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进城市化、消除二元结构在当今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不同的学者从农业人口转移、工业化进程等角度分析了推进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但作为联系这些要素与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纽带一金融却很少有人关注。本文在山东省这个区域范围内,从金融发展的角度,运用SPSS软件对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做出实证分析。
关键词:城市化发展 金融发展水平 SPSS 相关性
一、引言
加快城市化建设,已成为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如何快速推进城市化是城市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在中国城市化推进动力机制研究上,不同的学者从农业人口转移、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贡献、投资主体变化、政策作用等角度出发研究了城市化的动力问题,然而,作为联系上述要素与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纽带——金融,如何支持城市化的发展却很少引人关注。特别是从实证的角度对金融与城市化内在联系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文拟从金融支持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在这方面作初步分析。山东省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人口众多。近年来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较快进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城市,同时,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体现的特点和矛盾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城市化发展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来说明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城市化进程的SPSS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1.一个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可以从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效益两个方面加以衡量。为了验证模型的需要,我们选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货币流通量、年贷款发放额、银行年现金支出额等4项指标作为衡量区域金融总量大小的指标:选取居民储蓄在贷款中所占比例、购置有价证券占总贷出存款的百分比,投资储蓄比7项指标作为评价金融结构效益的标准。
2.我们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评价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二)分析工具的选取
本文选取1987~2006年山东省的城市化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的20年数据,希望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出城市化发展与金融发展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得出金融发展是否能推动城市化进程的结论。而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作为一种统计分析软件,它将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与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科学、客观地量化解决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许多领域中许多的各种问题。而其中的相关分析,也是对生活中两种或多种现象是否相关进行分析最为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因而。本文针对20年来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数据,运用SPSS进行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的分析。
(三)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我们从历年《中国金融年鉴》、《山东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分别采集了1987年以来山东省各年总人口数、城市人口数,金融机构存款总额,贷款总额,银行年现金支出额,总投资额,购置有价证券总额等9项指标为原始数据,对其进行计算后得出城市化水平。投资储蓄比,居民储蓄在贷款中的比例等8项指标作为本节模型的数据基础,用来分析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
(四)模型的建立
以金融发展水平与城市化进程分别作为两类变量,构造相关度模型。运用样本相关系数r作为总体相关系数的估计值。以反映金融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情况。模型如下:
最终通过相关系数和t值,便可以得到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度。
(五)运用SPSS分析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
通过对1987~2006年20年中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水平各项指标的SPSS分析后,我们得到下表:
(六)分析结果
1.城市化发展水平与金融资产总量各个指标的相关性都很高,呈高度相关关系。
2.城市化发展水平与金融结构效益指标也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其中与居民储蓄在贷款中的比例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三、结论
可见,城市化发展是离不开金融支持的,城市化发展与金融发展存在着理论模型所表达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得很明显。金融发展可以通过高比例储蓄转换为投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储蓄率等方面促进城市化发展:反过来,城市化发展也会引致和促进金融发展,金融发展与城市化发展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金融对城市化发展的支持具体是通过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第一,一般说来,持续的城市化水平提高需要较高的储蓄支持,然而从储蓄量与城市化水平的耦合角度看。储蓄量对城市化发展的支持还存在一个规模边际递减问题。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下),城市建设需要大量投资,较多的储蓄量及时向投资转化成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70%以上),城市化发展对储蓄的依赖减弱。第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例对城市水平的增长也很重要,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建设投资主体不再是政府一家,需要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就需要较大投资储蓄比。当然,储蓄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例对城市化水平的综合影响较为复杂。因为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储蓄量的大小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快慢与该区域的平均期望利率、股票期望收益、债券期望收益及人们的意识与习惯等有关,同时这些因素又相互影响。
关键词:城市化发展 金融发展水平 SPSS 相关性
一、引言
加快城市化建设,已成为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如何快速推进城市化是城市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在中国城市化推进动力机制研究上,不同的学者从农业人口转移、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贡献、投资主体变化、政策作用等角度出发研究了城市化的动力问题,然而,作为联系上述要素与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纽带——金融,如何支持城市化的发展却很少引人关注。特别是从实证的角度对金融与城市化内在联系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文拟从金融支持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在这方面作初步分析。山东省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人口众多。近年来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较快进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城市,同时,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体现的特点和矛盾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城市化发展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来说明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城市化进程的SPSS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1.一个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可以从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效益两个方面加以衡量。为了验证模型的需要,我们选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货币流通量、年贷款发放额、银行年现金支出额等4项指标作为衡量区域金融总量大小的指标:选取居民储蓄在贷款中所占比例、购置有价证券占总贷出存款的百分比,投资储蓄比7项指标作为评价金融结构效益的标准。
2.我们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评价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二)分析工具的选取
本文选取1987~2006年山东省的城市化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的20年数据,希望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出城市化发展与金融发展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得出金融发展是否能推动城市化进程的结论。而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作为一种统计分析软件,它将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与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科学、客观地量化解决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许多领域中许多的各种问题。而其中的相关分析,也是对生活中两种或多种现象是否相关进行分析最为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因而。本文针对20年来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数据,运用SPSS进行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的分析。
(三)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我们从历年《中国金融年鉴》、《山东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分别采集了1987年以来山东省各年总人口数、城市人口数,金融机构存款总额,贷款总额,银行年现金支出额,总投资额,购置有价证券总额等9项指标为原始数据,对其进行计算后得出城市化水平。投资储蓄比,居民储蓄在贷款中的比例等8项指标作为本节模型的数据基础,用来分析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
(四)模型的建立
以金融发展水平与城市化进程分别作为两类变量,构造相关度模型。运用样本相关系数r作为总体相关系数的估计值。以反映金融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情况。模型如下:
最终通过相关系数和t值,便可以得到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度。
(五)运用SPSS分析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
通过对1987~2006年20年中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水平各项指标的SPSS分析后,我们得到下表:
(六)分析结果
1.城市化发展水平与金融资产总量各个指标的相关性都很高,呈高度相关关系。
2.城市化发展水平与金融结构效益指标也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其中与居民储蓄在贷款中的比例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三、结论
可见,城市化发展是离不开金融支持的,城市化发展与金融发展存在着理论模型所表达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得很明显。金融发展可以通过高比例储蓄转换为投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储蓄率等方面促进城市化发展:反过来,城市化发展也会引致和促进金融发展,金融发展与城市化发展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金融对城市化发展的支持具体是通过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第一,一般说来,持续的城市化水平提高需要较高的储蓄支持,然而从储蓄量与城市化水平的耦合角度看。储蓄量对城市化发展的支持还存在一个规模边际递减问题。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下),城市建设需要大量投资,较多的储蓄量及时向投资转化成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70%以上),城市化发展对储蓄的依赖减弱。第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例对城市水平的增长也很重要,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建设投资主体不再是政府一家,需要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就需要较大投资储蓄比。当然,储蓄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例对城市化水平的综合影响较为复杂。因为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储蓄量的大小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快慢与该区域的平均期望利率、股票期望收益、债券期望收益及人们的意识与习惯等有关,同时这些因素又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