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模式的历史分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古道今,德育模式多种多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社会背景不同,文化政治的差别,导致德育模式也不一样,但是其中也有相似的因素,德育各要素背后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本文以历史的脉络,不分国别,对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德育模式进行一一梳理分析。
  关键词: 德育模式;古代;近代;现代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003-02
  一、古代德育模式
  (一)孔子:伦理中心,启发教学。
  孔子一生里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都在从事收徒授学事业,擁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孔子认为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志向,并为之终身努力。教师要诲人不倦,忠诚于教育事业,毫无隐瞒。孔子认为,在培养德行方面,言传不如身教。孔子还提出教学相长的理念。师生平等是实现教学民主的前提,有教无类,坚持发展的学生观。
  教育对象方面,春秋末期,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孔子主张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提出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道德教育内方面,孔子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人做人,使学生成为有仁爱之心的人,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四点,第一,“立志”。在教育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志的培养,要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第二,“本仁”。“仁”即群体人伦道德的总称,是立足于家庭血缘基础上维系家族及社会成员的道德准绳,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具体有“孝”、“悌”、“忠”、“恕”等。“仁者爱人”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孝悌”是仁的根本,把仁和礼推及到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各遵其德,各守其礼,构成一幅社会伦理关系网,这就是孔子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三,“约礼”。礼为社会公共道德关系规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第四:“博文”,文是社会继承和创造的文化知识体系,在道德教育中,文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认识,一个人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有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才能行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关于教学方法,孔子在教学中使用了很多,主要有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观察法、实践法。道德教育的原则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行结合等。第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孔子经常用心的观察学生,通过讨论和细心的观察,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第二,启发诱导,孔子教学,循循善诱,极其注重教学对象的学习主动性,采用“愤起悱发”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具备的已有知识引导他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孔子极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演绎能力,反对教师不顾学生实际的灌输式教育,因为这会扼杀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第三,学行结合,孔子认为学与行是统一的过程,行是实践的第一原则,“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是目的,是检验实践效果的标准。
  (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问答教学
  苏格拉底把道德教育看的十分重要,其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智徳统一”,他认为人有善有恶,主要是取决于人的知识而非本性。人有了知识,才会有道德。智慧就是最大的善,这是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特色。
  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苏格拉底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解各种道理或者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和学生谈话,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作出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根据不正确的回答继续提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各种事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途径。苏格拉底特别注重实践,他把自制看作通往道德之路,人们应在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以明智的认识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近代德育模式
  (一)梁启超:以新民德为基础,以致良知为途径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拉开了中国灾难深重的序幕,在思想领域是救亡图存,在道德领域方面,和以往古代的追求圣贤式的理想人格不同,近代追求的是新的理想人格的范型,在相应的人性学说的基础上。
  梁启超为了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提出了“新民说”,他认为中国贫弱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民素质太差,愚陋、怯懦、涣散、浑浊,因此,必需培养新民。新民的特点是具有新民德,他认为当时国民民德淡薄是因为国内统治者的专政,国外列强的入侵,以及国内人民忙于生计,但是梁启超没有提出根本办法,就是推翻封建专制。
  道德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新民,具备新道德、新思想、新品质,例如,公德、国家思想、权利义务、自有、进步等,就是资产阶级政治信仰观点。梁启超认为致良知是实现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致良知的根本内容是诚。梁启超还特别重视行,即道德实践活动,反对知而不行。
  (二)蔡元培:贯穿德育,综合教学
  蔡元培认为道德教育应该把“养成共和国健全人格”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把“培养公民道德”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他认为进行劳动教育有助于道德教育的进行,主张工学并进。
  蔡元培认为形成健全的人格需要通过德智体美四育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来实现。蔡元培特别重视公民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根本,公民道德教育包括几个方面:首先,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宗旨和大纲,自由对于主观而言,平等对于客观而言,这三者是公民道德的根源。其次,道德教育的中心点是人道主义教育,他认为人道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目的。第三,重视公德和私德的教育。全人类都要遵守的道德是公德,个体所具有的是私德,鉴于以往的失败教育,蔡元培特别强调对公德的培养。
  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蔡元培认为道德不能死记硬背,必需与砥砺德行相结合,要求受教育者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重在实际行动;此外,德育必需寓于体育、智育和美育课程中进行,这个教育手段非常具有先见之明,避免了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有助于受教育者很好的领会吸收。
  (三)赫尔巴特:教师中心,从课中学
  赫尔巴特把德育看作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头到尾贯穿于教育过程,德性的涵养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就是他所说的“品性形成”,包括五种观念,分别是: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这五种观念呈现和谐状态,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品性形成。   五种观念是品性形成的基础,也是赫尔巴特德育的主要内容,第一,内心自由,就是指个人的道德知识同个人的道德意志相一致的状态,是一种行善的自觉,其他一切理念的基础。第二,完善,就是一件事情做到善始善终。第三,仁慈,就是自己的意志和他人的意志不冲突,与人为善。第四,正义,即守法,在与别人发生争执时,可以自我反省,运用法律条文解决争端。第五,公平,指凡事皆有因果,有了这种理念的人就会秉承一颗公道之心,赏罚分明。在这五种观念中,内心自由和完善是针对个人内心修养而言,其余三个是人与人之间所应该遵循的准则。赫尔巴特认为,这五种观念涵盖了道德教育的一切基础,是巩固世界秩序的真理。
  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管理、教学、训练。管理,正如字面意思,就是保持学生的秩序,形成一个有益于进行教学和训练的氛围,“管理”是一种消极性的指导活动,它的任务是排除积极开展教育活动的因素。“教学”是以教材为媒介,是形成品性的桥梁,可以扩充和深化学生的世界观。“训练”是不运用教材,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用以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赫尔巴特认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是他的教育性教学,就是把知识的授受与道德的形成联系起来,在知识的传授中,培养意志,意志是品性形成的最重要的一点。
  三、现代德育模式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以认知为主,两难问题为手段
  在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道德社会学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他看来,道德发展是认知结构从低到高发展的过程,道德教育不能强迫儿童死记硬背道德规范,而是要促进儿童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总之,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坚持发展道德认知力。激发儿童就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进行思考,让儿童的道德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是逐步的,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认知是德性的基础。德性发展中的个体,必须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承担一定的道德角色,这样,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才能有一定的发展,道德认知决定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决定道德水平。
  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一些生活中的两难问题,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设置一些问题,老师要采取一些合适的手段,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一般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将两难问题讨论划分为阶段,一般这个活动可以划分为四个步骤,第一,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道德两难问题的情境,对所有定义解释清楚,让学生实实在在明白故事中人物面临的两难问题是什么。第二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两难问题上站在哪个立场,并作出解释,确认学生的见解。第三步,老师选择合适的方式,提出合适的问题,是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每个学生表述自己的推理,老师给予指导。第四步,老师帮助学生反思他们的见解,讨论的目的不是统一所有的见解,而是让学生能继续思考自己的见解,应该是开放性的结局。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儿童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西蒙等人的价值澄清模式:价值选择为主,学生主体。
  价值澄清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当时的社会文化呈现多元性,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文化体系,人们面对更多的价值选择,价值澄清理论深受杜威价值相对论和多元价值观的影響,吸收了科尔伯格的认知论对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影响,以及人本主义理论,它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价值是多元的,学校德育就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从混乱的价值观中解放出来。
  价值澄清过程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包括三个阶段七个步骤,一个人要形成他自己的价值观,要经过如下阶段:第一,选择,自由选择,不受外力控制,完全自由的选择,尽可能提供很多种可能让学生选择,权衡自己的选择,对结果要深思熟虑的思考,这个过程,学生在意志、情感、社会责任方面都接受了锻炼。第二,珍视,珍惜自己的选择并为此感到自豪,是自己能力的体现,而且要公开自己的选择。第三,行动,把自己的价值观付诸行动,反复行动,成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反省价值观和行动是否一致。价值澄清过程设计现实生活的三个方面:个人生活方面,如兴趣、爱好、态度、情感、信念等等;个人面临的问题方面,例如工作、学习、家庭等等;社会生活方面,如社区生活、个人言论信仰、个人权利等等。
  关于教育手段方面,价值澄清模式反对说教,反对老师们赤裸裸的道德灌输,反对老师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老师应该建立一种良好的道德教育气氛,在课堂中运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一系列价值观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对自己的价值观负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德育模式:以模仿为主,强调环境作用。
  社会学习德育模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班杜拉,该模式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吸收了认知发展理论,形成了认知——行为主义学说,模式的核心是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认为人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模式而获得知识、技能和习惯。这种观察发生在社会人与人之间,因此称为社会学习模式。
  该模式教育手段主要是模仿,社会学习德育理论强调通过模仿学习来形成个人的道德行为,认为人们的道德学习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教育,一是模仿学习。儿童在榜样的影响下,不仅是模仿具体的行为,而是把榜样行为背后的方向作为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观察学习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以及强化和自我调节过程。
  该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与我国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相似之处,该理论还提醒我们要净化社会环境。
  (四)诺丁斯的体谅关心道德模式:以情感为中心,强调关心。
  体谅德育模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代表人物诺丁斯,该模式强调道德教育中的情感作用,讲情感置于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以满足人们爱与被爱的需要为首要职责。
  那么,在这个模式中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德育?该模式反对灌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培养和塑造,另一方面,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富有关怀的情境中。如果学生接触到很多关心他的人,他就会学到很多道德准则。通过观察和模仿,能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在该模式中,让学生明白,关心他人是一种愉快的生活方式,不应该说服他人理性的接受去体谅别人,有效的德育模式就是学会关心,这符合人性发展的需要。
  关于教育内容,该理论模式编写了一系列的教科书《生命线》,以及教师参考书《学会关心》,这些教材紧扣关心体谅他人,材料丰富,思考和行动结合起来,形式活泼,很受师生欢迎。
  参考文献
  [1] 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97页
  [2] 钟启泉,道德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力求做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教育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英语教学也在寻求切实培养学生英语水平的办法。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部分一直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部分之一,但是就国内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写作教学普遍低效,本文将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改善策略。  关键
期刊
摘要: 教学理论是教育实践发展的产物,对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我国当代涌现出一批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教学学派,影响很大。  关键词: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历程;教学学派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2-0255-01教学理论是教育实践发展的产物,对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当代,我国涌现出一批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教学学派,影响很大。  一、当代教育理论的代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发展,博物馆领域的数字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当前,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科普展示水平与社会教育服务功能已成为博物馆人探索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展品资料库数字化建设工作为基础,创新性地将全景造型技术应用于博物馆数字仿真展品的开发过程中,力图构建公众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不同终端便可360度
期刊
摘 要: 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更要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本文指出了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人格的培养的缺失及其原因,提出了人格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人格培养;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020-01  1 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1.1重视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是现代社会发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专业教育教学长期积极寻找改革和转变的道路,通过移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形成多元化、高效化的移动学习系统,进而完善我国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应积极创新和改革基于移动学习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教育模式,构建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会计专业课程移动学习平台,从而不断提高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效加强高校整体的教学能力,为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高中化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内容较为繁琐机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将有限的化学知识生活化,使得学生从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物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将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成为各高中化学老师的关注点,本文也根据探索阐述一些实践研究观点,以便为教学实践提供思考和理论借鉴。  关键词: 高
期刊
Abstract:Intruder in the dust is the best work to express Faulkner’s notion of race. On the one hand, we can easily see that Faulkner’s notion of race is actually humanistic. On the other hand, Faulkn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员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以增强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独立学院是高校基层党支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要阵地,面对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务之急是构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体系,规范入党前期教育、预备期考察、正式党员后再教育三个阶段,重视三个阶段中的每一个环节。构建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实践教育体系,不断深化
期刊
摘 要: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效率,阅读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还不够普及,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缺少阅读的技巧?缺少对教材语篇的分析?阅读量少等问题?以下论述的是,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我国具有璀璨的历史和宝贵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本文以下主要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带来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产生意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针对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点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