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12日,江苏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这项通知着力解决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但是,面对“减负”浪潮,我们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是“减负”绝不是不要负担。“减负”指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高考竞争依然激烈,学习内容依然繁重,只是在校时间、上课时间、作业时间减少。由于个人学习习惯的差异,家庭教育的差异,在新形势下学生的分化现象有可能更加严重。二是“减负”绝不是不要质量。高质量必须来自高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的作业及辅导。面对“减负”,我们必须更多考虑如何“增效”,在课程整合、教学研究、学法指导等方面要有新理念、新思考和新举措。
一、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为了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
1.提高教师个人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必须先要有“五有”,即有教材、有备课本、有省编《教学要求》或《考试说明》、有教辅参考资料,还要心中有学生。在实施备课时,必须要解决“五问题”,即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泡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2.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制,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个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我们坚持集体备课必须按照以下流程,即人人备课一主备课发言——交流研讨——形成学案——教师在研讨基础上结合个人实际二次备课。为防止集体备课走形式,一方面实行行政人员“蹲点制”,行政人员全程参与,并负责考勤和指导工作;二是实行备课组长“考核制”,备课组长是否组织备课活动以及能否高效组织备课活动,将作为期末对备课组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3.提高学案编制的有效性。设计和应用学案,首先要明确学案的性质和功能。学案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并且具有便于学生整理、保存和反思等优点。学案不能替代教材,也不能等同于练习。必须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上努力突出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创造性。基于上述认识,学案的设计可考虑如下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课前学习。有意义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部分可以包含“列出学习的知识要点”和“预习后的问题思考”两方面内容。第二部分:课堂学习。这是学案的主体部分,着重指向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合作学习活动。这部分也可以包含“问题探究”和“总结反思”两部分内容。第三部分:课后学习。布置课后练习或课外实践活动,并提出具体要求。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战场。能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起点等方面进行思考。
1.教学观念要变。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切实做好“减负增效”的根本。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2,教学目标要明。首先,依据《江苏省高中学科教学要求》,深入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教学要求。其次,根据学生实际,准确把握学生需求。基于此,每学年学校总体规划,确定年级总体教学目标;学科年级互动,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备课组长短结合,制定学期教学目标;教师个体细化课时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要精。经常听到教师抱怨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时间又紧,不知该如何办?有这样想法的教师往往是被教材内容所束缚,不敢也不愿调整教学内容,认为这一内容很重要,那一题也很典型,按部就班。其实,有时放弃也是一种美丽。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不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
4.教学环节要紧凑。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5.教学起点要低。教学的对象是变化的,教学的内容也是变化的,如果我们教师仍然缺乏正视现实的研究意识,不转变教学观念,用曾经的成功模式强加在现在的学生身上,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当然,降低教学起点不等同于降低教学要求,我们倡导的教学起点是:每节课,绝大部分学生要听得懂;每次作业,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做;每次考试,绝大部分学生有信心。只有先教会孩子走路,才能跑起来,只有降低教学起点,更多的学生才会学有所获。
6.教学方法要活。课堂教学低效常常是由于教师的不适当设计或不适当引导而造成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7.师生关系要亲。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记住全班学生姓名,并能对号入座,因为学生被老师认识和记住,内心始终会充满感激并转化为学习动力。其次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8.教学管理要严。互动的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的教学环境都是我们实施有效教学所需要的,但不等同于不要严格管理。例如有的学生听课习惯不好、作业做得不规范、记笔记不认真,我们都必须及时指出并加以矫正,只有严格,才能规范,才能真正有效。
三、提高作业训练的有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我们对作业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布置作业前,必须亲自做,以便选出指向教学重点和学生思维缺陷的有价值的题目;2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分层作业更具有意义;3教师必须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做好统计工作,有学生典型错误摘录,做好重点讲评的记号;4学生做作业规范要从严把握,讲评作业时,教师要有高水平的示范等。
四、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辅导重在因人制宜、分类分层。辅导分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等形式。效果最好但也难落实的是个别辅导,特别是在班级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更难落实。为了提高辅导的有效性,我们重点推行个别辅导的“导师制”,即每位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各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别辅导。“导师制”下教师的辅导要求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其次,帮助学生获得更科学的学科学习方法;最后,才是有针对性地补学生的知识缺陷。为了更有效地落实“导师制”,我们一方面采用学生问卷调研,另一方面对学生个别谈话交流获得信息来了解学科教师的辅导情况。
一、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为了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
1.提高教师个人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必须先要有“五有”,即有教材、有备课本、有省编《教学要求》或《考试说明》、有教辅参考资料,还要心中有学生。在实施备课时,必须要解决“五问题”,即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泡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2.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制,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个人备课不深入,集体备课走形式。我们坚持集体备课必须按照以下流程,即人人备课一主备课发言——交流研讨——形成学案——教师在研讨基础上结合个人实际二次备课。为防止集体备课走形式,一方面实行行政人员“蹲点制”,行政人员全程参与,并负责考勤和指导工作;二是实行备课组长“考核制”,备课组长是否组织备课活动以及能否高效组织备课活动,将作为期末对备课组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3.提高学案编制的有效性。设计和应用学案,首先要明确学案的性质和功能。学案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并且具有便于学生整理、保存和反思等优点。学案不能替代教材,也不能等同于练习。必须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上努力突出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创造性。基于上述认识,学案的设计可考虑如下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课前学习。有意义的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部分可以包含“列出学习的知识要点”和“预习后的问题思考”两方面内容。第二部分:课堂学习。这是学案的主体部分,着重指向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合作学习活动。这部分也可以包含“问题探究”和“总结反思”两部分内容。第三部分:课后学习。布置课后练习或课外实践活动,并提出具体要求。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战场。能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起点等方面进行思考。
1.教学观念要变。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切实做好“减负增效”的根本。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2,教学目标要明。首先,依据《江苏省高中学科教学要求》,深入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教学要求。其次,根据学生实际,准确把握学生需求。基于此,每学年学校总体规划,确定年级总体教学目标;学科年级互动,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备课组长短结合,制定学期教学目标;教师个体细化课时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要精。经常听到教师抱怨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时间又紧,不知该如何办?有这样想法的教师往往是被教材内容所束缚,不敢也不愿调整教学内容,认为这一内容很重要,那一题也很典型,按部就班。其实,有时放弃也是一种美丽。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不能也不需要面面俱到。
4.教学环节要紧凑。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5.教学起点要低。教学的对象是变化的,教学的内容也是变化的,如果我们教师仍然缺乏正视现实的研究意识,不转变教学观念,用曾经的成功模式强加在现在的学生身上,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当然,降低教学起点不等同于降低教学要求,我们倡导的教学起点是:每节课,绝大部分学生要听得懂;每次作业,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做;每次考试,绝大部分学生有信心。只有先教会孩子走路,才能跑起来,只有降低教学起点,更多的学生才会学有所获。
6.教学方法要活。课堂教学低效常常是由于教师的不适当设计或不适当引导而造成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7.师生关系要亲。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记住全班学生姓名,并能对号入座,因为学生被老师认识和记住,内心始终会充满感激并转化为学习动力。其次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8.教学管理要严。互动的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的教学环境都是我们实施有效教学所需要的,但不等同于不要严格管理。例如有的学生听课习惯不好、作业做得不规范、记笔记不认真,我们都必须及时指出并加以矫正,只有严格,才能规范,才能真正有效。
三、提高作业训练的有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我们对作业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布置作业前,必须亲自做,以便选出指向教学重点和学生思维缺陷的有价值的题目;2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分层作业更具有意义;3教师必须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做好统计工作,有学生典型错误摘录,做好重点讲评的记号;4学生做作业规范要从严把握,讲评作业时,教师要有高水平的示范等。
四、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辅导重在因人制宜、分类分层。辅导分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等形式。效果最好但也难落实的是个别辅导,特别是在班级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更难落实。为了提高辅导的有效性,我们重点推行个别辅导的“导师制”,即每位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各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别辅导。“导师制”下教师的辅导要求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其次,帮助学生获得更科学的学科学习方法;最后,才是有针对性地补学生的知识缺陷。为了更有效地落实“导师制”,我们一方面采用学生问卷调研,另一方面对学生个别谈话交流获得信息来了解学科教师的辅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