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7年2月21日,第一台即时显影的宝丽来相机问世,随着快门发出的“咔哒”声,5000种化学反应被激活,一张无法复制的照片就此诞生,同时也带来一场影像的革命。20世纪70年代,这种相机的风靡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今的iPhone手机。直到今天,这种廉价、亲民的小相机仍激发着无数艺术家的灵感,不断创造文化潮流。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1937—)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艺术家之一,主要成就是绘画和摄影,曾为60年代的波普艺术运动做出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早期,霍克尼开始制作宝丽来拼贴照片。一天,他在自家客厅作画,休息时,用宝丽来相机拍摄了客厅的一些照片,然后随手把它们拼贴在一起,突然,他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叙述方式,看着这些照片时,观者的视角好像是立体的,正在穿过房间。此后,他开始越来越多地投入摄影工作,专门追求这种新的摄影风格,有段时间甚至停止了绘画。他用独特的摄影拼贴作品创造出一个奇妙的新世界,这种创作方式被称为“霍克尼式”拼贴。
所谓“霍克尼式”拼贴,是使用宝丽莱相机拍摄同一对象的不同局部,然后再拼合回原来的整体。受到镜头变形及人工操作等影响,这些照片不可能完美对接,经常出现重叠或错位,甚至是视角的偏移,而这恰恰给人带来一种奇妙的拼贴快感。同时,作为杰出的画家,霍克尼也赋予这些摄影拼贴作品一种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霍克尼认为,他克服的主要障碍是固定摄像机的单一视角,即一张照片只能显示一个角度,而他打破了这一局限,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记录方式。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是20世纪最有名的艺术家之一,完全可以用大红大紫来形容,同时又充满争议。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他还有着画家、作家、前卫电影制片人、摇滚乐作曲、出版商等多重身分,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摄影师。
安迪·沃霍尔是一个无情的生活记录者,无论参加什么社交活动,他都会把活动现场及遇到的人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视觉日记”。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使用宝丽来相机进行即兴拍摄,直到1987年去世,“大镜头”(Big Shot)是他最喜欢的相机之一,他用它创造了许多人像作品,包括朋友、情人、老主顾、名人,以及他自己。每次拍摄之后,沃霍尔会精心地将照片组织成特定的序列,将其存入红色的“沃霍尔宝丽来”专辑中,每张照片都被整齐的白色边框所包围,他将这个专辑命名为“红皮书”。
1987年沃霍尔去世时,留下了近4万张私人宝丽来照片,这些拍摄时间跨越了几十年的照片有一种奇妙的力量,它就像是那个时代的Instagram,为世界留下了一份独特的时代记录。
那些精典款一次成像相机
● 入门者可以选择富士拍立得相机,外观艳丽,机身和相纸的价格便宜亲民,“傻瓜式”的便捷操作,即使對摄影一窍不通,使用也不会有任何问题。比如富士的instax mini系列和宽幅的wide系列。
● 宝丽来的资深爱好者几乎人手一台SX-70,它独特的造型,硬朗的线条,金属的质感,让人看一眼就无法忘记,此外还有独特的快门声。SX-70于1972年上市,据说当年宝丽来公司用来研发这款相机及配套相纸的成本达到10亿美元。现在在二手市场上很容易淘到,大约两千元人民币。
● 2016年徕卡推出了一次成像相机Sofort,售价两千多元,是徕卡最便宜的一款相机。和大多数富士拍立得臃肿的造型不同,Sofort造型硬朗简洁,非常漂亮。Sofort是富士代工生产,且和富士mini90属于同一生产线的产品,价格却要贵得多,很多人觉得既然如此还不如买富士mini90,但Sofort相机上有经典的徕卡可乐标啊,徕卡粉丝笑称,就当是买logo送相机了。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32—1986)是俄罗斯的电影导演、歌剧导演、作家和演员,他一生只拍了9部影片,却是史上最负盛名的导演之一,曾获得金狮奖、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并被追赠列宁奖(苏联时代的最高奖)。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有着深邃的精神主题、诗意的叙事以及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影像,以“时间和记忆”作为核心要素,他还写了一部阐述自己电影理论的经典之作《雕刻时光》。
宝丽来相机的缺点——有限的焦距和人造色彩,似乎与塔可夫斯基的35毫米电影作品不谋而合,他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从此相机就成为他最忠实的伙伴。1979—1984年政治流亡期间,塔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和意大利为朋友、家人拍摄了大量宝丽来照片,后来汇集成一部摄影作品集《Instant Light:Tarkovsky Polaroids》,整体风格诗意、梦幻,亦如他的电影作品。
塔可夫斯基用宝丽来拍摄的景观根本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关键时刻”,这些照片对他来说是非常个人化的,具有一种原始的美感。照片中的空间看起来是封闭的,却像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一样,让人有无限遐想,深邃的阴影和闪烁的阳光充满画面,光线侵入最黑暗的空间,在床上、走廊上以及空椅子和花瓶上闪闪发亮……
克劳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写实主义肖像绘画,用网格来绘制人物的面部细节,重新振兴了肖像画艺术,从而享誉全球。多年来,他一直不断探索,尝试用绘画、版画、摄影等各种方式进行创作。
2014年,《名利场》杂志策划了一场拍摄好莱坞名人头像档案的项目,邀请克劳斯掌镜,为国际巨星们拍摄素颜大头照。这次拍摄的要求十分严苛,要求明星独自前往,最多只能带上一个密友或助手,拍摄时间为3小时,现场没有化妆师,只提供咖啡、熟食三明治或沙拉。就这样,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逐一坐在了他的镜头前面。克劳斯希望巨星们怀揣一颗平常心来进行拍摄,这种日常肖像亲切、真实,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学效果,同时也是与那些绚烂的商业人像大片的一种抗衡。
拍摄这个项目时,克劳斯使用的是宝丽来1977年发布的20×24(英寸)大画幅相机,目前这款相机在全球仅有6台,它高5英尺(约1.5米),重235磅(约106.6公斤),成像细腻,擅长呈现丰富的细节。
如今,凭借发布自家宠物的照片在社交网络走红已不新鲜,但能把宠物摄影提升到艺术层面的人并不多见。在拍摄宠物的当代艺术家中,美国摄影师威廉·魏格曼(William Wegman)算是最负盛名的一个。
威廉·魏格曼1943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约克市,1965年获得麻省艺术学院绘画美术学士学位,1967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绘画美术硕士学位。在校期间,魏格曼就为当地的一家报纸提供照片,毕业后,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凭借摄影谋生。
1970年,魏格曼移居加州长滩市,收养了一只叫曼·雷(Man Ray)的德国魏玛猎犬,这只天生面无表情的小狗从此就成为魏格曼摄影、录像及绘画作品中的核心角色,直到它1982年离世。曼·雷非常配合主人的拍摄,魏格曼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爱犬:“你可以随意摆弄曼·雷,它并不介意,它认为自己是在做应该做的事,或是一些有趣的事。”1986年,魏格曼又收养了一条名叫费伊·雷(Fay Ray)的狗,为它和它的后代拍摄了无数照片,出版了50多本摄影集。拍摄时,魏格曼会给小狗们穿上各种各样的服饰、鞋履,拍出的照片大多幽默风趣,他表示,这些作品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荒謬阐述。
魏格曼喜欢使用宝丽来20×24的大画幅相机拍摄。在数码相机还未出现的年代,宝丽来相机即拍即现的特质,让魏格曼的摄影事业如虎添翼,他会一直拍到获得满意的画面为止。
一次成像相机简史
1947年2月21日,爱德华·兰德博士(Edwin H. Land)研制出第一台即时显影的宝丽来相机。
最初宝丽来公司只有棕褐色调底片,1950年发明出黑白底片,1963年发明出彩色底片。
1969年,宝丽来公司收入近5亿美元;1973年,SX-70相机的日产量打到5000台;
20世纪70年代,宝丽来用户每年要拍摄约10亿张宝丽来照片。
2008年2月,宝丽来宣布停止制造底片,奥地利人弗洛兰·凯普斯(Florian Kaps)并不希望宝丽来就此消失。他成立了12人的影像专家组,在宝丽来荷兰恩斯赫德已废弃的工厂里研制新型底片相纸,2010年3月22日,凯普斯成功了,团队在纽约正式发布了px100和px600两种新相纸。
绘画大师的新视角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1937—)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艺术家之一,主要成就是绘画和摄影,曾为60年代的波普艺术运动做出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早期,霍克尼开始制作宝丽来拼贴照片。一天,他在自家客厅作画,休息时,用宝丽来相机拍摄了客厅的一些照片,然后随手把它们拼贴在一起,突然,他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叙述方式,看着这些照片时,观者的视角好像是立体的,正在穿过房间。此后,他开始越来越多地投入摄影工作,专门追求这种新的摄影风格,有段时间甚至停止了绘画。他用独特的摄影拼贴作品创造出一个奇妙的新世界,这种创作方式被称为“霍克尼式”拼贴。
所谓“霍克尼式”拼贴,是使用宝丽莱相机拍摄同一对象的不同局部,然后再拼合回原来的整体。受到镜头变形及人工操作等影响,这些照片不可能完美对接,经常出现重叠或错位,甚至是视角的偏移,而这恰恰给人带来一种奇妙的拼贴快感。同时,作为杰出的画家,霍克尼也赋予这些摄影拼贴作品一种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霍克尼认为,他克服的主要障碍是固定摄像机的单一视角,即一张照片只能显示一个角度,而他打破了这一局限,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记录方式。
波普大师的视觉日记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是20世纪最有名的艺术家之一,完全可以用大红大紫来形容,同时又充满争议。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他还有着画家、作家、前卫电影制片人、摇滚乐作曲、出版商等多重身分,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摄影师。
安迪·沃霍尔是一个无情的生活记录者,无论参加什么社交活动,他都会把活动现场及遇到的人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视觉日记”。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使用宝丽来相机进行即兴拍摄,直到1987年去世,“大镜头”(Big Shot)是他最喜欢的相机之一,他用它创造了许多人像作品,包括朋友、情人、老主顾、名人,以及他自己。每次拍摄之后,沃霍尔会精心地将照片组织成特定的序列,将其存入红色的“沃霍尔宝丽来”专辑中,每张照片都被整齐的白色边框所包围,他将这个专辑命名为“红皮书”。
1987年沃霍尔去世时,留下了近4万张私人宝丽来照片,这些拍摄时间跨越了几十年的照片有一种奇妙的力量,它就像是那个时代的Instagram,为世界留下了一份独特的时代记录。
Tips
那些精典款一次成像相机
● 入门者可以选择富士拍立得相机,外观艳丽,机身和相纸的价格便宜亲民,“傻瓜式”的便捷操作,即使對摄影一窍不通,使用也不会有任何问题。比如富士的instax mini系列和宽幅的wide系列。
● 宝丽来的资深爱好者几乎人手一台SX-70,它独特的造型,硬朗的线条,金属的质感,让人看一眼就无法忘记,此外还有独特的快门声。SX-70于1972年上市,据说当年宝丽来公司用来研发这款相机及配套相纸的成本达到10亿美元。现在在二手市场上很容易淘到,大约两千元人民币。
● 2016年徕卡推出了一次成像相机Sofort,售价两千多元,是徕卡最便宜的一款相机。和大多数富士拍立得臃肿的造型不同,Sofort造型硬朗简洁,非常漂亮。Sofort是富士代工生产,且和富士mini90属于同一生产线的产品,价格却要贵得多,很多人觉得既然如此还不如买富士mini90,但Sofort相机上有经典的徕卡可乐标啊,徕卡粉丝笑称,就当是买logo送相机了。
看大导演如何雕刻时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32—1986)是俄罗斯的电影导演、歌剧导演、作家和演员,他一生只拍了9部影片,却是史上最负盛名的导演之一,曾获得金狮奖、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并被追赠列宁奖(苏联时代的最高奖)。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有着深邃的精神主题、诗意的叙事以及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影像,以“时间和记忆”作为核心要素,他还写了一部阐述自己电影理论的经典之作《雕刻时光》。
宝丽来相机的缺点——有限的焦距和人造色彩,似乎与塔可夫斯基的35毫米电影作品不谋而合,他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从此相机就成为他最忠实的伙伴。1979—1984年政治流亡期间,塔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和意大利为朋友、家人拍摄了大量宝丽来照片,后来汇集成一部摄影作品集《Instant Light:Tarkovsky Polaroids》,整体风格诗意、梦幻,亦如他的电影作品。
塔可夫斯基用宝丽来拍摄的景观根本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关键时刻”,这些照片对他来说是非常个人化的,具有一种原始的美感。照片中的空间看起来是封闭的,却像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一样,让人有无限遐想,深邃的阴影和闪烁的阳光充满画面,光线侵入最黑暗的空间,在床上、走廊上以及空椅子和花瓶上闪闪发亮……
展示国际巨星最真实的一面
查克·克劳斯(chuck close)1940年生于美国华盛顿州,1962年获得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学士学位,1964年获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后来成为马萨诸塞大学的美术老师。1988年,克劳斯不幸因患病而严重瘫痪,坐在轮椅上,他仍然艰难地进行绘画创作。2000年,克林顿总统为他颁发国家艺术勋章。2010年,他被奥巴马总统任命为总统文艺委员会委员。2016年,克劳斯为纽约第二大道第86街地铁站绘制了12幅大型马赛克肖像,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克劳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写实主义肖像绘画,用网格来绘制人物的面部细节,重新振兴了肖像画艺术,从而享誉全球。多年来,他一直不断探索,尝试用绘画、版画、摄影等各种方式进行创作。
2014年,《名利场》杂志策划了一场拍摄好莱坞名人头像档案的项目,邀请克劳斯掌镜,为国际巨星们拍摄素颜大头照。这次拍摄的要求十分严苛,要求明星独自前往,最多只能带上一个密友或助手,拍摄时间为3小时,现场没有化妆师,只提供咖啡、熟食三明治或沙拉。就这样,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逐一坐在了他的镜头前面。克劳斯希望巨星们怀揣一颗平常心来进行拍摄,这种日常肖像亲切、真实,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学效果,同时也是与那些绚烂的商业人像大片的一种抗衡。
拍摄这个项目时,克劳斯使用的是宝丽来1977年发布的20×24(英寸)大画幅相机,目前这款相机在全球仅有6台,它高5英尺(约1.5米),重235磅(约106.6公斤),成像细腻,擅长呈现丰富的细节。
把宠物拍出新高度
如今,凭借发布自家宠物的照片在社交网络走红已不新鲜,但能把宠物摄影提升到艺术层面的人并不多见。在拍摄宠物的当代艺术家中,美国摄影师威廉·魏格曼(William Wegman)算是最负盛名的一个。
威廉·魏格曼1943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约克市,1965年获得麻省艺术学院绘画美术学士学位,1967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绘画美术硕士学位。在校期间,魏格曼就为当地的一家报纸提供照片,毕业后,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凭借摄影谋生。
1970年,魏格曼移居加州长滩市,收养了一只叫曼·雷(Man Ray)的德国魏玛猎犬,这只天生面无表情的小狗从此就成为魏格曼摄影、录像及绘画作品中的核心角色,直到它1982年离世。曼·雷非常配合主人的拍摄,魏格曼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爱犬:“你可以随意摆弄曼·雷,它并不介意,它认为自己是在做应该做的事,或是一些有趣的事。”1986年,魏格曼又收养了一条名叫费伊·雷(Fay Ray)的狗,为它和它的后代拍摄了无数照片,出版了50多本摄影集。拍摄时,魏格曼会给小狗们穿上各种各样的服饰、鞋履,拍出的照片大多幽默风趣,他表示,这些作品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荒謬阐述。
魏格曼喜欢使用宝丽来20×24的大画幅相机拍摄。在数码相机还未出现的年代,宝丽来相机即拍即现的特质,让魏格曼的摄影事业如虎添翼,他会一直拍到获得满意的画面为止。
Tips
一次成像相机简史
1947年2月21日,爱德华·兰德博士(Edwin H. Land)研制出第一台即时显影的宝丽来相机。
最初宝丽来公司只有棕褐色调底片,1950年发明出黑白底片,1963年发明出彩色底片。
1969年,宝丽来公司收入近5亿美元;1973年,SX-70相机的日产量打到5000台;
20世纪70年代,宝丽来用户每年要拍摄约10亿张宝丽来照片。
2008年2月,宝丽来宣布停止制造底片,奥地利人弗洛兰·凯普斯(Florian Kaps)并不希望宝丽来就此消失。他成立了12人的影像专家组,在宝丽来荷兰恩斯赫德已废弃的工厂里研制新型底片相纸,2010年3月22日,凯普斯成功了,团队在纽约正式发布了px100和px600两种新相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