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缩影,更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我国古诗词不仅仅是叙事,更多的是进行情感的抒发,例如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对韶华易逝的感慨等,其中悲悯是古诗词一个重要的情感主线。悲悯之情可以是抒发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也可以是对社会现实的悲悯,还可以对战乱的悲悯。总之,悲悯之情抒发的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愤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亲人友人的怀念感伤之情。
关键词:古诗词 悲悯之情 情感分析 艺术价值
人的情感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更是拥有一颗敏感、细致的心,往往能从平凡小事中品味出不一样的情感,从而创作出富有真情实意的文学作品。古诗词的创作题材非常丰富,纵观我国古诗词作品,蕴含悲悯之情的古诗词作品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文人有着傲骨,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对劳动人民进行歌颂,履行着文人的社会职责。笔者认为悲悯之情有着细腻的一面,包含了对遭遇不公对待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对逝去亲人与友人的伤怀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战乱不断、山河破碎的悲慨之情。
一、悲天悯人,鉴赏古诗词对劳动人民的悲悯之情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留下了很多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的作品。例如我们熟悉的李绅对农民的同情之情,利用五言绝句描绘了烈日当天依然坚持劳作的农民,汗如雨下却依然坚持耕种,劝解人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农民在我国历史上推动了社会变革,坚持不懈地耕种,养育了无数人口,自己却依然食不果腹,疲于奔命,这就是诗人同情农民的原因之一。再例如我们熟悉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丝绸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衣料,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养蚕人耐心照料桑蚕,采摘桑叶、清理垃圾,再将蚕茧抽丝纺织成丝,整个过程繁琐而复杂,费尽千辛万苦的蚕农却依然穿不起绫罗绸缎,依然是粗布麻衣。这首诗描绘了养蚕人艰辛的劳动,丝绸复杂、艰辛的制作工程,抒发了诗人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诗仙李白在《蜀道難》中描绘了蜀道险峻地势、高低错落的羊肠小道、高耸的山脉等,在这样险峻的环境中,劳动人民依靠肩挑手扛打造了蜀道,李白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他们水深火热生活环境的担忧。文人对劳动人民的悲悯之情,正是中国文人悲天悯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韶华易逝,鉴赏古诗词对时光、亲情、爱情的伤怀
亲情、友情、爱情是古诗词中重要的抒情主题,悲悯之情还包括了对逝去亲人、爱人、时光的追忆,对爱人悼亡的祭奠之情,这是悲悯之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著名诗人李商隐,就曾经把美好的爱情比喻为亘古不变的沧海,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挚的爱情慢慢转化为回忆,如今在回忆起美好时光,也只是徒增伤感,这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流露着对时光不再的悲伤。李清照留下了很多怀念亡夫的诗词,流露了对两人甜蜜婚姻生活的追思,例如回忆了青梅竹马的快乐时光,对青春年少热烈情感的回忆。李清照中年生活凄苦,可以说是国破家亡,南宋国土沦丧,爱人离世,让李清照过上了孤苦无依、四处飘零的日子,她写下了许多伤怀之作,一人独饮就连美酒都没有办法抵挡萧瑟的深秋,自己就像是水中随意飘落的落叶,无根无依靠,这是李清照对亡夫的追思、对家国故土的悲悯之情。苏轼作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依然流露着细腻的悲悯之情,例如苏轼对亡妻的祭奠、怀念之情,亡妻逝世十年,时间并没有抵消他对亡妻的思念和依恋之情,十年生死难以跨越,苏轼却期盼在梦中与妻子相见,梦中再为妻子梳妆,寥寥几十字描绘出了夫妻琴瑟和鸣的生活,梦醒回首佳人却已不在,诗词中流露了苏轼浓浓的爱,对于生死的悲悯和无奈。
三、家国情怀,鉴赏古诗词对家国的悲悯
封建社会时期,朝代更迭频繁,各国之间经常会陷入混战,所以战争也是古诗词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例如“诗史”杜甫就留下了很多感慨战争、关心国家命运的佳作。杜甫一生仕途不顺,几遭贬谪却依然心系百姓,对封建统治阶级剥削百姓进行了猛烈抨击,例如我们熟悉的高墙大院内歌舞升平,路边却有饿殍遍野的百姓,高官贵族衣食无忧,贪图享乐,百姓却住在茅屋之中,杜甫愤慨这样的社会现实,却又感觉到自己微薄之力难以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悲哀之情。杜甫笔下的诗篇是在为国家黑暗的现实、战乱不平、百姓困苦的生活而悲悯,再为不作为的统治阶级而悲悯。例如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即使在梦境中依然渴望战场厮杀,保家卫国。
结语
总之,悲悯之情是中国文人不能放弃的一种情怀和创作情感,它在中国古诗词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是文人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向峰. 古诗词中的悲悯之情[N]. 沈阳日报,2019-08-19(006)
[2]郭龙海.中国古典诗词的悲情之美[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5):83-84
作者单位: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凤山区中心小学
关键词:古诗词 悲悯之情 情感分析 艺术价值
人的情感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更是拥有一颗敏感、细致的心,往往能从平凡小事中品味出不一样的情感,从而创作出富有真情实意的文学作品。古诗词的创作题材非常丰富,纵观我国古诗词作品,蕴含悲悯之情的古诗词作品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文人有着傲骨,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对劳动人民进行歌颂,履行着文人的社会职责。笔者认为悲悯之情有着细腻的一面,包含了对遭遇不公对待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对逝去亲人与友人的伤怀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战乱不断、山河破碎的悲慨之情。
一、悲天悯人,鉴赏古诗词对劳动人民的悲悯之情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留下了很多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的作品。例如我们熟悉的李绅对农民的同情之情,利用五言绝句描绘了烈日当天依然坚持劳作的农民,汗如雨下却依然坚持耕种,劝解人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农民在我国历史上推动了社会变革,坚持不懈地耕种,养育了无数人口,自己却依然食不果腹,疲于奔命,这就是诗人同情农民的原因之一。再例如我们熟悉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丝绸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衣料,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养蚕人耐心照料桑蚕,采摘桑叶、清理垃圾,再将蚕茧抽丝纺织成丝,整个过程繁琐而复杂,费尽千辛万苦的蚕农却依然穿不起绫罗绸缎,依然是粗布麻衣。这首诗描绘了养蚕人艰辛的劳动,丝绸复杂、艰辛的制作工程,抒发了诗人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诗仙李白在《蜀道難》中描绘了蜀道险峻地势、高低错落的羊肠小道、高耸的山脉等,在这样险峻的环境中,劳动人民依靠肩挑手扛打造了蜀道,李白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他们水深火热生活环境的担忧。文人对劳动人民的悲悯之情,正是中国文人悲天悯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韶华易逝,鉴赏古诗词对时光、亲情、爱情的伤怀
亲情、友情、爱情是古诗词中重要的抒情主题,悲悯之情还包括了对逝去亲人、爱人、时光的追忆,对爱人悼亡的祭奠之情,这是悲悯之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著名诗人李商隐,就曾经把美好的爱情比喻为亘古不变的沧海,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挚的爱情慢慢转化为回忆,如今在回忆起美好时光,也只是徒增伤感,这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流露着对时光不再的悲伤。李清照留下了很多怀念亡夫的诗词,流露了对两人甜蜜婚姻生活的追思,例如回忆了青梅竹马的快乐时光,对青春年少热烈情感的回忆。李清照中年生活凄苦,可以说是国破家亡,南宋国土沦丧,爱人离世,让李清照过上了孤苦无依、四处飘零的日子,她写下了许多伤怀之作,一人独饮就连美酒都没有办法抵挡萧瑟的深秋,自己就像是水中随意飘落的落叶,无根无依靠,这是李清照对亡夫的追思、对家国故土的悲悯之情。苏轼作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依然流露着细腻的悲悯之情,例如苏轼对亡妻的祭奠、怀念之情,亡妻逝世十年,时间并没有抵消他对亡妻的思念和依恋之情,十年生死难以跨越,苏轼却期盼在梦中与妻子相见,梦中再为妻子梳妆,寥寥几十字描绘出了夫妻琴瑟和鸣的生活,梦醒回首佳人却已不在,诗词中流露了苏轼浓浓的爱,对于生死的悲悯和无奈。
三、家国情怀,鉴赏古诗词对家国的悲悯
封建社会时期,朝代更迭频繁,各国之间经常会陷入混战,所以战争也是古诗词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例如“诗史”杜甫就留下了很多感慨战争、关心国家命运的佳作。杜甫一生仕途不顺,几遭贬谪却依然心系百姓,对封建统治阶级剥削百姓进行了猛烈抨击,例如我们熟悉的高墙大院内歌舞升平,路边却有饿殍遍野的百姓,高官贵族衣食无忧,贪图享乐,百姓却住在茅屋之中,杜甫愤慨这样的社会现实,却又感觉到自己微薄之力难以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悲哀之情。杜甫笔下的诗篇是在为国家黑暗的现实、战乱不平、百姓困苦的生活而悲悯,再为不作为的统治阶级而悲悯。例如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即使在梦境中依然渴望战场厮杀,保家卫国。
结语
总之,悲悯之情是中国文人不能放弃的一种情怀和创作情感,它在中国古诗词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是文人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向峰. 古诗词中的悲悯之情[N]. 沈阳日报,2019-08-19(006)
[2]郭龙海.中国古典诗词的悲情之美[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5):83-84
作者单位: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凤山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