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指审美主体凭自己的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美感的能力。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设计导入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不太重视导入语。其实,巧妙地运用导入语,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在教学中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然后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今,那些英雄豪杰的事迹只能由后人去评说。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矶,感慨万千,书写了一曲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他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追忆英雄豪杰的事迹,抒写自己的豪情壮志,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听一听苏轼的心声吧!”接着,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画面。学生们沉醉在历史的氛围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布置诵读任务,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布置相应的诵读任务,将发现美的机会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教师可以布置诵读任务,引导学生发现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任务:“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诗歌美在哪里。”在诵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这首诗的感情非常真挚。诗中反复陈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诗人是地主的儿子,长在“大堰河”的怀抱中,吮吸着她的乳汁,这不仅养育了诗人的身体,也滋养了他的感情。诗人深深感受到了她的爱。养母正直、善良、朴素的品格也影响了诗人的一生。这首诗从头到尾,始终围绕“我”与“她”的关系来写,“我”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的陈述中:在监狱里,看见了雪就想到大堰河“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想起她的故居园地,想起她对他的关怀和爱……有的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将优美的诗句勾画出来,如“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在诵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重点关注了诗歌中的意象,如“坟墓”“瓦菲”等,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思念与哀悼之情,感受到了诗歌中隐含的美。
  三、开展鉴赏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开展鉴赏活动,深入欣赏文本的美,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开展鉴赏活动,引导学生欣赏文本的美。笔者要求学生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美景,并思考他是從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有的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荷花的香味时写了这样一句话:“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要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缕缕清香”,是很难的。但作者使用通感的手法,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远处的歌声,把听觉和嗅觉两种感觉沟通起来,非常传神。他是从听觉和嗅觉角度写了荷花的香气。有的学生发现,作者非常擅长使用比喻的手法,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亭亭的舞女的裙”喻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赋予荷叶以动态的美,极为生动,又极为贴切。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作者用“一粒粒的明珠”和“碧天里的星星”两个喻体同时比喻“白花”,分别突出苍茫的月光下的荷花的光亮和白花在绿叶丛中隐约闪烁的动态。在活动中,学生的欣赏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让语文课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
其他文献
不等式贯穿于高中数学的每个章节。含参不等式问题题型千变万化,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将数学思想合理应用于解答含参不等式问题,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一、函数思想  不等式、函数与方程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解答含参不等式问题当然离不开函数思想。在解题中,我们可以将含参不等式构造成对应的函数,然后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将含参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进行求解。  不等式问题历来具有一
期刊
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的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树立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积极意义。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其进行分类,将班级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分为提高组,这组学生一般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很多与数学文化有关的问题也频繁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数学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熟悉、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文化,同时还要讲解一些与数学文化有关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与数学文化有关问题的命题方向和解法。有很多的推理问题是与数学文化有关的,本文对其题型和解法进行了探讨。  一、与数学文化有关的归纳推理问题  与数学文化有
期刊
数学思维品质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个性化表现形式。在高中数学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问题——解答问题——质疑、反思——自主解答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系統性。本文以解析几何中的定值问题专题为例,来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专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得出了多种解题方案,找出了基本的解题方法
期刊
罗巴切夫斯基  任何一门数学分支,不管它如何抽象,总有一天会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应用。三点:高度的抽象性、体系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往往忽略了它的第四個特点:发展的连续性。对此,汉克尔提出了上述精彩论述,这也是数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显著差异。  赫尔曼·汉克尔(H。Hankel,1839-1873,德国数学家、数学史家)在复数和超复数理论、函数论、数学史等方面皆有所贡献。他修正了形式律的皮科克不变性,
期刊
语感在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英语语感强的学生无论是在阅读、写作中,还是在听说等各个环节中都能理解精准、表达贴切。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巧用策略营造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让学生无论是在阅读写作,亦或是在交流中都表现出较高的英语水平,從容应对,自信谈吐。  一、在英语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俗语阐述了阅读中朗读与背诵的重要性
期刊
平面幾何证明是高中数学中的选修内容。平面几何证明问题是高考的选做题,也是各类数学竞赛常考的题目。此类问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断及有关陛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性质等。要解答此类问题,同学们要运用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题的思路。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2019年数学竞赛的一道平面几何证明问题的解法。  上述解法灵活运用了多个知识点:外接圆、平行四边形、中线的性质等,其中
期刊
众所周知,新课改以打造推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目标,充分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教学模式能够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实现教育育人的教育目标,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本篇文章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此供同行参考。  一、尊重学生差异。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保证每一
期刊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昏暗昨小的房子里,我的父亲摊手摊脚躺在地板上。  他穿着一身白衣
期刊
又到杭州了。  一到杭州就禁不住不停地默念:“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就想着“春来江水绿如蓝”应是指富春江,想着“郡亭枕上看潮头”,真不知道钱塘观潮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至于“山寺月中寻桂子”,古代的注释已经说明是指在灵隐寺赏月,还说是灵隐的僧人说他们那里的大量桂树是直接从月宫走下来的。那么,与今人有点隔膜的倒是“吴酒一杯春竹叶”了,莫非古代这边有饮用竹叶青的习俗?  “吴娃双舞醉芙蓉”呢?算了,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