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决策、执行、 激励和监督约束方面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安排,其目的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能最大程度地规避企业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作用;方式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这一论点,早已为经济界专家、学者和国家高层管理者共同肯定。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决策、执行、 激励和监督约束方面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安排,其目的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能最大程度地规避企业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一、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有高度的相关性。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而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却需内部审计监督作重要保证,进而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具体关系表述如下:
(一)从定义上看,公司治理指为维护股东、公司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公司正常有序地运行,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关公司组织结构间权力分配和制衡的制度体系的安排,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关系。内审的含义,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01年对内部审计下的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机构实现目标。”可见,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从而有助于公司实现其目标,这一点与内部审计职能类似。
(二)从起源上看,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必然产物。而内部审计起源于受托责任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即审计是作为独立的第三者依法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证明,因此从起源看,二者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于两权分离而需要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公司治理是一整套的制度框架,而审计监督则是为捍卫这套制度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和手段,审计履行决策监督职能成为公司治理成功的重要保障。
实践证明,在成功的公司治理过程中审计功不可没,失败的公司治理必定伴随着审计失败。所以,要改变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完善公司治理,必须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李金华审计长曾指出“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不一样,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為你所在的单位、部门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据此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发挥好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审计监督作用。一是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二是对企业的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三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制度执行进行监督。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机构,其基本职能理所当然是经济监督。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使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实现自我约束,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依法经营,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以此保证整个组织经营活动的良性循环。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着眼点,主要是保护股东或企业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控制作用。现在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层次多级化,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日渐增多,企业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能站在企业的全局来分析和考虑问题,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
(三)参谋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对日益变化的环境,经常会遇到改制、重组等问题,此时,审计可以利用对政策和企业内部经营比较熟悉的优势,在企业改制重组等经营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内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查出的问题予以揭示并提出整改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管理薄弱的环节和单位开展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内部审计接触面广的特点,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把下属单位或有关部门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公正地反馈给领导,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在对下属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对存在的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向下属单位提出审计建议。
(四)经营诊断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开展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可以掌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内部审计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原因,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情况的诊断。
(五)咨询作用。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其对企业情况熟悉,接触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为被审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六)评价和鉴证作用。内部审计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条件了解和评价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运转及资源优化配置状况。通过审计,评价企业的决策、目标和计划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效益水平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经营管理者是否有效地管理了企业资财,并切实履行了其经济责任。通过审计,审计人员可以评价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针对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针对性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通过开展管理审计、绩效审计、承包经营审计对所属单位和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并为奖惩兑现提供依据;通过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对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通过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所属单位行政一把手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为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依据。 (七)经济卫士作用。在审计过程中对发现的有损于公司利益的行为及时地予以制止和查处,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内部审计要发挥上述作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实现观念创新。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查问题,更主要的是查出问题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献计献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内部审计要从过去以查错纠弊为主,逐步转移到以评价、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提供服务上来,牢固树立审计就是服务的新观念。
2、实现工作思路创新。思路创新是以观念创新为前提的。它要求内部审计突破过去“审计就是查账”的固有模式,站在企业管理的更高层次,通过开展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帮助企业挖潜增效,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对企业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审计调查,帮助企业对症下药,实现“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审计宗旨。
3、实现工作方法的创新。就是要从过去“就账查账”的传统方式中走出来,要从财务账目的“表象”切入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的“内象”,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而使“扩大审计领域,加大审计力度,提升审计层次”之目标得以实现。
三、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
(一)建立合理的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从各方面着手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制衡机制。从审计的独立性来看,内审机构的地位越高,审计的控制作用就发挥得越好;从有效性来看,内审部门直接由企业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领导更便于内审工作的开展。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审计委员会的管理机制之下,独立于经营管理部门之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使其对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控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成为可能,所以建立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较为理想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
(二)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和效益服务的管理审计转变,应将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以形成完整的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机制。具体工作范围应包括了解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有关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资产的安全性、资源利用的经济和有效性、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与之相关的舞弊审计和计算机系统审计也属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侧重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經济效益。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管理更熟悉、更了解,更关注企业的效益。将效益作为内部审计追求的目标,将管理作为内部审计的切入点,既符合企业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要求,也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势。
(三)提高审计的核心专长与核心能力,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竞争力。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早在20世纪末就指出:我们是改善公司管理水平的力量。我们的业务与其他管理组织相比正逐日增加,如果能继续保持这种势头,我们将成为下世纪的职业,如果我们未能或不能这样做,其他人就会拿走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并取得优势,如果他们取得成功将没有我们的位置。
竞争无处不在,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之间也存在着业务上的相互渗透,相互兼容,优则胜、劣则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要想在竞争中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业务,就需要培养自身的核心专长。首先要搞清我们最擅长什么,然后根据企业的整体目标及审计部门所能获得的资料来计划我们该培养和发展哪些专长。目前,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在财务监督、工程审核方面具有专业的优势,但这一优势随时都可能被外部审计和内部的业务部门所替代。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职业的使命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尽快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除此之外,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审计部门还需要逐步形成风险预警、效益评估方面的核心业务专长,使内部审计的优势无法被替代。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核心专长的发挥,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培养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能力,尤其应该建立合适的人员培训和流动机制。内部审计部门在人力资源的调度方面应有足够的灵活性,要保证审计人员具备适当的专业知识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审计人员获取相关专业证书,审计人员的构成除财会审计专业人员外,还可配备信息技术、营运管理、法律及其他专业人员。审计团队的成员应该保持合理的流动,审计岗位不应成为企业的“赋闲”岗位,而应成为培养企业骨干的摇篮。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意识到它在公司治理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并顺应公司治理发展需要,转换审计职能,拓展内部审计范畴,改革内部审计技术,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变革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在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清华,作业与作业链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新思维,审计研究,2004年3期
[2]贝洪俊,基于战略的企业绩效审计模式,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09
[3]张行敏,内部审计要适应公司治理结构,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六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作用;方式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这一论点,早已为经济界专家、学者和国家高层管理者共同肯定。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决策、执行、 激励和监督约束方面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安排,其目的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能最大程度地规避企业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一、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有高度的相关性。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而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却需内部审计监督作重要保证,进而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具体关系表述如下:
(一)从定义上看,公司治理指为维护股东、公司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公司正常有序地运行,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关公司组织结构间权力分配和制衡的制度体系的安排,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关系。内审的含义,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01年对内部审计下的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机构实现目标。”可见,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从而有助于公司实现其目标,这一点与内部审计职能类似。
(二)从起源上看,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必然产物。而内部审计起源于受托责任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即审计是作为独立的第三者依法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证明,因此从起源看,二者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于两权分离而需要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公司治理是一整套的制度框架,而审计监督则是为捍卫这套制度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和手段,审计履行决策监督职能成为公司治理成功的重要保障。
实践证明,在成功的公司治理过程中审计功不可没,失败的公司治理必定伴随着审计失败。所以,要改变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完善公司治理,必须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李金华审计长曾指出“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不一样,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為你所在的单位、部门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据此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发挥好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审计监督作用。一是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二是对企业的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三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制度执行进行监督。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机构,其基本职能理所当然是经济监督。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使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实现自我约束,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依法经营,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以此保证整个组织经营活动的良性循环。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着眼点,主要是保护股东或企业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控制作用。现在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层次多级化,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日渐增多,企业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能站在企业的全局来分析和考虑问题,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
(三)参谋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对日益变化的环境,经常会遇到改制、重组等问题,此时,审计可以利用对政策和企业内部经营比较熟悉的优势,在企业改制重组等经营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内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查出的问题予以揭示并提出整改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管理薄弱的环节和单位开展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内部审计接触面广的特点,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把下属单位或有关部门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公正地反馈给领导,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在对下属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对存在的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向下属单位提出审计建议。
(四)经营诊断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开展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可以掌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内部审计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原因,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情况的诊断。
(五)咨询作用。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其对企业情况熟悉,接触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为被审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六)评价和鉴证作用。内部审计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条件了解和评价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运转及资源优化配置状况。通过审计,评价企业的决策、目标和计划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效益水平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经营管理者是否有效地管理了企业资财,并切实履行了其经济责任。通过审计,审计人员可以评价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针对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针对性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通过开展管理审计、绩效审计、承包经营审计对所属单位和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并为奖惩兑现提供依据;通过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对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通过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所属单位行政一把手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为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依据。 (七)经济卫士作用。在审计过程中对发现的有损于公司利益的行为及时地予以制止和查处,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内部审计要发挥上述作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实现观念创新。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查问题,更主要的是查出问题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献计献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内部审计要从过去以查错纠弊为主,逐步转移到以评价、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提供服务上来,牢固树立审计就是服务的新观念。
2、实现工作思路创新。思路创新是以观念创新为前提的。它要求内部审计突破过去“审计就是查账”的固有模式,站在企业管理的更高层次,通过开展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帮助企业挖潜增效,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对企业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审计调查,帮助企业对症下药,实现“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审计宗旨。
3、实现工作方法的创新。就是要从过去“就账查账”的传统方式中走出来,要从财务账目的“表象”切入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的“内象”,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而使“扩大审计领域,加大审计力度,提升审计层次”之目标得以实现。
三、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
(一)建立合理的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从各方面着手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制衡机制。从审计的独立性来看,内审机构的地位越高,审计的控制作用就发挥得越好;从有效性来看,内审部门直接由企业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领导更便于内审工作的开展。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审计委员会的管理机制之下,独立于经营管理部门之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使其对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控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成为可能,所以建立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较为理想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
(二)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和效益服务的管理审计转变,应将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以形成完整的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机制。具体工作范围应包括了解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有关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资产的安全性、资源利用的经济和有效性、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与之相关的舞弊审计和计算机系统审计也属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侧重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經济效益。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管理更熟悉、更了解,更关注企业的效益。将效益作为内部审计追求的目标,将管理作为内部审计的切入点,既符合企业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要求,也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势。
(三)提高审计的核心专长与核心能力,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竞争力。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早在20世纪末就指出:我们是改善公司管理水平的力量。我们的业务与其他管理组织相比正逐日增加,如果能继续保持这种势头,我们将成为下世纪的职业,如果我们未能或不能这样做,其他人就会拿走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并取得优势,如果他们取得成功将没有我们的位置。
竞争无处不在,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之间也存在着业务上的相互渗透,相互兼容,优则胜、劣则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要想在竞争中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业务,就需要培养自身的核心专长。首先要搞清我们最擅长什么,然后根据企业的整体目标及审计部门所能获得的资料来计划我们该培养和发展哪些专长。目前,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在财务监督、工程审核方面具有专业的优势,但这一优势随时都可能被外部审计和内部的业务部门所替代。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职业的使命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尽快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除此之外,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审计部门还需要逐步形成风险预警、效益评估方面的核心业务专长,使内部审计的优势无法被替代。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核心专长的发挥,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培养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能力,尤其应该建立合适的人员培训和流动机制。内部审计部门在人力资源的调度方面应有足够的灵活性,要保证审计人员具备适当的专业知识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审计人员获取相关专业证书,审计人员的构成除财会审计专业人员外,还可配备信息技术、营运管理、法律及其他专业人员。审计团队的成员应该保持合理的流动,审计岗位不应成为企业的“赋闲”岗位,而应成为培养企业骨干的摇篮。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意识到它在公司治理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并顺应公司治理发展需要,转换审计职能,拓展内部审计范畴,改革内部审计技术,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变革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在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清华,作业与作业链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新思维,审计研究,2004年3期
[2]贝洪俊,基于战略的企业绩效审计模式,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09
[3]张行敏,内部审计要适应公司治理结构,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