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社交天花板”这个词火了。指在社交方面毫不胆怯,无论是和陌生人、还是不熟悉的人,都能游刃有余地交谈。不害怕他人的目光,不担心被嘲笑冷落。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样的孩子外向,更讨人喜欢,长大后更容易有出息。而内向的孩子呢?则容易被冷落、被误会、被训斥。因此,从小就憋屈成为内向孩子心里的痛。
“社交天花板”的孩子们
带孩子出去玩或聚会,那些“社交天花板”的孩子就会特别讨喜而欢乐。一个小男孩,在商场里特别大声地喊“爸爸、爸爸”,结果对方并不是亲爹,亲爹就坐在身后。另一个男孩子,在爷爷的生日宴上,不等爸妈张嘴呢,自己就上前“深情”地演唱了一首《生日快乐》,弄得爷爷竟还有点害羞了。
近些年来,很多年轻人给自己打上“社恐”的标签,遇到社交能力强的人,都会羡慕一番。尤其是家长们,大多都希望自家孩子性格活泼,不要遇见人唯唯诺诺的,大大方方打招呼会更加招人喜欢。于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逼着自己的孩子跟不熟悉的人打招呼。如果孩子表现出不愿意,还会当众被贴上“没礼貌”“害羞”“内向”的标签。对于一个“内向”的孩子,家长似乎永遠在想着法子让孩子变得“外向”。其实,性格本无优劣之分,各有各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在与人相处中孩子觉得舒服。
性格内向or外向无优劣之分
央视播放了一个跟踪拍摄了10年的纪录片《零零后》,一共5集,其中有一集是《一一的世界》。2006年的时候,一一小朋友3岁,就读于北京一所名为芭学园的幼儿园。在芭学园里,一一总是喜欢一个人。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一个人玩沙子。幼儿园里的老师发现后,觉得不正常,开始一再地引导她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但一一淡定地说:“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的,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十年后,也就是2016年,一一13岁了,是一名初二的学生。这时的她已不像3岁时总是一个人,也有了自己的朋友。但是她还是喜欢独处,并说:“自己活着开心最重要,为什么要在意那么多?独处能让自己开心,所以也很重要。”
13岁的一一很坦然接纳自己的“内向”,她在镜头前不也是侃侃而谈吗,有什么不好吗?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从1964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对儿童的抑制性和非抑制性气质的研究。其中具有抑制性气质的人,主要的性格表现就是内向。当时他对462名婴儿进行了简单实验,让他们单独接触一些新奇的东西,比如一些新的声音、玩具等。他发现,有些孩子表现得很平静,而有些孩子则极度惶恐不安。
然后他对这些孩子进行了长达16年的追踪,发现那些表现出害怕不安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在成年之后也会变得十分安静。随后他在著作《从出生到成熟》中提出了这项研究成果:抑制性气质会从儿童出生头三年一直保持到成年以后。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事实上,这种抑制性气质也影响到了性格的发展。他的研究中还进一步发现了:如果一个孩子在4~5个月的时候就很内向,那么在他们成年后,大部分还是会内向。由此可见,性格受到了气质的约束作用,而气质是天生的。因此,尝试改变受气质约束的性格也很困难。另外,内向和外向性格都有各自的优势,并不存在哪一种好、哪一种差的分别。而所谓的自卑、害羞、胆小等其实是社会化特征,并不是内向的表现。内向的人只是更喜欢独处,他们也可以和他人自如地相处,也可以成为别人眼里健谈的人,只是非必要的时候,不那么积极主动罢了。
在成功者中,内向者占了70%
美国的学者琳达·西尔弗曼在对社会英才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后发现,IQ越高的人,内向型性格的倾向就越明显。并且在成功者中有将近70%的人的性格是内向的。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乔布斯。乔布斯从小被人领养,性格也是大众所谓的孤僻、敏感。但恰恰是这样的性格,才让他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的细节需求,深刻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和生活方式。
为什么不被大众所认可的内向者中,会出现更多优秀的人呢?美国内向性格研究专家兰妮博士,以自己20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依据,证明了内向的人有着潜在的巨大优势,他们身上有这些优点:
具有更强的专注力和观察能力;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乐于独处;热爱学习,深入思考,擅长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创作;情商高,态度谦逊,会成为懂倾听的朋友;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
所以,性格是一回事,社会化特征是另外一回事。内向不等于胆小和害羞。
心理学上有一种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慢慢地,那些被贴上标签的孩子开始越来越不喜欢说话,越来越沉默,心里种下了一颗自卑的种子。
因此,如果孩子是内向的性格,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接纳,然后去思考要如何帮助孩子发挥内向的优点,而不是逼孩子变成外向的人。
如果非要强行改变天性,收效甚微不说,对孩子也会是一种折磨。那有的家长会问,孩子不喜欢跟别人打招呼怎么办?在某些场合不是很失礼吗?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最初的模仿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想让孩子懂礼貌,家长要先做出表率,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打招呼的习惯。
所以,如果你们家孩子是内向的,请放心大胆地给他们更多独处的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认识自己、观察周围,他们并不是和世界格格不入,而是在以他们的方式来改变世界,请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吧。
“社交天花板”的孩子们
带孩子出去玩或聚会,那些“社交天花板”的孩子就会特别讨喜而欢乐。一个小男孩,在商场里特别大声地喊“爸爸、爸爸”,结果对方并不是亲爹,亲爹就坐在身后。另一个男孩子,在爷爷的生日宴上,不等爸妈张嘴呢,自己就上前“深情”地演唱了一首《生日快乐》,弄得爷爷竟还有点害羞了。
近些年来,很多年轻人给自己打上“社恐”的标签,遇到社交能力强的人,都会羡慕一番。尤其是家长们,大多都希望自家孩子性格活泼,不要遇见人唯唯诺诺的,大大方方打招呼会更加招人喜欢。于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逼着自己的孩子跟不熟悉的人打招呼。如果孩子表现出不愿意,还会当众被贴上“没礼貌”“害羞”“内向”的标签。对于一个“内向”的孩子,家长似乎永遠在想着法子让孩子变得“外向”。其实,性格本无优劣之分,各有各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在与人相处中孩子觉得舒服。
性格内向or外向无优劣之分
央视播放了一个跟踪拍摄了10年的纪录片《零零后》,一共5集,其中有一集是《一一的世界》。2006年的时候,一一小朋友3岁,就读于北京一所名为芭学园的幼儿园。在芭学园里,一一总是喜欢一个人。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一个人玩沙子。幼儿园里的老师发现后,觉得不正常,开始一再地引导她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但一一淡定地说:“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的,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十年后,也就是2016年,一一13岁了,是一名初二的学生。这时的她已不像3岁时总是一个人,也有了自己的朋友。但是她还是喜欢独处,并说:“自己活着开心最重要,为什么要在意那么多?独处能让自己开心,所以也很重要。”
13岁的一一很坦然接纳自己的“内向”,她在镜头前不也是侃侃而谈吗,有什么不好吗?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从1964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对儿童的抑制性和非抑制性气质的研究。其中具有抑制性气质的人,主要的性格表现就是内向。当时他对462名婴儿进行了简单实验,让他们单独接触一些新奇的东西,比如一些新的声音、玩具等。他发现,有些孩子表现得很平静,而有些孩子则极度惶恐不安。
然后他对这些孩子进行了长达16年的追踪,发现那些表现出害怕不安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在成年之后也会变得十分安静。随后他在著作《从出生到成熟》中提出了这项研究成果:抑制性气质会从儿童出生头三年一直保持到成年以后。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事实上,这种抑制性气质也影响到了性格的发展。他的研究中还进一步发现了:如果一个孩子在4~5个月的时候就很内向,那么在他们成年后,大部分还是会内向。由此可见,性格受到了气质的约束作用,而气质是天生的。因此,尝试改变受气质约束的性格也很困难。另外,内向和外向性格都有各自的优势,并不存在哪一种好、哪一种差的分别。而所谓的自卑、害羞、胆小等其实是社会化特征,并不是内向的表现。内向的人只是更喜欢独处,他们也可以和他人自如地相处,也可以成为别人眼里健谈的人,只是非必要的时候,不那么积极主动罢了。
在成功者中,内向者占了70%
美国的学者琳达·西尔弗曼在对社会英才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后发现,IQ越高的人,内向型性格的倾向就越明显。并且在成功者中有将近70%的人的性格是内向的。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乔布斯。乔布斯从小被人领养,性格也是大众所谓的孤僻、敏感。但恰恰是这样的性格,才让他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的细节需求,深刻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和生活方式。
为什么不被大众所认可的内向者中,会出现更多优秀的人呢?美国内向性格研究专家兰妮博士,以自己20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依据,证明了内向的人有着潜在的巨大优势,他们身上有这些优点:
具有更强的专注力和观察能力;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乐于独处;热爱学习,深入思考,擅长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创作;情商高,态度谦逊,会成为懂倾听的朋友;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
所以,性格是一回事,社会化特征是另外一回事。内向不等于胆小和害羞。
心理学上有一种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慢慢地,那些被贴上标签的孩子开始越来越不喜欢说话,越来越沉默,心里种下了一颗自卑的种子。
因此,如果孩子是内向的性格,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接纳,然后去思考要如何帮助孩子发挥内向的优点,而不是逼孩子变成外向的人。
如果非要强行改变天性,收效甚微不说,对孩子也会是一种折磨。那有的家长会问,孩子不喜欢跟别人打招呼怎么办?在某些场合不是很失礼吗?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最初的模仿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想让孩子懂礼貌,家长要先做出表率,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打招呼的习惯。
所以,如果你们家孩子是内向的,请放心大胆地给他们更多独处的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认识自己、观察周围,他们并不是和世界格格不入,而是在以他们的方式来改变世界,请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