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阶段,是学生走向自学实践的初级形态;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在老师授课之前,独立感知新课内容、对新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的一个环节,预习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重要体现。
一、做好预习工作的准备
新学期伊始,我先让学生讨论分析预习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让学生在思想上对预习的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并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常用的工具书。一般基本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另外还可以准备《字词句达标》之类的教辅读物。其次每人还要求准备好一本摘抄本,并讲清楚摘抄的要求,一学期下来,摘抄本可以作为积累的资料保存,还可以定期对摘抄本进行评比,以便指导学生更好的做好摘抄笔记。再次,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好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笔两三支,在预习时可以用来做记号,使他们对预习更有兴趣。当然还可以指导有条件的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二、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
怎么进行预习呢?我提出了七步预习法,弓I导学生按图索骥。
1.看到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写在题目旁边。2.带着课后问题放声自读课文,至少三遍,达到朗读熟练、连贯,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初步概括主要内容。3.读中把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4.借助工具书自学会生字词,并将补充的、重要的内容写在固定位置。5.查找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6.将自己的感悟写在句段旁边。7.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三、注重预习过程的引导
在最初的预习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内进行预习。按照预习的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一步一步指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体验预习过程。对学生在预习中表现较好应及时予以肯定,加以鼓励;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及时予以纠正,逐步完善。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和步骤后,预习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的方式。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在课堂上预设一些问题,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的指导和检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课下自己预习。当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后,预习就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了。这样让学生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四、注重预习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我们可以因为不同的任务而采取不同形式。有时我们可以检查学生书上的批注情况,只要在学生读书时你可以看他们在书上留下的预习“痕迹”,对学生预习情况就可以大致掌握。有时我们可以检查他们的摘录笔记,对摘录笔记进行评比,以激发他们预习的积极性。有些预习可以安排学生相互检查、同桌互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等。有些预习,可以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直接反映出来;还可以设计预习抢答的环节对预习进行检查。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时还可以采用考查式检查,教师就预习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既检查学生预习自学的情况,又对预习的知识达到进一步巩固的效果。对于预习—卡或者是前置作业单的检查,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交流预习内容,当作业单的内容交流完了,学生预习中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总之,在引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兼顾到全班每个同学,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预习是很重视的,这样可以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重视这一个环节。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让我懂得了:只要有计划地教给预习方法,不间断地做好预习过程引导,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予以评价和完善,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预习是学生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可以帮助学生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巩固已学知识,发展自学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课堂只有坚持“有效预习”先行,教学才能焕发出智慧光彩,彰显人文情怀。
一、做好预习工作的准备
新学期伊始,我先让学生讨论分析预习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让学生在思想上对预习的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并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常用的工具书。一般基本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另外还可以准备《字词句达标》之类的教辅读物。其次每人还要求准备好一本摘抄本,并讲清楚摘抄的要求,一学期下来,摘抄本可以作为积累的资料保存,还可以定期对摘抄本进行评比,以便指导学生更好的做好摘抄笔记。再次,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好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笔两三支,在预习时可以用来做记号,使他们对预习更有兴趣。当然还可以指导有条件的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二、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
怎么进行预习呢?我提出了七步预习法,弓I导学生按图索骥。
1.看到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写在题目旁边。2.带着课后问题放声自读课文,至少三遍,达到朗读熟练、连贯,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初步概括主要内容。3.读中把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4.借助工具书自学会生字词,并将补充的、重要的内容写在固定位置。5.查找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6.将自己的感悟写在句段旁边。7.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三、注重预习过程的引导
在最初的预习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内进行预习。按照预习的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一步一步指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体验预习过程。对学生在预习中表现较好应及时予以肯定,加以鼓励;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及时予以纠正,逐步完善。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和步骤后,预习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的方式。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在课堂上预设一些问题,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的指导和检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课下自己预习。当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后,预习就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了。这样让学生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四、注重预习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我们可以因为不同的任务而采取不同形式。有时我们可以检查学生书上的批注情况,只要在学生读书时你可以看他们在书上留下的预习“痕迹”,对学生预习情况就可以大致掌握。有时我们可以检查他们的摘录笔记,对摘录笔记进行评比,以激发他们预习的积极性。有些预习可以安排学生相互检查、同桌互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等。有些预习,可以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直接反映出来;还可以设计预习抢答的环节对预习进行检查。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时还可以采用考查式检查,教师就预习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既检查学生预习自学的情况,又对预习的知识达到进一步巩固的效果。对于预习—卡或者是前置作业单的检查,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交流预习内容,当作业单的内容交流完了,学生预习中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总之,在引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兼顾到全班每个同学,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预习是很重视的,这样可以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重视这一个环节。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让我懂得了:只要有计划地教给预习方法,不间断地做好预习过程引导,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予以评价和完善,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预习是学生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可以帮助学生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巩固已学知识,发展自学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课堂只有坚持“有效预习”先行,教学才能焕发出智慧光彩,彰显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