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在治疗心肌病慢性心衰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衰患者 94 例, 在使用常规利尿、ACEI、强心剂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酌情加用倍他乐克,缓慢递增剂量,比较用药前、后 12 周心脏指标变化,评估临床有效性。结果:倍他乐克能降低患者的心率、血压、改善心功能等,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结论:倍他乐克治疗心肌病慢性心衰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倍他乐克;心肌病慢性心衰;β-受体阻滞剂
目前传统心肌病主要根据形态学,可分为扩张型、限制型、致心律失常右室心机病和未分类的心肌病,而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发表了关于心肌病的新定义和分类,将心肌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病,而原发性心肌病又细分为遗传性、混合性和获得性[1],但目前临床广泛使用传统的分类方法。笔者对我院2008-2010年间患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的慢性心衰患者,在使用常规利尿、ACEI、强心剂等的基础上,酌情加用不同剂量的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进行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心内科慢性心衰住院患者,根据病史、体征、X线和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选择了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的患者58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36例,共94例,其中男36例,女58例,年龄在38~76岁。以上参与实验的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分级,心功能都在Ⅱ~Ⅲ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休息、利尿、限盐、ACEI 扩血管、强心等治疗。在临床情况稳定后,无受体阻滞剂禁忌证者酌情加用倍他乐克,初始剂量为 6.25 mg/天, 无不适症状或不良副作用,3 天后增量,予 6.25 mg/次,每天 2 次,之后根据耐受情况酌情每两周增量 1 倍, 直至最大耐受量。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在使用倍他乐克前以及使用倍他乐克 12 周后,分别观察患者心功能、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
显效:心功能改善 2 级或以上;
有效:心衰症状及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 1 级;
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 1 级,或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者。
1.4 统计学方法 血压、心率、LVEF采用x±s表示,治疗前后的差异显著性比较采用自身配对的t检验。
2 结果
运用SPSS16.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以α =0.05为水准,四组数据在用药前后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变化如下。
2.1 心功能改善情况 使用倍他乐克12 周后显效35例, 有效49例, 总有效率为84.04%, 无效10例, 占15.96%。
2.2 治疗前后 LVEF 变化 用药初期,LVEF 有所下降,随着药物进程,LVEF 逐步提高。
2.3 治疗前后心率变化 随着倍他乐克的使用,心率明显减慢,心功能得到改善。其中 10 例持续快速房颤和 3 例房扑恢复窦性心律,24 例频发室性早搏,4 例短阵室速全部消失。
2.4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治疗初期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 6 例降至12.00/8.00 kPa 以下,予下调 ACEI 剂量后能使血压在12.00/8.00kPa 以上。维持使用倍他乐克,随着时间推移,能逐步将倍他乐克加量,并恢复 ACEI 用量。
表1 倍他乐克治疗前后LVEF、心率和血压的变化(x±s,n=94)
3 讨论
目前,据调查我国慢性心衰患病率为0.9%,全国约有 400 万慢性心衰患者,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2],女性高于男性(P<0.05);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高,慢性心衰患病率也随之升高,且城市一般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这种患病比例和区域分布也与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分布趋向相一致,而这也是心衰的主要病因之一[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心衰病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及时合理的治疗和用药,是缓解和控制现状的措施之一。
本研究表明,倍他乐克作为 β1-受体阻滞剂在用于治疗心肌病的慢性心衰时需掌握好适应证,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从小剂量开始,注重剂量的个体化;另外,笔者在常规利尿、ACEI、强心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病的慢性心衰患者,结果表明倍他乐克能降低患者的心率、血压、改善心功能等,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因此,笔者认为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病慢性心衰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永昕. 心肌病与心力衰竭新进展[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6(4):240-243.
[2] 胡大一.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代观点与最新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0, 7(1):6-8.
[3] 胡大一, 马长生. 心脏病学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85-486
【关键词】 倍他乐克;心肌病慢性心衰;β-受体阻滞剂
目前传统心肌病主要根据形态学,可分为扩张型、限制型、致心律失常右室心机病和未分类的心肌病,而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发表了关于心肌病的新定义和分类,将心肌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病,而原发性心肌病又细分为遗传性、混合性和获得性[1],但目前临床广泛使用传统的分类方法。笔者对我院2008-2010年间患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的慢性心衰患者,在使用常规利尿、ACEI、强心剂等的基础上,酌情加用不同剂量的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进行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心内科慢性心衰住院患者,根据病史、体征、X线和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选择了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的患者58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36例,共94例,其中男36例,女58例,年龄在38~76岁。以上参与实验的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分级,心功能都在Ⅱ~Ⅲ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休息、利尿、限盐、ACEI 扩血管、强心等治疗。在临床情况稳定后,无受体阻滞剂禁忌证者酌情加用倍他乐克,初始剂量为 6.25 mg/天, 无不适症状或不良副作用,3 天后增量,予 6.25 mg/次,每天 2 次,之后根据耐受情况酌情每两周增量 1 倍, 直至最大耐受量。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在使用倍他乐克前以及使用倍他乐克 12 周后,分别观察患者心功能、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
显效:心功能改善 2 级或以上;
有效:心衰症状及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 1 级;
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 1 级,或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者。
1.4 统计学方法 血压、心率、LVEF采用x±s表示,治疗前后的差异显著性比较采用自身配对的t检验。
2 结果
运用SPSS16.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以α =0.05为水准,四组数据在用药前后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变化如下。
2.1 心功能改善情况 使用倍他乐克12 周后显效35例, 有效49例, 总有效率为84.04%, 无效10例, 占15.96%。
2.2 治疗前后 LVEF 变化 用药初期,LVEF 有所下降,随着药物进程,LVEF 逐步提高。
2.3 治疗前后心率变化 随着倍他乐克的使用,心率明显减慢,心功能得到改善。其中 10 例持续快速房颤和 3 例房扑恢复窦性心律,24 例频发室性早搏,4 例短阵室速全部消失。
2.4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治疗初期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 6 例降至12.00/8.00 kPa 以下,予下调 ACEI 剂量后能使血压在12.00/8.00kPa 以上。维持使用倍他乐克,随着时间推移,能逐步将倍他乐克加量,并恢复 ACEI 用量。
表1 倍他乐克治疗前后LVEF、心率和血压的变化(x±s,n=94)
3 讨论
目前,据调查我国慢性心衰患病率为0.9%,全国约有 400 万慢性心衰患者,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2],女性高于男性(P<0.05);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高,慢性心衰患病率也随之升高,且城市一般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这种患病比例和区域分布也与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分布趋向相一致,而这也是心衰的主要病因之一[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心衰病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及时合理的治疗和用药,是缓解和控制现状的措施之一。
本研究表明,倍他乐克作为 β1-受体阻滞剂在用于治疗心肌病的慢性心衰时需掌握好适应证,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从小剂量开始,注重剂量的个体化;另外,笔者在常规利尿、ACEI、强心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病的慢性心衰患者,结果表明倍他乐克能降低患者的心率、血压、改善心功能等,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因此,笔者认为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心肌病慢性心衰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永昕. 心肌病与心力衰竭新进展[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6(4):240-243.
[2] 胡大一.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代观点与最新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0, 7(1):6-8.
[3] 胡大一, 马长生. 心脏病学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8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