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高校乃至社会各界关切关注的议题之一,其焦点是大学中有多少人有“心理(健康)问题”。然而不同学者对这个问题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却迥然相异^[1]。造成上述情况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学界对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理论基础的研究非常稀缺。为此,笔者对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的4个学理问题(界定“心理健康问题”概念中研究方式的非连续性、判定“心理健康问题”标准中研究水平的非综合性、评定“心理健康状况”中偏好与取向的差异性和方法、工具的多样性等)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