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狂犬病的病原与发病原因。该病尚无好的治疗方法,一旦出现临床症状,便会死亡,因此一般是做好预防工作。就此,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狂犬病;病因;预防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多发生于犬、狼、猫等食肉动物,近年来人类较常发生。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和患病动物,潜伏期一般为2~8周,最长的1年。患病动物见水即表现恐惧,故名“恐水症”。
1病原
狂犬病病毒为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一端圆凸,一端平凹,形如子弹,直径65~80nm,长约130~240nm。病毒易为日光、紫外线、甲醛、升汞季胺类化合物(如新洁尔灭)、脂溶剂、50%~70%酒精等灭活,其悬液经5℃、30~60min或100℃、2min即灭活。病毒于-70℃或冻干后置0~4℃中可保持活力数年。被感染的组织可保存于50 %甘油内送检。狂犬病毒含5种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双聚酶(L)、磷蛋白(NS)及基质(M)等,后二者为小分子蛋白。G可导致体内形成中和抗体,可对抗病毒攻击;N导致的抗体不具中和力,可用于检测浆内包涵体。
2病因
狂犬病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①人或动物被病狗咬伤或抓伤引起;②犬、猫与人类亲密接触引起;③食用病死的狗肉及其他患病宰杀或死亡的动物引起。
人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狩猎者、兽医及饲养动物者更易感染。农村青少年与病兽接触机会多,故发病者也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任何季节均有本病发生,我国东北地区则以春夏季为多见。人被病犬咬伤后的平均发病率为15%~20%,被病狼咬后为50%~60%(均指未作预防注射者)。发病与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等处的发病机会较多;②创伤程度。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头面部深伤者的发病率可达80 %左右;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的发病机会较少;④衣着厚薄。冬季衣着厚,受染机会少;⑤注射疫苗情况。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的发病率低。国内报告全程注射后的发病率为0.15%(国外为0.016%~0.48%),未注完全程者为13.93%。
3特征性临床症状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形式主要分狂躁型和沉郁型2种类型,整个病程大约1周,特征性症状为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
4诊断及治疗
临床诊断时首先抓住发病时的特征特性、临床症状和发病史,调查了解有无被发病动物咬伤、抓伤史,有无伤口感染,免疫注射情况、使用何种疫苗、疫苗是否在有效的保护期等,以此可以初步作出临床诊断。
因本病尚无好的治疗方法,一旦出现临床症状,通常因治疗无效而终归死亡。其危险性极高。
5预防措施
(1)捕杀所有野犬,对必须饲养的猎犬、警犬及实验用犬,应进行登记,并做好预防接种。发现病犬、病猫时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咬过人的家犬、家猫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d。仍存活的动物可确定为非患狂犬病者可解除隔离。
(2)人或动物一旦被疯狗咬伤或抓伤,必须立即采取可靠措施进行预防。可用拔火罐拔出毒液,或用20%肥皂水反复冲洗被咬的伤口,边冲洗边用手挤出毒液,冲洗后马上用75%的酒精或3%的碘酊擦伤口内外,伤口不能包扎,然后尽快去当地卫生防疫站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受伤严重者,要同时注射抗血清。
(3)不得食用病死的狗肉及其他患病宰杀或死亡的动物,因为狂犬病病毒毒力强,动物的肌肉、乳中均含有强病毒。对怀疑或确诊的动物,必须立即作焚烧、深埋等无害处理,对动物接触的场所、用具彻底消毒。
(4)犬、猫等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动物必须按程序进行有效的免疫接种。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致弱活疫苗(弱毒苗),有的是同时预防几种疫病的联苗,常常是呈冻干粉块状,用时应按倍数稀释,弱毒苗虽然生产成本低,但免疫后在适当条件下可能诱导发病或造成散毒,故发达国家一般不用弱毒苗;另一类是灭活苗,免疫效果确实,安全性也较好。
6参考文献
[1] 彭毛.狂犬病的现状及预防研究进展[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6(4):41-42.
[2] 崔炳权,贾连才.一例注射狂犬病疫苗过敏[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2(5):34.
[3] 朱维正.人兽共患病——狂犬病的防治[J].科学种养,2006(2):42.
[4] 王庚海,宛廷瑞.家畜狂犬病的控制[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2(5):31.
[5] 冯学芝,范磊,孙浩,等.狂犬病的特征与防控措施[J].畜禽业,2006(2):36-39.
[6] 刘涛,王瑞.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思考[J].现代畜牧兽医,2006(5):38-39.
[7] 余全法,徐震宇,王维金,等.狂犬病现状和宁波市防控策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2):86-87.
关键词 狂犬病;病因;预防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多发生于犬、狼、猫等食肉动物,近年来人类较常发生。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和患病动物,潜伏期一般为2~8周,最长的1年。患病动物见水即表现恐惧,故名“恐水症”。
1病原
狂犬病病毒为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一端圆凸,一端平凹,形如子弹,直径65~80nm,长约130~240nm。病毒易为日光、紫外线、甲醛、升汞季胺类化合物(如新洁尔灭)、脂溶剂、50%~70%酒精等灭活,其悬液经5℃、30~60min或100℃、2min即灭活。病毒于-70℃或冻干后置0~4℃中可保持活力数年。被感染的组织可保存于50 %甘油内送检。狂犬病毒含5种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双聚酶(L)、磷蛋白(NS)及基质(M)等,后二者为小分子蛋白。G可导致体内形成中和抗体,可对抗病毒攻击;N导致的抗体不具中和力,可用于检测浆内包涵体。
2病因
狂犬病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①人或动物被病狗咬伤或抓伤引起;②犬、猫与人类亲密接触引起;③食用病死的狗肉及其他患病宰杀或死亡的动物引起。
人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狩猎者、兽医及饲养动物者更易感染。农村青少年与病兽接触机会多,故发病者也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任何季节均有本病发生,我国东北地区则以春夏季为多见。人被病犬咬伤后的平均发病率为15%~20%,被病狼咬后为50%~60%(均指未作预防注射者)。发病与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等处的发病机会较多;②创伤程度。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头面部深伤者的发病率可达80 %左右;③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的发病机会较少;④衣着厚薄。冬季衣着厚,受染机会少;⑤注射疫苗情况。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的发病率低。国内报告全程注射后的发病率为0.15%(国外为0.016%~0.48%),未注完全程者为13.93%。
3特征性临床症状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形式主要分狂躁型和沉郁型2种类型,整个病程大约1周,特征性症状为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
4诊断及治疗
临床诊断时首先抓住发病时的特征特性、临床症状和发病史,调查了解有无被发病动物咬伤、抓伤史,有无伤口感染,免疫注射情况、使用何种疫苗、疫苗是否在有效的保护期等,以此可以初步作出临床诊断。
因本病尚无好的治疗方法,一旦出现临床症状,通常因治疗无效而终归死亡。其危险性极高。
5预防措施
(1)捕杀所有野犬,对必须饲养的猎犬、警犬及实验用犬,应进行登记,并做好预防接种。发现病犬、病猫时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咬过人的家犬、家猫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d。仍存活的动物可确定为非患狂犬病者可解除隔离。
(2)人或动物一旦被疯狗咬伤或抓伤,必须立即采取可靠措施进行预防。可用拔火罐拔出毒液,或用20%肥皂水反复冲洗被咬的伤口,边冲洗边用手挤出毒液,冲洗后马上用75%的酒精或3%的碘酊擦伤口内外,伤口不能包扎,然后尽快去当地卫生防疫站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受伤严重者,要同时注射抗血清。
(3)不得食用病死的狗肉及其他患病宰杀或死亡的动物,因为狂犬病病毒毒力强,动物的肌肉、乳中均含有强病毒。对怀疑或确诊的动物,必须立即作焚烧、深埋等无害处理,对动物接触的场所、用具彻底消毒。
(4)犬、猫等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动物必须按程序进行有效的免疫接种。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致弱活疫苗(弱毒苗),有的是同时预防几种疫病的联苗,常常是呈冻干粉块状,用时应按倍数稀释,弱毒苗虽然生产成本低,但免疫后在适当条件下可能诱导发病或造成散毒,故发达国家一般不用弱毒苗;另一类是灭活苗,免疫效果确实,安全性也较好。
6参考文献
[1] 彭毛.狂犬病的现状及预防研究进展[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6(4):41-42.
[2] 崔炳权,贾连才.一例注射狂犬病疫苗过敏[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2(5):34.
[3] 朱维正.人兽共患病——狂犬病的防治[J].科学种养,2006(2):42.
[4] 王庚海,宛廷瑞.家畜狂犬病的控制[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2(5):31.
[5] 冯学芝,范磊,孙浩,等.狂犬病的特征与防控措施[J].畜禽业,2006(2):36-39.
[6] 刘涛,王瑞.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思考[J].现代畜牧兽医,2006(5):38-39.
[7] 余全法,徐震宇,王维金,等.狂犬病现状和宁波市防控策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