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本起经》和《中本起经》判断旬考察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考察汉译佛经《修行本起经》和《中本起经》的判断句,发现二经判断句采用多种句式,以用系词为常。系词“是”字得到普遍使用,并且发展出了一些灵活用法,这表明系词“是”在汉末已经走向成熟了。
  [关键词]《修行本起经》;《中本起经》;判断句;系词“是”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0)05-0093-04
  
  关于系词“是”,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它产生于战国末期或秦汉之交,而对于其发展成熟的时期,学术界还存有异议。以往学者们对系词“是”成熟与否的判定,大多以“是”字受副词等修饰、否定形式“不是”的出现等为依据。笔者认为对专书判断句作穷尽调查,考察“是”字系词句使用的普遍性及灵活度,也是判定系词“是”字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 汉译佛经以其语料丰富、口语性强的特点,已经引起了汉语史研究者的重视。《修行本起经》和《中本起经》(以下简称《修》、《中》)是东汉康孟详所译两部经书,前者与竺大力合译,译成于公元197年;后者与昙果合译,译成于公元207年。这两部经文,译成时代确定,内容相继(佛传故事,属本行经),叙事性强,译语相对成熟,是研究汉末语言较为理想的语料。本文拟全面考察二经中的判断句,以从中管窥东汉末年判断句的面貌,并就系词“是”字使用成熟与否作一探讨。
  
  一、《修》和《中》判断句的使用情况
  
  《修》、《中》二经各两卷,共四万余字,共检得判断句164例,可以分为无系词句和有系词句两大类。
  
  (一)无系词句
  这是上古旧式形态的判断句,共49例。又分为6小类:
  A1“……者,……也”,共5例,如:
  (1)罗汉者,真人也。(《修》卷下,3/467b)
  (2)迦夷卫者,三千日月2r,~-千天地之中央也。(《修》卷上,3/463b)
  A2,“……,……也”,共5例,如:
  (3)太子答言:“吾非神也。”(《修》卷下,3/468b)
  (4)我等所知,皆大师恩也。(《中》卷上,4/151c)
  A3,“……,……”,共20例,如:
  (5)此非小事。(《中》卷上,4/151c)
  (6)此则真人衣。(《修》卷下,3/469a)
  A4,“……者,……”,共2例,都是疑问判断句,如:
  (7)所以者何?伪非真故。(《中》卷上,4/148b)
  (8)所以者何?阿难,譬如族姓之家生子,多女少男,当知是家以为衰弱,不得大强盛也。(《中》卷下,4/158c)
  A5,“……也”,这是主语省略,谓语后附“也”字的,共19例,如:
  (9)其仆答言:“病人也。”(《修》卷下,3/466e)
  (10)对日:“给孤独氏也。”(《中》卷下,4/157a)
  A6,“……”,这是主语省略,谓语后不附语气词的,共6例,如:
  (11)答曰:“是忍辱人。”(《中》卷上,4/148e)
  (12)本非贵族。(《中》卷上,4/153a)
  可见,上古各种形态的判断句在《修》、《中》中都有保留。
  
  (二)有系词句
  系词可以用“为”字,也可以用“是”字。
  1.“为”字句,共58例。又分为3小类:
  B1,“……为……”,有53例,如:
  (13)是为八敬之法。(《中》卷下,4/159a)
  (14)是为说法示现。(《中》卷上,4/152a)
  (15)是则为元吉。(《修》卷下,3/470a)
  (16)太子问日:“此为何等?”(《修》卷下,3/466e)
  (17)此非为人。(《修》卷上,3/466a)
  例(13)至例(15)是肯定判断句,其中“是为XX”式尤为多见。例(16)是疑问判断句,句中疑问代词或固定词组常用“何如”、“何等”、“何谓”等。例(17)是否定判断句,否定词“非”在古汉语中一般不修饰作系词用的“为”,此例在二经中仅见。
  B2,“……为……也”,这是句末带有语气词的,共3例,如:
  (18)是为佛十神力也。(《修》卷下,3/472a)
  (19)此为恩爱生忧悲不?(《中》卷下,4/160b)
  例(19)同一句子出现两次,是疑问判断句。
  B3,“为……”,这是主语省略式,共2例,如:
  (20)宿命无数劫时,本为凡人。(《修》卷上,3/461b)
  (21)得无上正真道,为最正觉。(《修》卷下,3/471c)
  2.“是”字句,共49例。又分为9类:
  c1,“……是……”,共12例,如:
  (22)吾真是佛。(《中》卷下,4/159b)
  (23)卿是国师。(《中》卷上,4/151c)
  C2,“……是……也”,共2例,如:
  (24)我是摩竭提王瓶沙身也。(《中》卷上,4/152b)
  (25)吾是子亲摩因提也。(《中》卷下,4/156b)
  C3,“……者,是……”,共5例,如:
  (26)白净王者,是吾累世所生之父。(《修》卷上,3/463a)
  (27)文陀竭王者,则是吾身。(《中》卷下,4/161b、
  C4,“……者,是……也”,共l例,如:
  (28)小花萌芽欲出者,是五道生死人也。(《修》卷下,3/469e)
   C5,“是……也”,共10例,如:
  (29)臣言:“是国教书师也。”(《修》卷上,3/465b)
  (30)昨夜四天王,来听说法,是其光耳。(《中》卷上,4/151a)
  句末语气词除“也”字外,还常用“乎…‘耶”“耳”等。
  C6,“是……”,共11例,如:
  (31)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尼拘陀树下,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修》卷上,3/461a)
  (32)答日:“是忍辱人。”(《中》卷上,4/148e)
  C7,“是也”,这是对话中的答句,主语、谓语都省略,仅1例,如:
  (33)瓶沙问言:“将非悉达乎?”答言:“是也。”(《修》卷下,3/468b)
  以上7类是系词前置式,即系词处于句中,构成“主语+系词+谓语”的结构。其中有的主语可以省略,如C5、C6;有的主语、谓语同时省略,如c7;但《修》、《中》中没有发现只省略谓语的“是”字句。   C8,“……者,……是也”,共3例,如:
  (34)尔时天帝者,大迦叶是也。(《中》卷下,4/161b)
  (35)恶生王者,拘怜是也。(《中》卷上,4/149a)
  C9,“……,……是也”,共4例,如:
  (36)五百弟子,今若曹是也。(《中》卷下,4/163e)
  (37)尔时高行梵志,则吾身是也。(《中》卷下,4/163e)
  以上两类是系词后置式,即系词处于句末,共7例。“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中古以后比较常见,这类判断句的产生有着汉语基础,在汉译佛经中使用 也可能受到了梵文句式的影响。上古汉语判断句经常用一个陈述作话题,然后用“XX是也”的形式回指,“是”字是代词,如:
  (38)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滕文公下》)
  (39)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修》、《中》中仍存有两例此类判断句:
  (40)人闻吾法,信受奉行,如意所得,喻如沃田,所收无数,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者是也。(《中》卷下,4/162b)
  (41)人闻道言,背而不信,喻如下田,没溺不生,今六师尼捷等是也。(《中》卷下,4/162e)
  当判断句的话题不是一个陈述形式,而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时,“是”字复指的必要性不大了,而多了判断、肯定的意味,加上处于句中的“是”字可能已经语法化为系词,受其类推影响,句末“是”字也便逐渐虚化成了系词。学界多举《世说新语》中的一例作为新旧形式的过渡式:
  (42)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世说新语·豪爽》)
  “是”字指代的是“帝为太子时所作之池”,而不是整个陈述。其实《史记》中就有了这种过渡式,如:
  (43)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史记·外威世家》)
  “是”字指代“一人”,是一个有定名词短语,这种“是”字就容易引发重新分析,被看作系词。
  佛经中c8、c9类“是”字后置式较为多见。梵文原典句式动词居末,译者在翻译时可能受到了原典句式的影响。因此汉译佛经“是”字后置式判断句的根本来源是汉语,但是佛经翻译为其流传起到了推动作用。
  以上各类判断句在《修》、《中》中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修》、《中》判断句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主要采用系词句,系词句占了2/3,而无系词句约占1/3。而系词句中“为”字句的使用率高于“是”字句。
  第二,所用判断句句式多样,共包括无系词句和有系词句18小类。无系词句包括了上古汉语常用的6类句式;有系词句中系词“为”、“是”并用,并有多种形式,“是”字句就有9种之多,“为”字句也有3种。
  
  二、关于系词“是”字成熟与否的讨论
  
  “是”字系词句在《修》、《中》共出现49例,占了近1/3的比例,说明到汉末系词“是”字在口语中已经广泛使用了。另外,“是”字从基本用法引申出来一些扩展用法,系词“是”字在此时期已走向成熟。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字后谓语的复杂化。系词“是”字产生之初,判断句主语和谓语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随着系词“是”字越来越多地使用,“是”后谓语可以由谓词性成分充当了。如:
  (44)申手按地是知我。(《修》卷下,3/471b)
  (45)必是世尊哀顾若兹。(《中》卷下,4/157e)
  例(44)谓语是动词短语,例(45)是主谓短语。
  第二,语义关系复杂化。“是”字系词句产生之初,主谓之间只是等同或类属的关系,随着“是”字使用的日益成熟,判断句可以表达比较复杂的语义关系。如:
  (46)汝见天下水中生一花者,是白净王太子初生时。(《修》卷下,3/469c)
  (47)今得视听,是大师恩。(《中》卷上,4/154a)
  (48)此梦者,是王福庆。(《修》卷上,3/463b)
  例(46)说明时间,例(47)表示原因或凭借,例(48)表达复杂的语义关系,意思是说梦中内容,预示着王有福庆之事。
  第三,“是”字用于强调。这种“是”字是系词的进一步虚化,起到了焦点标记的作用。如:
  (49)是其威神令吾等失神足。(《修》卷上,3/463b)
  上例中“是”字的有无对句意没有太大的影响,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强调“令吾等失神足”的是“其威神”,而不是别的。
  第四,“是”字用作选择问记号。这是系词“是”功能的引申。如:
  (50)顷承释子,端坐六年,道成号佛。为实尔不?是世所美乎?(《中》卷下,4/159b)
  “为”字在东汉佛经选择问句中是个较为成熟的关联词,可以单独用,也可以成对使用,还可以与其他关联词搭配使用。例(50)是个选择问句,“为”、“是”呼应使用,“为”字充当关联词,“是”字的性质和作用当与之相同。虽然《修》、《中》仅此一例,但至少把“是”看作选择问句关联词的萌芽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此期佛经中有“是”字判断项并列出现在陈述句中的用法,这是发展为选择问句的基础,如:“是父是子,唯得道者,乃知其原。”(《中》卷上,4/153a)
  在《修》、《中》中“是”字系词句大量使用,它的结构形式较为多样,其构成成分较为复杂,表达的语义关系较为丰富,这说明“是”字作为系词已经走向成熟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是”字可以充当焦点标记,可以用作选择问句关联词,这是在系词用法基础上进一步虚化引申的结果,而这种虚化引申发生的前提是“是”字作为一个较成熟的系词高频率使用。
  另外,汪维辉从“是”的修饰成分角度考察,发现东汉译经中“是”字受不同的副词修饰,而且出现了三例“不是”的用例,从而推断系词“是”的普遍化使用不会晚于汉末。本文从定量统计出发,通过对《修》、《中》判断句使用情况的比较与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汪先生的观点,可以说,在汉末,系词“是”字已经是比较成熟了。
  
  [参考文献]
  [1]解植永,中古汉语“是”字后置式判断句的来源[M]//汉语史研究集刊:第9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3437.
  [2]何亚南,《三国志》和裴注句法专题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1.
  [3]汪维辉,系词“是”发展成熟的时代[J],中国语文,1998(2):133,136.
其他文献
[摘要]孟子和柏拉图理想政治的蓝图分别是王道政治与正义城邦,二人的政治思想有颇多相似之处,但是二人思想的逻辑理路、价值诉求、理想政治模式、历史影响却又截然两分。体现在:性善论和“美德即知识”的逻辑起点;仁义与正义——情理两分的价值诉求;王道仁政与正义城邦的政治理想:德治传统与理性主义政治传统。  [关键词]伦理政治观;仁义;正义;德治;理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D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发展形式分析”和“内在联系探寻”是《法兰西内战》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初稿的文本结构中。马克思具体分析了法国社会的政治发展形式,即第一帝国、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议会制共和国、第二帝国、国防政府、巴黎公社。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分析这些发展形式与法国社会有机体的内在联系、发展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各部分和方面与不同性质政权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法兰西内战》;研究方
期刊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生代作家韩东的小说创作试图在对传统话语形态的破坏中探索一条新的文学创作之路,实现文学在本体意义上对政治、社会的彻底叛逃而回归自我本身。阅读韩东你会发现一条回归文学的第三条道路,即叙述策略上的无为而有为。韩东的小说创作坚持边缘化的立场,以对历史呈现的多种可能性、无姿态的私人叙述策略和荒诞中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等三个方面展开对写作的实验性开拓,为新时期文学多样化的发展提
期刊
[摘 要] 情势变更制度的构建需要在判例中进一步实现本土化。情势变更、不可抗力和商业风险三者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履行困难的情形下可以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予以变更合同;合同对价关系障碍中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不能客观规则化,而需要保证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政府行为一般情形下不能被认定为不可抗力。另外,在坚持情势变更条款适用须经审查程序的同时,要注意防范情势变更条款的隐性适用。法院在适用情势变更条款
期刊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石油工业面临着国内市场国际化、走出部门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关注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布,分析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控制、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哈佛的战略和竞争力学院(the Institute forStrategy and Competitiveness)、美国竞争力委员会(The Council(JfJ Competitiveness)、中东
期刊
[摘 要]金字塔控制结构在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双汇发展为例,结合公司状况和可获取的资料,从利润分配和信息隐匿两个方面对金字塔结构对投资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存在容易造成投资者权益受损。因此,必须重视金字塔结构相关的信息披露和对投资者的保护。  [关键词]金字塔结构;投资者保护;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830.59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针对民族资产阶级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陈云提出了许多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正确主张,形成了独特的统一战线思想。他不仅充分肯定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性,而且强调必须充分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重视和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同时还对一些错误观点和倾向进行批评,主张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团结和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的统战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统战理论,
期刊
[摘要]在全球炼油行业转移和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地方炼油企业目前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可以应用SWOT原理分析山东地方炼油企业拥有的优势、自身的劣势、面临的威胁及良好的机遇,在此基础上,确定地方炼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帮助地方炼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或成功转型、或退出,政府应当在政策、财政等方面支持地方炼油企业。  [关键词]地方炼油;SWOT分析;发展战略;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407.2
期刊
[摘 要]2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诉求引发了三次文化高潮,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于外源性文化危机,是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体的一场文化革命;80年代“文化热”源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而近年来的“国学热”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分子与普通大众的共同选择。从新文化运动到“文化热”,再到“国学热”,三种文化现象显示了在文化转型过程中文化主体正从少数知识精英扩展到普通大众,在中国传
期刊
[摘 要]与晚唐时代特征相关联,咏物诗表现出感伤哀怨的基调,李商隐是其代表。他将个人身世之悲与所写物象紧密融合起来,以独特的题材类型传达情感,拉近了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对比兴手法的驾驭自有特色,而且在艺术形式上的美学追求,也丰富了咏物诗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李商隐;咏物诗;题材;比兴;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0)05-00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