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美丽乡村建设调查

来源 :当代农村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41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湖北省丹江口市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村、打造美好生态家园”统揽全局,立足于地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着重加强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丹江口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统筹规划,示范引领。该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围绕“支部强、产业兴、乡村美、民风好、农民富”的目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实施以“百里生态农业走廊”和“百里特色村镇带”为主的“村庄建设、生态建设、兴业富民、管理创新”四大工程。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基本要求,发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制度优势,顺应农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的新要求,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积极性,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民。
  一是坚持规划引导,突出地域特色。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理念,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公路沿线村庄规划编制评审会,帮助各村庄规划制定和完善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在方案设计上坚持 “四个结合”:即与全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农村社会发展纲要相结合,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相结合,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相结合,与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同时,在全域控制规划基础上,对各建设村点的空间、功能、审美和形态合理界定,充分聚合各种资源和发掘村庄元素,坚持“一村一策”,结合资源禀赋、建设基础、产业特点、乡风民俗等,突出地域特色,体现乡村风貌,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庄规划;根据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乡村传统文化保护需要,合理优化村庄布点。
  二是坚持科学实施,注重长期效应。该市美丽乡村建设方案是在“一事一议”项目库基础上,依照调查研究、听取民意、召开各方评审、专业规划设计、公开公示成果等程序确定的。在美丽乡村项目选择方面,注重长远规划与突出地域特色相结合,坚持 “2+3”模式,即“全市2020年项目建设总体规划、乡村建设5年规划”和“百里生态农业走廊、百里特色村镇带、移民安置点公共项目完善”五个方面统筹兼顾。
  三是坚持示范引领,统筹协调推进。出台“关于江北生态农业走廊和江南特色村镇带示范建设”资金整合及稳步推进措施,鼓励各重点镇结合实际先行试点,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在取得示范经验后逐步在各乡镇全面推开。项目实施上,注重四个环节,即重点突出地域特色的公益性和特色产业的引领性,优先安排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结合城镇化发展格局,优先集镇边缘村,优先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村。目前,已完成美丽乡村项目建设15个村,安排奖补资金1021 万元,整合其他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建设项目 28个,受益村民 5.6万人。
  四是坚持规范运作,注重创新管理。坚持群众议事放在首位,严格一事一议,做到村民民主决策。注重加强公开公示程序,对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绩效评估等全方位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加强六个方面的管理:加大多元化投入,按照“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资金整合;加强资金管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以钱养事资金均由预算拨付综改办专户,实行专人专账管理,按进度、程序拨付使用,杜绝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丹江口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强化对建设资金的规范管理;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在项目按程序批复实施的基础上,注重事前实地勘验,并统一制作“标示牌”,杜绝项目违建等弄虚作假现象;注重设计效果,对各建设村点的空间、功能、审美和形态合理界定,充分聚合各种资源、发掘村庄元素、体现乡村风貌,因地制宜设计效果图,做好预算编制;完善后期管护,摸索出“村组主导、政府协调、部门帮扶、企业参与”多头共管方式,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的后期管护。
  (二)加强领导,建全机制。成立了以分管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经常到村指导督促实施。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明确相关部门、镇村负责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市镇村三级配套网络。目前,该市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三)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在年初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传达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安排布置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提高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建设的认识。发动乡镇财政专管员、村组干部,深入村组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相关要求,充分发动群众参与议事,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专刊、村公示墙(栏)等载体,宣传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有关政策。在财政局召开的财政专管员培训会上,以讲授课的方式让各财政所专管员认真学习了解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办法,提高业务水平,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按要求进一步规范。通过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对建设美好家园认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四)强化管理,开拓创新。
  一是坚持深入群众,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自2013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该市综改办组织专班,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跑遍全市14个农业乡镇,深入各个乡村进行专题调研,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完善试点村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在试点村建造垃圾处理箱、垃圾池和垃圾中转站,聘请专门卫生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统一购置150个垃圾桶和30辆垃圾车,加强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清运,加大村庄庭院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二是坚持群众参与,提高村民自主管理意识。要求试点村向村民发放倡议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活动。村民小组以“十星”创建为契机,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分类和集中收集,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的垃圾处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   三是坚持依靠群众,合力推进建设进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抓手,以发挥村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作用为切入点,注重依靠群众,让村民自己作决策,使广大村民“愿意、乐意、满意”,齐心协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五)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一是广泛动员、统一认识。召开动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做好示范引领。召开座谈会,邀请老同志、外出能人贤士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入户宣讲,介绍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前景。通过做好“三个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是政府扶持,社会参与。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有效吸引了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创新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
  三是落实预算,加强监管。采取“专项资金+配套资金”的模式,将涉农建设项目资金整合使用,极大地发挥了资金效益。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整合,逐步形成了投向科学、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格局。2014年市财政安排442万元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形式用于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同时整合其他涉农资金230余万元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巩固了建设成果。
  (六)完善制度,提高效率。
  一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丹江口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管理办法》,对项目实施范围、标准、资金筹集和管理、项目实施、考核验收和档案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二是制定《丹江口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审批流程图及操作指南》,既方便基层申报,又便于统一指导、加强监管,更利于保障奖补政策透明、阳光运行。
  三是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考核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纳入乡镇绩效考核内容,与乡镇转移支付和奖补资金挂钩。对试点建设工作不得力、效果不佳、资金管理不到位、项目实施不按程序的镇村,要求及时督促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启动退出机制,确保建设取得成果。
  (七)建立档案,强化公示。
  一是建设补充更新市乡两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档案和数据库,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筹资筹劳会议记录、村民签字、方案、项目申请表、项目预决算报告、施工合同或协议、项目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汇总归档。
  二是认真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信息录入工作。对于已经批复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该市综改办及时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将信息录入系统,待项目验收、资金拨付后,一并将信息资料补充到财政编制与政务公开网络系统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丹江口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丹江口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试点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庄环境更加靓丽,集体经济更加壮大,品牌文化更加响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村庄环境得到改善。抓好试点村道路改造、道路硬化、排污处理工程,试点村主要道路硬化率达100%;推进光亮化工程,增设村庄路灯,试点村主要道路光亮化率达100%;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工作,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加大“六乱”整治力度,清拆试点村内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彻底解决了村庄脏、乱、差问题;开辟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等,营造村庄宜人生活环境。
  二是产业经济得到发展。引导试点村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优先选择引进节能环保、市场前景好的发展项目,精心呵护生态环境。积极利用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政策,盘活农村集体资源。支持村级产业园转型升级,积极招商引资,引进高附加值的产业和经济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三是公共体系得到塑造。坚持惠民优先,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创建点延伸,改善农民群众生活,增强幸福感和满意度。强化各试点村及其附属的规范化学校、村卫生服务站、村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绿色网院、计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
  三、丹江口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少数镇村干部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大局性不够强,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度不高,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二是建设资金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保证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开展。三是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大部分试点村整治、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普及的标准不够高,特别是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处理等推进还有难度。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依托现有的融资平台,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新模式,做好项目建设资金保障。二是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突破缺少上档次项目的障碍,发挥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把项目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招商选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项目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以项目检验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成效。三是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积极做好具有丹江口市山水特色的美丽乡村品牌经营文章,强化市场化营销理念,提高策划经营水平,创新合作途径,通过积极宣传造势,全面打响特色品牌。四是进一步扩大建设效果。要结合移民安置点工程抓好统筹惠民生,完善村镇社区服务、促进资产转型利用,把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与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有机统一起来,以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探讨发展中国企业集团的问题。第一要以国家的产业政策为导向,实行择优扶强。有选择、有重点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第二,明晰产权,利用企业兼并等手段发展规模经济
"三个代表"的新要求、知识经济的崛起、企业发展的新态势、思想政治工作本身面临的新问题要求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这就必须要运用新思维、研究
正当我们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之门的时候,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也进入一个攻坚性阶段: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简政放权到两极分离到转换经营机制,从过去的增量改革到现存的存量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有企业在投资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运用投资经济学原理,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投资策略——走技术改造内涵扩大再生产路子,发展企业核心能力,并对石化集团的投
从严治党是搞好党风建设的必要保证,从严治党必须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特别要提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从根本上端正党风。
影子银行是在利率双轨制和信贷资源稀缺性的背景下,为替代和补充传统银行信用扩张渠道,连接货币市场与存贷市场的中介运作体系。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期限转换
农村土地流转实施以来,河北省新乐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有序开展土地流转.截至2015年6月,累计完成流转量10.07万亩,完成率77.26%,合同签订率80%以上.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全市粮
江汉油田重组改制后,物资仓储部门在新形势下要想提升服务水平,必须在心态、行为、方式上实现突破,立足基础,强化管理,靠质量与价格取信用户,用真诚和"零距离"配送服务,塑造"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常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等。学习兴趣是学习的
本文在介绍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将PDCA理论引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作用,并构建了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教学管理保障体系,以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