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带给中国外交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f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步入小康,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随之而来的社会变化将更加深刻。
其他文献
<正> 从1996年4月日美首脑东京会晤,共同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到1997年6月日美两国政府共同发表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中期报告和9月23日正式公布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方针》,确定了日美两国在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加强和扩大安全合作的基本原则,表现了日美安全合作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其影响所及不仅使日美同盟体制得到巩固和加强,对未来东亚和亚
<正> 与一个半世纪中的任何一个时期相比,中国确实强大了,它从一只“睡狮”变成了“醒狮”。经济持续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料;边界是安定的,在北面,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南边,中印关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好。与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韩国都保持了友好关系……但是,中国并不能高枕无忧,大国的挑战、与邻邦的领土纠纷常常困扰着中国。
<正> 近年来,俄罗斯在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国家最核心的现实利益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全面振兴经济,重新确立在未来国际新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一切政策都要围绕实现这一国家利益而进行调整和制订。为此,根据重新界定的国家利益和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结合自身特定的使命和原
<正>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剧烈变化,持续四十余年的雅尔塔体系倾刻间解体,各种国际力量重新分化组合。透过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深入到国际体系的发展脉络中去,捕捉和探求其运行的机制与规律,对把握当今世界战略形势和未来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 历史上,大国之兴与衰司空见惯。不存在常兴不衰的大国,衰落的国家也可能再度兴起。大国角色不是专属某几个国家的,只要具备条件和时机,其他国家也可以扮演大国角色。然而,大国地位的丧失和取得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对它们的认同也不那么简单。不是每个大国在实际上丧失了大国地位后就愿意承认现实的,也不是每个国家在实际上具备了
<正>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环境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国际环境外交活动日趋频繁与活跃。国家之间、国家集团之间围绕跨国界的环境问题或合作,或斗争,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关系。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关系中准确把握其基本格局,进而掌握各国在环境外交中的行为规律,这是中国制定环境外交政策和战略的基本前
中国外交研究在国内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研究与教学领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一方面是从学术角度观察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涉及到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和入文关怀。
几年前我在《公民社会与中国外交》一文里(见《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已经注意到这一相关性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的缺失。我在那篇论文里提出,中国外交必然会受到公民社会日益增大的影响,而后者的成长是市场经济和公民意识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文章引证了中国外交大背景下网络的作用、NGO的成长、学者的建言以及外部压力等不同方面的数据,证明新时期中国外交以人为本、以社会为基的走向。
我们谈到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决策时,往往把美国当成主要参照物,采用了像“大战略”、“思想库”这样一些缘于美国的概念。但是,中美两国外交决策的国内环境差异很大。举其荦荦大端,做几点分析,对研究中国外交也许是有益的。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外交为内政服务,如何在对外关系中实现这一长远战略目标?中国政府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出发,结合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政策,近年来形成和强调与周边和世界的“合作、和谐”的实践战略。为了实现发展,中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中国政府认为世界的潮流、主题是“和平和发展”,中国的外交战略也确定为“和平发展”,即外交的内容和目标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和平环境,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