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字电影已经普及的今天,胶片电影拷贝的使用已不常见,但国家电影档案馆、电影发行放映机构、民间胶片电影爱好者还收藏有巨量的胶片电影拷贝。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电影作品,还值得长期保存和继续利用。文章简要介绍了胶片电影拷贝的物质构成、影响其保存质量的因素、损伤影片的修复及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等,希望能为胶片电影拷贝的保存与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胶片电影拷贝;胶片构造及物质组成;乳剂层;片基
中图分类号:G255.72;T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1-120-03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1.053
胶片电影拷贝是电影艺术的载体之一,已经存在了120多年,在电影发行放映的历史中,前100多年,胶片电影拷贝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早期有些珍贵的记录片,形象记录和再现了历史事件的全过程,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况等,具有鲜明的历史痕迹和证据作用,值得学习借鉴。由于胶片电影拷贝就是用于日常电影放映,所以放映场次的多少、放映机的优劣、放映员技术水平的高低、放映环境温度、湿度、干净程度等外在因素,对其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影片本身的化学变化会造成影片齿孔收缩、霉变、胶片自然脱水、彩色片褪变色、发生醋酸综合症等[1]。对于现存的大量胶片电影拷贝,建议有关机构或个人爱好者,先进行必要的整理,把物理质量好、经典的优秀影片找出来,集中存放在有空调、空气比较干燥的房间,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房间温度越低越好。一位胶片电影爱好者的部分收藏如图1、图2所示。
1 电影胶片的构造及物质组成
电影胶片是将感光乳剂涂布在厚度为0.15mm~0.20mm的透明片基上制成的,其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淡黄色、不透明的感光乳剂层和透明的片基,片基是乳剂层的承载体[2]。电影胶片构造示意图如图3所示。
1.1 感光乳剂层的物质组成
黑白电影拷贝的乳剂层主要由明胶、卤化银组成,彩色电影拷贝的乳剂层主要由明胶、卤化银和彩色成色剂组成[3]。
1.1.1 明胶
明胶由动物骨头、皮熬制而成,胶片用明胶主要来自牛骨或牛皮。明胶是由天然的、不同分子量的多种蛋白质所组成的混合物,而蛋白质是由18种氨基酸通过肽键组成的大分子。在乳剂层中,明胶起着卤化银颗粒保护体的作用,其是乳剂层的主要成膜物质。
1.1.2 卤化银
卤化银是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的总称,在乳剂层中是起光化学作用的重要物质。卤化银系统感光材料是先将卤化银晶体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明胶乳液中而制成感光乳剂,然后将感光乳剂涂布在片基上制成。卤化银有见光分解的特性,在光的照射下可被还原出金属银,正是利用了其这一特性,才制做出了卤化银系统感光材料。
1.1.3 彩色成色剂
彩色胶片用成色剂分为两大类:水溶性成色剂和油溶性成色剂。早期使用的是水溶性成色剂,缺点是色彩不鲜艳、易褪色、稳定性差;后期主要使用油溶性成色剂,其特点是色彩鲜艳、色彩稳定性较好,常见的油溶成色剂主要有:黄、品红、青油溶性成色剂。成色剂在彩色显影过程中与显影剂氧化产物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染料,从而构成彩色画面。油溶性成色剂被非挥发溶剂包裹着以油珠状存在于胶片乳剂层中,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能防止在乳剂中形成扩散,因而所形成的染料稳定性比较好,能够长期保存,保持色彩不易褪色。常见的电影胶片拷贝都是采用油溶性成色剂,其由发色基团与疏水基团组成,如图4所示。
1.2 片基的物质构成
电影胶片所用片基,常见的有三种:即硝酸纤维素片基、三醋酸纤维素片基和聚酯涤纶片基。片基起着乳剂层支持体的作用,片基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了胶片的使用寿命。三种胶片片基的基本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1.2.1 硝酸纤维素片基
1950年以前,电影胶片片基大都是硝酸纤维素片基,从表1可以看出,此种片基热变形温度低,燃点低(175℃),遇明火即燃烧,且一旦燃烧起来,自身就会猛烈自燃,在封闭环境中将产生剧烈爆炸,所以通常把其叫做易燃片。在自然条件下保存,其会缓慢分解释放出氮氧化物,對银影像和彩色染料影像具有漂白作用,且自身会产生蜕变、粘连等。
1.2.2 三醋酸纤维素脂片基
其是由棉短绒进行醋酸酐酯化所生成的产物。其具有热变形温度高、燃点高(370℃~425℃)、透光率好、放映次数多、不易着火的优点,通常称为安全片。其缺点是在温湿度比较高的环境下保存,易发生“醋酸综合症”现象,且后果很严重。
1.2.3 聚酯涤纶片基
其化学名称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简称聚酯合成片基。其具有热稳定性好(熔点在255℃以上)、吸湿性小、平整度好、耐拉、耐磨、耐撕、耐冲击等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室温下能抵抗酸、弱碱的侵蚀。又因涤纶片基的机械强度高,片基厚度从原有的0.15mm减少到0.05mm~0.10mm,所以体积小、重量轻,从而缩小了每本影片的体积和重量。涤纶片基的缺点就是易产生静电而吸附灰尘,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物理擦伤现象。其也是安全片基。
2 影响胶片拷贝保存质量的因素
影响胶片拷贝保存质量的因素可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自身因素是指胶片拷贝的物质组成及乳剂层在冲洗加工时的定影液水洗不足;外部因素是指保存环境的温湿度、灰尘、光、霉菌、有害气体及各种酸、碱和腐蚀性物质等。
3 保证胶片拷贝保存质量需要采取的措施
3.1 胶片拷贝自身的选定与处理
胶片拷贝的长期保存质量是由自身的物质组成决定的,所以要首先选用优良的拷贝用感光材料,而且在冲洗时应做到定影充分、水洗彻底、干燥合适。如果水洗不彻底,残留的硫代硫酸钠将使黑白影像变黄甚至消失、彩色影像褪色或变色、片基发生快速老化等。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硫代硫酸钠的残留量应低于1.4μg/cm2,超过这个标准,就要进行再次水洗,降低硫代硫酸钠的残留量。处理过程要考虑胶片拷贝本身的技术质量,需要进行水洗前的试验,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水洗,以免造成影片损伤,整个水洗过程需要用专业水洗机来完成。 3.2 日常操作要规范
胶片拷贝需要经常用于放映,使用时应带洁净手套操作,防止汗渍污染影片和留有手印。同时,防止灰尘、划伤、折痕等。如遇灰尘大量存在时,可用专用干法清洁机进行清洁。
3.3 入库前后要认真检查
影片拷贝入库前,要严格检查验收,对存在技术缺陷的影片要进行必要处理,符合要求才能入库保存;在库房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保证每两年检查一次。如果库房温湿度控制得很低很稳定,则可以四到五年检查一次。
3.4 注意庫房通风
应经常进行库房通风,以保持库房内空气清新,以便于片基缓慢分解出的酸性、腐蚀性气体的排放,减少酸性气体的积累。
3.5 控制库房温湿度,保持库房恒温恒湿
高温高湿将对胶片拷贝造成以下后果:加速影片片基的老化;直接导致明胶层失水干缩或吸水膨胀,严重的会造成乳剂层脱落;彩色片颜色褪色或变色及霉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等。因此,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应为影片保存提供比较严格的温湿度条件。保存胶片拷贝的适宜温度为:20℃以下(温度越低越好,但要考虑经济因素),相对湿度:20%~60%。
3.6 重视预防火灾与水灾
胶片片基都是由可燃的有机物制成,特别是硝酸纤维素脂片基,遇到明火即发生剧烈燃烧甚至爆炸。所以,在保存过程中,库房要远离火源,严禁带打火机进入库房,库房内禁止使用明火。要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线路确保正常,按规定设置灭火设备和自动报警装置。并定期检查库房内的水暖管道及库房屋顶是否渗漏水,防止水浸泡影片或严重受潮,造成影片粘连、发霉等,以致无法使用。
3.7 防止霉菌对影片拷贝的损害
保持库房清洁卫生,库房窗户应封闭,门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进入库内的空气应进行净化处理。新接收的影片拷贝经消毒处理后方可入库。对发生霉变的影片,要轻拿轻放,避免霉菌孢子扩散而污染环境和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发现此类问题要及时隔离、处理,小范围的霉斑可用75%乙醇棉球进行擦洗,如果霉变比较严重,应由专业人员通过专用设备处理。
3.8 影片拷贝的加固与修复
影片拷贝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如影片齿孔收缩断裂、发霉变质、脱水老化、影片粘连、彩色片褪变色、醋酸综合症等[4]。作为补救措施,就要对其进行加固、修复、清洁甚至重新复制,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成数字母盘,这些工作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配合完成。
4 结语
胶片电影拷贝的保存与维护,是一项长期的、耗时费钱且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因为电影拷贝用于日常放映,使用频率较高,放映时的环境条件差别比较大,尤其是在室外放映时,受当时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中的灰尘、大风下雨、霉菌等的影响,会造成影片磨伤、划伤、断片、发霉等。所以,在放映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加强预防措施,要持之以恒,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使用完毕后及时检查与维护,尽早入库保存,这样就可以达到最好的保存与维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冷传松,赵晓莉,张晓林.影片资料的加固漂洗与整理修复[J].现代电影技术,2009(1):42-44.
[2] 赵晓莉主编.电影资料影片修复与复制技术[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9.
[3] 秦晓丽,李玉虎,周亚军,等.底片档案的主要病害及预防策略[C].档案学研究,2009(2):104-108.
[4] 张晓林,田奕,张宇.资料影片库房保存条件探索及实验报告[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6):176-179.
关键词:胶片电影拷贝;胶片构造及物质组成;乳剂层;片基
中图分类号:G255.72;T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1-120-03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1.053
胶片电影拷贝是电影艺术的载体之一,已经存在了120多年,在电影发行放映的历史中,前100多年,胶片电影拷贝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早期有些珍贵的记录片,形象记录和再现了历史事件的全过程,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况等,具有鲜明的历史痕迹和证据作用,值得学习借鉴。由于胶片电影拷贝就是用于日常电影放映,所以放映场次的多少、放映机的优劣、放映员技术水平的高低、放映环境温度、湿度、干净程度等外在因素,对其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影片本身的化学变化会造成影片齿孔收缩、霉变、胶片自然脱水、彩色片褪变色、发生醋酸综合症等[1]。对于现存的大量胶片电影拷贝,建议有关机构或个人爱好者,先进行必要的整理,把物理质量好、经典的优秀影片找出来,集中存放在有空调、空气比较干燥的房间,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房间温度越低越好。一位胶片电影爱好者的部分收藏如图1、图2所示。
1 电影胶片的构造及物质组成
电影胶片是将感光乳剂涂布在厚度为0.15mm~0.20mm的透明片基上制成的,其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淡黄色、不透明的感光乳剂层和透明的片基,片基是乳剂层的承载体[2]。电影胶片构造示意图如图3所示。
1.1 感光乳剂层的物质组成
黑白电影拷贝的乳剂层主要由明胶、卤化银组成,彩色电影拷贝的乳剂层主要由明胶、卤化银和彩色成色剂组成[3]。
1.1.1 明胶
明胶由动物骨头、皮熬制而成,胶片用明胶主要来自牛骨或牛皮。明胶是由天然的、不同分子量的多种蛋白质所组成的混合物,而蛋白质是由18种氨基酸通过肽键组成的大分子。在乳剂层中,明胶起着卤化银颗粒保护体的作用,其是乳剂层的主要成膜物质。
1.1.2 卤化银
卤化银是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的总称,在乳剂层中是起光化学作用的重要物质。卤化银系统感光材料是先将卤化银晶体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明胶乳液中而制成感光乳剂,然后将感光乳剂涂布在片基上制成。卤化银有见光分解的特性,在光的照射下可被还原出金属银,正是利用了其这一特性,才制做出了卤化银系统感光材料。
1.1.3 彩色成色剂
彩色胶片用成色剂分为两大类:水溶性成色剂和油溶性成色剂。早期使用的是水溶性成色剂,缺点是色彩不鲜艳、易褪色、稳定性差;后期主要使用油溶性成色剂,其特点是色彩鲜艳、色彩稳定性较好,常见的油溶成色剂主要有:黄、品红、青油溶性成色剂。成色剂在彩色显影过程中与显影剂氧化产物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染料,从而构成彩色画面。油溶性成色剂被非挥发溶剂包裹着以油珠状存在于胶片乳剂层中,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能防止在乳剂中形成扩散,因而所形成的染料稳定性比较好,能够长期保存,保持色彩不易褪色。常见的电影胶片拷贝都是采用油溶性成色剂,其由发色基团与疏水基团组成,如图4所示。
1.2 片基的物质构成
电影胶片所用片基,常见的有三种:即硝酸纤维素片基、三醋酸纤维素片基和聚酯涤纶片基。片基起着乳剂层支持体的作用,片基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了胶片的使用寿命。三种胶片片基的基本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1.2.1 硝酸纤维素片基
1950年以前,电影胶片片基大都是硝酸纤维素片基,从表1可以看出,此种片基热变形温度低,燃点低(175℃),遇明火即燃烧,且一旦燃烧起来,自身就会猛烈自燃,在封闭环境中将产生剧烈爆炸,所以通常把其叫做易燃片。在自然条件下保存,其会缓慢分解释放出氮氧化物,對银影像和彩色染料影像具有漂白作用,且自身会产生蜕变、粘连等。
1.2.2 三醋酸纤维素脂片基
其是由棉短绒进行醋酸酐酯化所生成的产物。其具有热变形温度高、燃点高(370℃~425℃)、透光率好、放映次数多、不易着火的优点,通常称为安全片。其缺点是在温湿度比较高的环境下保存,易发生“醋酸综合症”现象,且后果很严重。
1.2.3 聚酯涤纶片基
其化学名称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简称聚酯合成片基。其具有热稳定性好(熔点在255℃以上)、吸湿性小、平整度好、耐拉、耐磨、耐撕、耐冲击等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室温下能抵抗酸、弱碱的侵蚀。又因涤纶片基的机械强度高,片基厚度从原有的0.15mm减少到0.05mm~0.10mm,所以体积小、重量轻,从而缩小了每本影片的体积和重量。涤纶片基的缺点就是易产生静电而吸附灰尘,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物理擦伤现象。其也是安全片基。
2 影响胶片拷贝保存质量的因素
影响胶片拷贝保存质量的因素可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自身因素是指胶片拷贝的物质组成及乳剂层在冲洗加工时的定影液水洗不足;外部因素是指保存环境的温湿度、灰尘、光、霉菌、有害气体及各种酸、碱和腐蚀性物质等。
3 保证胶片拷贝保存质量需要采取的措施
3.1 胶片拷贝自身的选定与处理
胶片拷贝的长期保存质量是由自身的物质组成决定的,所以要首先选用优良的拷贝用感光材料,而且在冲洗时应做到定影充分、水洗彻底、干燥合适。如果水洗不彻底,残留的硫代硫酸钠将使黑白影像变黄甚至消失、彩色影像褪色或变色、片基发生快速老化等。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硫代硫酸钠的残留量应低于1.4μg/cm2,超过这个标准,就要进行再次水洗,降低硫代硫酸钠的残留量。处理过程要考虑胶片拷贝本身的技术质量,需要进行水洗前的试验,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水洗,以免造成影片损伤,整个水洗过程需要用专业水洗机来完成。 3.2 日常操作要规范
胶片拷贝需要经常用于放映,使用时应带洁净手套操作,防止汗渍污染影片和留有手印。同时,防止灰尘、划伤、折痕等。如遇灰尘大量存在时,可用专用干法清洁机进行清洁。
3.3 入库前后要认真检查
影片拷贝入库前,要严格检查验收,对存在技术缺陷的影片要进行必要处理,符合要求才能入库保存;在库房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保证每两年检查一次。如果库房温湿度控制得很低很稳定,则可以四到五年检查一次。
3.4 注意庫房通风
应经常进行库房通风,以保持库房内空气清新,以便于片基缓慢分解出的酸性、腐蚀性气体的排放,减少酸性气体的积累。
3.5 控制库房温湿度,保持库房恒温恒湿
高温高湿将对胶片拷贝造成以下后果:加速影片片基的老化;直接导致明胶层失水干缩或吸水膨胀,严重的会造成乳剂层脱落;彩色片颜色褪色或变色及霉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等。因此,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应为影片保存提供比较严格的温湿度条件。保存胶片拷贝的适宜温度为:20℃以下(温度越低越好,但要考虑经济因素),相对湿度:20%~60%。
3.6 重视预防火灾与水灾
胶片片基都是由可燃的有机物制成,特别是硝酸纤维素脂片基,遇到明火即发生剧烈燃烧甚至爆炸。所以,在保存过程中,库房要远离火源,严禁带打火机进入库房,库房内禁止使用明火。要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线路确保正常,按规定设置灭火设备和自动报警装置。并定期检查库房内的水暖管道及库房屋顶是否渗漏水,防止水浸泡影片或严重受潮,造成影片粘连、发霉等,以致无法使用。
3.7 防止霉菌对影片拷贝的损害
保持库房清洁卫生,库房窗户应封闭,门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进入库内的空气应进行净化处理。新接收的影片拷贝经消毒处理后方可入库。对发生霉变的影片,要轻拿轻放,避免霉菌孢子扩散而污染环境和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发现此类问题要及时隔离、处理,小范围的霉斑可用75%乙醇棉球进行擦洗,如果霉变比较严重,应由专业人员通过专用设备处理。
3.8 影片拷贝的加固与修复
影片拷贝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如影片齿孔收缩断裂、发霉变质、脱水老化、影片粘连、彩色片褪变色、醋酸综合症等[4]。作为补救措施,就要对其进行加固、修复、清洁甚至重新复制,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成数字母盘,这些工作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配合完成。
4 结语
胶片电影拷贝的保存与维护,是一项长期的、耗时费钱且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因为电影拷贝用于日常放映,使用频率较高,放映时的环境条件差别比较大,尤其是在室外放映时,受当时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中的灰尘、大风下雨、霉菌等的影响,会造成影片磨伤、划伤、断片、发霉等。所以,在放映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加强预防措施,要持之以恒,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使用完毕后及时检查与维护,尽早入库保存,这样就可以达到最好的保存与维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冷传松,赵晓莉,张晓林.影片资料的加固漂洗与整理修复[J].现代电影技术,2009(1):42-44.
[2] 赵晓莉主编.电影资料影片修复与复制技术[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9.
[3] 秦晓丽,李玉虎,周亚军,等.底片档案的主要病害及预防策略[C].档案学研究,2009(2):104-108.
[4] 张晓林,田奕,张宇.资料影片库房保存条件探索及实验报告[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6):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