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日语动词的命令形,在表达对听话人行为要求的时候,需要一些必备要素,当这些要素中有一些不能满足时,动词的命令形就可能由表达直接的祈使语气转变为其他的意义,这种转变还可能与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有关。本文通过总结动词命令形的各种表现性,探讨产生一些特殊性用法的原因,并分析其与动词语义的关联,给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日语动词 命令形 表现性
日语动词活用的形态中,有一种是命令形,即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发出命令,要求对方完成自己所期望的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动词的命令形是最基本的命令表达形式,命令的语气重,在日常会话中不常用。
在命令形的表达中,有像「走れ!」「注意しなさい!」这样,说话人用命令形来表达对听话人行为要求的,也有像「雨よ、降れ!」「馬鹿言え!」这样,并非直接行为要求的情况。同样一个「入る」的命令形「入れ」,在以下三句里,表达的意思也有着微妙的差别。
例1:(ホームランになりそうな打球を見て)入れ!
例2:「入っていいですか。」「おお、入れ入れ!」
例3:なぜ「早くお風呂に入れ!」とうるさいのか、親の心理を教えてください。
一、命令形表达典型而且直接的命令
○テレビをつけろ。
○お前、その目玉をよこせ。
○お前たちは一体誰に尋いて登って来た。下りろ。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典型而且直接的命令表达有着这样一些特点:
(一)对话双方主体方面
1.有着特定的第一人称说话人和第二人称听话人的存在。
2.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是有情物。
3.在地位对比上,说话人是不处于听话人下位的。
4.听话人就是动作事项的实施主体。
补充说明的是:对话双方并不一定都要同时处在同一现场,电话、电报、书信等都可以实现命令的目的,但对话双方必须能够明确指定。如教室里老师对学生说:「誰か答えてみろ。」听话人可以是多个人,但必须是能够特定的对象。说话双方的上下位通常由社会地位、官衔、年龄等来判断。
(二)动作事项方面
1.动作事项是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行为要求。
2.动作要求是由于说话人的愿望发出的。
3.所要求的行为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实施的。
4.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是应该而且可能会去做的。
5.动词是意志行为动词,听话人能够在意志行为努力下完成这个要求,具有能动性。
6.事项是尚未实现的事项。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听话人的行为要求不能局限地理解为听话人身体上的物理运动,而应以听话人能否用意志支配行为的做和不做,或是左右状态的形成与消失为判断依据,即听话人为完成这个要求而参与其中的自身的意志性是必不可少的。
二、命令形表达其他意思
以下各种命令形的表达,因为不能满足命令的成立条件,通常不再被用来表达说话人的命令语气。它们缺少的条件要素总结如下表:
三、动词命令形与动词语义的紧密联系
以上,我们列举了动词命令形的各种表现性。田中稔子(1992)认为:动词的命令形根据动词本身语义的不同,有“命令、愿望、依赖、鼓励、放任”五种用法。她的观点引发了我们对命令形表现性的进一步思考。田中举出的表达鼓励的例句是:「勇気を出せ。」「希望を持て。」「頑張れ。」关于鼓励,上表中未列出该项表现性。笔者认为:「勇気を出せ。」「希望を持て。」「頑張れ。」这些表达完全符合了表示命令的所有条件,应当作为命令形表达命令来理解。之所以会产生分歧,源于上述条件的第五条:“动词一般是意志行为动词,听话人是能够在意志行为努力下完成这个要求的。”
(一)动词无意志性是决定其命令形不表达命令而表达愿望的因素
命令意义下的“动作事项”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身体行为,对于表达心理活动的要求也应理解为一种行为要求,因为听话人为了实现这种心理状态,必然会投入相应的行为努力。如果把鼓励也列为一项,那么催促「急げ!」、忠告「もっと運動しなさい。」……根据不同动词的不同语义,命令形可以有无限的表现性。本文讨论的是那些不能直接理解为“命令某人做某事”的表达,至于命令意发出后对听话人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涉及下去就无穷无尽了。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对听话人说「喜べ!」「驚け!」一样地也实现了愿望听话人关注这样的表达效果,为什么这个要单列出来呢?因为动词无意志性是决定其命令形不表达命令而表达愿望的因素。即听话人在这个行为事项中是非能动的,不能用意志支配动作行为或左右状态。
(二)动词意志性与语义的密切联系
1.动词语义本身带有意志性
田中稔子(1992)指出:原则上讲,表达状态的动词和表达心理作用的动词的命令形都是不成立的。可是,我们却能看到例如:「はやく、消えろ。」「ありがたく思え。」这样的句子,正是因为这些动词的语义中包含了意志性。
笔者认为:田中所说的心理动词也应分成自发性和能动性两类。「驚く」、「喜ぶ」、「憂く」这样的动词属于自发性的,即人不能左右这种心理的产生和消失。而像「思う」、「知る」、「反省する」、「覚悟する」、「心配する」、「悩む」这样的认知动词就具有意志性,可以作为动作动词来理解,其命令形也就可以表达自然充分的命令意义。
2.动词语义的转变使其带有了意志性
田中稔子(1992)还指出:表达物理作用的动词变成命令形的话,则意义上成为表达愿望。的确,表达愿望的命令形句子都是由非意志的自动词构成的,可以说,人在其中不具有任何能动性,完全只能坐等期待。这样的例句在日语里很常见,以下再列举一些。
○雪残れっ!連日の陽気でみるみる雪が溶けています。
○上手にできろ、上手にできろと呪文を唱える。
○妹よ、早く俺に変われや。
○ライブドアよ、地獄に落ちろ!
○僕は何をあせっているのか、眠れ、僕の本能よ、感情よ、知性よ。
○祭よ、始まれ!すべては心に誓って守ってそれから始まれ!
○頑張って浮上しよう……。浮け、私。あの雲よりも高く浮け!
○風よ,吹きつのれ。雷よ,きらめき渡れ。雲よ,破れろ。
这些状态动词的命令形,无一例外地都是表达说话人的愿望,都是人不能为其实现做些什么,在状态实现上是不具能动性的。但另一方面,不能说因为是状态动词,所以其命令形一定表示愿望,因为状态动词在一定语境下会发生语义的转变。之所以会有「はやく、消えろ!」这种说法,道理和「待った、待った!」这样的用过去助动词来表示命令的道理是一样的,即说话人以动作完成后的状态为立脚点,表述要求听话人通过努力尽快实现这个状态,这种语义的转变使其具有了意志性,命令形表达了命令意。这种转变很多时候源于语义表达的省略。即「はやく、消えろ!」实际是在说:「今、あなたの姿が私の目から消えるように、出て行け!」像这样的语义表达的省略在状态动词中并不少见。
○落ち着け!(落ち着くように冷静にふるまえ)
○安心して老いろよな。(老いていくままにしろ)
○酒に酔うな。私の声に酔え!(私の声に陶酔するように、耳を傾けろ)
○まず殴られろ。(殴り返すことのないようにしろ)
○安い賃金で雇っておいて「仕事出来ろ」なんて都合のいい事言ってる。
(仕事ができるように、必要な能力を身に付けろ)
○(フィリピの信徒への手紙)主において常に喜びなさい。
(喜んでいるように何事をも積極的に捉えろ)
○駄目だろ、がっかりしろよ。いいねー、岩田さんの妄想がー!(がっかりして諦めろ)
需要说明的是:状态动词对人来说是否具有实现它的能动性,这种判断是很难划一的,有时一个词在不同的说话者身上也会体现这种能动性的有无,在上面的「……喜びなさい。」一句中,教主认为信徒们是能够做到常保开心的,而在「福、喜べ!今、そなたの息子、正利の禁身を解いてやった。」一句中,将军并不是带着“要求他的乳母努力做到开心”的心情说这句话,而是期待着说了后句话能看到乳母的笑脸。
需要补充说明的还有两点:第一,不能说凡是状态动词的命令形都表达愿望,同样也不能说凡是意志行为动词的命令形都表示命令。比如「死ね」这个词,除了特殊语境下(例如「もうこうなれば、君は死ぬ以外にない。潔く死ね。」),一般总是使用在说话人明知听话人不会去做的场合,因而是用来表达自身愤怒的。第二,虽然状态动词的命令形表达愿望,但也并不是所有状态动词都可以这么用,像「威張れ」、「地震しろ」「偽れ」这些词,虽然语法上存在命令形,但却看不到实际的使用,因为这些状态是说话人永远也不可能希望看到自己或听话人获得的。
3.使用语义转变的状态动词命令形和使用其对应的他动词的命令形的表现性差异
对于有自他性对应的动词来说,除去自动词命令形单纯只能表示愿望的场合,用自动词的命令形和用他动词的命令形表达行为要求在表现性上也是不一样的。要求汽车停下,可以有「止まれ!」和「(車を)とめろ!」两种表达,它们的差异又在哪里?
水谷修(1983)提出的“一方的な命令、譲歩的な命令、丁寧な命令”的思想给了我们启示。森田良行(1995)提出:他动词表达的是说话人把自己放在了和听话人对立的立场,非常客观地传达自己决定执行某个行为,而自动词表达的是说话人站在了和听话人一体化的“我们的立场”上,将视点转移到了听话人。这又让我们想到了“自动词的命令形表达愿望”这一点。我们看出,在自动词的命令形能够没有歧义地表达行为要求的情况下,使用自动词命令形会在命令的意义上添加一层愿望的微妙感觉,实现更好的表达效果,也更符合日语不愿突出棱角的特点。要求听话人离开说话现场,说「はやく消えなさい!」而不愿意说「はやく姿を消せ!」恐怕也是这道理。
四、结语
尽管上面分析了众多动词命令形的表现性,但从根本上讲,它永远都是表达命令的,正因为是这样,它才有资格借用命令形这种形态。只是由于语言环境千变万化,这种命令意义发生了许多转变。这无疑是“语言在用途上广泛化”这一人类语言规律的体现。本文列出的十种表现性并不是滴水不漏的,有学者曾分析过:接续源于放任,放任源于自我主张,「うそつけ!」表达的语感中正有着「お前、今うそついてると分かっているぞ!」这样的判断的意思。还有人以命令形古称“希求言”为依据认为命令都是表达强烈的请求,或说是愿望。本文正是希望通过以上关于命令形的研究抛砖引玉,把命令形这个常常不被教师重视的教学内容作一挖掘,以求能为日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鈴木重幸.日本語文法·形態論.むぎ書房,1988.
[2]仁田義雄.日本語のモダリティと人称.ひつじ書房,1997.
[3]森田良行.日本語の視点.創拓社,1995.
[4]城田俊.日本語形態論.ひつじ書房,1998.
[5]芳賀绥.日本人の表現心理.中央公論社,1993.
[6]宮崎和人.モダリティ.くろしお出版,2002.
[7]水谷修.日本語の生態―内の文化を支える話し言葉―.創拓社,1983.
[8]森山卓郎.ここから始まる日本語文法.ひつじ書房,2000.
[9]田中稔子.田中稔子の日本語の文法.近代文藝社,1992.
关键词: 日语动词 命令形 表现性
日语动词活用的形态中,有一种是命令形,即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发出命令,要求对方完成自己所期望的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动词的命令形是最基本的命令表达形式,命令的语气重,在日常会话中不常用。
在命令形的表达中,有像「走れ!」「注意しなさい!」这样,说话人用命令形来表达对听话人行为要求的,也有像「雨よ、降れ!」「馬鹿言え!」这样,并非直接行为要求的情况。同样一个「入る」的命令形「入れ」,在以下三句里,表达的意思也有着微妙的差别。
例1:(ホームランになりそうな打球を見て)入れ!
例2:「入っていいですか。」「おお、入れ入れ!」
例3:なぜ「早くお風呂に入れ!」とうるさいのか、親の心理を教えてください。
一、命令形表达典型而且直接的命令
○テレビをつけろ。
○お前、その目玉をよこせ。
○お前たちは一体誰に尋いて登って来た。下りろ。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典型而且直接的命令表达有着这样一些特点:
(一)对话双方主体方面
1.有着特定的第一人称说话人和第二人称听话人的存在。
2.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是有情物。
3.在地位对比上,说话人是不处于听话人下位的。
4.听话人就是动作事项的实施主体。
补充说明的是:对话双方并不一定都要同时处在同一现场,电话、电报、书信等都可以实现命令的目的,但对话双方必须能够明确指定。如教室里老师对学生说:「誰か答えてみろ。」听话人可以是多个人,但必须是能够特定的对象。说话双方的上下位通常由社会地位、官衔、年龄等来判断。
(二)动作事项方面
1.动作事项是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行为要求。
2.动作要求是由于说话人的愿望发出的。
3.所要求的行为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实施的。
4.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是应该而且可能会去做的。
5.动词是意志行为动词,听话人能够在意志行为努力下完成这个要求,具有能动性。
6.事项是尚未实现的事项。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听话人的行为要求不能局限地理解为听话人身体上的物理运动,而应以听话人能否用意志支配行为的做和不做,或是左右状态的形成与消失为判断依据,即听话人为完成这个要求而参与其中的自身的意志性是必不可少的。
二、命令形表达其他意思
以下各种命令形的表达,因为不能满足命令的成立条件,通常不再被用来表达说话人的命令语气。它们缺少的条件要素总结如下表:
三、动词命令形与动词语义的紧密联系
以上,我们列举了动词命令形的各种表现性。田中稔子(1992)认为:动词的命令形根据动词本身语义的不同,有“命令、愿望、依赖、鼓励、放任”五种用法。她的观点引发了我们对命令形表现性的进一步思考。田中举出的表达鼓励的例句是:「勇気を出せ。」「希望を持て。」「頑張れ。」关于鼓励,上表中未列出该项表现性。笔者认为:「勇気を出せ。」「希望を持て。」「頑張れ。」这些表达完全符合了表示命令的所有条件,应当作为命令形表达命令来理解。之所以会产生分歧,源于上述条件的第五条:“动词一般是意志行为动词,听话人是能够在意志行为努力下完成这个要求的。”
(一)动词无意志性是决定其命令形不表达命令而表达愿望的因素
命令意义下的“动作事项”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身体行为,对于表达心理活动的要求也应理解为一种行为要求,因为听话人为了实现这种心理状态,必然会投入相应的行为努力。如果把鼓励也列为一项,那么催促「急げ!」、忠告「もっと運動しなさい。」……根据不同动词的不同语义,命令形可以有无限的表现性。本文讨论的是那些不能直接理解为“命令某人做某事”的表达,至于命令意发出后对听话人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涉及下去就无穷无尽了。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对听话人说「喜べ!」「驚け!」一样地也实现了愿望听话人关注这样的表达效果,为什么这个要单列出来呢?因为动词无意志性是决定其命令形不表达命令而表达愿望的因素。即听话人在这个行为事项中是非能动的,不能用意志支配动作行为或左右状态。
(二)动词意志性与语义的密切联系
1.动词语义本身带有意志性
田中稔子(1992)指出:原则上讲,表达状态的动词和表达心理作用的动词的命令形都是不成立的。可是,我们却能看到例如:「はやく、消えろ。」「ありがたく思え。」这样的句子,正是因为这些动词的语义中包含了意志性。
笔者认为:田中所说的心理动词也应分成自发性和能动性两类。「驚く」、「喜ぶ」、「憂く」这样的动词属于自发性的,即人不能左右这种心理的产生和消失。而像「思う」、「知る」、「反省する」、「覚悟する」、「心配する」、「悩む」这样的认知动词就具有意志性,可以作为动作动词来理解,其命令形也就可以表达自然充分的命令意义。
2.动词语义的转变使其带有了意志性
田中稔子(1992)还指出:表达物理作用的动词变成命令形的话,则意义上成为表达愿望。的确,表达愿望的命令形句子都是由非意志的自动词构成的,可以说,人在其中不具有任何能动性,完全只能坐等期待。这样的例句在日语里很常见,以下再列举一些。
○雪残れっ!連日の陽気でみるみる雪が溶けています。
○上手にできろ、上手にできろと呪文を唱える。
○妹よ、早く俺に変われや。
○ライブドアよ、地獄に落ちろ!
○僕は何をあせっているのか、眠れ、僕の本能よ、感情よ、知性よ。
○祭よ、始まれ!すべては心に誓って守ってそれから始まれ!
○頑張って浮上しよう……。浮け、私。あの雲よりも高く浮け!
○風よ,吹きつのれ。雷よ,きらめき渡れ。雲よ,破れろ。
这些状态动词的命令形,无一例外地都是表达说话人的愿望,都是人不能为其实现做些什么,在状态实现上是不具能动性的。但另一方面,不能说因为是状态动词,所以其命令形一定表示愿望,因为状态动词在一定语境下会发生语义的转变。之所以会有「はやく、消えろ!」这种说法,道理和「待った、待った!」这样的用过去助动词来表示命令的道理是一样的,即说话人以动作完成后的状态为立脚点,表述要求听话人通过努力尽快实现这个状态,这种语义的转变使其具有了意志性,命令形表达了命令意。这种转变很多时候源于语义表达的省略。即「はやく、消えろ!」实际是在说:「今、あなたの姿が私の目から消えるように、出て行け!」像这样的语义表达的省略在状态动词中并不少见。
○落ち着け!(落ち着くように冷静にふるまえ)
○安心して老いろよな。(老いていくままにしろ)
○酒に酔うな。私の声に酔え!(私の声に陶酔するように、耳を傾けろ)
○まず殴られろ。(殴り返すことのないようにしろ)
○安い賃金で雇っておいて「仕事出来ろ」なんて都合のいい事言ってる。
(仕事ができるように、必要な能力を身に付けろ)
○(フィリピの信徒への手紙)主において常に喜びなさい。
(喜んでいるように何事をも積極的に捉えろ)
○駄目だろ、がっかりしろよ。いいねー、岩田さんの妄想がー!(がっかりして諦めろ)
需要说明的是:状态动词对人来说是否具有实现它的能动性,这种判断是很难划一的,有时一个词在不同的说话者身上也会体现这种能动性的有无,在上面的「……喜びなさい。」一句中,教主认为信徒们是能够做到常保开心的,而在「福、喜べ!今、そなたの息子、正利の禁身を解いてやった。」一句中,将军并不是带着“要求他的乳母努力做到开心”的心情说这句话,而是期待着说了后句话能看到乳母的笑脸。
需要补充说明的还有两点:第一,不能说凡是状态动词的命令形都表达愿望,同样也不能说凡是意志行为动词的命令形都表示命令。比如「死ね」这个词,除了特殊语境下(例如「もうこうなれば、君は死ぬ以外にない。潔く死ね。」),一般总是使用在说话人明知听话人不会去做的场合,因而是用来表达自身愤怒的。第二,虽然状态动词的命令形表达愿望,但也并不是所有状态动词都可以这么用,像「威張れ」、「地震しろ」「偽れ」这些词,虽然语法上存在命令形,但却看不到实际的使用,因为这些状态是说话人永远也不可能希望看到自己或听话人获得的。
3.使用语义转变的状态动词命令形和使用其对应的他动词的命令形的表现性差异
对于有自他性对应的动词来说,除去自动词命令形单纯只能表示愿望的场合,用自动词的命令形和用他动词的命令形表达行为要求在表现性上也是不一样的。要求汽车停下,可以有「止まれ!」和「(車を)とめろ!」两种表达,它们的差异又在哪里?
水谷修(1983)提出的“一方的な命令、譲歩的な命令、丁寧な命令”的思想给了我们启示。森田良行(1995)提出:他动词表达的是说话人把自己放在了和听话人对立的立场,非常客观地传达自己决定执行某个行为,而自动词表达的是说话人站在了和听话人一体化的“我们的立场”上,将视点转移到了听话人。这又让我们想到了“自动词的命令形表达愿望”这一点。我们看出,在自动词的命令形能够没有歧义地表达行为要求的情况下,使用自动词命令形会在命令的意义上添加一层愿望的微妙感觉,实现更好的表达效果,也更符合日语不愿突出棱角的特点。要求听话人离开说话现场,说「はやく消えなさい!」而不愿意说「はやく姿を消せ!」恐怕也是这道理。
四、结语
尽管上面分析了众多动词命令形的表现性,但从根本上讲,它永远都是表达命令的,正因为是这样,它才有资格借用命令形这种形态。只是由于语言环境千变万化,这种命令意义发生了许多转变。这无疑是“语言在用途上广泛化”这一人类语言规律的体现。本文列出的十种表现性并不是滴水不漏的,有学者曾分析过:接续源于放任,放任源于自我主张,「うそつけ!」表达的语感中正有着「お前、今うそついてると分かっているぞ!」这样的判断的意思。还有人以命令形古称“希求言”为依据认为命令都是表达强烈的请求,或说是愿望。本文正是希望通过以上关于命令形的研究抛砖引玉,把命令形这个常常不被教师重视的教学内容作一挖掘,以求能为日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鈴木重幸.日本語文法·形態論.むぎ書房,1988.
[2]仁田義雄.日本語のモダリティと人称.ひつじ書房,1997.
[3]森田良行.日本語の視点.創拓社,1995.
[4]城田俊.日本語形態論.ひつじ書房,1998.
[5]芳賀绥.日本人の表現心理.中央公論社,1993.
[6]宮崎和人.モダリティ.くろしお出版,2002.
[7]水谷修.日本語の生態―内の文化を支える話し言葉―.創拓社,1983.
[8]森山卓郎.ここから始まる日本語文法.ひつじ書房,2000.
[9]田中稔子.田中稔子の日本語の文法.近代文藝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