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指审美主体凭自己的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美感的能力。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设计导入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不太重视导入语。其实,巧妙地运用导入语,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在教学中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然后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今,那些英雄豪杰的事迹只能由后人去评说。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矶,感慨万千,书写了一曲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他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追忆英雄豪杰的事迹,抒写自己的豪情壮志,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听一听苏轼的心声吧!”接着,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画面。学生们沉醉在历史的氛围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布置诵读任务,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布置相应的诵读任务,将发现美的机会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教师可以布置诵读任务,引导学生发现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任务:“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诗歌美在哪里。”在诵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这首诗的感情非常真挚。诗中反复陈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诗人是地主的儿子,长在“大堰河”的怀抱中,吮吸着她的乳汁,这不仅养育了诗人的身体,也滋养了他的感情。诗人深深感受到了她的爱。养母正直、善良、朴素的品格也影响了诗人的一生。这首诗从头到尾,始终围绕“我”与“她”的关系来写,“我”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的陈述中:在监狱里,看见了雪就想到大堰河“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想起她的故居园地,想起她对他的关怀和爱……有的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将优美的诗句勾画出来,如“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在诵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重点关注了诗歌中的意象,如“坟墓”“瓦菲”等,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思念与哀悼之情,感受到了诗歌中隐含的美。
三、开展鉴赏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开展鉴赏活动,深入欣赏文本的美,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开展鉴赏活动,引导学生欣赏文本的美。笔者要求学生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美景,并思考他是從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有的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荷花的香味时写了这样一句话:“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要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缕缕清香”,是很难的。但作者使用通感的手法,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远处的歌声,把听觉和嗅觉两种感觉沟通起来,非常传神。他是从听觉和嗅觉角度写了荷花的香气。有的学生发现,作者非常擅长使用比喻的手法,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亭亭的舞女的裙”喻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赋予荷叶以动态的美,极为生动,又极为贴切。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作者用“一粒粒的明珠”和“碧天里的星星”两个喻体同时比喻“白花”,分别突出苍茫的月光下的荷花的光亮和白花在绿叶丛中隐约闪烁的动态。在活动中,学生的欣赏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让语文课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
一、设计导入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不太重视导入语。其实,巧妙地运用导入语,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在教学中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然后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今,那些英雄豪杰的事迹只能由后人去评说。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矶,感慨万千,书写了一曲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他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追忆英雄豪杰的事迹,抒写自己的豪情壮志,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听一听苏轼的心声吧!”接着,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画面。学生们沉醉在历史的氛围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布置诵读任务,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布置相应的诵读任务,将发现美的机会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教师可以布置诵读任务,引导学生发现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任务:“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诗歌美在哪里。”在诵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这首诗的感情非常真挚。诗中反复陈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诗人是地主的儿子,长在“大堰河”的怀抱中,吮吸着她的乳汁,这不仅养育了诗人的身体,也滋养了他的感情。诗人深深感受到了她的爱。养母正直、善良、朴素的品格也影响了诗人的一生。这首诗从头到尾,始终围绕“我”与“她”的关系来写,“我”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的陈述中:在监狱里,看见了雪就想到大堰河“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想起她的故居园地,想起她对他的关怀和爱……有的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将优美的诗句勾画出来,如“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在诵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重点关注了诗歌中的意象,如“坟墓”“瓦菲”等,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思念与哀悼之情,感受到了诗歌中隐含的美。
三、开展鉴赏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开展鉴赏活动,深入欣赏文本的美,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开展鉴赏活动,引导学生欣赏文本的美。笔者要求学生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美景,并思考他是從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有的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荷花的香味时写了这样一句话:“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要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缕缕清香”,是很难的。但作者使用通感的手法,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远处的歌声,把听觉和嗅觉两种感觉沟通起来,非常传神。他是从听觉和嗅觉角度写了荷花的香气。有的学生发现,作者非常擅长使用比喻的手法,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亭亭的舞女的裙”喻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赋予荷叶以动态的美,极为生动,又极为贴切。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作者用“一粒粒的明珠”和“碧天里的星星”两个喻体同时比喻“白花”,分别突出苍茫的月光下的荷花的光亮和白花在绿叶丛中隐约闪烁的动态。在活动中,学生的欣赏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让语文课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