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重新对新课标的学习,增强了对大纲内容的进一步研究,为进步实现素质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并对交往互动、小组合作的课堂思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积极转变观念,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负荷、运动的强度,结合校本课程提高自身能力,推进教学及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新课标 社团 转变 校本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新课标的教学不断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要体现。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备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是每个学生都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形适度的分层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优等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强度和难度、提高要求,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简化,在练习次数和时间上强化,多鼓励、赞扬他们的进步给与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激发他们自尊心和上进心。使他们明确大纲的要求,积极参与锻炼。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转变学习观念积极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变成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三者合一有机结合起来。实际教学中关键是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篮球课教学,减少专业性的技术教学,增加趣味性的教学比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我得到锻炼和感悟。从比赛中感到哪方面技术的不足,从而主动的进行学习提高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形成自己的的锻炼能力。
发展社团作用促进学生体育特长,体育理论规定,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各种项目的社团活动,进一步实现学习计划、要求,培养学生自身兴趣、爱好,期间教师要做到进行必要的示范、指示、辅导、总结。组织形式根据现有条件、学生需要和兴趣,打破常规教学班自主选择练习手段,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注重加强校本研究,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出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以往在小学或高中教材内容,现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在初中进行教学。
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正确的锻炼内容。使学生明确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的内容。尊重学生的选择,尽最大量满足学生的锻炼要求,在学校场地设施和器材的限制要合理考虑满足学生兴趣的选择。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教学手段、方法、内容新颖,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评价手段多样,注重区别对待。选用多种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新课改关注体育教师的转变,体育教师应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体育教师应该开展广泛性学习,涉猎其它学科知识,积累广博的文化知识,厚积而薄发,积极撰写教学随笔、积累教学经验做科研型教师。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体育教师观念的改变,加强情感修养。体育教师要从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培养情感教育意识,加强对情感教育思想的理解,并不断加强自身情感修养。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情感素养是体育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师对本职工的热爱、执着的精神将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影响。体育教师丰富的知识,幽默的风趣的预言会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增进师生感情;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轻松愉快的心境,积极稳定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教师高尚的人格极其丰富的教育素养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宽阔的胸怀,积极的心态是对学生无言的教育。
体育课堂观念变。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总之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社团 转变 校本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新课标的教学不断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要体现。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备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是每个学生都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形适度的分层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优等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强度和难度、提高要求,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简化,在练习次数和时间上强化,多鼓励、赞扬他们的进步给与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激发他们自尊心和上进心。使他们明确大纲的要求,积极参与锻炼。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转变学习观念积极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变成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三者合一有机结合起来。实际教学中关键是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篮球课教学,减少专业性的技术教学,增加趣味性的教学比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我得到锻炼和感悟。从比赛中感到哪方面技术的不足,从而主动的进行学习提高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形成自己的的锻炼能力。
发展社团作用促进学生体育特长,体育理论规定,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各种项目的社团活动,进一步实现学习计划、要求,培养学生自身兴趣、爱好,期间教师要做到进行必要的示范、指示、辅导、总结。组织形式根据现有条件、学生需要和兴趣,打破常规教学班自主选择练习手段,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注重加强校本研究,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出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以往在小学或高中教材内容,现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在初中进行教学。
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正确的锻炼内容。使学生明确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的内容。尊重学生的选择,尽最大量满足学生的锻炼要求,在学校场地设施和器材的限制要合理考虑满足学生兴趣的选择。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教学手段、方法、内容新颖,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评价手段多样,注重区别对待。选用多种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新课改关注体育教师的转变,体育教师应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体育教师应该开展广泛性学习,涉猎其它学科知识,积累广博的文化知识,厚积而薄发,积极撰写教学随笔、积累教学经验做科研型教师。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体育教师观念的改变,加强情感修养。体育教师要从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培养情感教育意识,加强对情感教育思想的理解,并不断加强自身情感修养。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情感素养是体育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师对本职工的热爱、执着的精神将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影响。体育教师丰富的知识,幽默的风趣的预言会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增进师生感情;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轻松愉快的心境,积极稳定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教师高尚的人格极其丰富的教育素养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宽阔的胸怀,积极的心态是对学生无言的教育。
体育课堂观念变。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总之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