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为科学探究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能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通过科学探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解释了他们心中的疑惑,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物理;中学;探究;学生;影响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并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并转化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门自然科学。通过教师的引导释惑和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了很大的促进。
一、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由被动变主动,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了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强调通过自己的体验、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增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从而完成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例如:在做实验“压力产生的效果与什有关”时,分别用钉板的两面放到自己手心,问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用钉尖的一面放到手心有刺痛的感觉,另一面放到手心几乎没有感觉。”当问到为什么的时候,学生就能顺利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得出压力产生的效果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深刻。
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了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有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主要表现在:
1.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加强。如: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和用量筒测物体体积的时候,是先测物体质量还是先测物体体积?这两种方法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这两种情况作了探究,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先测质量后测体积的方法较好,因为能减少误差。
2.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如:在讲到电学实验时,我连接了可以用开关控制的电路,开关闭合灯亮,开关断开灯灭,从而得出通路、开路的概念,然后又讲到了短路;我就问同学们:如果要想开关闭合灯灭,开关断开灯亮,你们能设计这样的电路吗?五分钟后就有三个小组的同学设计出来并连接好了电路,举手示意让老师来检查;当看到他们做对了,我心里挺高兴并表扬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的设计是对的”。
3.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加强。记得有一次课外实验,我让全班同学去观察、了解电能表,二十分钟后回到实验室,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旧的电能表,让学生记录下电能表上相应的信息并指明其意义,并按要求把进、出线接好,标明,十分钟后所有小组都按要求做好了。我很感慨,当时全班有大部分学生在家不会使用电笔、没有观察过电能表、更没有接触过线路,可通过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共同协作完成了这项任务。
三、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因为科学探究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能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通过科学探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解释了他们心中的疑惑,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学习欲望。由于科学探究中,往往成功与失败伴随,所以科学探究过程能够锻炼学生迎着困难而上,踩着失败前行的意志,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好学之心。
四、科学探究也对学生也存在着误区
在探究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束缚学生思维,使科学探究没有得到创新的情况。有教师认为把实验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完成了就认为完事了,使学生思维仅仅停留在这一个实验探究中。其实,我觉得做完这个科学探究,真正的科学探究才开始,因为我们不光是让学生记住这个科学探究过程,更应该让学生从中悟出这类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科学探究要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做法,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归纳探究结论,真正领悟这类科学探究方法,做起探究来才会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樊云忠.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4).
【关键词】物理;中学;探究;学生;影响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并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并转化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门自然科学。通过教师的引导释惑和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了很大的促进。
一、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由被动变主动,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了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强调通过自己的体验、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增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从而完成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例如:在做实验“压力产生的效果与什有关”时,分别用钉板的两面放到自己手心,问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用钉尖的一面放到手心有刺痛的感觉,另一面放到手心几乎没有感觉。”当问到为什么的时候,学生就能顺利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得出压力产生的效果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深刻。
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了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有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主要表现在:
1.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加强。如: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和用量筒测物体体积的时候,是先测物体质量还是先测物体体积?这两种方法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这两种情况作了探究,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先测质量后测体积的方法较好,因为能减少误差。
2.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如:在讲到电学实验时,我连接了可以用开关控制的电路,开关闭合灯亮,开关断开灯灭,从而得出通路、开路的概念,然后又讲到了短路;我就问同学们:如果要想开关闭合灯灭,开关断开灯亮,你们能设计这样的电路吗?五分钟后就有三个小组的同学设计出来并连接好了电路,举手示意让老师来检查;当看到他们做对了,我心里挺高兴并表扬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的设计是对的”。
3.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加强。记得有一次课外实验,我让全班同学去观察、了解电能表,二十分钟后回到实验室,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旧的电能表,让学生记录下电能表上相应的信息并指明其意义,并按要求把进、出线接好,标明,十分钟后所有小组都按要求做好了。我很感慨,当时全班有大部分学生在家不会使用电笔、没有观察过电能表、更没有接触过线路,可通过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共同协作完成了这项任务。
三、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因为科学探究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能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通过科学探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解释了他们心中的疑惑,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学习欲望。由于科学探究中,往往成功与失败伴随,所以科学探究过程能够锻炼学生迎着困难而上,踩着失败前行的意志,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好学之心。
四、科学探究也对学生也存在着误区
在探究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束缚学生思维,使科学探究没有得到创新的情况。有教师认为把实验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完成了就认为完事了,使学生思维仅仅停留在这一个实验探究中。其实,我觉得做完这个科学探究,真正的科学探究才开始,因为我们不光是让学生记住这个科学探究过程,更应该让学生从中悟出这类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科学探究要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做法,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归纳探究结论,真正领悟这类科学探究方法,做起探究来才会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樊云忠.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