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pysw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大量的直观教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是无处不在。在多媒体环境下, 小学美术课堂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感知, 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 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中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 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美术学习更是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后, 势必会引起深入探究的热情和欲望。这种热情和欲望, 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儿童的兴趣与爱好, 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美术作为视觉艺术, 具有形象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 无论是欣赏、演示及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 都要用眼睛直接观看,由此决定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 无疑会引起孩子们观察及感知对象的极大兴趣。教师在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 能创设更好的情境, 以形象去感人, 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例如,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四册《我们的大花瓶》一课中, 大纲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古陶瓷花瓶造型美、装饰美的特点, 能用对称法剪出有装饰花纹的大花瓶。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老师用幻灯片展示了大量古陶瓷作品, 接着, 播放了一段介绍花瓶的图案制作过程的录像片段, 通过各种各样的花瓶造型、纹样的对比, 让学生感受花瓶的美。幻灯片、录像片段直观的演示, 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制作出的花瓶剪纸也更美了。
  二、多媒体, 优化教师示范
  课堂示范是美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能更好地优化教师的课堂示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利用多媒体技术表现许多传统教学技术不能表现的事物和现象, 如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 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 色彩丰富的教学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 在解决那些教师难以表述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问题上, 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 突破教学难点。如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七册《花布——设计》一课, 向学生介绍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这两方面的初步知识, 并学习设计一至两款花布图案, 其构成形式是以一简单的“基本形”反复重叠而形成。本课要求以一种不同明度的色彩画成一幅花布设计图, 形成较有现代感的图案。由于此课设计制作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复杂、严谨, 技法的要点、难点较多, 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教师要想利用课堂时间演示一个完整制作过程,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仅其中的上色环节就非常耽误时间, 而且很难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在传统教学中, 很多教师往往只好口头教授, 重点的地方稍作演示, 这样的教学, 学生往往不能掌握技法上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 我们可以将设计制作的完整程序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进行放映, 从绘画到着色, 都非常方便、快捷, 整个过程展示清晰明了。这样可以用节省的时间进行展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 打开学生的设计创作思路。多媒体的应用, 优化了教师的示范, 教学重点、难点轻松解决。
  三、多媒体, 让作品展示更具冲击力
  在美术课堂中, 作品展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作品展示包括了教师范画的展示、学生作品的展示。在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前, 美术课堂的展示主要是通过张贴范画进行的。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教师的范画通常为8 开或4 开, 学生的作品更小, 通常为16 开或8 开, 这样的作品展示, 太小气, 缺少视觉的冲击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通过大屏幕展示的范画作品, 可以把16 开的作品放大几十倍, 令视觉更有震撼力。有时为了让学生看清楚某些细节, 甚至可以通过局部放大的方法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晰。如在进行线描教学的课程中, 老师在展示范画的时候, 就可以通过对范画进行局部放大, 让学生看清楚细小的线条的用笔方法和用笔力度, 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 在动笔的时候才会更加大胆、自信。
  多媒体展示还可以通过实物展示仪进行立体展示,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工艺课程占有相当的比重, 很多的工艺作品较小, 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 能让学生看得更加精细。如进行橡皮泥工艺制作时, 因为橡皮泥的作品相对较小, 通过展示仪的放大,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了解其中的结构和细节, 学生在制作橡皮泥作品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用多媒体进行作品展示的另一个优势是容量大, 老师可以把更多需要展示的作品预先制作成课件, 用幻灯片的方式进行展示, 这样既能节省时间, 又能加大容量, 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多媒体, 让师生的作品在课堂中的展示更具活力。
  四、多媒体, 让美术欣赏课更有趣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是“教师+课本+挂图+实物” 的教学模式,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往往不容易消化。多媒体的出现, 给枯燥无味的欣赏课注入了活力,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 使枯燥的美术欣赏课变得更有趣。正因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 只能诉诸视觉形式来完成。通过对艺术形式的直接感受而进入审美体验, 就成为美术欣赏课的最主要的途径。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表现手法, 具有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多媒体便于进行大量图片的演示, 以艺术作品所特有的可感知的直观的形象、色彩、线条、明暗等, 引起学生审美的直觉感受, 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岭南版小学美术第六册《古老的交通工具》课文中只有几幅图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网上找了几段古代的交通工具的录像,让学生观赏,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介绍古代交通工具的时候, 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与课文的图片结合出现, 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多媒体的出现, 强化了视觉效果, 如能把听觉效果结合在一起,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岭南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的欣赏课《小桥、流水、深林》教学中, 我让学生欣赏油画作品《松林的早晨》的时候, 欣赏一段音乐《维也纳深林故事圆舞曲》, 让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欣赏作品,两者所表现的主题和风格都非常接近, 这样的有机结合,学生更能感受作品的意境, 欣赏教学更能产生共鸣的效果。
  综上所述, 恰当地把多媒体教育技术引入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使教学化难为易, 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 多媒体教育技术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等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能让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 加大了教学密度, 丰富了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效率, 丰富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方面。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推动,国内一些综合高校、师范类院校甚至工科院校都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但数量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一定的教育问题。围绕高校艺术类专业发展的同质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物理新教材中更注重实验教学。如何搞好农村物理实验教学呢? 我们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就地取材, 才有可能搞好农村物理实验教学。    引言  目前中小学教育正面临由教学大纲指导下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向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 而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转轨的重要措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实现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而山区的学校受到各种条件的
美国保健工作者已收到几例使用埃洛替尼(erlotinib)期间发生肝衰竭和肝肾综合征的信息,尤其是本身有肝损害患者的死亡病例。因此在埃罗替尼治疗期间应紧密监视肝损害患者,特别在
microRNA(miRNA)是一类含量丰富的非蛋白编码(non-protein-coding)小RNA,可作为负性基因调节器,能调节多种生物进程。生物信息数据显示,每个miRNA能控制数百种基因靶标,miRNA可能对每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Tim-3)通过与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或)抗原提呈细胞上表达的Tim-3配体相互作用,抑制Thl免疫应答,在哮喘等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Tim-3与
2002年,重庆实验中学有一个学生早恋,他的班主任在教室里面公开地念了几段这个学生写的早恋日记,结果学生就离校出走了。后来,学生家长把班主任告上法庭。当时,重庆市中级人
本文从阻止肿瘤形成的角度,探索抑制保证肿瘤生长的必需条件-血管形成,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由于判断抗血管生成制剂效果的客观指标的欠缺,以及临床试验结果的不理想,使得抗血管
胃痛胃酸胃胀铁打的胃也受不了想想病人做药人的责任:修正药良心药放心药做药就是做良心 做老师也是做良心 做班主任就是做父母心
在电子商务时代,小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越来越重要。良好的客户管理,有利于帮助小微企业深度开发客户资源,保持与客户的业务联系,促进营销模式进一步适应电商时代的发展要求
澳门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用深厚、博大的精神气质作为伴奏,衬托出400多年西方文明在这座半岛上的融合。在历史的延绵中,中西文化在这个中华文化域中的碰撞、融合、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