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如何应对数学考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l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小学进入初中由于知识结构的改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在短期内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在这里笔者主要针对考试前夕的复习和考试中遇到的问题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 复习 考试
  考试之前的复习过程中和考试过程中都是有一定技巧的,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考试之前要注意的几点:
  1.做好复习工作
  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是学生逐步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下面是我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就怎样进行初中数学考前复习提出的一些想法:
  第一,精心制定复习计划。学生要从自己学习的实际出发,对照教材和老师提出的要求,查找自己的缺漏和薄弱环节,明白应该如何补救、如何强化,从实际出发制定复习计划。一个好的复习计划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切实可行,还要便于检查落实与调整改进。复习计划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复习的目标、复习的内容、复习时间的分配、复习的方法以及检查复习效果的措施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复习的总目标一定要合理。
  第二,考试前复习要全面,对基础题目复习要彻底,特别是课本上的例题一定要彻底掌握。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题海战术,所以要精而不要多。做一个题就要争取把与这个题有关的知识点全部掌握。对于偏、难、怪、异的题目可以先放一放,因为大型考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偏、难的题目在考试中占的比例很少。
  2.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增强信心
  期末考试结束后一般就是寒暑假,学生们都想在假期有个好心情,因此有的学生在考前复习时特别紧张。我认为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增强信心,要肯定自己在复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有了充足的信心,才能变考试的压力为复习的动力,才能消除自卑和焦虑心理,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理论和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状态会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调整好心态,考试前和考试过程中的心态都要调整好。在考试前的复习过程中每一个难题都不能放过,复习要全面,要注意细节。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心态的转变,在考试中大部分同学都会有不会做或者拿不准的题目,这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要把不会或拿不准的题目先放一放,把会做的题目做完而且要保证准确率。
  二、在考试过程中除了上面说到的调整好心态还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认真读题目
  大型考试给学生们所留的时间是非常充裕的,所以一定要认真读题目。一是为了读清题目要求,防止对题目意思的理解有所偏差而把题目做错。如果遇到做过的题目,考生要做到“宠辱不惊”,也就是说,看到一道似曾相识的题时,心中不要窃喜,而要提醒自己:“这道题做时不可轻敌,小心有什么陷阱,或者做的题目只是相似,稍微的不易觉察的改动都会引起答案的不同。”碰到一道从未见过、猛然没思路的题时,更不要受到干扰,相反,此时应开心:“我没做过,别人也没有,这是我的机会。”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二是防止漏题,漏下的题目往往是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都会做的题目,这样就很遗憾。
  2.做完之后认真检查
  在考试中,主动安排时间检查答卷是保证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防漏补遗、去伪存真的过程。尤其是考生如果采用灵活的答题顺序,更应该与最后检查结合起来,因为在你跳跃式往返答题过程中很可能遗漏题目,通过检查可弥补这种答题策略的漏洞。
  检查过程的第一步是看有无遗漏或没有做的题目,发现之后,应迅速完成或再次思考解法。对各类题型的做答过程和结果,如果有时间要结合草稿纸的解题过程全面复查一遍,时间不够,则重点检查。
  3.还要强调的一点是草稿纸,这是考试时和试卷同等重要的东西
  同学们拿到草稿纸后,请先将它三折,然后按顺序使用。草稿纸上每道题之间留空,标清题号。字迹要做到能够准确辨认,切不可胡写乱画。这样做的好处是:
  (1)草稿纸展现的是你的答题思路。草稿纸清晰,答题思路也会清晰,最起码你清楚你已经做到了哪一步。如果草稿混乱的话,这一步推出来了,往往又忘了上一步是怎么得到的。
  (2)对于前面提到的暂时不会、回头再做的题,由于你第一次做本题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思维过程,第二次做时如果重头再思考非常浪费时间。利用草稿纸,可以迅速找到上次的思维断点,从而继续攻破。关键结论要特殊标记。
  (3)检查过程中,草稿纸更是最好的帮手。如果连演算过程都可从草稿纸上清晰找到的话,无疑会节省大量时间。
  数学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但是再艰苦的劳动也是有技巧的,只要同学们认真思考、总结,一定会有所收获。当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细心体会、把基础知识夯牢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该如何把数学学好的问题了。以上我们所说的是数学考试之前的短期过程中学习数学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知识如大海,学习似行舟,在学习中,总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学习困难,难以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他们犹如一只只搁在学海沙滩上的小舟。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是重视优等生、忽视中等生、歧视学困生。其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重视学困生,因为学困生的进步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班风、班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启动这些学海搁浅之舟,使他
期刊
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有真情实感。古人在谈论文风时曾说过:“真则朝日夕月,伪则朝花夕槿也;真则精金美玉,伪则瓦砾粪土也。”由此可见写作文时表达真情实感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写作文时指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下
期刊
摘 要: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交流的传递工具。每个政治课教师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练好自己的基本功。  关键词:语言 传递 运用 配合 协调 完成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交流的传递工具。每个政治课教师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练好自己的基本功。  怎
期刊
“在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一节的学习中,好多同学学完之后感觉含糊不清。究其原因:一是学完本节课后,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用得太少,久而淡忘;再者,同学们不会对所学知识点深入剖析、自主反思。笔者对本节作了适当的归类,以便同学们参考。  一、弄清两个概念。  1.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对于初中阶段的近似数,仅指四舍五入后得到的数,而对于进位法、去位法所得到的近似数则不
期刊
摘 要:朗读是高中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的训练手段。朗读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意境和形象的感受,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文章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就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总结,希望能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朗读教学法 应用研究  朗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所用时间最长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 创新教学 识字方法 学生识字  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充分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学生识
期刊
摘 要:习作教学中,小学生自评、互评习作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师对生单一的评改模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引导为主,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采用诸如“自评”、“互评”等评价策略,把习作评价贯穿于作文教学始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评 互评 评改能力  有人说,每学期语文教学中大作文、小作文的批改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两座大山,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在传统的习作评价体系中,老师几乎就是学生习作惟一
期刊
摘 要: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课前导入,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做铺垫。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上课之前认真做好导入环节的设计工作。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依据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经验总结了几点数学课堂上经常用到的导入方式,希望能够通过导入技巧的运用来提升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入 学习兴趣  初中数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学生感知汉语文字、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情感要求、塑造学生良好的语言感知力有很大的帮助意义。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语言朗读,重视基础的朗诵练习,在理解课本读物的基础上,强化和巩固朗诵。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诵教学 策略  随着近些年对于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的各项课程学习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各个学段的朗读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是小学各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现在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因为它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唤醒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在情境教学中知识点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情境的创设不是一个固有的程序,没必要死拉硬拽;情境创设也不是一场演出,非得敲锣打鼓,恐怕是否有效才能真正体现它存在的意义。如今对于教学情境的选取和运用显得有些过热,从而走入了一些误区,我们从教者不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