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于轼,中国当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享有“当代中国最有道德修养和良知的经济学家”之美誉。
喧嚣嘈杂声里,这位耄耋老人愉悦地说:“这一生,极其完美,跟谁也不换。”让他此生无悔的,是夫人赵燕玲,“我一生最值得写的就是赵燕玲,她是我幸福的第一源泉。”
郎才女貌,诚挚爱情足抵千般屈辱
1953年春,24岁的茅于轼走进苏州一条巷的63号门。一位姑娘缓步迎来,茅于轼被眼前的绝色镇住了。这姑娘名叫赵燕玲,出身富商之家,19岁,是助产学校的学生。
茅于轼出身南京名门世家,父亲是铁道专家茅以新,伯父是桥梁专家茅以升。1950年,他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到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初恋女友却不愿追随。几年后,亲戚牵线,他千里迢迢来到苏州,权当旅游消遣,不曾想与赵燕玲一见钟情。赵燕玲毕业后,来到齐齐哈尔工作。
和苏州相比,齐齐哈尔的生活环境很差。但是有茅于轼在身边照顾,赵燕玲没有孤寂和不适。
茅于轼是铁路局的先进工作者,24岁便在中科院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引起整个铁路系统的注意。赵燕玲也不落后,她是助产士,一副“娇小姐”的身架,做起事来却干净利落,护士都抢着跟她的班,一年后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这对郎才女貌的情侣引来无数赞叹,1955年,他们结婚了。
不久,茅于轼被召回北京,成为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1957年10月,儿子茅为星出生了,刚刚体味初为人父的喜悦,茅于轼就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降薪两级。拿着工资回家,茅于轼刚说了句“对不起,让你跟着受苦了”,眼泪便止不住地滚落下来……
第二年国庆节,茅于轼终于摘掉了“右派”帽子,却又作为没改造好的“右派”下放到山东藤县劳改。
一年后,茅于轼调回北京。1965年女儿茅燕星出生,更大的劫难也再次降临。
肺腑承诺,动荡岁月留下无尽暖意
1966年8月23日,一家老小正准备吃晚饭,红卫兵破门而入。饭桌被一脚踢翻,家里的角角落落被翻了个底朝天。红卫兵走了,留下一片狼藉,一家人惊恐地坐着,欲哭无泪。
良久,赵燕玲起身,捡拾起地下散落的棉絮和被撕烂的衣服,非常专注。她说:“日子还要过。天快凉了,这些东西收起来还能派上用场。”茅于轼也不由得蹲下,见妻子蓬乱的头发下俊俏的脸庞平静如水,他心里不禁豁然开朗:妻子弱小身躯下的风骨,实在不逊于任何男子,我自己又有何理由恐惧不前呢?
8月30日,茅于轼被“发配”去了大同。临别,他接过一应俱全的包裹,里面是赵燕玲没日没夜赶出来的衣物,他不禁哽咽:“家里全靠你了……”
1978年,茅于軾终于结束流放生活,正式回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全身心地开始经济学研究,并提出“择优经济学原理”。
1984年,茅于轼调任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85年《择优分配原理》一书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被普遍认为是对微观经济学的重新构造,也奠定了他经济学家的地位。次年,他又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家庭的重担又一次落在了赵燕玲身上。
再活60年,共享黄金时代
改革开放后,茅于轼的工作非常忙,照顾父母的事就全交托给了赵燕玲。这两个老人也只相信这个儿媳妇,别人喂药、帮助洗澡还不要,非要赵燕玲不可。
赵燕玲把一家人照顾得服服帖帖,茅于轼得以专注研究,相继出版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等著作。新锐的观点和犀利的态度为他赢得了荣誉,并入选“美国Marquis1993~1995年度世界名人”。
20世纪90年代初,公公婆婆相继去世,儿子和女儿先后成家立业移民国外,赵燕玲解脱了很多。对于他俩,曾经的苦难已成松弛的回忆,他们最珍惜的是这和平年代的相依相守。茅于轼潇洒痴狂于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赵燕玲继续把日子打理得精致有序。
即使是两个人的饭食,赵燕玲也一丝不苟。在书房里敲打着键盘,闻着厨房里飘逸出的香气,茅于轼一次次感叹妻子精辟的总结:这是两个人的“黄金时代”。
年过八旬,茅于轼开始觉得老了,他对赵燕玲说:“现在我大概能看到自己活到什么时候了……但我想再活60年,陪你一起享受迟来的黄金时代。”
摘自《楚天都市报》2009.10.23
喧嚣嘈杂声里,这位耄耋老人愉悦地说:“这一生,极其完美,跟谁也不换。”让他此生无悔的,是夫人赵燕玲,“我一生最值得写的就是赵燕玲,她是我幸福的第一源泉。”
郎才女貌,诚挚爱情足抵千般屈辱
1953年春,24岁的茅于轼走进苏州一条巷的63号门。一位姑娘缓步迎来,茅于轼被眼前的绝色镇住了。这姑娘名叫赵燕玲,出身富商之家,19岁,是助产学校的学生。
茅于轼出身南京名门世家,父亲是铁道专家茅以新,伯父是桥梁专家茅以升。1950年,他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到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初恋女友却不愿追随。几年后,亲戚牵线,他千里迢迢来到苏州,权当旅游消遣,不曾想与赵燕玲一见钟情。赵燕玲毕业后,来到齐齐哈尔工作。
和苏州相比,齐齐哈尔的生活环境很差。但是有茅于轼在身边照顾,赵燕玲没有孤寂和不适。
茅于轼是铁路局的先进工作者,24岁便在中科院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引起整个铁路系统的注意。赵燕玲也不落后,她是助产士,一副“娇小姐”的身架,做起事来却干净利落,护士都抢着跟她的班,一年后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这对郎才女貌的情侣引来无数赞叹,1955年,他们结婚了。
不久,茅于轼被召回北京,成为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1957年10月,儿子茅为星出生了,刚刚体味初为人父的喜悦,茅于轼就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降薪两级。拿着工资回家,茅于轼刚说了句“对不起,让你跟着受苦了”,眼泪便止不住地滚落下来……
第二年国庆节,茅于轼终于摘掉了“右派”帽子,却又作为没改造好的“右派”下放到山东藤县劳改。
一年后,茅于轼调回北京。1965年女儿茅燕星出生,更大的劫难也再次降临。
肺腑承诺,动荡岁月留下无尽暖意
1966年8月23日,一家老小正准备吃晚饭,红卫兵破门而入。饭桌被一脚踢翻,家里的角角落落被翻了个底朝天。红卫兵走了,留下一片狼藉,一家人惊恐地坐着,欲哭无泪。
良久,赵燕玲起身,捡拾起地下散落的棉絮和被撕烂的衣服,非常专注。她说:“日子还要过。天快凉了,这些东西收起来还能派上用场。”茅于轼也不由得蹲下,见妻子蓬乱的头发下俊俏的脸庞平静如水,他心里不禁豁然开朗:妻子弱小身躯下的风骨,实在不逊于任何男子,我自己又有何理由恐惧不前呢?
8月30日,茅于轼被“发配”去了大同。临别,他接过一应俱全的包裹,里面是赵燕玲没日没夜赶出来的衣物,他不禁哽咽:“家里全靠你了……”
1978年,茅于軾终于结束流放生活,正式回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全身心地开始经济学研究,并提出“择优经济学原理”。
1984年,茅于轼调任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85年《择优分配原理》一书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被普遍认为是对微观经济学的重新构造,也奠定了他经济学家的地位。次年,他又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家庭的重担又一次落在了赵燕玲身上。
再活60年,共享黄金时代
改革开放后,茅于轼的工作非常忙,照顾父母的事就全交托给了赵燕玲。这两个老人也只相信这个儿媳妇,别人喂药、帮助洗澡还不要,非要赵燕玲不可。
赵燕玲把一家人照顾得服服帖帖,茅于轼得以专注研究,相继出版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等著作。新锐的观点和犀利的态度为他赢得了荣誉,并入选“美国Marquis1993~1995年度世界名人”。
20世纪90年代初,公公婆婆相继去世,儿子和女儿先后成家立业移民国外,赵燕玲解脱了很多。对于他俩,曾经的苦难已成松弛的回忆,他们最珍惜的是这和平年代的相依相守。茅于轼潇洒痴狂于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赵燕玲继续把日子打理得精致有序。
即使是两个人的饭食,赵燕玲也一丝不苟。在书房里敲打着键盘,闻着厨房里飘逸出的香气,茅于轼一次次感叹妻子精辟的总结:这是两个人的“黄金时代”。
年过八旬,茅于轼开始觉得老了,他对赵燕玲说:“现在我大概能看到自己活到什么时候了……但我想再活60年,陪你一起享受迟来的黄金时代。”
摘自《楚天都市报》20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