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bu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怎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为此,谈了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关键词:自主;实践;兴趣;思维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也就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我有以下三点个人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二、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用简笔画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设计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劳。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更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落实素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核心,也成了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第三,要提前创设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第四,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和谐课堂
  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和谐课堂,需要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学。此外,还应善于激励学生,使学生想学。
  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教师和蔼的教态、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这些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功在平时,功到自然成。教师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不会出现老师不知所措,学生不知所学的现象。其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这是“锦上添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再对他说一句“下次还请你回答,老师相信你能成功”。这是“雪中送炭”。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培养自信”。最后,多给学生拓展的空间,让学生敢试、敢做,告诉学生一切成功来源于自信,大事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不要说“下次”“以后”这样的词,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做起。
  参考文献:
  [1]高艳.让学生喜爱数学课堂生活[M].江苏教育,2003(9B).
  [2]张里平.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6(06).
  [3]冯国卓,彭剑飞.小学数学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卯光杰,男,出生于1988年1月29日,学历:中师,就职学校:贵州省威宁县黑石头镇韭菜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打造生活化课堂,体现生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生活携手并进。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化;生活情境  德国一位学者把盐比作教学,汤比作生活,盐融于汤中,汤更美味,更容易被人所摄入。教学需要融于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尤为重要。  对于生活化的生物课堂的构建,笔者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生活情境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