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呈现学习内容迅速、丰富、生动的优势外,还应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信息情境、激发学生等手段,充分利用合作教学模式和互联网的优越性来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99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随着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日臻完善,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语文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刻板训练的状况,现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当今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大前提下,笔者采取以下整合策略:
一、提供信息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常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课本以上的知识的项目让学生探索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设计大量生动。有趣的事物、情景和形象作为依法学生想象力和自由联想的素材,创设信息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泛化探究性学习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1. 利用多媒体激发情感,提高学习语文兴趣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当人们对某事发生兴趣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无意识记忆,而无意识记忆不需要人主观意志的努力,也不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学生学语文过程中,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它向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情景,克服教学中教师设置情景的非真实性,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调动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愿望。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件《春》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比如小鸟叫声、青蛙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春景的美好,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 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多媒体具体有容量大、信息多、效率高、趣味性强并且能将文字、声音图像一体化的特殊功能。在国外称之为视听教育,据有关视听教育的调查,学生仅凭听,只能记住15%;仅凭看,可以增加到25%;如果视听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65%。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很好地将视听结合起来,符合心理学的要求,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笔者以《口技》一篇文言文教学为例,作了以下实验统计:
二、在整合的基础上,利用合作教学模式,创建学生展示自我及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合作教学模式是在班级教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出现的为了克服班级教学不利用因材施教的缺点。同时,也是为了克服个别化教学中学习者之间缺乏交流。讨论的缺陷。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对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础上,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建展示自我及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笔者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我也追“星”》一课,先让小组经讨论之后选定一位“明星”作为小组共同研究的内容,再要求每个小组围绕这个问题共同去查阅资料,最后把讨论结果制成幻灯片,图文并茂的展示,并且预先跟学生说明:评价结果作为这个专题的学习成绩。
在学生完成个人的PPT后,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班里展示并点评,然后让每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分组协作完成小组的作品,这样既有利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小组内得到帮助,又能通过交流、比较组员间的作品,修正、完善个人的作品。最后让学生制作各组的“心中明星秀”,并把各组的最后成品放在qq共享上,让全班同学下载、利用群邮件的投票功能选出优秀作品。
三、充分发挥互联网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意识
信息技术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其核心,其中网络技术由于其不可比拟优越性,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有以下优势:
1. 有利于因材施教,实施个别化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许多知识进入课堂。再者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教师只能针对多教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上《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笔者把题目分为难、中、易三个不同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习,自我评分后,学生再查阅相应的解释及答案,由于“跳一跳可摘到桃子”,学生较容易感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利用多媒体网络的监控功能,还可以随时监看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课程发展,利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各自内容的学习顺序,使个别化教学不断成为可能。
2. 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别的,有书本的,实验的,还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能上网,应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基本工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指导训练学生使用电化教学设施,作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心人。
例如,上《黄河颂》这篇课文,“了解母亲河”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于是笔者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获取了黄河图、歌曲《黄河颂》、用电视语言讲述黄河不老故事、黄河的历史与神话传说等方面的资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恨快了解了母亲河,这个教学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如果不是通过网络,学生就比较难以获得这么多的信息,难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此外,笔者还提出了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教学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误区一:信息技术至上论,过分依赖网络教学
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合在网络环境里上的,很多课在网络教室里上不见得有什么优势,有时甚至效率还不如在普通的教室里上来得高。比如有的课主要是阅读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不需要进行扩展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什么的。这样的课如果在网络教室里上,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被电脑所吸引,而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选用适合在网络教室里上的课题再把学生带到网络教室里上,不要为了网络而网络。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去选择,让多媒体与其他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平共处”。
误区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教师肯定要把一定的精力放到网络的电脑上,放到课件上面。但是,教师的注意力不应全放在机器上,而置学生于不顾,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该停就停,该慢就慢,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的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在制作课件是要留有互动、师生交流的空间,便于师生的交流。教师在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参考文献:
[1] 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 田慧生.新课程实施教师怎么办——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3]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岭南画派纪念中学 511400)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99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随着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日臻完善,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语文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刻板训练的状况,现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当今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大前提下,笔者采取以下整合策略:
一、提供信息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常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课本以上的知识的项目让学生探索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设计大量生动。有趣的事物、情景和形象作为依法学生想象力和自由联想的素材,创设信息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泛化探究性学习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1. 利用多媒体激发情感,提高学习语文兴趣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当人们对某事发生兴趣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无意识记忆,而无意识记忆不需要人主观意志的努力,也不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学生学语文过程中,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它向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情景,克服教学中教师设置情景的非真实性,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调动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愿望。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件《春》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比如小鸟叫声、青蛙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春景的美好,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 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多媒体具体有容量大、信息多、效率高、趣味性强并且能将文字、声音图像一体化的特殊功能。在国外称之为视听教育,据有关视听教育的调查,学生仅凭听,只能记住15%;仅凭看,可以增加到25%;如果视听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65%。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很好地将视听结合起来,符合心理学的要求,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笔者以《口技》一篇文言文教学为例,作了以下实验统计:
二、在整合的基础上,利用合作教学模式,创建学生展示自我及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合作教学模式是在班级教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出现的为了克服班级教学不利用因材施教的缺点。同时,也是为了克服个别化教学中学习者之间缺乏交流。讨论的缺陷。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对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础上,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建展示自我及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笔者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我也追“星”》一课,先让小组经讨论之后选定一位“明星”作为小组共同研究的内容,再要求每个小组围绕这个问题共同去查阅资料,最后把讨论结果制成幻灯片,图文并茂的展示,并且预先跟学生说明:评价结果作为这个专题的学习成绩。
在学生完成个人的PPT后,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班里展示并点评,然后让每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分组协作完成小组的作品,这样既有利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小组内得到帮助,又能通过交流、比较组员间的作品,修正、完善个人的作品。最后让学生制作各组的“心中明星秀”,并把各组的最后成品放在qq共享上,让全班同学下载、利用群邮件的投票功能选出优秀作品。
三、充分发挥互联网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意识
信息技术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其核心,其中网络技术由于其不可比拟优越性,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有以下优势:
1. 有利于因材施教,实施个别化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许多知识进入课堂。再者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教师只能针对多教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上《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笔者把题目分为难、中、易三个不同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习,自我评分后,学生再查阅相应的解释及答案,由于“跳一跳可摘到桃子”,学生较容易感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利用多媒体网络的监控功能,还可以随时监看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课程发展,利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各自内容的学习顺序,使个别化教学不断成为可能。
2. 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别的,有书本的,实验的,还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能上网,应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基本工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指导训练学生使用电化教学设施,作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心人。
例如,上《黄河颂》这篇课文,“了解母亲河”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于是笔者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获取了黄河图、歌曲《黄河颂》、用电视语言讲述黄河不老故事、黄河的历史与神话传说等方面的资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恨快了解了母亲河,这个教学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如果不是通过网络,学生就比较难以获得这么多的信息,难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此外,笔者还提出了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教学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误区一:信息技术至上论,过分依赖网络教学
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合在网络环境里上的,很多课在网络教室里上不见得有什么优势,有时甚至效率还不如在普通的教室里上来得高。比如有的课主要是阅读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不需要进行扩展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什么的。这样的课如果在网络教室里上,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被电脑所吸引,而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选用适合在网络教室里上的课题再把学生带到网络教室里上,不要为了网络而网络。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去选择,让多媒体与其他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平共处”。
误区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教师肯定要把一定的精力放到网络的电脑上,放到课件上面。但是,教师的注意力不应全放在机器上,而置学生于不顾,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该停就停,该慢就慢,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的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在制作课件是要留有互动、师生交流的空间,便于师生的交流。教师在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参考文献:
[1] 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 田慧生.新课程实施教师怎么办——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3]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岭南画派纪念中学 5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