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 年笔者从安徽省无子西瓜研究所引进了兴科无籽2 号无籽西瓜新品种, 试种获得成功, 经多年种植,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备受瓜农和消费者欢迎。兴科无籽2 号西瓜综合性状较好,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将其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推介如下。
1 特征特性
兴科无籽2 号无籽西瓜品种于2005 年11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该品种优质、高产、抗病; 果实球形, 大小适中, 皮色墨绿覆隐齿条带; 红沙瓤, 汁多味甜, 白秕籽小而少,含糖量11%~12%; 果皮坚硬, 极耐贮藏; 单果重5~7 kg, 667m2 产量可达5 000 kg。经嫁接的兴科无籽2 号西瓜高抗枯萎病, 植株长势旺盛, 成熟期比同期播种的西农8 号晚10 d( 天) 左右, 收获上市期正值伏夏高温时节, 售价高, 效益好。
2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嫁接换根, 培育壮苗
2.1.1 砧木的选择选用南韩砧木大王葫芦。该砧木高抗枯萎病, 亲和力好, 嫁接成活率高, 既利于无籽西瓜高产,又不改变其原有的品质风味。
2.1.2 授粉品种的选择选用果实形状、皮色与其有较明显区别的中晚熟品种西农8 号作授粉品种, 成熟后便于识别。
2.1.3 种子处理晒种: 浸种前晒种, 利用紫外线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病原菌, 晒种时要把种子摊开, 并翻动, 使种子充分干燥, 增强种子的透气性和吸水力。杀菌: 用55 ℃ 温水烫种15 min( 分钟) , 期间不断搅拌; 或用0.1% 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 min。浸种: 种子清洗后用25~30 ℃ 温水浸种8~10 h( 小时) , 让种子吸足水。破壳: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其出芽的整齐度, 将浸泡好的无籽西瓜及葫芦种子用牙齿将胚部轻轻嗑开, 破口要小, 切勿损伤种仁。催芽: 采用电热毯或体温催芽, 温度保持在30~35 ℃, 芽长以刚露白( 胚根尖) 为宜。
2.1.4 适期播种于3 月上中旬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育苗。采用三膜一帘覆盖, 即大棚套小棚加地膜, 小棚上盖草帘。采用劈接法嫁接, 西瓜比葫芦早播3~5 d 或同期播种。
2.1.5 营养土的配制用未种过蔬菜的疏松大田土加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比例视肥料质量而定; 另加草木灰及少量复合肥( 每m3 土掺入1 kg 左右) , 每m3 营养土加50% 多菌灵100 g 杀菌, 营养土混合均匀, 过筛备用。
2.1.6 播种方法将装好营养土的营养钵排置于小拱棚内, 用土填满空隙后浇透水。葫芦种子播在营养钵内, 每钵1粒, 覆土厚1.5 cm。西瓜播在沙床上, 盖地膜后再盖小拱棚保温保湿, 苗顶土时除去地膜, 出苗前一般不浇水。若用沙床, 沙床中铺8~10 cm 厚过筛的清洁河沙, 整平浇足温水, 把刚催出芽的种子播在沙上, 播种时注意芽尖朝下, 种子要平放, 种子间距2~3 cm, 上面覆盖2 cm 细沙; 浇水后保持白天25~30 ℃, 夜间20 ℃, 细沙表面见干时浇水。
2.1.7 嫁接处理嫁接采用劈接法, 从西瓜破心至真叶展开均可进行嫁接。葫芦苗可提前将顶芽剔除, 于2 片子叶间一侧的下胚轴处用刀片纵切一刀, 长1.2~1.5 cm, 把西瓜子叶下1 cm 处削成0.8~1.0 cm 的楔形( 一侧削斜面, 一侧削去薄皮层) , 立即插入葫芦苗切口内, 用拇指轻压平, 使砧木和接穗表面平整, 用嫁接夹夹紧, 使葫芦子叶托住西瓜2 片子叶。嫁接前1 d 砧木浇足水, 嫁接后不浇水; 或随嫁接随浇足水稳苗。切忌弄脏嫁接口感染病毒而影响成活率。
2.1.8 嫁接后的管理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很多, 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特别是嫁接后3~5 d 是决定嫁接苗成活的关键。嫁接后1~2 d 遮阴密闭, 保温保湿, 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 3~4 d 早晚见光, 小通风, 嫁接伤口开始愈合; 5 d 后逐日加大见光和早晚通风时间, 早晨最低温度保持15 ℃ 以上, 白天25~30 ℃, 中午注意遮阴; 12~15 d 转入正常管理, 白天20~25 ℃, 夜间15~20 ℃, 每天揭草苫前保持13 ℃; 定植前3~5 d 进行低温炼苗, 白天保持15~20 ℃, 夜间最低温度10℃ 左右。壮苗的標准为: 苗龄35~40 d, 叶龄3~4 片叶, 苗高15~18 cm, 茎粗节短, 叶片肥厚, 叶色青绿无病虫害。
2.2 定植前的准备
2.2.1 整地做畦年前耕翻冻垡, 熟化土壤, 减少地下害虫。挖沟做畦, 每250 cm 做1 畦, 挖1 道丰产沟, 沟宽25~30 cm, 深30 cm, 做畦时注意畦中稍高, 畦边稍低, 以利于排水。收获期正遇高温多雨季节, 一定要做到沟沟畅通、排灌方便, 遇大雨退水快、不积水。
2.2.2 施足基肥每667 m2 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 000kg 左右, 结合整地深施, 定植前半个月施入高效复合肥或二铵25 kg, 集中施于预留的定植行内, 做到肥土融合, 有利提高肥效, 防止肥害烧苗。
2.2.3 地膜覆盖定植前7~10 d 破垄浇水, 用90% 晶体敌百虫1 000 倍液, 普遍喷洒地面, 翻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虫, 复垄耧平, 覆盖地膜( 幅宽40~45 cm) 保墒提高地温, 准备移栽。
2.3 定植
清明后开始大田定植( 终霜前半个月) , 按每5 行无籽西瓜苗, 栽1 行授粉品种苗。行距250 cm, 株距50 cm, 在覆盖地膜的定植行上按50 cm 株距打孔, 栽后浇水, 以水能湿透秧苗土块为度。覆土并封严膜孔, 防止汽化热灼苗, 覆土应在嫁接切口下, 不能埋住切口。然后扣上小拱棚, 棚底宽40cm, 高30~40 cm。
2.4 栽后管理
2.4.1 破膜放苗西瓜定植后在小拱棚内生长一段时间度过霜期, 于5 月初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破膜通风炼苗, 防止高温幼苗徒长和烧苗。破膜是从拱棚顶部每隔1~2 m 打1个孔洞, 接着棚侧和两头通风, 直至全部揭除, 5 月中旬放苗结束, 从破膜至放苗持续1 周左右。
2.4.2 整枝压蔓本地区定植的无籽西瓜采取“一主两侧”方式整枝、留蔓、压蔓, 有利于结瓜整齐, 瓜个大小一致,采收集中。压蔓采取明压方式, 即用芦柴呈“∧”形固定住瓜蔓, 使其定向生长, 及时剪除主侧蔓上分枝, 坐果后不再整枝。通过整枝理蔓、压蔓, 让瓜蔓定向生长、均匀分布。
2.4.3 授粉留瓜授粉一般在雌花开放当天9: 00 前进行, 阴天可延迟到10: 00。主侧蔓雌花均授粉, 授粉后为预防雨淋, 可采取用纸袋套花并做好授粉日期标记。授粉后第2天如瓜柄下垂, 说明授粉成功。每棵先选留4~5 个瓜, 当幼瓜长至拳头大小时再选瓜、留瓜, 剔除根瓜、畸形瓜, 保留瓜形端正、节位适当、大小基本一致的瓜2 个。根瓜的摘除时间要根据无籽西瓜的生长势确定, 植株长势弱, 幼果小于鸭蛋大小时摘除, 植株长势强, 则稍晚些摘除。
2.4.4 追肥浇水定瓜后即瓜拳头大小时, 追1 次膨瓜肥, 催瓜膨大。每667 m2 打眼穴施尿素25 kg, 硫酸钾20 kg,带水追肥, 追后沟浇洇灌, 切忌大水漫灌。膨瓜期根外喷施0.3% 磷酸二氢钾液2 次, 以增加糖度, 提高品质。后期生长遇雨季, 注意排水防涝。
2.4.5 病虫害防治经嫁接的无籽西瓜高抗枯萎病, 生产上应注意蚜虫和病毒病的发生防治。
2.5 采收
兴科2 号无籽西瓜于授粉后40~45 d 成熟, 应根据销售情况适时采收上市。
1 特征特性
兴科无籽2 号无籽西瓜品种于2005 年11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该品种优质、高产、抗病; 果实球形, 大小适中, 皮色墨绿覆隐齿条带; 红沙瓤, 汁多味甜, 白秕籽小而少,含糖量11%~12%; 果皮坚硬, 极耐贮藏; 单果重5~7 kg, 667m2 产量可达5 000 kg。经嫁接的兴科无籽2 号西瓜高抗枯萎病, 植株长势旺盛, 成熟期比同期播种的西农8 号晚10 d( 天) 左右, 收获上市期正值伏夏高温时节, 售价高, 效益好。
2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嫁接换根, 培育壮苗
2.1.1 砧木的选择选用南韩砧木大王葫芦。该砧木高抗枯萎病, 亲和力好, 嫁接成活率高, 既利于无籽西瓜高产,又不改变其原有的品质风味。
2.1.2 授粉品种的选择选用果实形状、皮色与其有较明显区别的中晚熟品种西农8 号作授粉品种, 成熟后便于识别。
2.1.3 种子处理晒种: 浸种前晒种, 利用紫外线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病原菌, 晒种时要把种子摊开, 并翻动, 使种子充分干燥, 增强种子的透气性和吸水力。杀菌: 用55 ℃ 温水烫种15 min( 分钟) , 期间不断搅拌; 或用0.1% 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 min。浸种: 种子清洗后用25~30 ℃ 温水浸种8~10 h( 小时) , 让种子吸足水。破壳: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其出芽的整齐度, 将浸泡好的无籽西瓜及葫芦种子用牙齿将胚部轻轻嗑开, 破口要小, 切勿损伤种仁。催芽: 采用电热毯或体温催芽, 温度保持在30~35 ℃, 芽长以刚露白( 胚根尖) 为宜。
2.1.4 适期播种于3 月上中旬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育苗。采用三膜一帘覆盖, 即大棚套小棚加地膜, 小棚上盖草帘。采用劈接法嫁接, 西瓜比葫芦早播3~5 d 或同期播种。
2.1.5 营养土的配制用未种过蔬菜的疏松大田土加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比例视肥料质量而定; 另加草木灰及少量复合肥( 每m3 土掺入1 kg 左右) , 每m3 营养土加50% 多菌灵100 g 杀菌, 营养土混合均匀, 过筛备用。
2.1.6 播种方法将装好营养土的营养钵排置于小拱棚内, 用土填满空隙后浇透水。葫芦种子播在营养钵内, 每钵1粒, 覆土厚1.5 cm。西瓜播在沙床上, 盖地膜后再盖小拱棚保温保湿, 苗顶土时除去地膜, 出苗前一般不浇水。若用沙床, 沙床中铺8~10 cm 厚过筛的清洁河沙, 整平浇足温水, 把刚催出芽的种子播在沙上, 播种时注意芽尖朝下, 种子要平放, 种子间距2~3 cm, 上面覆盖2 cm 细沙; 浇水后保持白天25~30 ℃, 夜间20 ℃, 细沙表面见干时浇水。
2.1.7 嫁接处理嫁接采用劈接法, 从西瓜破心至真叶展开均可进行嫁接。葫芦苗可提前将顶芽剔除, 于2 片子叶间一侧的下胚轴处用刀片纵切一刀, 长1.2~1.5 cm, 把西瓜子叶下1 cm 处削成0.8~1.0 cm 的楔形( 一侧削斜面, 一侧削去薄皮层) , 立即插入葫芦苗切口内, 用拇指轻压平, 使砧木和接穗表面平整, 用嫁接夹夹紧, 使葫芦子叶托住西瓜2 片子叶。嫁接前1 d 砧木浇足水, 嫁接后不浇水; 或随嫁接随浇足水稳苗。切忌弄脏嫁接口感染病毒而影响成活率。
2.1.8 嫁接后的管理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很多, 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特别是嫁接后3~5 d 是决定嫁接苗成活的关键。嫁接后1~2 d 遮阴密闭, 保温保湿, 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 3~4 d 早晚见光, 小通风, 嫁接伤口开始愈合; 5 d 后逐日加大见光和早晚通风时间, 早晨最低温度保持15 ℃ 以上, 白天25~30 ℃, 中午注意遮阴; 12~15 d 转入正常管理, 白天20~25 ℃, 夜间15~20 ℃, 每天揭草苫前保持13 ℃; 定植前3~5 d 进行低温炼苗, 白天保持15~20 ℃, 夜间最低温度10℃ 左右。壮苗的標准为: 苗龄35~40 d, 叶龄3~4 片叶, 苗高15~18 cm, 茎粗节短, 叶片肥厚, 叶色青绿无病虫害。
2.2 定植前的准备
2.2.1 整地做畦年前耕翻冻垡, 熟化土壤, 减少地下害虫。挖沟做畦, 每250 cm 做1 畦, 挖1 道丰产沟, 沟宽25~30 cm, 深30 cm, 做畦时注意畦中稍高, 畦边稍低, 以利于排水。收获期正遇高温多雨季节, 一定要做到沟沟畅通、排灌方便, 遇大雨退水快、不积水。
2.2.2 施足基肥每667 m2 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 000kg 左右, 结合整地深施, 定植前半个月施入高效复合肥或二铵25 kg, 集中施于预留的定植行内, 做到肥土融合, 有利提高肥效, 防止肥害烧苗。
2.2.3 地膜覆盖定植前7~10 d 破垄浇水, 用90% 晶体敌百虫1 000 倍液, 普遍喷洒地面, 翻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虫, 复垄耧平, 覆盖地膜( 幅宽40~45 cm) 保墒提高地温, 准备移栽。
2.3 定植
清明后开始大田定植( 终霜前半个月) , 按每5 行无籽西瓜苗, 栽1 行授粉品种苗。行距250 cm, 株距50 cm, 在覆盖地膜的定植行上按50 cm 株距打孔, 栽后浇水, 以水能湿透秧苗土块为度。覆土并封严膜孔, 防止汽化热灼苗, 覆土应在嫁接切口下, 不能埋住切口。然后扣上小拱棚, 棚底宽40cm, 高30~40 cm。
2.4 栽后管理
2.4.1 破膜放苗西瓜定植后在小拱棚内生长一段时间度过霜期, 于5 月初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破膜通风炼苗, 防止高温幼苗徒长和烧苗。破膜是从拱棚顶部每隔1~2 m 打1个孔洞, 接着棚侧和两头通风, 直至全部揭除, 5 月中旬放苗结束, 从破膜至放苗持续1 周左右。
2.4.2 整枝压蔓本地区定植的无籽西瓜采取“一主两侧”方式整枝、留蔓、压蔓, 有利于结瓜整齐, 瓜个大小一致,采收集中。压蔓采取明压方式, 即用芦柴呈“∧”形固定住瓜蔓, 使其定向生长, 及时剪除主侧蔓上分枝, 坐果后不再整枝。通过整枝理蔓、压蔓, 让瓜蔓定向生长、均匀分布。
2.4.3 授粉留瓜授粉一般在雌花开放当天9: 00 前进行, 阴天可延迟到10: 00。主侧蔓雌花均授粉, 授粉后为预防雨淋, 可采取用纸袋套花并做好授粉日期标记。授粉后第2天如瓜柄下垂, 说明授粉成功。每棵先选留4~5 个瓜, 当幼瓜长至拳头大小时再选瓜、留瓜, 剔除根瓜、畸形瓜, 保留瓜形端正、节位适当、大小基本一致的瓜2 个。根瓜的摘除时间要根据无籽西瓜的生长势确定, 植株长势弱, 幼果小于鸭蛋大小时摘除, 植株长势强, 则稍晚些摘除。
2.4.4 追肥浇水定瓜后即瓜拳头大小时, 追1 次膨瓜肥, 催瓜膨大。每667 m2 打眼穴施尿素25 kg, 硫酸钾20 kg,带水追肥, 追后沟浇洇灌, 切忌大水漫灌。膨瓜期根外喷施0.3% 磷酸二氢钾液2 次, 以增加糖度, 提高品质。后期生长遇雨季, 注意排水防涝。
2.4.5 病虫害防治经嫁接的无籽西瓜高抗枯萎病, 生产上应注意蚜虫和病毒病的发生防治。
2.5 采收
兴科2 号无籽西瓜于授粉后40~45 d 成熟, 应根据销售情况适时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