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求存的秘诀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保持一个有效的组织变革机制,经历危机、濒临崩溃都没什么可怕的
  
  如果你的企业处于相当的市场优势地位,而且,你的企业管理水准也是业内最高标杆。这听起来的确很不错—不过,逆水行舟,今年明年你可以这样,如果后年仍然如此,你的企业则会很危险了。
  我从1986年开始担任瑞士斯沃琪(Swatch)集团董事长兼CEO,并于2002年辞去上述职务,仅保留董事会主席至今,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深感担忧的是,企业能否保持一个有效的组织变革机制,并长期存在下去。这样的考虑,实际上是因为整个瑞士钟表工业,曾经在上世纪遭受过崩溃危机的阵痛,以及后来的有效变革所致。
  


  1970年以后的十年中,瑞士钟表进入崩溃期:瑞士制表1975年出口下降至30.7%,从业人员在上世纪80年代的前5年里由90万下降到30万。
  瑞士制表业当时普遍的呼声是:将其生产工厂转移到亚洲。
  幸运的是,瑞士政府出面,并由瑞士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等7家银行联合出资,以10亿瑞士法郎购买两家最大的钟表企业—Asuag和SSIH98%的股权并重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钟表“康采恩”—斯沃琪集团。而我当时的任务就是带领这个“康采恩”,去阻击日本钟表,以期挽回瑞士钟表业的地位。
  但是,摆在我面前有两大问题:第一,我们是否放弃机械表,而改做电子表?第二,是否真要放弃品牌,在日本和香港建厂?
  
  认清自己的优势在哪儿
  
  当时,没有人能告诉我们,瑞士制表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整个行业最大希望就是斯沃琪集团能够成功,因为这是瑞士制表业的最后希望。说实话,我当时最大的疑问是:虽然日本表以其先进科技见长,但是本身的价值是否存在短板?
  我们造了三种完全相同的手表,第一种说是瑞士制造,第二种说是日本制造,第三种说是香港制造,定价分别为110美元、100美元、90美元。我们将它们投放到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商店,并观察消费者的反应。
  在意大利,99%的消费者选择瑞士制造的手表,虽然它们从本质上来讲,与写着“日本制造”的表是完全一样的。在瑞士,这一比率为97%;在美国东部,比率为65%;在日本,“瑞士制造”比率为42%,“日本制造”为51%。
  这说明:瑞士手表只需标明自己的产地,就可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果拱手相让,让日本人收购瑞士的制表厂 ;或者到亚洲去建厂,则是自我放弃。
  我断定瑞士手表仍然会有市场。在日本表的攻势下,很多表厂陷入战略误区,以为是输在工艺、技术、生产、资产和销售关系上,这些都不是解决方案。事实上,在以“制造地”这个方式测试以后,我发现真问题是: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情感。
  既然日本表以准确和廉价取得市场,那么发达的瑞士钟表产业也能做到,但是要有区别,这个差异点在哪里?
  
  找到重振的突破口
  
  我要求开发团队“找到一种方法,让我们在瑞士以30美元的价格出售手表。我们要继续在瑞士生产瑞士手表,而不是在劳动力成本低的第三世界国家生产。”
  具体的行动是:采取一次式注塑生产出来的塑料手表,将手表部件从155个减少到51个,减少了转动部分,也会降低损坏的机率、减少组装的人手—自动装配线的建立提高了稳定性—Swatch手表的返修率不到1%,世界上最好的手表返修率是不到3%。
  如果瑞士人能够以30美元生产出很不错的表,那么,它会把3000美元的表做成什么样子的?这一点,令人振奋不已。新增的Swatch手表品牌的首批出口并没有选择亚洲,而是选择在美国,400万只很快脱销。
  我也很清楚,廉价的Swatch不是“瑞士制造”的保护伞,它只能暂时遏止日本表厂的进攻,制造业的核心仍然是技术和为利润区设置“防火墙”。Swatch成功后,让我产生“产品金字塔”这一战略思想:价位的覆盖必须全面,一个公司要想保护位于产品金字塔顶端的利润区,任何产品空档都会成为“阿喀琉斯之踵”。
  2006年之前,我们做了两轮行业整合,战略分别是:构建品牌结构和控制产业链。第一轮的核心是建立倒金子塔式的品牌结构。我将产品分为三层:低端、中端、高端、奢侈表的比例为3:6:3:6。在这个战略结构中,集团需要大规模收购奢侈表品牌。
  1999年1月,我们收购了宝玑,而后又陆续收购了 Jaquet-Droz、Glashütte Original等公司。在完成一系列收购之后,我们形成梯度完整的钟表品牌,掌握各个细分市场的机会:在奢侈表层面,宝玑、宝珀、欧米茄与历峰的江诗丹顿和伯爵,以及百达翡丽、劳力士竞争;在高档品牌层面,浪琴、雷达与帝舵、豪雅、宝格丽等对阵;中端品牌,天梭、美度与豪利时、梅花竞争;在低端品牌,Swatch与日本西铁城、卡西欧等竞争。
  这轮整合中,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富裕阶层开始增多,消费者行为、偏好和情感开始重新回归机械表,表不再是计时的概念,而是身份象征、个人装饰。这让一度以走时准确和廉价见称的日本表失声,而且至今如此。
  但是,在瑞士钟表产业内部,竞争性奢侈品集团同样跑马圈地,巨头之间的纵横捭阖,深刻改变了奢侈表的实力版图。为此,我们进行了第二轮整合。这个阶段被外界比喻成:制造为王,垄断“瑞士制造”。
  从1993年到现在,我们陆续收购了8家配件制造厂。目前,集团共有14家配件制造厂,配件制造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率达到27.58%。需要强调的背景是,几个世纪以来,瑞士钟表制造一直是小作坊形式,即机芯制造商和装配商各自分工,合作完成手表的制作。除了斯沃琪、劳力士、历峰等大型钟表集团,瑞士钟表业很少有公司能独立从头到尾生产一只手表。
  因此,我们连续收购的配件制造厂,控制了瑞士机芯产量的75%,并在某些关键配件上形成垄断。两轮整合以后,在整个奢侈表市场已从自由竞争到寡头垄断。如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价值链的竞争—这一点,我需要反复强调。
  *作者系瑞士斯沃琪(Swatch)集团董事会主席
  (注:本文根据作者口述整理)
其他文献
中国企业的病因是它们丢掉了做企业的本真!    美国华尔街最近的金融危机传递出一个信息:美国公司病了!我们过去一直在学习西方,现在该是提高警惕的时候了。但是,今天我要讲的是中国企业病了!第一个病的就是三鹿集团,这件事大家都知道,影响非常恶劣。所以,我们探讨下中国企业病在哪里?给它们开出什么药方?    丢掉了做企业的本真    三鹿的“毒奶粉事件”让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做企业会这么黑心?我记得法国著
期刊
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概念上,更要变成企业的文化    对话嘉宾:  徐亚丁(西门子中国区高级副总裁)  王建新(迈瑞副总裁)  万捷(雅昌集团董事长)  曾文兴(明基逐鹿中国区总经理)  米兰娜· 普里贾维奇(战略定位管理专家)  曹秀华(信诺传播顾问集团总裁)  主持人:    曾伟民(奥纬咨询大中华区总裁)    万捷:  雅昌在创新升级方面的机制保障包括:首先是用最低的成
期刊
制造业经营的最大目的是育人,利润作为结果是随之而来的,不能把赚钱作为目的    21世纪制造业生产要如何转移价值观?中国制造业的价值观能怎样转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两个问题的看法。我是研究日本丰田汽车生产方式的学者,过去,丰田的学习榜样是美国通用和福特,但今天,丰田却成功超越这些前辈。在中国以及日本和全世界都面临非常严峻的经济环境之下,我相信可以从丰田生产方式中找到很多启示。    创新要从
期刊
品牌创新与创赢的跃升加速器是国际行业资本所携带的软资本    中国品牌有两类:一类是代代相传而成的老字号品牌,在北京最长的有六百多年。我想全聚德是有代表性的,但除了全聚德,很少老字号能在北京以外的地区生根开花。另一类是短缺经济年代所培育出的品牌,如雅戈尔、杉杉、长虹等。这些新品牌都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一代名牌。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路,现在我们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么能胜过别
期刊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很多跨国公司都把中国市场看成维持增长的突破点和创新来源    从活字印刷到“神七”问天,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现在又把建立创新型国家作为一个国策来看待,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上。这些举措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英特尔公司是从1985年进入中国的,见证和参与了中国二十多年的创新历程,与中国共同成长,在中国的业务取得了可喜的发展。    必须
期刊
很多企业雇用了错误的创新者,因此,研发投入再多也不会有创新成果!      我们都想去创新,但很多时候,创新只是在浪费金钱和时间,很多创新没有带来生产力和盈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为什么很多创新不成功,该如何把商业和创新结合起来,怎样发现具有商业智慧的创新者?    雇用了错误的创新者    首先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即创新和创造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关于创新的文献却把这两者混为一谈。
期刊
今天,中国拿到了最多的奥运会金牌,明天,中国也许变成诺贝尔奖的大赢家    我为中国CEO年会专程来到北京,能够参加这个隆重的盛会我感到很荣幸。在来北京之前,我先去了圣彼得堡、成都等不同的城市,整个历程让我非常难忘,这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国,我们知道,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与中国有关联。所以,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中国的未来如何走?它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      中国是更多机会的寻求者    20年
期刊
盲目创新会加速你的死亡    谈到创新,我们经常会先想到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这个概念好像离中国企业稍微有点远。总结过去30年,我们会发现,创新带来的浪费和风险,要比带给我们的成功更多。这使得很多企业领导者一听到创新,就会不自觉地怀疑:投资能否得到收获?  即便这样,所有人都不会认为创新不重要,因为不创新企业就会死亡。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因为盲目创新而过早死亡。如何创新,用什么方式创新,是我们一直在苦
期刊
到了回归降低成本之源的时候了!    面对成本压力,企业大体上可以从两大方面来应对:有效整合内外资源和提升管理质量。      整合资源    资源整合是企业的求生与壮大能力,也是降低成本的机会出口。“企业要做好集约化经营管理,并由此实现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包括对上下游资源的整合,以提高管理效率。”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明波接受采访时说,“因此,要转变思想,没必要搞自主主义,踏踏实实与合作伙伴
期刊
经济放缓的影响下,宝格丽始终不变的三大原则让自己毫发未损    坚持商业原则—在今天全球经济低迷时期,已经越来越重要,虽然这是企业抗击风险的保守方式,但是却令企业避免被大背景拖累。    宝格丽在珠宝业中虽然排名第三,但销售额只有第二名蒂芙尼的二分之一;与精品集团老大LVMH相比,宝格丽的营收更不及前者的10%,距离大得难以追赶。但宝格丽无意追赶,至少不愿意用业界流行的模式追赶。  一直以来,宝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