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普通的粗瓷大口碗,碗壁内布满星星点点的蛋花,几片葱叶点缀其中,淡淡的香气不时袭来,很诱人。
蛋碗是我童年的最高“赏赐”。
那时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吃肉是不敢奢望的,只是在逢年过节时父亲才会到集上割上一斤肉,回来放上一锅黄芽菜,一家人就这么争争抢抢地吃了起来。吃完了还要拉好几天肚子,老人们说那时候人都是“草肠子”,经不起荤的。没肉的时候,家里改善伙食的拳头产品便是“炖蛋”,那时母亲养了几只鸡,鸡蛋拿到集上卖,遇到不慎打破的便会拿出来犒劳我们,一只鸡蛋炖一碗,不多不少每人一勺。吃完的蛋碗是舍不得洗掉的,拿来泡饭最好不过,玉米棒子和吃剩的蛋花一拌,那滋味别提多爽。蛋碗的分配是很严格的,姐弟5个轮流“坐庄”,这次是老大享受蛋碗,下次就是老二的了,谁也不会弄错,每个人都在监督着。
只有一次,母亲破了例。
那是在我刚上小学的第一天,中午报完名回家,母亲破天荒地从鸡窝里掏出了3个鸡蛋,不一会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炖蛋,姐弟5个每人足足分了两大勺。分完后大姐把蛋碗推给了小弟,我知道今天是小弟“坐庄”,他刚要把饭倒进蛋碗,母亲一把抢了过来,放到了我面前。
“今天姐姐上学,蛋碗给她。”母亲摸着我的头对小弟说。小弟才4岁,一脸委屈,看着蛋碗眼里噙满了泪水。“还是给小弟吧,今天该他吃了。”我又把碗推给了小弟。“姐,今天你上学,你吃吧!”小弟居然很懂事地又把蛋碗推给了我。“你就吃了吧,吃饱了好念书。”姐姐们也劝道。看着小弟因营养不良黑瘦的脸,我的喉头一阵发紧。这时母亲把我的饭倒进了碗里,我默默地吃着,小弟还时不时地向蛋碗瞟了几眼。
就这样,小小的蛋碗在5个孩子中来回传递,伴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母亲也渐渐步入了老年。
前几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来住一阵子。中午,儿子嚷嚷着要吃炖蛋,现在的炖蛋和当年可不一样了,我从菜场上买回了蛤蜊、扇贝、文蛤,做了一碗海鲜泡蛋,谁知儿子吃几口就不吃了,母亲还一个劲地把海鲜夹给孙子。吃完饭母亲到厨房收拾碗筷,过了好久也不出来,我进去一看,不禁惊呆了,只见母亲正拿着半个馒头蘸着蛋碗里的剩蛋一口一口地吃着。见我进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倒了挺可惜的,索性吃了吧。”
“妈……”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悠悠外婆情
掐指算来,外婆已89岁高龄了。她80大寿那年,恰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拎着礼物往回赶。外婆精神矍铄地站在门口,头上戴着毛线织帽,上面插着一朵小花。儿女们在她面前忙着,她身后是挂满贺寿对联的大厅。最令她高兴的是两个女儿的和解──大女儿,也就是我母亲,与二女儿,经过大半辈子的冷战,终于在这一天冰释前嫌,给足外婆面子,也了却了她的心愿。
外婆几乎总是笑,以至于老公第一回见到她,也被她的笑容感染,尽管话语不通,却特意嘱咐我多留一阵。这样的笑容一直保持到最近──大约从去年开始,奔90岁的外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思乡情绪。她像小孩一样嚷着要回娘家,尽管娘家的同辈人已经所剩无几。同时她的记忆力开始衰退──她惟一认得的只有两个儿子;其他人走到跟前,她只是笑笑而已。
在我的记忆中,外婆一直是恬静安详的。她笃信佛教,每个月必有几天吃斋念佛。读到经书上不懂的字,她会来问我。外婆小时候上过学堂,据说她排行最小,是曾外祖父宠爱的掌上明珠。外婆还跟我说起她小时候背诵孙中山遗嘱的事,可见那时的民主思想已渐入人心。外婆从小裹脚──这在当时是大家闺秀的象征,因为与外婆几乎同龄的奶奶出生农家,大脚一双,健步如飞。
外婆80开外还很硬朗,几次徒步到山上庙里烧香。相比之下,奶奶80岁后身体佝偻,已经显得老态龙钟。跟其他长寿者一样,外婆饮食没有特别禁忌。她爱喝黄酒,饭前一小盅,没有也不苛求;爱吃红烧肉,一餐一两块,肥瘦不论。
最近一两年,外婆由两个儿子轮流供养,但她在镇上儿子家住不惯,几乎天天嚷着要回家。回到家里,她就躲起来不肯再去镇上。最近几天,听说外婆状态极差,几次显现出叶落归根的迹象。好在外婆一生无病无灾,子孙满堂,也可以说是此生无憾了。
蛋碗是我童年的最高“赏赐”。
那时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吃肉是不敢奢望的,只是在逢年过节时父亲才会到集上割上一斤肉,回来放上一锅黄芽菜,一家人就这么争争抢抢地吃了起来。吃完了还要拉好几天肚子,老人们说那时候人都是“草肠子”,经不起荤的。没肉的时候,家里改善伙食的拳头产品便是“炖蛋”,那时母亲养了几只鸡,鸡蛋拿到集上卖,遇到不慎打破的便会拿出来犒劳我们,一只鸡蛋炖一碗,不多不少每人一勺。吃完的蛋碗是舍不得洗掉的,拿来泡饭最好不过,玉米棒子和吃剩的蛋花一拌,那滋味别提多爽。蛋碗的分配是很严格的,姐弟5个轮流“坐庄”,这次是老大享受蛋碗,下次就是老二的了,谁也不会弄错,每个人都在监督着。
只有一次,母亲破了例。
那是在我刚上小学的第一天,中午报完名回家,母亲破天荒地从鸡窝里掏出了3个鸡蛋,不一会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炖蛋,姐弟5个每人足足分了两大勺。分完后大姐把蛋碗推给了小弟,我知道今天是小弟“坐庄”,他刚要把饭倒进蛋碗,母亲一把抢了过来,放到了我面前。
“今天姐姐上学,蛋碗给她。”母亲摸着我的头对小弟说。小弟才4岁,一脸委屈,看着蛋碗眼里噙满了泪水。“还是给小弟吧,今天该他吃了。”我又把碗推给了小弟。“姐,今天你上学,你吃吧!”小弟居然很懂事地又把蛋碗推给了我。“你就吃了吧,吃饱了好念书。”姐姐们也劝道。看着小弟因营养不良黑瘦的脸,我的喉头一阵发紧。这时母亲把我的饭倒进了碗里,我默默地吃着,小弟还时不时地向蛋碗瞟了几眼。
就这样,小小的蛋碗在5个孩子中来回传递,伴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母亲也渐渐步入了老年。
前几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来住一阵子。中午,儿子嚷嚷着要吃炖蛋,现在的炖蛋和当年可不一样了,我从菜场上买回了蛤蜊、扇贝、文蛤,做了一碗海鲜泡蛋,谁知儿子吃几口就不吃了,母亲还一个劲地把海鲜夹给孙子。吃完饭母亲到厨房收拾碗筷,过了好久也不出来,我进去一看,不禁惊呆了,只见母亲正拿着半个馒头蘸着蛋碗里的剩蛋一口一口地吃着。见我进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倒了挺可惜的,索性吃了吧。”
“妈……”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悠悠外婆情
掐指算来,外婆已89岁高龄了。她80大寿那年,恰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拎着礼物往回赶。外婆精神矍铄地站在门口,头上戴着毛线织帽,上面插着一朵小花。儿女们在她面前忙着,她身后是挂满贺寿对联的大厅。最令她高兴的是两个女儿的和解──大女儿,也就是我母亲,与二女儿,经过大半辈子的冷战,终于在这一天冰释前嫌,给足外婆面子,也了却了她的心愿。
外婆几乎总是笑,以至于老公第一回见到她,也被她的笑容感染,尽管话语不通,却特意嘱咐我多留一阵。这样的笑容一直保持到最近──大约从去年开始,奔90岁的外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思乡情绪。她像小孩一样嚷着要回娘家,尽管娘家的同辈人已经所剩无几。同时她的记忆力开始衰退──她惟一认得的只有两个儿子;其他人走到跟前,她只是笑笑而已。
在我的记忆中,外婆一直是恬静安详的。她笃信佛教,每个月必有几天吃斋念佛。读到经书上不懂的字,她会来问我。外婆小时候上过学堂,据说她排行最小,是曾外祖父宠爱的掌上明珠。外婆还跟我说起她小时候背诵孙中山遗嘱的事,可见那时的民主思想已渐入人心。外婆从小裹脚──这在当时是大家闺秀的象征,因为与外婆几乎同龄的奶奶出生农家,大脚一双,健步如飞。
外婆80开外还很硬朗,几次徒步到山上庙里烧香。相比之下,奶奶80岁后身体佝偻,已经显得老态龙钟。跟其他长寿者一样,外婆饮食没有特别禁忌。她爱喝黄酒,饭前一小盅,没有也不苛求;爱吃红烧肉,一餐一两块,肥瘦不论。
最近一两年,外婆由两个儿子轮流供养,但她在镇上儿子家住不惯,几乎天天嚷着要回家。回到家里,她就躲起来不肯再去镇上。最近几天,听说外婆状态极差,几次显现出叶落归根的迹象。好在外婆一生无病无灾,子孙满堂,也可以说是此生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