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分步重组上市研究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在即,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已成为政府和金融部门近期普遍关注的首要问题。理论界和政府当局提出了诸多应对之策,其中提得较多的是依靠政府权力中心的推动来扩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进而提高竞争能力来应对外资银行的强大冲击。笔者以为,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业致命冲击不在规模竞争,而在体制内部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竞争。靠规模的联合可以抵御外资银行进入时的初始冲击,但抗拒不了外资银行的体制优势带来的长期的持续冲击力。因此,分步推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重组,按市规则塑造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现实选择。
其他文献
由于金融与经济管理条块分割矛盾以及金融部门的职能限制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贯彻实施的力度和效应。当前,如结合各地实际,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信用咨询担保体系,则可对促进个人消费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运用一次有关1998年广东省405家FDI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四组企业(海外华资、日资、欧资和美资),并且区分了每一组所采用的投资战略。研究它们的投资战略为我们进一步评价我国加入世贸对来自各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提供了基础。但是,由加入世贸引起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与经济变革也可能意味着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变化。本文在假定没有这些投资战略变化的情况下,对评价加入世贸的影响作了一次有限的尝试。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中国必须健全和完善本国的金融体系;中国必须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使汇率的变动具有必要的灵活性;中国在目前情况下必须保持资本管制;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结构改革之间的协调;中国必须加速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中国有能力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但中国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行必要的结构改革。
本文从我国当前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环境出发,以代际交叠方法比较分析了个人储蓄型、安全基金型和现收现付型等三种社会保障机制。结合我国加入WTO进程中资本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改革中不断加速的劳动力流动、特定环境下的高储蓄现象,与古典结论相反,本文认为通过代际转移支付进行的积极的政府干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能提高全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唯一手段。
我国金融改革实践表明,银行体系的稳定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的。本文运用Gorton & Winton理论模型,对我国银行体系效率与稳定性关系的分析表明,银行倒闭是不可避免的,虽会带来银行体系的不稳定,但因银行体系效率提高而增加的福利远大于因银行倒闭而损失的福利。
现有的关于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文献对金融产权的结构与变迁给予了充分关注。但从制度存量观察,非国有金融安排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有必要扩展观察的视角,在更大的范围内观察并总结金融改革的经验教训。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主导或引导作用是最关键的,其效用函数的结构和变动具有关键的意义,分析国家在金融方面的效用函数的结构与变动成为一条解释金融制度的变迁的关键线索。本文提出了一个扩展性的金融方面的国家效用函数,并以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变迁为例分析了国家效用函数的结构及其变动,从而预示了一轮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同时表明,与其
本文首先揭示了上海消费信贷中已经暴露的借款人信用风险等6大类风险,同时分析预测了潜在风险。为确保消费信贷的安全,上海正致力于监管(安全)体系的建设,包括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试点,和商业银行的自律性信贷风险管理,以及社会性的风险转移机制建设的研究。消费信贷安全体系建设,目前尚存若干障碍,包括法律、意识及运作诸方面,因此,需要全社会包括政府、法律界、舆论界及中介机构的通力合作,才可卓有成效。
本文从经济制度与金融制度的辨证关系的分析,认为金融制度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有与经济制度适应与否的区别。金融制度从属于经济制度并为经济制度服务,与此是时,金融活动本身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且日趋独立化并伴有强烈的异化倾向。本文认为金融风险的产生有两大根源:一是金融制度超前或滞后于经济制度的发展;二是对独立性增强了金融活动未能施以有效的监管与控制。因此,为了避免和减少金融风险,一国所采用的金融制度应该确定合理的风险边界并实施有效的监管。最后,本文还对金融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微观金融风险对整体经济的健康发
我国近年来的贷币政策制度应该说是科学而又符合实际的,但效果却不太理想。问题在于我国贷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梗阻,如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组织结构欠佳、产权制度和利益机制障碍及管理偏差等,使单一的贷币政策难以奏效。如果我国的贷币政策要成为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那样,作为一种最重要、经常使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有效地间接调控经济运行,就需要研究梗阻症结构和寻求疏通梗阻的方法。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营运状况预警系统,充分发挥其预警功能,对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这意义。因此,金融机构营运状况预警系统的构建也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