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政党作业:权威转换与政治造型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zx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从创办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历经组织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直至中国国民党改组,建立和完善近代政党的作业,贯串于他的整个革命生涯。认真审查孙中山政党作业所追求的目标和遭遇的各种矛盾,他建立和改革政党所依靠的力量与运用的方法,他创立的政党不同的及共同的历史命运,
其他文献
“大风泱泱兮大”。当前,愈来愈多的人们感受到,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空前的大转变时代。这种大转变,不仅表现为市场经济体制正不可逆转地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同样表现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思想观念等的方方面面。也正是这种大转变,推动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大国大踏步地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二十一世纪!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国所有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都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知一直存在着许多误区。当前,中国在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之后,随着社会自身运作机制日趋成熟,
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民主革命的先躯者从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出发,揭示出有关“国民性”改造的问题,这是文化思想启蒙中的一项重大课题。陈独秀从辛亥革命前到五四时期,将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作为救国方案之一。多年来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在上千年的递嬗演变中,传统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文化进行探刻的反思,探讨其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以便更好地继承发展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结构是儒释遭三家思想的交融互补,它们虽然三元一体,但儒学在其中却占主体地位。在佛学传入中国并为中国文化吸收之前,中国文化就已经形成了儒遭互补的基本格局。
期刊
佛教是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对古代印度文化的一次系统总结和重大变革。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在中国文化圈内的移植,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相接触,经历了一个由依附、冲突到互相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佛教之所以能够被中国传统文化接纳,既缘于中华民族具有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的宽广胸怀,也是因为佛教文化本身内涵丰富,
在演讲中,卡茨简要回顾了他参与的和国际传播有关的十个项目以及自己五十年的媒体研究与实践经历。从研究路径上看,主要体现为两个转向和一个结合,即从心理学向社会学的转向,从说服效果向文化效果的转向;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比利时学者尼科·卡彭铁尔(Nico Carpentier)所著的《媒介与参与:一个意识形态-民主斗争的场所》(Media and Participation:Asite of ideological-democrat-icstruggle),2011年5月由英国Intellect出版社出版。作者现任教于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科学系和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传播系,并担任欧洲传播研究与教育学会(ECREA)副主席及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受众研究分会主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