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s_T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2005年首次制定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并先后经历多次修订。近年来, 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使得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略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IFD的诊断方法累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基于这些变化,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IDSA)指南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指南对我国原有IFD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本版诊治原则对流行病学部分进行了相应修订;诊断体系上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未确定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仍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及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修订;新增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相关内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9月—2019年5月6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流式细胞术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细胞表面PD-1表达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脓毒症患者64例,生存者32例,死亡者32例。
报道1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罕见地同时出现胰岛素过敏、皮下脂肪萎缩及外源性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导致胰岛素难以有效控制血糖,通过逐一对上述各个胰岛素相关自身免疫反应进行诊断、管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患儿9岁,社会性别男性。主因“阴茎短小”就诊。检查发现,阴茎牵长2 cm,右侧阴囊空虚,右侧腹股沟可触及直径约2 cm质软包块。盆腔超声检查显示无缪勒管结构,右侧腹股沟隐睾,肾上腺大小正常。基因检测显示,SRD5A2基因存在c.680G>A (p.R227Q)纯合子突变,其父亲SRD5A2基因c.680G>A(p.R227Q)杂合突变,母亲SRD5A2基因c.680G>A(p.R227Q)杂合突变
在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许多存在精神心理问题,本共识为《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的更新版,旨在提高心血管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帮助心血管医生提高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基本处理能力。
目的分析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特点,评估硼替佐米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疗效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pPC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特点与既往已报道多中心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比较,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将39例接受治疗患者
靶向治疗的应用一方面改善了肿瘤的治疗;但另一方面,由于靶向药物所针对的靶点通常也是生理状态下免疫通路或者细胞通路的关键成分,从而损害正常免疫功能,导致包括侵袭性真菌病(IFD)在内的感染性并发症风险增加。靶向治疗的广泛应用已经或正在使对IFD风险的认识及防控策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血液科医师在新时代对IFD的认识与诊断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专家诊治指南不断更新,在总体原则中特别强调,为提高RA临床达标率,需医患携手共同协商诊疗过程中的细节。因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专家诊治指南的理解及配合医生共同做好各项诊疗工作非常重要。本指南从患者关切的问题出发,按照国际规范流程,组成RA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提出RA患者实践指南推荐意见16条。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以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对患者的危害最大。早期确诊病原菌并开始治疗对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的诊断技术手段存在不足。本次修订版参照国际相关的诊断和管理指南,对我国原有的IFD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
Bartter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低血钾、高尿钾、代谢性碱中毒、高肾素和高醛固酮,血压正常或降低,合并高血压的Bartter综合征极为罕见。本例患者低血钾、碱中毒、高肾素、高醛固酮合并高血压,除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后,诊断为合并高血压的Bartter综合征。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血钾恢复正常,证实了Bartter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基因检测结果为SLC12A3杂合突变,目前尚未报道该杂合
目的评估甲状旁腺四维CT(4-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单独或联合其他定位手段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术前定位诊断的效能,为甲旁亢患者术前定位诊断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共纳入57例术前完善甲状旁腺4D-CT、甲状旁腺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甲状旁腺显像(MIBI)及甲状旁腺超声检查的原发性甲旁亢患者(共包含13例异常位置甲状旁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