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某学校开了一堂公开课,邀请了几位国外教育专家听课。课上,老师的表现非常精彩,学生们的反应异常热烈。听课完毕,其他听课者掌声雷动,而外国专家却表情尴尬。在大家的掌声中,有人问询几位外国专家的观感。没想到,几位专家很是不以为然,而是非常吃惊地问:为什么看不到学生们提出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提出来的,学生们没有疑问,他们到课堂里学什么来了?
的确,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外国专家的发问给我们以警醒:课堂上应培养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切实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不能再简单地把教学视为“教师教,学生学”。我们应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去面对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作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所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课题质疑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学生拿到一篇课文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课题,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课题质疑,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如《“黑板”跑了》这篇课文,首先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学生围绕课题能想到“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跑呢?”“黑板两个字为什么要加引号?”等等。教者顺势引导学生品习文章,让学生带着疑问学,更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插图质疑
苏教版课文配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精美插图,这些插图适宜于儿童阅读,有利于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如《小鹰学飞》一课的插图画了小鹰先是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后来飞到了大山的上空,最后飞到了更高的天空,因为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让学生逐一说图意,最后学生自然会提出疑问:“小鹰怎么越飞越高?”
三、抓重点词句质疑
在精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教学《梅兰芳学艺》这一课,教师出示:“梅兰芳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一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再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梅兰芳为什么要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无疑是文章的中心,抓住学生的疑问进行教学,则一切水到渠成了。
四、在文中引发想象处质疑
语文教材中,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教者就可以抓住这些点引导学生质疑,此时的质疑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如《云房子》这课的结尾写道:“没有了,没有了。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学生读了这句知道云房子没有了,引导学生质疑:“小鸟们看着无云的天空在说什么呢?”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想象、练说,感受课文所描写的美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时,教者多引导学生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学生的思维。有着怀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必将更容易得到提高。
的确,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外国专家的发问给我们以警醒:课堂上应培养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切实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不能再简单地把教学视为“教师教,学生学”。我们应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去面对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作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所说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课题质疑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学生拿到一篇课文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课题,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课题质疑,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如《“黑板”跑了》这篇课文,首先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学生围绕课题能想到“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跑呢?”“黑板两个字为什么要加引号?”等等。教者顺势引导学生品习文章,让学生带着疑问学,更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插图质疑
苏教版课文配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精美插图,这些插图适宜于儿童阅读,有利于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如《小鹰学飞》一课的插图画了小鹰先是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后来飞到了大山的上空,最后飞到了更高的天空,因为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让学生逐一说图意,最后学生自然会提出疑问:“小鹰怎么越飞越高?”
三、抓重点词句质疑
在精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教学《梅兰芳学艺》这一课,教师出示:“梅兰芳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一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再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梅兰芳为什么要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无疑是文章的中心,抓住学生的疑问进行教学,则一切水到渠成了。
四、在文中引发想象处质疑
语文教材中,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教者就可以抓住这些点引导学生质疑,此时的质疑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如《云房子》这课的结尾写道:“没有了,没有了。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学生读了这句知道云房子没有了,引导学生质疑:“小鸟们看着无云的天空在说什么呢?”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想象、练说,感受课文所描写的美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时,教者多引导学生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学生的思维。有着怀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必将更容易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