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入,作为人类独立获取新知的主要手段之一──阅读,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通过数学阅读,能使学生逐步领悟数学语言,培养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一、在阅读中质疑问难,解决问题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如:“一只直圆柱水桶,底面直径2.8分米,高3分米,做这只小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至多能装多少水?(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为什么前一个问题中要加上‘至少’两个字,后一个问题要加上‘至多’两个字?是否可以省略?”这时,教师可告诉学生计算后,把计算结果放到题目中,突出这两个词再仔细读一读。这样,学生由对教材的深入阅读而质疑展开讨论,思维得到拓展,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阅读中自主学习,探索问题
通过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养成认真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更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以“倒数”教学片断为例进行说明。
师(出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然后思考,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或哪几个字最重要,并尝试着把这个重点词读出来。
生1:我认为“乘积是1”最重要,因为只有两个数相乘,同时积又是1的时候两个数才能成为倒数。
师:嗯,很有道理。我听出你想说的理由是,要成为倒数必须满足“相乘”“积是1”这两个条件。
生2:我觉得“两个数”很重要,说明了倒数必须是两个数。
师:嗯,你的理由是提醒大家必须要两个数,没有一个数或三个数互为倒数的。
生3:老师,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互为”两个字,具体理由我说不出,但我是感觉不能缺了这两个字。
师:还有和他一样的看法吗?
生4:我觉得这个词可说成“互相”的意思,也就是你是我的同桌,我是你的同桌的意思。(其他学生点头称是)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这里的“互为”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说某个数是倒数,只能说两个数互为倒数。比如,五分之二是二分之五的倒数,二分之五是五分之二的倒数。请你和同桌说说互为倒数的数。
……
三、在阅读中相互交流,内化知识
如在教学“3的倍数”时,课后有一道习题:“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三个连续奇数或偶数的和呢?”学生通过大量的举例、验证,得出了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三个连续奇数或偶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结论已得出,这道习题的教学任务已达到,但我并不满足于此,让学生再仔细阅读教科书,交流对“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认识与看法。有的学生提出:“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举例得出这些结论,那我们能不能从理论上证明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像开了闸的洪水,就这个问题讨论开了:“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数为n,那么(n-1) n (n 1)=3n,一定是3的倍数;奇数同理。”“三个连续偶数,如果中间一个偶数为n,那么(n-2) n (n 2)=3n,一定也是3的倍数。”甚至有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三个连续相差相同数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如90 95 100=285。”学生在相互交流基础上,在理论上加以证明:“如果中间一个数为n,那么(n-a) n (n a)=3n。”“任意三个数,每一位上的数都一样的三位数,它们的和一定也是3的倍数。如111 555 777,即每一位上的数都一样的三位数,它各位上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3n,那么3n 3a 3b=3(n a b),一定是3的倍数。”
四、在阅读中复习巩固,深化问题
教授完新课,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本。通过阅读,对所学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进行加工和归纳整理,从而加深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拓展延伸、实践应用,获得新的收获。例如,在教学“统计”后,我组织学生对制作的两张统计表进行再次阅读和观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发现两次统计的内容虽是同一件事物,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统计的结果具有多样性。教师再进行归纳整理和强调,学生就牢固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接下来针对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实践统计活动中,也较好地体现出了他们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用所学到的统计本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责编蓝天)
一、在阅读中质疑问难,解决问题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如:“一只直圆柱水桶,底面直径2.8分米,高3分米,做这只小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至多能装多少水?(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为什么前一个问题中要加上‘至少’两个字,后一个问题要加上‘至多’两个字?是否可以省略?”这时,教师可告诉学生计算后,把计算结果放到题目中,突出这两个词再仔细读一读。这样,学生由对教材的深入阅读而质疑展开讨论,思维得到拓展,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阅读中自主学习,探索问题
通过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养成认真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更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以“倒数”教学片断为例进行说明。
师(出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然后思考,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或哪几个字最重要,并尝试着把这个重点词读出来。
生1:我认为“乘积是1”最重要,因为只有两个数相乘,同时积又是1的时候两个数才能成为倒数。
师:嗯,很有道理。我听出你想说的理由是,要成为倒数必须满足“相乘”“积是1”这两个条件。
生2:我觉得“两个数”很重要,说明了倒数必须是两个数。
师:嗯,你的理由是提醒大家必须要两个数,没有一个数或三个数互为倒数的。
生3:老师,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互为”两个字,具体理由我说不出,但我是感觉不能缺了这两个字。
师:还有和他一样的看法吗?
生4:我觉得这个词可说成“互相”的意思,也就是你是我的同桌,我是你的同桌的意思。(其他学生点头称是)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这里的“互为”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说某个数是倒数,只能说两个数互为倒数。比如,五分之二是二分之五的倒数,二分之五是五分之二的倒数。请你和同桌说说互为倒数的数。
……
三、在阅读中相互交流,内化知识
如在教学“3的倍数”时,课后有一道习题:“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三个连续奇数或偶数的和呢?”学生通过大量的举例、验证,得出了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三个连续奇数或偶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结论已得出,这道习题的教学任务已达到,但我并不满足于此,让学生再仔细阅读教科书,交流对“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认识与看法。有的学生提出:“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举例得出这些结论,那我们能不能从理论上证明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像开了闸的洪水,就这个问题讨论开了:“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数为n,那么(n-1) n (n 1)=3n,一定是3的倍数;奇数同理。”“三个连续偶数,如果中间一个偶数为n,那么(n-2) n (n 2)=3n,一定也是3的倍数。”甚至有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三个连续相差相同数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如90 95 100=285。”学生在相互交流基础上,在理论上加以证明:“如果中间一个数为n,那么(n-a) n (n a)=3n。”“任意三个数,每一位上的数都一样的三位数,它们的和一定也是3的倍数。如111 555 777,即每一位上的数都一样的三位数,它各位上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3n,那么3n 3a 3b=3(n a b),一定是3的倍数。”
四、在阅读中复习巩固,深化问题
教授完新课,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本。通过阅读,对所学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进行加工和归纳整理,从而加深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拓展延伸、实践应用,获得新的收获。例如,在教学“统计”后,我组织学生对制作的两张统计表进行再次阅读和观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发现两次统计的内容虽是同一件事物,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统计的结果具有多样性。教师再进行归纳整理和强调,学生就牢固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接下来针对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实践统计活动中,也较好地体现出了他们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用所学到的统计本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