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营造律动,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鲜明呈现吻合童心、贴近学生、提振气氛的特点。文章强调紧扣节奏、音高、情感三个要素实施体态律动教法,并指出须处理好静与动、神与形、教与学的三种关系,以提升教法的实效性。
  关键词:优点;重点;接点;律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20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基地课题“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2017YXD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丽芳(1978—),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体态律动,是瑞士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创立的一种教法,它融身体、音乐、情感于一体,淋漓尽致地营造出音乐课堂教学的鲜活力。大师远去,神韵犹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愈发为广大音乐教师所推崇,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流。以下,笔者就这一教法的课堂运用谈一些体会。
  一、发挥三个优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以形象的手段,动感十足地呈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别样精彩,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兴趣之源。具体而言,体态律动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因其有以下三个鲜明优点。
  (1)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肢体的好动性、思维的飘忽性是小学生的普遍共性,课堂上很难做到“视端容寂”。手脚乱动、心猿意马往往是他们近乎本能的身心反应。相比之下,小学生似乎更乐意模仿、学习形式生动的内容。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的身体就是一件最好的乐器。他倡导的体态律动教法,强调把身体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道具,通过肢体动作的即兴表演传授音乐知识,诠释音乐内蕴。这种教法呈现了出无与伦比的生趣,迎合了小学生的童趣,体态的律动与幼儿的好动产生了心性共振。
  (2)增强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对绝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感知理解能力多在初级阶段,喜欢感性、敬畏理性是他们的心理本能。音乐虽美,曲高和寡,倘若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纵然千言万语也只能让学生索然无味,甚至如坐针毡。课堂中,教师若能运用体态律动进行辅助教学,通过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动一动”“演一演”,学生便可以豁然开朗,欣然于心。变灌输为体验,化内在为外显,体态律动弥补了小学生感知力薄弱的缺点,使音乐教学变得形象直观。
  (3)促进课堂气氛活跃的特点。一节成功的课,其气氛必然是活跃的。人类远祖以口腔发出声音进行情感表达,那些有韵律的声音便成音乐。而舞蹈起源,则是人类祖先以肢体动作表达心情使然。就此而言,音樂与舞蹈有其相同之处。体态律动强调以拍手、弯腰、摆腿、顿足等原地动作,以及蹦、跳、滑等空间动作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率真而活跃。这些动作虽然不能与高雅的舞蹈相提并论,但同样具有活跃气氛的突显功效。载歌载舞,此乐何极,肢体舞动有效达到了课堂气氛沸点。
  二、紧扣三个重点,突出教师施教目标
  主次不分,虽千言而无益。抓住教学着力点,便是抓住了一节课的制高点。体态律动强调的是从节奏、音的高低、情感三个要素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体验音乐。
  (1)感受节奏的变化。节奏是活的,有紧有松,它就像脉搏一样,随着情绪的变化而产生快慢的变化。节奏的变化营造了多彩的音乐,离开节奏,音乐便杂乱无章。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法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注重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以此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舒缓的肢体动作来演绎慢节奏部分,而在快节奏的地方则以急速的动作进行表现,通过肢体的外在转变,学生便可容易感知音乐节奏的快慢,进而领略音乐的魅力。在教学湘教版四年级下册《彩色的中国》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跟着音乐用“走、点、点”走步,当听到“还有一只小船一样的岛”这一句时,引导学生走“滑步”,通过体态律动体验歌曲中节奏的松紧变化,从而感受歌曲的情绪波动。
  (2)感受音的高低。音乐除了节奏之美,也美在音的高低错落,不同音高能营造出多彩的音乐听觉天地。音的高低较抽象,教师若只是空洞直白地告诉学生在乐曲中哪些音高一点,哪些音低一点,不如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真切地体验音的高低。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把音的高低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进行比较。例如湘教版五年级下册欣赏课《彼得与狼》中,音高变化较为明显,小鸟的旋律比较高,听起来显得轻巧,鸭子的旋律比较低,听起来显得笨重。根据音乐,结合小鸟与鸭子的不同形象,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设计出小鸟高高飞、鸭子蹲着走的高低有别的动作。通过身体不同部位的律动,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出歌曲中音的高低的不同。
  (3)演绎情感的刚柔。“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喜怒于形,哀乐于色,抒情是音乐的本质,不同的歌曲自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喜怒哀乐是人之天性,但是小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有限,要从一首歌曲中准确理解情感所指往往强人所难。体态律动,注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把歌曲作品寄寓的情感表达出来。湘教版二年级上册《望月亮》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跟着音乐模仿妈妈左手抱婴孩、右手抚摸婴孩的动作来感受母爱,从而能用轻柔、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这样学生就能充分领悟母爱的伟大。
  三、把握三个接点,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为师之要,在于尽心,更在尽法。“教什么”仅是形式,“怎么教”才是内核,它决定了一节课的目标走向。循循善诱,挥洒有度。教师应该通过得体、得法的课堂教学,挖掘学生潜在的音乐素养,进而培育学生音乐才能。
  (1)掂量分寸,处理好动与静的交点。体态律动只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辅助手段,不可过度过量,也不可为了律动而律动。倘若从头到尾都是肢体的律动,学生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不愿意听讲,课堂教学效果便适得其反。教师应处理好动与静的分寸,做到动静结合、动静应和,才能有效发挥体态律动的辅助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2)着眼达意,处理好神与形的融点。体态律动的中心点不在动作的难度,而在动作的巧度;着力点不在动作的美感,而在动作的达意。体态律动强调的是动作的简约,返璞归真,以简单的“形”传递着音乐的“神”。通常,体态律动以一些常规的、简单的动作就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而有些音乐作品带有鲜明的独特性,需要教师特殊对待,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启发性的逼真动作。如湘教版二年级下册《咏鹅》中的“曲项向天歌”与“红掌拨清波”是中心句,在歌词中先后各出现了三次,传神地表现鹅可掬的憨态与盎然的开心。在范唱前一句时,笔者特意仰着头,尽量伸长脖子。在后一句,则弯曲膝盖,下肢向外撇开迈着鹅步。活灵活现、神形兼备的体态律动,营造了教学氛围。
  (3)务求实效,处理好教与学的转点。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堂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将学生感受音乐美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放在重要位置。教师应该注意创设一些平台,多留一点空间,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积极主动地走进音乐,表现音乐中节奏、音高与情感的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无常态,贵在得法。良好的教法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凭借,也是衡量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主要标尺。创立于一百多年前的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至今还在各地广为传承,是在于它依然灼灼闪烁于课堂的灵动性、鲜活性。或许,又一个百年之后,体态律动仍以历久弥新的生命活力,拨动着学生心弦。
  参考文献:
  [1]肖 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充,逐渐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因此,作者本着通过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逐步培养学生约束审美情趣的目标,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深入探讨能够有效培养小学阶段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教学同仁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一、激发想象力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吸引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
朗晴天,堪入画。  瞭望岗边,穹空风云碧。  入目玲珑抓执笔。  闪闪金星,点点娇情逸。  酒频尝,追往昔。  辗转斑斓,飄叶千姿翼。  银发老师真不易。  品菊低吟,奔梦争朝夕。
摘 要:优质会计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是当今会计教育发展的需求,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网上的会计教学资源多而繁杂,优劣参差不齐,收费也高低不一。青年财会教师对教学资源优劣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如果走捷径,任意从网上获取教学资源运用于教学中,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对教师自身发展也起着制约作用。因此,学会开发会计教学资源,特别是优质会计教学资源,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  关键词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致力于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典范的文字,准确、生动,可圈可点的闪光点很多。在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依托文本,充分利用这些文本资源,采撷精彩文字,紧扣教材中的重点词句,把讲读课
摘 要: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中职学校要想培养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幼儿舞蹈专业教师,就必须深入市场进行全面调研,结合幼儿教育市场对舞蹈教师人才的工作发展要求,优化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树立起先进的幼儿舞蹈教学理念,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满足幼儿对舞蹈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求。文章将进一步对中职课堂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
摘 要: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湖南省株洲市民办幼儿园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及幼儿园投保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员工年龄、收入、企业提供的替代方案、社会保险的缴费水平、社会保险宣传程度及了解程度为显著因素。对民办幼儿园而言,员工工作时长、工作种类会影响幼儿园投保员工类型选择。另外,恶性竞争导致民办幼儿园利润大幅降低,加之目前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和惩罚机制效果不高,造成民办幼儿园不购买或只给部分员工购买社
摘 要:在相关网络平台报道中,作为中小学传统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仰卧起坐安全性的问题一度受到质疑。文章通过有关理论分析阐述了仰卧起坐练习中保护颈椎的必要性,以及科学改良仰卧起坐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仰卧起坐;颈椎保护;核心力量;方法改良  一、引言  仰卧起坐是中小学体育课、大专院校体育与健康课、体质测试等常用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对人体的核心肌群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基本练习方法为:使身体仰卧在垫子
摘 要:药理学是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桥梁性学科,以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为基础,承担着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药等学科任务。在教學过程中,可以挖掘药理学课程中发现新药的大胆创新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敢于奉献和团队协作精神、专利保护及服务行业意识等思政元素,把儒家文化、担当意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融入理科教学中,创新性使用多元素“嵌入式”课程思政设计,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有机融合,使
摘 要: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呈普遍化、严重化趋势,所以立足学生的心理现状和现实心理需求,建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十分必要。文章根据对624名高职学生的课程需求调查结果,提出从明确课程目标、完善课程内容、丰富教育途径以及优化课程考核等方面着手建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分析;建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3 文章编
摘 要:启动“国培计划”项目县实施过程,其意义不仅在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系列指示精神,更在于利用“项目县”研修平台,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桃源模式”探讨了“十三五”时期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也为培养更现代、更专业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价值性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23 文章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