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生命因自主而积极发展”“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诸如此类体现尊重差异、尊重选择、尊重生命的标语,是兰溪市第三中学校园里的独特风景,散发着浓郁的生态教育气息。为幸福人生奠基,让每一个师生拥有人格尊严、阳光心态、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兰溪市第三中学实施的生态教育已经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
一、生态教育的缘起
生态教育的概念是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一般认为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的思想、理念、原理、原則与方法融入现代教育的过程,是提高人类生态意识、塑造全球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社会科学新辞典》将“生态教育”解释为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态学教育,这是生态教育的本义。但学校引入生态教育的理念不仅仅局限于此,更应将生态的多样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育人的理念,我们称之为生态式教育。
我校的生态教育最初是以生物教学为起点,以热爱和保护自然为初衷。在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日益多样,我们对生态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把生态式教育的理念理解为尊重、差异、多样、和谐,并以此作为我校的育人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今,我们把生态学教育和生态式教育相互融合,深入推进生态教育, “生态育人、和谐发展”的特色日益鲜明。
二、生态教育的实施
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载体和抓手。我校在实施生态教育的过程中,建设了多类型的生态教育场馆,设计了系统化的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了多样化的生态教育实践,生态教育日趋成熟完善。
(一)建设生态教育场馆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我校形成了以生物标本馆为核心,包括生物数字实验室、标本制作实践室、植物园、耕种园等在内的系列化生态学教育场馆。
生物标本馆前身是1978年建设的生物标本储藏室。经过日积月累、代代传承,至今已经建成两个馆室,占地500多平方米,现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主馆分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8个展柜和1个森林场景;分馆设了沙漠、海洋湖泊和山地三个场景。目前馆内拥有动植物标本数千种,其中国家II级以上野生保护动物标本近百种,国际濒危物种标本近十种,还有部分目前已经灭绝的兰溪当地物种标本。
生物数字实验室拥有现代化的数码显微镜和三维互动仿真平台,能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对生物模型进行分析、修改、操控等,为师生进行生物实验提供了极佳的教育教学设备。生物数字实验室是学校进行生态学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技术素养的重要场所。
标本制作实践室是为了不断充实标本馆的馆藏而建,更重要的是为了延伸生物课堂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构建完整的生态学教育资源体系而建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动植物标本,标注名称、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项目,有助于学生进行物种分类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植物园是供调查、采集、鉴定、保存植物,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供师生游憩的园地。学校植物园占地十余亩,包括兰溪本地特种植物、野外珍稀植物、名贵中草药等数百种。通过在植物旁设置介绍牌,让师生在静态标本的参观和制作之余走近大自然,亲近植物,提高对植物的认识,增强对稀有植物的保护意识。
耕种园建在学校的“三爱三立”思政教育广场,占地1,000余平方米,每班划分一块。各班学生在劳动课和课余时间来到耕种园参加劳动,负责本班的园地种植。从选种、播种、除草、浇水、松土、施肥到收获,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锻炼劳动的技能。每个季节都有别样的风景,已成为校园的特色景观之一。
为了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学校还建有篮球训练中心、美术教室、电子钢琴教室、古筝教室、舞蹈教室、地理学科教室、天文台、公民素养教室、心理健康教室、心理咨询调适室等。
(二)开发生态教育课程
我校以《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并实施了涵盖生态学教育内容和生态式教育内容的生态教育课程。
1.生态教育课程建设的原则
我校在开发生态教育课程过程中坚持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分类与分层相结合、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一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和学业质量水平的不同要求,开设基础性必修课程与发展性选修课程,让每个学生既达到共性的要求,又能进一步拓展潜能,获得适合的教育,实现更好的发展。二是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按照“分类选课、分层教学、选课走班”的课程实施模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兴趣特长进行选课,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课程中自主选择3门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高考,也可选择更多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在同一门课程中,根据选课学生的不同学力实施三个层次的分层教学。这样,学校没有了固定的教学班,实现了一生一课表,有力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生态学教育课程结构
我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开足生物学必修模块,帮助学生完成高中阶段必需的生物学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学业基础性要求,为生态学教育提供基本的支撑。对以生物学科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生,按照分类与分层相结合的原则开设课程、组织教学。同时,学校集中生态学教育资源优势,为学生开设了不同种类的校本课程:既包括乡土课程“兰溪植物资源”、心理健康课程“青春期的烦恼”、劳动课程“植物栽培”等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也包括生物课上作为专题学习的“野生动物与人类”、地理课上作为专题学习的“人口教育读本”等选择性必修课程,还包括“标本制作技能与实践”“生活中的生物”“食品营养学”等供学生选修的课程。 3.生态式教育课程结构
为了贯彻尊重、差异、多样、和谐的生态教育理念,基于“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我们选择“台”的模型来架构学校的课程体系,谓之“课程台”(见图1)。台基为基础类课程,主要是国家必修课程,是三中人得以立身的基石。台面部分为发展类课程,是三中人幸福人生的台阶,并为个性化发展提供巨大空间。该类课程以幸福生活所必须的品德、学科知识、社会参与三大素养为三维,加上学生自主选择的一维构成四维台面,向上延伸出更大的成长空间。
(三)开展生态教育实践
建设生态教育场馆、开设生态教育课程是基础,更为关键的在于生态教育实践。我校的生态教育实践主要集中在创设生态课堂、实施生态评价、开展生态拓展活动和实施生态管理四个方面。
1.创设生态课堂
一方面,生物课上学生可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感知生物学的宏观与微观知识,也可以围着植物群落或者动物标本探索生物的衍生和发展,还可以动手种植和制作,体验生物生长的奥秘。不仅是生物课,在语文课、地理课、劳动课、体育课、美术课等众多课堂上,学生都有机会走出教室,去植物园、劳动基地、标本馆、标本制作室去亲身实踐。另一方面,我校坚持“生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个性差异,倡导生态课堂建设。为打造生态课程,学校要求各科教师精准分析学情,针对不同选择与不同学力的学生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提供个性化的作业练习,注重提质减负,努力让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幸福。
2.实行生态评价
对于教学评价,有两个指向:一个是针对教师设计的评价,一个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评价。对于这两项评价,我们坚持“求同”和“求异”相统一的原则。只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考虑并体现生态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够突出育人价值就是合格的,至于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各显神通,实现多样化。对于学生的评价坚持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以过程性评价来考核学生的品德表现和全面发展,注重“护苗”而不是“拔苗”。比如,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通过记录学生的长期表现实现过程跟踪;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开设道德银行,既表彰了先进、树立了典型,又为学生的自主纠偏和成长提供了机会。
3.开展生态拓展活动
学校教育应该是延伸的,既是时间的延伸,也是空间的拓展。在生态教育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拓展活动。比如,标本馆的讲解员项目,通过学校标本馆讲解训练,培养了一批熟悉动植物进化、分类、习性等生物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表述和交往能力、能有效传递生态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学生。学校的生态社团利用假期,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通过查阅资料、野外考察、专家访谈等形式,远的关注南极“血雪”现象,进行气候变化与灭绝物种的关系调研,近的组织新农村污水处置、兰溪动植物资源等乡土生态建设调查研究。这些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提升了生态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又将生态观念传播给社会,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4.实施生态管理
在生态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倡导高质轻负的学习,倡导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从物质.精神、心理等方面守护师生的健康。学校倡导精准教学、提质减负,制定个性化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改变,让每个学生都找到成功的获得感。学校注重维护和保证老师的各项权益,坚持依法民主治校,努力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和空间。学校注重教师的身心健康,经常开展趣味运动会、球类比赛、各类晚会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生态教育的效果
通过生态教育实践, “梦想三中”已经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学校的课程体系更为科学,教师的育人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最喜人的是学生的成人成才方式更加多样,每年都有上百名毕业生通过体育、美术、音乐、播音、传媒等途径迈入理想的大学。在生态教育的润泽下,每一个三中人都学会了尊重自然、珍爱生命、眼里有光明、心中有希望。生态教育,已经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
学校也在生态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获得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浙江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示范学校、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众多荣誉。
世界那么大,育人的路没有止境。伴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洪流,我校必将与时俱进、持续探索,走出一条更宽、更远、更有效的生态育人之路。
【郑伟新,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赵庭
一、生态教育的缘起
生态教育的概念是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一般认为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的思想、理念、原理、原則与方法融入现代教育的过程,是提高人类生态意识、塑造全球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社会科学新辞典》将“生态教育”解释为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态学教育,这是生态教育的本义。但学校引入生态教育的理念不仅仅局限于此,更应将生态的多样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育人的理念,我们称之为生态式教育。
我校的生态教育最初是以生物教学为起点,以热爱和保护自然为初衷。在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日益多样,我们对生态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把生态式教育的理念理解为尊重、差异、多样、和谐,并以此作为我校的育人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今,我们把生态学教育和生态式教育相互融合,深入推进生态教育, “生态育人、和谐发展”的特色日益鲜明。
二、生态教育的实施
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载体和抓手。我校在实施生态教育的过程中,建设了多类型的生态教育场馆,设计了系统化的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了多样化的生态教育实践,生态教育日趋成熟完善。
(一)建设生态教育场馆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我校形成了以生物标本馆为核心,包括生物数字实验室、标本制作实践室、植物园、耕种园等在内的系列化生态学教育场馆。
生物标本馆前身是1978年建设的生物标本储藏室。经过日积月累、代代传承,至今已经建成两个馆室,占地500多平方米,现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主馆分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8个展柜和1个森林场景;分馆设了沙漠、海洋湖泊和山地三个场景。目前馆内拥有动植物标本数千种,其中国家II级以上野生保护动物标本近百种,国际濒危物种标本近十种,还有部分目前已经灭绝的兰溪当地物种标本。
生物数字实验室拥有现代化的数码显微镜和三维互动仿真平台,能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对生物模型进行分析、修改、操控等,为师生进行生物实验提供了极佳的教育教学设备。生物数字实验室是学校进行生态学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技术素养的重要场所。
标本制作实践室是为了不断充实标本馆的馆藏而建,更重要的是为了延伸生物课堂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构建完整的生态学教育资源体系而建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动植物标本,标注名称、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项目,有助于学生进行物种分类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植物园是供调查、采集、鉴定、保存植物,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供师生游憩的园地。学校植物园占地十余亩,包括兰溪本地特种植物、野外珍稀植物、名贵中草药等数百种。通过在植物旁设置介绍牌,让师生在静态标本的参观和制作之余走近大自然,亲近植物,提高对植物的认识,增强对稀有植物的保护意识。
耕种园建在学校的“三爱三立”思政教育广场,占地1,000余平方米,每班划分一块。各班学生在劳动课和课余时间来到耕种园参加劳动,负责本班的园地种植。从选种、播种、除草、浇水、松土、施肥到收获,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锻炼劳动的技能。每个季节都有别样的风景,已成为校园的特色景观之一。
为了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学校还建有篮球训练中心、美术教室、电子钢琴教室、古筝教室、舞蹈教室、地理学科教室、天文台、公民素养教室、心理健康教室、心理咨询调适室等。
(二)开发生态教育课程
我校以《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并实施了涵盖生态学教育内容和生态式教育内容的生态教育课程。
1.生态教育课程建设的原则
我校在开发生态教育课程过程中坚持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分类与分层相结合、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一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和学业质量水平的不同要求,开设基础性必修课程与发展性选修课程,让每个学生既达到共性的要求,又能进一步拓展潜能,获得适合的教育,实现更好的发展。二是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按照“分类选课、分层教学、选课走班”的课程实施模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兴趣特长进行选课,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课程中自主选择3门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高考,也可选择更多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在同一门课程中,根据选课学生的不同学力实施三个层次的分层教学。这样,学校没有了固定的教学班,实现了一生一课表,有力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生态学教育课程结构
我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开足生物学必修模块,帮助学生完成高中阶段必需的生物学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学业基础性要求,为生态学教育提供基本的支撑。对以生物学科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生,按照分类与分层相结合的原则开设课程、组织教学。同时,学校集中生态学教育资源优势,为学生开设了不同种类的校本课程:既包括乡土课程“兰溪植物资源”、心理健康课程“青春期的烦恼”、劳动课程“植物栽培”等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也包括生物课上作为专题学习的“野生动物与人类”、地理课上作为专题学习的“人口教育读本”等选择性必修课程,还包括“标本制作技能与实践”“生活中的生物”“食品营养学”等供学生选修的课程。 3.生态式教育课程结构
为了贯彻尊重、差异、多样、和谐的生态教育理念,基于“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我们选择“台”的模型来架构学校的课程体系,谓之“课程台”(见图1)。台基为基础类课程,主要是国家必修课程,是三中人得以立身的基石。台面部分为发展类课程,是三中人幸福人生的台阶,并为个性化发展提供巨大空间。该类课程以幸福生活所必须的品德、学科知识、社会参与三大素养为三维,加上学生自主选择的一维构成四维台面,向上延伸出更大的成长空间。
(三)开展生态教育实践
建设生态教育场馆、开设生态教育课程是基础,更为关键的在于生态教育实践。我校的生态教育实践主要集中在创设生态课堂、实施生态评价、开展生态拓展活动和实施生态管理四个方面。
1.创设生态课堂
一方面,生物课上学生可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感知生物学的宏观与微观知识,也可以围着植物群落或者动物标本探索生物的衍生和发展,还可以动手种植和制作,体验生物生长的奥秘。不仅是生物课,在语文课、地理课、劳动课、体育课、美术课等众多课堂上,学生都有机会走出教室,去植物园、劳动基地、标本馆、标本制作室去亲身实踐。另一方面,我校坚持“生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个性差异,倡导生态课堂建设。为打造生态课程,学校要求各科教师精准分析学情,针对不同选择与不同学力的学生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提供个性化的作业练习,注重提质减负,努力让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幸福。
2.实行生态评价
对于教学评价,有两个指向:一个是针对教师设计的评价,一个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评价。对于这两项评价,我们坚持“求同”和“求异”相统一的原则。只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考虑并体现生态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够突出育人价值就是合格的,至于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各显神通,实现多样化。对于学生的评价坚持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以过程性评价来考核学生的品德表现和全面发展,注重“护苗”而不是“拔苗”。比如,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通过记录学生的长期表现实现过程跟踪;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开设道德银行,既表彰了先进、树立了典型,又为学生的自主纠偏和成长提供了机会。
3.开展生态拓展活动
学校教育应该是延伸的,既是时间的延伸,也是空间的拓展。在生态教育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拓展活动。比如,标本馆的讲解员项目,通过学校标本馆讲解训练,培养了一批熟悉动植物进化、分类、习性等生物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表述和交往能力、能有效传递生态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学生。学校的生态社团利用假期,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通过查阅资料、野外考察、专家访谈等形式,远的关注南极“血雪”现象,进行气候变化与灭绝物种的关系调研,近的组织新农村污水处置、兰溪动植物资源等乡土生态建设调查研究。这些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提升了生态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又将生态观念传播给社会,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4.实施生态管理
在生态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倡导高质轻负的学习,倡导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从物质.精神、心理等方面守护师生的健康。学校倡导精准教学、提质减负,制定个性化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改变,让每个学生都找到成功的获得感。学校注重维护和保证老师的各项权益,坚持依法民主治校,努力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和空间。学校注重教师的身心健康,经常开展趣味运动会、球类比赛、各类晚会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生态教育的效果
通过生态教育实践, “梦想三中”已经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学校的课程体系更为科学,教师的育人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最喜人的是学生的成人成才方式更加多样,每年都有上百名毕业生通过体育、美术、音乐、播音、传媒等途径迈入理想的大学。在生态教育的润泽下,每一个三中人都学会了尊重自然、珍爱生命、眼里有光明、心中有希望。生态教育,已经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
学校也在生态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获得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浙江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示范学校、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众多荣誉。
世界那么大,育人的路没有止境。伴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洪流,我校必将与时俱进、持续探索,走出一条更宽、更远、更有效的生态育人之路。
【郑伟新,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赵庭