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用来评价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质量的价值判断过程,反映着一定的教学理念与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会对教师、学生的教学感受有一定的影响,决定着下一轮教学计划的方向与重点。在新课改下,教育部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评价改革建议,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功能、评价标准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响应新课改的改革号召,及时优化教学评价的组织方式与实施程序。本文将从丰富教学评价主体、丰富教学评价手段、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优化教学评价的价值判断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 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8-0115-01
在常规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习惯用数学考试成绩等级来分析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成效,用固定的分数结果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学好数学。然而,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过于武断,而且并不能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感官,反而还会让初中生备受打击,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结构与教学效率。因此,为了构建有效课堂,笔者从教学评价这一主要改革瓶颈角度入手,切实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鼓舞作用,促使学生客观对待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借助评价结果来调整数学学习计划与方法。
1.丰富教学评价主体
在常规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主体,学生只能单向接受教师的评语,借此分析个人学习优势与不足。虽然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了解是最为直接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所做出的评价是客观而有效的。相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情绪,而这就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对此,新课改提出了丰富教学评价主体的具体建议,且从学生的身心健康角度出发,提出了优化学生自评、互评的要求。对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积极丰富评价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与生生、师生互评。
如在“勾股定理”一课教学中,我就率先引导本班学生回顾了本课重点知识,尤其是重点分析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推理过程,并且借助一定的课堂检测了解了本班学生对“勾股定理”一课知识的理解情况。然后,学生们便可展开自我评价,分析自己在本节数学课上的收获与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客观肯定了自己在探究勾股定理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逻辑推理能力,表示自己十分喜欢这种主动的数学探究活动。有的学生则从个人的认知不足与缺陷入手,表达了自己对勾股定理知识的疑问,承认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等等。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正视了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便于学生及时确定复习、练习计划。
2.丰富教学评价手段
手段是人们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所选择的工具、媒介等技术,而教学评价手段则是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获取完善的教学信息而选择的教学评价工具与方式。客观来讲,每一种教学评价手段都不是“万能油”,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评价需求灵活选择相应的教学评价手段,尽可能搜集全面而丰富的信息反馈,以便做出客观评价。
如在“一次函数”一课教学中,我就利用课堂检测记录表归纳了本班学生在探究一次函数知识时的表现,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学生参与问题解决活动的效率与结果、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表现等多个角度入手,确定了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表现,然后借此做出了教学评价。比如,班里有一个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育水平较好,能够很快把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像性质,但是与教师、同学的互动较少,所以我借此提出了多与其他的数学合作伙伴交流、分享的评价建议,希望学生可以学会合作。
3.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
常规的考试评价实则是结果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某个周期内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在这个阶段所设计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等是否有效,从而对学生的下一轮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过分依赖结果性评价,那么便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挫败感,降低学生的学习效能。因此,初中數学教师要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全面分析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在实施数学教学评价时,我会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来记录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所发生的学习行为,鼓励学生自主填写成长记录袋内容。比如,如果学生参加了数学竞赛、数学实践调查等,则可将具体的纸质材料收录到成长记录袋中,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由此形成一个动态的自我成长资料。另外,我也会继续使用考试评价,引导学生根据试卷的失分率分析失分原因,鼓励学生自主反思、及时补漏。
总而言之,教学评价是实施有效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评价理念,促使学生在合理、科学的评价驱动下,把握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使其形成客观谦虚、认真进取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费晓英.形成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52
[2]张惠霞.聋校初中数学的激励性学习评价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53-15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 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8-0115-01
在常规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习惯用数学考试成绩等级来分析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成效,用固定的分数结果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学好数学。然而,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过于武断,而且并不能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感官,反而还会让初中生备受打击,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结构与教学效率。因此,为了构建有效课堂,笔者从教学评价这一主要改革瓶颈角度入手,切实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鼓舞作用,促使学生客观对待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借助评价结果来调整数学学习计划与方法。
1.丰富教学评价主体
在常规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主体,学生只能单向接受教师的评语,借此分析个人学习优势与不足。虽然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了解是最为直接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所做出的评价是客观而有效的。相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情绪,而这就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对此,新课改提出了丰富教学评价主体的具体建议,且从学生的身心健康角度出发,提出了优化学生自评、互评的要求。对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积极丰富评价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与生生、师生互评。
如在“勾股定理”一课教学中,我就率先引导本班学生回顾了本课重点知识,尤其是重点分析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推理过程,并且借助一定的课堂检测了解了本班学生对“勾股定理”一课知识的理解情况。然后,学生们便可展开自我评价,分析自己在本节数学课上的收获与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客观肯定了自己在探究勾股定理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逻辑推理能力,表示自己十分喜欢这种主动的数学探究活动。有的学生则从个人的认知不足与缺陷入手,表达了自己对勾股定理知识的疑问,承认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等等。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正视了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便于学生及时确定复习、练习计划。
2.丰富教学评价手段
手段是人们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所选择的工具、媒介等技术,而教学评价手段则是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获取完善的教学信息而选择的教学评价工具与方式。客观来讲,每一种教学评价手段都不是“万能油”,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评价需求灵活选择相应的教学评价手段,尽可能搜集全面而丰富的信息反馈,以便做出客观评价。
如在“一次函数”一课教学中,我就利用课堂检测记录表归纳了本班学生在探究一次函数知识时的表现,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学生参与问题解决活动的效率与结果、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表现等多个角度入手,确定了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表现,然后借此做出了教学评价。比如,班里有一个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育水平较好,能够很快把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像性质,但是与教师、同学的互动较少,所以我借此提出了多与其他的数学合作伙伴交流、分享的评价建议,希望学生可以学会合作。
3.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
常规的考试评价实则是结果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某个周期内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在这个阶段所设计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等是否有效,从而对学生的下一轮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过分依赖结果性评价,那么便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挫败感,降低学生的学习效能。因此,初中數学教师要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全面分析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在实施数学教学评价时,我会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来记录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所发生的学习行为,鼓励学生自主填写成长记录袋内容。比如,如果学生参加了数学竞赛、数学实践调查等,则可将具体的纸质材料收录到成长记录袋中,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由此形成一个动态的自我成长资料。另外,我也会继续使用考试评价,引导学生根据试卷的失分率分析失分原因,鼓励学生自主反思、及时补漏。
总而言之,教学评价是实施有效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评价理念,促使学生在合理、科学的评价驱动下,把握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使其形成客观谦虚、认真进取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费晓英.形成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52
[2]张惠霞.聋校初中数学的激励性学习评价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