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在儿童整体的成长过程当中属于早期教育阶段,这个时期对儿童形成正确的心理状态以及独立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过程和内容要符合儿童年龄的阶段性特点,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将儿童学习的步伐放得过慢。然而,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部分小学化的倾向,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对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进行了简要分析,发现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提出了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合理化建议
从我国现阶段幼儿受教育的时间来看,父母通常会在幼儿三岁左右的的时候,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进行学习。因为大多数的父母都要上班,老一代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幼儿园成为了家长最好的选择。现在很多幼儿园增加了幼儿学习的内容和强度。这种教育方式过于超前,已经完全超出了幼儿可以接受的范围,幼儿无法凭借自身的能力来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反而会对其成长产生逆反效果,不利于幼儿学习和成长。这种超前的教育方式近似于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因此,被称为幼儿教育“小学化”。
一、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1.学习内容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
幼儿时期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够健全,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极其有限。这个时期是幼儿大脑发育较为关键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幼儿的发育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一旦做出了超出能力范围的思维动作,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性格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复杂的思维动作只有在幼儿成长至八岁左右,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以后才能够完成。但部分幼儿园将国家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意见放在一旁,一意孤行地增加幼儿学习的内容,有些甚至已经包含了小学学习的内容,并给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幼儿应该在这个时期掌握的基本生活常识却被幼儿园挡在幼儿教育的大门之外。
2.幼儿教育方式单一
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动,而且很难安静下来,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寓教于乐,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和认识这个世界,逐渐地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性格。教师在其中只能充当引导的角色,更多地是要让幼儿参与到游戏当中。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剥夺了幼儿好动的天性,过早地让幼儿接触到了小学生的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方式死板,很难提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幼儿对于知识的掌握。
3.幼儿教育管理模式小学化严重
幼儿时期是孩子尽情游戏,享受欢乐的时光。然而,有些幼儿园给孩子安排了家庭作业,并要求有家长的签字。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已经近似于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前让幼儿承受了课业负担,给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同时,幼儿园对于孩子的行为规范效仿小学生行为准则,要求孩子上课时要保持课堂纪律,双手背后,课后认真复习等,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种管理模式严重脱离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实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合理化建议
⒈转变幼儿教育的观念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其鲜明的年龄特点,这个时期的教育活动也就具有了特殊性。幼儿教育要根据幼儿成长发育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不能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更多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一定要摒弃这种错误的教育观点。幼儿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育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使其在欢乐的时光中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早期教育,教育内容和强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教育单位也就是幼儿园,要重新明确幼儿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质量并不是靠增加学习内容、加大学习强度来体现的。同时,家长也要转变以往对幼儿园教育水平的评价标准,不能剥夺幼儿乐观向上的天性。在幼儿时期,不能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或不感兴趣的事情,使之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让其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优化幼儿教师队伍
幼儿教育的关键是让孩子拥有一个轻松活泼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优秀的幼儿教师有能力为幼儿教育活动营造出这样的氛围。优化幼儿教师队伍是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对幼儿教师进行严格培训,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因此,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的形象。幼儿园还要定期邀请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做现场指导,不断强化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关系到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对于幼儿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家长也要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0-154.
[2]朱锦春.幼儿教育如何避免小学化倾向[J].文学教育(中),2014(5):123-124.
[3]拓春晔.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2):97-100.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合理化建议
从我国现阶段幼儿受教育的时间来看,父母通常会在幼儿三岁左右的的时候,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进行学习。因为大多数的父母都要上班,老一代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幼儿园成为了家长最好的选择。现在很多幼儿园增加了幼儿学习的内容和强度。这种教育方式过于超前,已经完全超出了幼儿可以接受的范围,幼儿无法凭借自身的能力来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反而会对其成长产生逆反效果,不利于幼儿学习和成长。这种超前的教育方式近似于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因此,被称为幼儿教育“小学化”。
一、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1.学习内容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
幼儿时期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够健全,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极其有限。这个时期是幼儿大脑发育较为关键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幼儿的发育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一旦做出了超出能力范围的思维动作,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性格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复杂的思维动作只有在幼儿成长至八岁左右,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以后才能够完成。但部分幼儿园将国家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意见放在一旁,一意孤行地增加幼儿学习的内容,有些甚至已经包含了小学学习的内容,并给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幼儿应该在这个时期掌握的基本生活常识却被幼儿园挡在幼儿教育的大门之外。
2.幼儿教育方式单一
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动,而且很难安静下来,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寓教于乐,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和认识这个世界,逐渐地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性格。教师在其中只能充当引导的角色,更多地是要让幼儿参与到游戏当中。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剥夺了幼儿好动的天性,过早地让幼儿接触到了小学生的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方式死板,很难提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幼儿对于知识的掌握。
3.幼儿教育管理模式小学化严重
幼儿时期是孩子尽情游戏,享受欢乐的时光。然而,有些幼儿园给孩子安排了家庭作业,并要求有家长的签字。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已经近似于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前让幼儿承受了课业负担,给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同时,幼儿园对于孩子的行为规范效仿小学生行为准则,要求孩子上课时要保持课堂纪律,双手背后,课后认真复习等,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种管理模式严重脱离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实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合理化建议
⒈转变幼儿教育的观念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其鲜明的年龄特点,这个时期的教育活动也就具有了特殊性。幼儿教育要根据幼儿成长发育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不能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更多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一定要摒弃这种错误的教育观点。幼儿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育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使其在欢乐的时光中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幼儿教育是孩子的早期教育,教育内容和强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教育单位也就是幼儿园,要重新明确幼儿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质量并不是靠增加学习内容、加大学习强度来体现的。同时,家长也要转变以往对幼儿园教育水平的评价标准,不能剥夺幼儿乐观向上的天性。在幼儿时期,不能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或不感兴趣的事情,使之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让其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优化幼儿教师队伍
幼儿教育的关键是让孩子拥有一个轻松活泼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优秀的幼儿教师有能力为幼儿教育活动营造出这样的氛围。优化幼儿教师队伍是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对幼儿教师进行严格培训,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因此,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的形象。幼儿园还要定期邀请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做现场指导,不断强化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关系到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对于幼儿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家长也要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0-154.
[2]朱锦春.幼儿教育如何避免小学化倾向[J].文学教育(中),2014(5):123-124.
[3]拓春晔.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2):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