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太阳能发电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光伏发电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而追踪式光伏支架尚未得到大力推广,其原因就是追踪系统造价较高,本文将空间3-RPS并联机构引入追日系统中,以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
关键词:3-RPS,并联机构,太阳能,追踪系统
中圖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6-0224-02
目前利用太阳能发电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为光热发电,通过收集太阳热能加热工质,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进而驱动汽轮机,达到发电的目的,其代表性的形式有槽式、塔式、碟式和菲涅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第二种为光伏发电,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在光伏发电应用领域,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方式主要有:1、固定倾角安装2、单轴跟踪式3、双轴跟踪式。
因此,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和开发太阳能资源,人们研究和开发了太阳能跟踪系统,在现有的太阳能跟踪系统中,双轴式太阳自动跟踪系统比较常见,该形式能够连续性的接收到稳定的太阳能资源,这样就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若采用双轴跟踪方式,系统实际发电量可提高约25%。[1]
然而现存的追踪系统中,单轴达不到全方位追踪太阳的作用,双轴跟踪从总体上看属于开链机构,但其中可能包含有局部闭环结构。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闭环太阳自动跟踪系统,虽然限制了关节的工作活动范围,使工作空间减小,但完全可以达到全方位跟踪太阳的功能,且相较于双轴跟踪系统,在机构的刚性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对跟踪式光伏的推广具有很大的意义。
1太阳能跟踪器国外研究现状
很久之前,许多国家就开始了对太阳能跟踪系统的研究,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7年,美国的Blackace公司,根据太阳的运动原理研制了一种单轴太阳跟踪器,这种跟踪器可以实现在东西方向上对太阳的自动跟踪,而通过手动操作来控制南北方向的高度角,这种单轴的太阳能跟踪装置与传统的固定式装置相比,太阳能接收效率提高了近 15%。[2]199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功研制出了一种两轴的太阳跟踪器,这种跟踪装置不仅实现两个方向的自动跟踪,而且在跟踪装置上安装了可以集中阳光的透镜,进一步使太阳能板收集到尽可能多的能量,大大提高了太阳光的接收率,提高了发电量。2002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人学推出了新型太阳能跟踪装置,该装置利用控制电机完成跟踪,采用铝型材框架结构,结构紧凑,重量轻,人人拓宽了跟踪器的应用领域。[3]
2太阳能跟踪器国内研究现状
与此同时,国内的专家学者也一直在进行着阳跟踪器的研究和开发:1990 年,国家气象局为了进行太阳辐射观测,研制了全自动FST型太阳跟踪装置;1994 年,《太阳能》杂志介绍了单轴液压式太阳自动跟踪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对太阳的单向跟踪。2004年,河北工业大学张顺心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跟踪装置,该装置机构采用三自由度并联球面机构具有结构紧凑,刚度高,跟踪范围大,精度较高等优点。[4]
3 2DOF空间3-RPS并联机构的引入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具有驱动元件少、造价低廉、结构紧凑等特点,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本文所引入的并联机器人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上平台由顶点为[P1],[P2],[P3]等边三角形构成,边长为[lu];下平台由[A1],[A2],[A3]构成等边三角形,边长为[ld]。[A3P3]杆长度固定,为[l3];[A1P1]杆和[A2P2]杆做为输入端,长度可变,长度分别为[l1]和[l2];下平台与基础固连,属于基座固定不动。该并联机构的组成为:上平台、下平台、一个固定杆、两个可变杆等。该机构共有7个杆件(含基座),3个球面副,2个移动副,3个转动副,没有公共约束和虚约束。按照Kutzbach-Grubler公式,机构的自由度为
[F=6(l-n-1) i=1nfi]
其中,[l]为连杆数,包括基座;[n]为关节总数;[fi]为第[i]个关节的自由度数。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
[F=6(7-8-1) 14=2]
该3-RPS机构,属于Stewart并联机器人系列,采用对称的机构,具有各向同性,因此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场合。[5]
4小结
本文引入的并联机器人为简化的Stewart并联机构,具有2自由度,自由度数少,结构相对简单,只需要控制两个移动副的输入即可,控制相对容易。通过两个移动副的输入,以调整上平台的位姿,用以实现在空间上的定向,达到光伏板追踪太阳的功能,不仅适用于光伏行业,在光热发电中也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彩芝,陆志平.光伏电站支架选型研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6):105-109
[2] 吴静.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3] 宋开峰.新型太阳跟踪装置机构的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4
[4] 张顺心,宋开峰,范顺成,等.一种新型太阳跟踪装置机构的运动学仿真[J].现代制造工程,2004(11):10-12
[5] 刘善增,余跃庆,杜兆才,等.并联机器人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连载)[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7):4-10
关键词:3-RPS,并联机构,太阳能,追踪系统
中圖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6-0224-02
目前利用太阳能发电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为光热发电,通过收集太阳热能加热工质,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进而驱动汽轮机,达到发电的目的,其代表性的形式有槽式、塔式、碟式和菲涅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第二种为光伏发电,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在光伏发电应用领域,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方式主要有:1、固定倾角安装2、单轴跟踪式3、双轴跟踪式。
因此,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和开发太阳能资源,人们研究和开发了太阳能跟踪系统,在现有的太阳能跟踪系统中,双轴式太阳自动跟踪系统比较常见,该形式能够连续性的接收到稳定的太阳能资源,这样就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若采用双轴跟踪方式,系统实际发电量可提高约25%。[1]
然而现存的追踪系统中,单轴达不到全方位追踪太阳的作用,双轴跟踪从总体上看属于开链机构,但其中可能包含有局部闭环结构。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闭环太阳自动跟踪系统,虽然限制了关节的工作活动范围,使工作空间减小,但完全可以达到全方位跟踪太阳的功能,且相较于双轴跟踪系统,在机构的刚性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对跟踪式光伏的推广具有很大的意义。
1太阳能跟踪器国外研究现状
很久之前,许多国家就开始了对太阳能跟踪系统的研究,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7年,美国的Blackace公司,根据太阳的运动原理研制了一种单轴太阳跟踪器,这种跟踪器可以实现在东西方向上对太阳的自动跟踪,而通过手动操作来控制南北方向的高度角,这种单轴的太阳能跟踪装置与传统的固定式装置相比,太阳能接收效率提高了近 15%。[2]199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功研制出了一种两轴的太阳跟踪器,这种跟踪装置不仅实现两个方向的自动跟踪,而且在跟踪装置上安装了可以集中阳光的透镜,进一步使太阳能板收集到尽可能多的能量,大大提高了太阳光的接收率,提高了发电量。2002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人学推出了新型太阳能跟踪装置,该装置利用控制电机完成跟踪,采用铝型材框架结构,结构紧凑,重量轻,人人拓宽了跟踪器的应用领域。[3]
2太阳能跟踪器国内研究现状
与此同时,国内的专家学者也一直在进行着阳跟踪器的研究和开发:1990 年,国家气象局为了进行太阳辐射观测,研制了全自动FST型太阳跟踪装置;1994 年,《太阳能》杂志介绍了单轴液压式太阳自动跟踪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对太阳的单向跟踪。2004年,河北工业大学张顺心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跟踪装置,该装置机构采用三自由度并联球面机构具有结构紧凑,刚度高,跟踪范围大,精度较高等优点。[4]
3 2DOF空间3-RPS并联机构的引入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具有驱动元件少、造价低廉、结构紧凑等特点,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本文所引入的并联机器人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上平台由顶点为[P1],[P2],[P3]等边三角形构成,边长为[lu];下平台由[A1],[A2],[A3]构成等边三角形,边长为[ld]。[A3P3]杆长度固定,为[l3];[A1P1]杆和[A2P2]杆做为输入端,长度可变,长度分别为[l1]和[l2];下平台与基础固连,属于基座固定不动。该并联机构的组成为:上平台、下平台、一个固定杆、两个可变杆等。该机构共有7个杆件(含基座),3个球面副,2个移动副,3个转动副,没有公共约束和虚约束。按照Kutzbach-Grubler公式,机构的自由度为
[F=6(l-n-1) i=1nfi]
其中,[l]为连杆数,包括基座;[n]为关节总数;[fi]为第[i]个关节的自由度数。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
[F=6(7-8-1) 14=2]
该3-RPS机构,属于Stewart并联机器人系列,采用对称的机构,具有各向同性,因此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场合。[5]
4小结
本文引入的并联机器人为简化的Stewart并联机构,具有2自由度,自由度数少,结构相对简单,只需要控制两个移动副的输入即可,控制相对容易。通过两个移动副的输入,以调整上平台的位姿,用以实现在空间上的定向,达到光伏板追踪太阳的功能,不仅适用于光伏行业,在光热发电中也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彩芝,陆志平.光伏电站支架选型研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6):105-109
[2] 吴静.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3] 宋开峰.新型太阳跟踪装置机构的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4
[4] 张顺心,宋开峰,范顺成,等.一种新型太阳跟踪装置机构的运动学仿真[J].现代制造工程,2004(11):10-12
[5] 刘善增,余跃庆,杜兆才,等.并联机器人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连载)[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