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在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式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天性”,关注生命的本质,把我们的课堂和校园建设成孩子享受生命的乐园。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好好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最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信中的提问 什么是“好好学习” 教学方式
一日,收到学生的来信:尊敬的老师,您好!我一直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虽然我只是一个11岁的女孩,但是我却承担了很多很多的责任。在家里,我一点家务事都不做,因为妈妈说只要我好好学习,长大了有出息,就对得起在天之灵的爸爸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好好学习”。难道就是上课听讲,不做小动作,不说话吗?这怎么可能。我已经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了,只剩一年就要小学毕业了。妈妈希望我考上一所重点中学。如果我考不上重点中学。我会痛恨自己一辈子的。我只想重点什么是“好好学习”?只要知道什么是“好好学习”,我一定会刻苦学习。请问你知道什么是“好好学习”嘛?请告诉我吧?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来换取这个答案。如果能知道这个答案,我会快乐一辈子,否则,我会痛苦一辈子。
读着信中的提问,在场所有老师一时“语塞”答不上来。也深深被震撼,原来简单的四个字让小小的生命承受了如此重的压力。平日里,“好好学习”是家长和老师的口头禅,每天都要求孩子和学生“好好学习”。可当学生问到什么是“好好学习”时,怎么就答不上来了呢?或许有的老师和家长会说,“好好学习”就是上课不做任何小动作、不乱讲话、不东张西望,目不转睛地望着老师听课,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这样的行为就是好好学习。现在看来,学生对“好好学习”的要求已经不止这些了。写信的学生在班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从某个角度来讲,她已经做到了“好好学习”。可是,当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喋喋不休地提出“好好学习”的要求时,我们的孩子们迷惑了——他们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去学?看来,我们在对孩子们提出“好好学习”的要求之前,必须先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考虑要孩子学“什么”?二是考虑怎样才能让孩子“好好”地学。
首先应明确孩子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是包罗万象,无限宽广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它包括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也包括孩子们天真地游戏,玩耍……
人类的学习是个体的视觉、听觉、触觉接触周围事物产生信息,传输大脑,经大脑筛选,产生反映。从中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行为,是因个体的需要而自主的行为。因此,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方式是自觉的。自主的、广泛的、多样的,主要是孩子自觉主动的行为,都应视为孩子的学习行为,哪怕是不规范的或是错误的行为。而不应该把孩子的学习行为从他们天真的玩耍、游戏,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孤立开来。主要看来,我们每天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的,除书本的东西外,要让孩子们学会玩耍、做游戏,学会唱、跳,要让孩子们在玩耍跳唱中,学会与人交际,与人合作;让孩子们参与生活,参与社会,从而感悟生活,理解社会。
让我想起曾发生在校园里的事。一次全校掀起一股折纸热:折“花”折“树”,折“船”折“飞机”……各式各样。五彩缤纷。顿时,校园沸腾起来,热闹极了,高兴极了。整个校园沉浸在纸的艺术中……可是,这股热引起了老师的注意,经过讨论决定立即制止这股“风”。原因有二:一污染了环境。二是浪费资源。之后的一段时间,校园安静了许多,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也少了许多。这让我想起了小时的我,爸爸为了让我“好好学习”,不让我打毛线,绣花,弹口琴,跳舞……长大后当我步入社会时,在生活中面临许多困难,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渐渐明白当初爸爸是以剥夺我的课余时间的学习机会,扼杀我的特长发展为代价的。所以,我在乡,许多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制止”行为,“管教”行为是否太轻率了?太武断了?是否一次次剥夺了孩子绝好的学习机会呢?
因此,我们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时,应先为孩子们开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的空间和渠道,为孩子们准备好好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们有所学。
其次,要让孩子们真正学好。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关爱孩子们的生命特征,需要我们从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选取适宜孩子们年龄特征,孩子喜欢能接受的学习内容。孩子不爱学习,让许多家长和老师头疼。其实,究其原因,不是孩子们天生不爱学习,而是我们现在许多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成人化”,没有真正照顾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生命的发展本质。许多内容和方式不能满足孩子真正的需要。老师们都知道,刚入学时的孩子,学习兴趣最浓,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持久,孩子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甚至厌学。我想起美国一堂生理卫生课,是一堂人的心脏结构的教学课,老师先对着巨型的心脏模型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心脏结构、活动原理后,带着学生在模型中走了一圈,出来时,学生对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原理,便了如指掌。这是多么有趣,生动、轻松而有效的课。这又让我异想天开了:既然孩子们天性爱玩游戏,何不尝试把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开发成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打游戏或玩游戏中轻松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呢。又如,孩子们天性好动,坐不住,是否可以把小学地段40分钟的课堂时间改为20分钟的课堂教学形式呢?……
因此,我们在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式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天性”,关注生命的本质,把我们的课堂和校园建设成孩子享受生命的乐园。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好好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最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信中的提问 什么是“好好学习” 教学方式
一日,收到学生的来信:尊敬的老师,您好!我一直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虽然我只是一个11岁的女孩,但是我却承担了很多很多的责任。在家里,我一点家务事都不做,因为妈妈说只要我好好学习,长大了有出息,就对得起在天之灵的爸爸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好好学习”。难道就是上课听讲,不做小动作,不说话吗?这怎么可能。我已经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了,只剩一年就要小学毕业了。妈妈希望我考上一所重点中学。如果我考不上重点中学。我会痛恨自己一辈子的。我只想重点什么是“好好学习”?只要知道什么是“好好学习”,我一定会刻苦学习。请问你知道什么是“好好学习”嘛?请告诉我吧?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来换取这个答案。如果能知道这个答案,我会快乐一辈子,否则,我会痛苦一辈子。
读着信中的提问,在场所有老师一时“语塞”答不上来。也深深被震撼,原来简单的四个字让小小的生命承受了如此重的压力。平日里,“好好学习”是家长和老师的口头禅,每天都要求孩子和学生“好好学习”。可当学生问到什么是“好好学习”时,怎么就答不上来了呢?或许有的老师和家长会说,“好好学习”就是上课不做任何小动作、不乱讲话、不东张西望,目不转睛地望着老师听课,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这样的行为就是好好学习。现在看来,学生对“好好学习”的要求已经不止这些了。写信的学生在班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从某个角度来讲,她已经做到了“好好学习”。可是,当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喋喋不休地提出“好好学习”的要求时,我们的孩子们迷惑了——他们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去学?看来,我们在对孩子们提出“好好学习”的要求之前,必须先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考虑要孩子学“什么”?二是考虑怎样才能让孩子“好好”地学。
首先应明确孩子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是包罗万象,无限宽广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它包括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也包括孩子们天真地游戏,玩耍……
人类的学习是个体的视觉、听觉、触觉接触周围事物产生信息,传输大脑,经大脑筛选,产生反映。从中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行为,是因个体的需要而自主的行为。因此,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方式是自觉的。自主的、广泛的、多样的,主要是孩子自觉主动的行为,都应视为孩子的学习行为,哪怕是不规范的或是错误的行为。而不应该把孩子的学习行为从他们天真的玩耍、游戏,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孤立开来。主要看来,我们每天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的,除书本的东西外,要让孩子们学会玩耍、做游戏,学会唱、跳,要让孩子们在玩耍跳唱中,学会与人交际,与人合作;让孩子们参与生活,参与社会,从而感悟生活,理解社会。
让我想起曾发生在校园里的事。一次全校掀起一股折纸热:折“花”折“树”,折“船”折“飞机”……各式各样。五彩缤纷。顿时,校园沸腾起来,热闹极了,高兴极了。整个校园沉浸在纸的艺术中……可是,这股热引起了老师的注意,经过讨论决定立即制止这股“风”。原因有二:一污染了环境。二是浪费资源。之后的一段时间,校园安静了许多,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也少了许多。这让我想起了小时的我,爸爸为了让我“好好学习”,不让我打毛线,绣花,弹口琴,跳舞……长大后当我步入社会时,在生活中面临许多困难,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渐渐明白当初爸爸是以剥夺我的课余时间的学习机会,扼杀我的特长发展为代价的。所以,我在乡,许多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制止”行为,“管教”行为是否太轻率了?太武断了?是否一次次剥夺了孩子绝好的学习机会呢?
因此,我们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时,应先为孩子们开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的空间和渠道,为孩子们准备好好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们有所学。
其次,要让孩子们真正学好。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关爱孩子们的生命特征,需要我们从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选取适宜孩子们年龄特征,孩子喜欢能接受的学习内容。孩子不爱学习,让许多家长和老师头疼。其实,究其原因,不是孩子们天生不爱学习,而是我们现在许多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成人化”,没有真正照顾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生命的发展本质。许多内容和方式不能满足孩子真正的需要。老师们都知道,刚入学时的孩子,学习兴趣最浓,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持久,孩子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甚至厌学。我想起美国一堂生理卫生课,是一堂人的心脏结构的教学课,老师先对着巨型的心脏模型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心脏结构、活动原理后,带着学生在模型中走了一圈,出来时,学生对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原理,便了如指掌。这是多么有趣,生动、轻松而有效的课。这又让我异想天开了:既然孩子们天性爱玩游戏,何不尝试把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开发成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打游戏或玩游戏中轻松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呢。又如,孩子们天性好动,坐不住,是否可以把小学地段40分钟的课堂时间改为20分钟的课堂教学形式呢?……
因此,我们在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式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天性”,关注生命的本质,把我们的课堂和校园建设成孩子享受生命的乐园。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好好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最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