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美育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美育也是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公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与艺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联系,例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是以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可见艺术教育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全社会普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今天,我们教师应提高对美术教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更好地发挥積极效用。当代学生抵御压力和挫折的能力非常脆弱,面临着“抗压防挫”能力差和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固执的五大不良的心理和缺乏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等。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自暴自弃,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那艺术教育如何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形成健全人格?
一、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自我心理疏导,表达情感
“色彩宛如琴键,眼睛好比音锤,心灵有如绷着许多根弦的竖琴。艺术家是拨动琴弦的手,只要接触一根根琴弦,就会引起心灵的颤动。”俄罗斯的热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就是这样享受艺术给予的快乐。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也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门户”。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音乐的聆听对压抑的情感和抑郁有着很好的疏导和宣泄作用。比如我们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听听能触动心灵的歌曲,大声歌唱,看看电影或书写心中逸气,坏心情就会得到缓解。我们的艺术作品可以理解为艺术家或者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宣泄,艺术的创造过程就是心理疏导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各种图案、标志或者某种线条、形状、颜色,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影响:三角形稳重,水平线和开阔。我们熟悉的挪威画家蒙克毕生画了大量爱的题材,抚平心灵的创伤,荷兰画家梵高用强烈的色彩,激情跳跃的笔触与其坎坷的命运聚力抗争。美国小说家欧亨利在墙上画的绿叶支撑了病中少女的生命,可见美术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在他若干年努力后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时候,感悟到艺术让他重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通过美术专业的学习和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从自卑、脆弱的泥塘中挣脱出来,并树立远大志向和拼搏生活的自信。看到他生活的轨迹,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对艺术教育的思考。
二、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欣赏艺术的过程就是心灵的释放,彼此情感碰撞的过程。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美丽和理解生活的意义,从而认识真善美的真谛。经典的艺术是人类美和爱的颂歌。在人类道德思想与心灵智慧的光芒,那些流芳千古、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无不具有陶冶人类精神世界、传递人类所共同拥有的高尚情感的超凡魅力。它们不仅仅是拍卖场上的文物瑰宝,更是艺术大师们用生命培育出来,留传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食粮。我认为要想感悟生命,让艺术之花在孩子性灵深处绽放,首要任务就是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了解让孩子们逐渐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产生心理间的共鸣。让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中无不涉及的生存意义、人格尊严、道德价值、文化传统等等都是其中诠释的精神。在以其精妙绝伦、意趣深远的艺术魅力带给人们以精神享受之外,还会自然地激发起学生们源于中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愫。
然而现实里很多同学对于美术课不屑一顾,上课睡觉、做课外作业、敷衍互动等现象屡见不鲜。究其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以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体制下,以往很多家长、学生,其中也不乏部分教师都存在着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学习美术对于升学没有很大意义,又耽误文化学习,更没有意识到艺术学科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结果教师教学敷衍了事,学生不屑一顾,家长漠不关心,领导视而不见。陈旧的观念已经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是时候更新观念了。其二,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枯燥乏味,学生被动学习。现在的美术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认真备课,不及时丰富知识,不更新教学手段,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课堂教学肯定索然无味,学生的积极性又怎么调动,主动学习如何谈起,践行课改怎能实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就成了空话、套话。此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课堂,赋予孩子们真正的“心灵鸡汤”。老师们任重道远……
艺术教育的甘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塑造着健康的心理,也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美的憧憬和爱的体验,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用艺术去欣赏精彩的生命吧,让他们的人生之路璀璨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